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手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装置及其操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感测手持动作与方式功能的智能型手持装置以及其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具备多元功能以及轻薄体积的移动电话已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手持装置。随着相关产业不断精进、通信系统及多重信息功能的研发,使得移动电话的附加功能日趋丰富,再加上行动通信的方便性,使得使用者对于移动电话的依赖性也相对的提高,经常会通过移动电话进行通信联系,基于此,移动电话最重要的功能即在于提供便利的行动通信功能,让使用者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因此,维持移动电话的电力以及便利的操控性对于使用者而言格外重要。
举例来说,为了更节省移动电话所耗费的电力,移动电话通常会设有省电模式,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电话在进入省电模式时有下列几种方式:一为当移动电话接触到具有磁铁的特制皮套时,则会触发移动电话进入省电模式;二为通过按压某特定按键,使移动电话进入省电模式;最普遍的方式是设定为当移动电话于某特定时间内未接受到操控信号,则自动进入省电模式。上述几种方式均需经过人为操控或是一定时间的等待,然而,此段等待进入省电模式的时间仍旧会造成部分电力的浪费,无法有效的节省移动电话的电力。
另外,在移动电话的操控性上,目前仍具有许多不便利的地方,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在接听电话的时候,若音量不适当的时候,例如:听筒的声音太大或太小时,则需要通过按压音量控制键来使音量减小或增大,然而这些调整音量的过程往往使得通话过程必须暂时中断,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除此之外,当移动电话的来电响铃响起时,倘若使用者正处于无法马上接听移动电话的情形下,例如:使用者正处于会议中或是正在忙碌中无法接听电话,此时,则需要通过按压某特定按键来使移动电话进入静音模式,但此操控过程不仅麻烦,且通常无法即时完成,因此,在未进入静音模式的前的来电响铃极容易对会议中或是忙碌中的使用者造成某种程度的干扰,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以及,一般移动电话通常会具备按键锁的功能,以防止使用者于未使用移动电话的状态下,不小心按压到按键而拨出电话或是触发信号而执行其他功能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电话要执行按键锁的功能时,通常也需按压某特定按键,换句话说,当使用者在通话结束后必须按压特定按键以执行按键锁的功能,例如:长按某特定按键、或是按压多个按键以启动按键锁,对于使用者而言,此设定过程是相当繁复的,且若使用者一时忘记设定按键锁,则仍是会因不小心按压到按键而触发某些功能,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移动电话的按键锁功能在操控时仍是相当的不便利。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智能型手持装置及其操控方法,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持装置及其操控方法,其利用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来感测使用者的手持动作与方式,借以适应执行自动操控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持装置及其操控方法,通过感测使用者的触控参数,并将触控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节省手持装置的电力、听筒音量大小的操控不便利以及按键锁的操作较为繁复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例为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持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用以接收使用者提供的触控参数以感测使用者对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手持动作及方式;以及处理单元,其与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连接,用以处理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所传送的触控参数,并根据该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例为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于该智能型手持装置;(b)以该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接收使用者提供的触控参数以感测该使用者的手持动作及方式;(c)将触控参数传递至处理单元中并进行处理;以及(d)处理单元根据处理结果执行一自动操控功能。
通过本发明的智能型手持装置及其方法可以实现手机地自动操控功能,进而有效节省手持装置的电力、方便操控听筒音量的大小以及操作按键锁等手机控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C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D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智能型手持装置
10:处理单元
11: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
19:触摸感应线路
19a:第一触摸感应线路
19b:第二触摸感应线路
19c:第三触摸感应线路
19d:第四触摸感应线路
12:存储单元
13:无线信号收发模块
14:显示装置
141:液晶显示器
15:输出装置
151:接收器
16:输入单元
161:键盘
162:麦克风
17:天线
18:供电模块
181:电池
S30~S35、S41~S45、S51~S52、S61~S63、S71~S77:智能型手持装置操控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智能型手持装置1可为但不限于移动电话,且包含处理单元10、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Cap Sensor IC module)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存储单元12、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3、显示装置14、输出装置15、输入装置16、天线17以及供电模块18,其中,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存储单元12、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3、显示装置14、输出装置15、输入装置16以及供电模块18均与处理单元10直接或间接连接。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是用来接收使用者触碰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所产生的触控参数以感测使用者对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手持动作与方式,存储单元12是用以存储或暂存资料,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3可通过天线17而进行单向或双向的无线信号收发,显示装置14是用以显示智能型手持装置1目前的运作状态等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可为但不限于控制器,存储单元12可为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唯读存储器(ROM),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3可为但不限于通信模块、GPS、WIFI、RF、TV、Radio FM/AM/SW等模块,显示装置14可为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141(如图2A所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输出装置15可包含接收器151(Receiver)(如图2A所示)、扬声器152(如图2B所示)等,但不以此为限,而供电模块18可为但不限于电池181(如图2B所示),以及,输入装置16可包含键盘161(如图2B所示)、麦克风162(如图2B所示)、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等,但不以此为限。另外,智能型手持装置1更可于液晶显示器141下方或是其他位置设置多个照明元件(未图示),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用以在光线较弱时点亮液晶显示器141或提供部分光源,以供使用者便利地阅读液晶显示器141上所显示的信息,更利于操作。
请参阅图2A,其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触摸感应线路19a、第二触摸感应线路19b、第二触摸感应线路19c、第二触摸感应线路19d,其分别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之上、下表面及至少两侧边。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上表面的第一触摸感应线路19a是包围设置于接收器151及液晶显示器141的周边,此外,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至少两侧边的第三触摸感应线路19c以及第四触摸感应线路19d是以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两相对侧边为较佳,如此一来,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a、19b、19c、19d可接收来自使用者不同方向所提供的触控参数以感测使用者对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手持动作及方式,例如:使用者碰触触摸感应线路19a、19b、19c、19d中的特定碰触触摸感应线路、碰触的位置及/或碰触面积等参数,以及这些触控参数的连续性,但不以此为限,通过将这些不同的触控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10中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特定的自动操控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除了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表面以及侧边外,还可结合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元件之中,举例来说,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的至少部分也可结合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上表面的接收器151、液晶显示器141、键盘161以及麦克风162等元件之中(如图2B所示),由于这些元件均可与使用者直接接触,因此当使用者使用智能型手持装置1进行例如通信功能时,则设置于接收器151、液晶显示器141、键盘161以及麦克风162等元件中的触摸感应线路19则可感应到使用者触碰的位置、面积、信号的连续性等不同触控参数,如此可通过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触摸感应线路19感测使用者对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手持动作及方式,进而将触控参数传递至处理单元10中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不同的自动操控功能,例如:调整接收器151音量大小等功能,另外,触摸感应线路19设置的数量、位置、面积及设置方式是可依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其为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在智能型手持装置1中提供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如步骤S30所示,接着,判断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是否接收到使用者的触控参数,如步骤S31所示,其根据使用者是否碰触到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中的特定触摸感应线路,碰触的位置、面积以及连续性等触控参数,进而判断智能型手持装置1是处于使用者手持状态、未手持状态或是放置于桌上,若判断结果为否,即代表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并未感测到使用者手持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则将相关的触控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10处理,如步骤S34所示,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自动操控功能,如步骤S35所示,例如可为但不限于进入省电模式或是自动锁上按键锁等功能。
请再参阅图3,若在步骤S31中,判断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接收到使用者的触控参数,则处理单元10将判断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是否接收到一来电信号,如步骤S32所示,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的触控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10处理,如步骤S34所示,并根据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如步骤S35所示,例如可为自动接听电话、将移动电话的铃声转静音模式及/或振动模式等功能,且不以此为限。若在步骤S32中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判断智能型手持装置1是否处于通话状态中,如步骤S33所示,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同样将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的触控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10处理,如步骤S34所示,再根据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如步骤S35所示,例如可为将音量调大、调小或切换到扩音等音量调整功能,但不以此为限。若在步骤S33中判断结果为目前并未处于通话状态中,则同样地将触控参数传递至处理单元10处理,如步骤S34所示,之后再根据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如步骤S35所示,例如可为但不限于点亮液晶显示器141等功能。
根据上述的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方法,本发明的智能型手持装置1可由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感应使用者相对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不同动作,并依此不同动作方式而产生触控参数,且根据触控参数的处理结果产生自动操控功能。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首先,智能型手持装置1接收到来电信号且铃声响起,如步骤S41所示,之后,使用者拿起智能型手持装置1,如步骤S42所示,则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将依据使用者手持的位置、面积以及信号的连续性而接收到不同的触控参数,并将触控参数传递至处理单元10处理,再依据处理结果使铃声切断转为静音模式或震动模式,如步骤S43所示,如此一来,使用者若不方便接听电话,也可即时将电话铃声切断而不至于打扰别人。在此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手持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使用者的手部至少会碰触到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至少两侧边的第三触摸感应线路19c以及第四触摸感应线路19d,借此便可判断为使用者手持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
接着,若使用者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拿起贴近于耳朵,如步骤S44所示,则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也可接收到不同位置的触控参数,并判断出使用者正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贴近耳朵,准备接听电话,因而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自动切换为接听电话的模式,并在接听电话的同时,将液晶显示器141、发光二极管关闭及/或部分按键关闭,自动进入省电模式,如步骤S4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使用者不需切换静音键、也不需要按压通话键来接听电话,更不需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进入省电模式,使得智能型手持装置1在使用上更为便捷、省电以及人性化。在此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手持智能型手持装置1且将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贴近耳朵及脸部时,使用者的手部至少会碰触到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至少两侧边的第三触摸感应线路19c以及第四触摸感应线路19d,且使用者的耳朵及/或脸部会碰触到第一触摸感应线路19a,借此便可判断为使用者手持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且贴近耳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当使用者未碰触到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如步骤S51所示,例如当使用者结束通话后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放置于桌上、口袋或是其他地方时,则智能型手持装置1将即时自动关闭液晶显示器及发光二极管,进入省电模式,并同时锁上按键锁,如步骤S52所示,由于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可直接感应使用者的触摸,因此当使用者的手一离开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可即时地进入省电模式及按键锁模式,使得智能型手持装置1可更有效的节省电力,并可省略繁杂的按键锁设定过程,节省使用者的操作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当智能型手持装置1未处于通话状态中,如步骤S61所示,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感应到使用者的手碰触到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如步骤S62所示,则可通过处理单元10进行触控参数的处理,并依据处理结果使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液晶显示器自动点亮,同时解除按键锁模式,如步骤S63所示,以方便使用者在拿起智能型手持装置1时可即时地操作智能型手持装置1。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智能型手持装置1处于通话状态中时,如步骤S71所示,使用者会手持该智能型手持装置1。之后,当使用者于通话状态中进行一些细微变化的动作,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也可感测到使用者的不同动作而执行不同的自动操控功能,例如当使用者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贴近耳朵,如步骤S72所示,其表示接收器151的输出音量可能太小,故可设定当此情境所产生的触控参数,并根据此触控参数的处理结果,使接收器151的音量自动增大,如步骤S75所示,而当使用者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远离耳朵,如步骤S73所示,其表示接收器151的输出音量可能太大,则根据其触控参数的处理结果,使接收器151的音量自动减小,如步骤S75所示,另外,倘若使用者在通话中,在一段时间内未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贴近耳朵,且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放置于桌上,如步骤S74所示,即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19无法感应到来自于使用者的特定触控参数,例如设置于智能型手持装置1上表面以及至少两侧边的第一触摸感应线路19a、第三触摸感应线路19c、第四触摸感应线路19d未感受到使用者触控,则将根据这些特定的触控参数的处理结果,使智能型手持装置1自动切换为扩音模式,如步骤S77所示,如此一来,当使用者于通话状态中,想与在场的其他人进行多方讨论时,仅需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放置于桌上,则可自动切换为扩音模式,而当使用者要结束扩音模式时,同样地仅需将智能型手持装置1手持后贴近耳朵,则可使智能型手持装置1的音量变小,大幅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并可节省使用者的操控时间。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智能型手持装置1也可应用于例如个人数字助理、影音播放装置、数码相机、游戏机、鼠标等,且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摸感应线路芯片模块11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19可通过感测例如电荷、温度等方式达成,且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型手持装置主要是利用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芯片模块以及多个触摸感应线路感应使用者的触控参数,并将触摸参数传送至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执行自动操控功能,使智能型手持装置不仅可更有效率的节省电力,并在操控上具有极佳的便利性,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繁复的操作过程,依据使用者的动作轻易的切换各种模式,使智能型手持装置的操控更为人性化并更简便。
本发明得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都不超脱离随附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