《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435998.9 (22)申请日 2019.12.30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淮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 司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淄博市历城区经十东 路33399号山东水利发展大厦副楼5层 510室 (72)发明人 蔡怀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7307 代理人 杨宝根 (51)Int.Cl. F04D 7/04(2006.01) F04D 29/66(2006.01) F04D 29/70(2006.01) E02D 。
2、1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 置, 主要涉及排水设备领域。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 排水装置, 包括泵体与缓冲筒, 所述缓冲筒包括 密封连接的上壳体与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顶部设 置出水接头, 所述上壳体一侧设置入水接头, 所 述缓冲筒内部设置与入水接头连接的沉管, 所述 沉管底部延伸到下壳体内, 所述入水接头外部连 接有入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 用新型能够通过缓冲筒对基坑内含有泥沙杂物 的污水进行沉淀与过滤, 防止泥沙直接进入水泵 内堵塞泵体, 避免泵体被损坏。 且缓冲筒可以打 开清。
3、理, 保障本装置的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CN 211230849 U 2020.08.11 CN 211230849 U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包括泵体 (1) 与缓冲筒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筒 (2) 包括密封连接的上壳体 (3) 与下壳体 (4) , 所述上壳体 (3) 顶部设置出水接头 (5) , 所述出 水接头 (5) 与泵体 (1) 之间通过水管连接, 所述上壳体 (3) 一侧设置入水接头 (6) , 所述缓冲 筒 (2) 内部设置与入水接头 (6) 连接的沉管 (7) , 所述沉管 (7) 底部延伸到下壳体 (4) 内, 所述 入水接。
4、头 (6) 外部连接有入水管 (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 (3) 与 下壳体 (4) 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 (4) 底 面设置弧形挡板 (9) , 所述弧形挡板 (9) 与沉管 (7) 底部开口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 (3) 底 部设置格栅 (10) , 所述格栅 (10) 上设置容许沉管 (7) 穿过的开口 (11)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接头 。
5、(5) 与水管通过连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入水接头 (6) 与入水管 (8) 通过连接头螺纹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230849 U 2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排水设备领域, 具体是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力工程的施工现场, 经常需要将基坑内的污水排出, 但是由于基坑内的水是由 周围水汇集而来, 因而污水中泥沙杂物较多, 我们在进行施工时常常会因为泥沙等污物较 多造成水泵堵塞, 从而使水泵受损。 为此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基坑内泥沙堵塞水泵的 问题却未成功, 例如在抽水管上加装滤网过滤泥沙, 却导致入水口。
6、直接被泥沙堵塞; 采用在 抽水管上加装浮子的方式保证基坑内表层水被抽取, 但是此种方式导致抽水管倾斜, 容易 导致排水不能连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它通过 缓冲筒对基坑内含有泥沙杂物的污水进行沉淀与过滤, 防止泥沙直接进入水泵内堵塞泵 体, 避免泵体被损坏。 且缓冲筒可以打开清理, 保障本装置的使用。 0004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包括泵体与缓冲筒, 所述缓冲筒包括密封连接的上 壳体与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出水接头, 所述出水接头与泵体之间通过水。
7、管连接, 所 述上壳体一侧设置入水接头, 所述缓冲筒内部设置与入水接头连接的沉管, 所述沉管底部 延伸到下壳体内, 所述入水接头外部连接有入水管。 0006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法兰连接。 0007 所述下壳体底面设置弧形挡板, 所述弧形挡板与沉管底部开口相适应。 0008 所述上壳体底部设置格栅, 所述格栅上设置容许沉管穿过的开口。 0009 所述出水接头与水管通过连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入水接头与入水管通过连接头螺 纹连接。 0010 对比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本实用新型泵体通过管道连接缓冲筒, 在使用时需要首先将泵体、 缓冲筒与管道 内灌满水, 然后开启泵体进行基坑。
8、内污水的抽吸。 当污水被抽吸进入缓冲筒内时, 缓冲筒内 体积较大, 可以使污水在缓冲筒内流速减缓, 较为沉的砂石与杂物被沉淀到缓冲筒底部, 从 而减少泵体被堵塞损坏的概率, 保障施工过程中排水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筒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1230849 U 3 0016 附图中所示标号: 1、 泵体; 2、 缓冲筒; 3、 上壳体; 4、 下壳体; 5、 出水接头; 6、 入水接 头; 7、 沉。
9、管; 8、 入水管; 9、 弧形挡板; 10、 格栅; 11、 开口; 12、 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 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 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8 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装置, 包括泵体1与缓冲筒 2, 所述泵体采用离心式水泵。 所述缓冲筒2包括密封连接的上壳体3与下壳体4, 所述上壳体 与下壳体均采用金属圆柱状筒体, 所。
10、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成缓冲腔。 所述上壳体3顶部 一体成型出水接头5, 所述出水接头5与泵体1之间通过水管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上壳体3一 侧一体成型入水接头6, 所述缓冲筒2内部设置与入水接头6连接的沉管7, 所述沉管7底部延 伸到下壳体4内, 所述入水接头6外部连接有入水管8。 当污水被吸入缓冲筒内后, 沉管由于 出水口较低, 可保证污水中泥沙直接冲击缓冲筒底部, 减少污水中泥沙的翻涌程度。 本装置 通过缓冲筒的缓冲, 可以使污水在缓冲筒内流速减缓, 较为沉的砂石与杂物被沉淀到缓冲 筒底部, 防止被顶部的出水接头抽出, 从而减少泵体被堵塞损坏的概率, 保障施工过程中排 水的顺利进行。 00。
11、19 优选的, 所述上壳体3与下壳体4法兰连接。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法兰连接位置之 间设置密封胶圈, 通过法兰连接既方便拆卸对下壳体内的泥沙进行过滤, 又保障了上下壳 体的密封效果。 当基坑内水抽干后或者泵体抽出水量减小时, 需要对缓冲筒内的沉淀杂物 进行清理。 将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法兰连接螺栓打开, 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 从而对下壳体 内积聚的砂石污物进行清理。 0020 优选的, 所述下壳体4底面焊接弧形挡板9, 所述弧形挡板9与沉管7底部开口相适 应, 所述沉管的开口位于弧形挡板与下壳体侧壁之间, 当沉管将污水抽入缓冲筒内时, 水流 的冲击受到弧形挡板与下壳体内壁的限制, 可以减少水流在。
12、缓冲筒内的震荡效果, 有利于 污水中的砂石污物沉淀。 0021 优选的, 所述上壳体3底部设置格栅10, 所述格栅为金属格栅, 所述格栅10上设置 容许沉管7穿过的开口11。 所述格栅与上壳体底部螺栓固定, 所述格栅上开设排孔, 排孔直 径在1-1.5cm之间, 所述排孔允许水流通过, 将污水中较大直径的污物与砂石颗粒进行阻 隔, 防止大直径污物进入泵体损坏水泵叶轮, 避免泵体被堵塞, 使水利施工的基坑排水作业 可以顺利进行。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1230849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5 CN 211230849 U 5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6 CN 211230849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7 CN 211230849 U 7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8 CN 211230849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