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99892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6715.8

申请日:

2009.08.20

公开号:

CN101625054A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L13/14

主分类号:

F16L13/14

申请人:

中舟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 胜

地址:

201202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6999号18B厂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徐茂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管径向挤压式接头,其包括金属本体以及设置在该金属本体两端的供挤压部分。金属本体为管状结构;其两端供挤压部分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圈和若干金属齿。弹性密封圈包括外侧和内侧弹性密封圈,均是O型弹性密封圈。供挤压部分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对凸缘结构,其包含一对外侧凸缘和一对内侧凸缘。每个凸缘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弹性密封圈。若干金属齿分布于外侧弹性密封圈与内侧弹性密封圈之间。每个金属齿所在平面与径向挤压式接头该处供挤压部分的轴线垂直。其优点在于:无需焊接,对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本体(1)以及设置在该金 属本体(1)两端的供挤压部分;其中, 所述的金属本体(1)为管状结构; 在该金属本体(1)的两端供挤压部分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圈 和若干金属齿(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包 括外侧弹性密封圈(4)和内侧弹性密封圈(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侧弹性密封 圈(4)和内侧弹性密封圈(5)均是O型弹性密封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本体(1) 两端的供挤压部分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对凸缘结构,该对凸缘结构包含一对 外侧凸缘(2)和一对内侧凸缘(3)。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外侧凸缘 (2)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外侧弹性密封 圈(4)。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内侧凸缘 (3)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内侧弹性密封 圈(5)。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金属齿(6) 分布于外侧弹性密封圈(4)与内侧弹性密封圈(5)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金属 齿(6)所在平面与径向挤压式接头该处供挤压部分的轴线垂直。

说明书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管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挤压式接头。

    背景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需要构建管线系统用于液体传输。液压管线系统由多个不同形状、长度和功能的金属管连接而成。传统的金属管线连接方式多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有以下一些特点,例如:要求操作员必须是专业焊接工人、动火作业对安全防范措施要求较高、焊接后需要射线探伤、完成的管系内部有一定焊接残留物。

    近几年也出现了金属管管系的非焊接连接的方法,如螺纹连接和法兰连接。上述两种方式克服了焊接连接的一些不足之处,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对金属管预先处理(或是预装、或是成型、或是扩口、或是沟槽),上述几种预先处理方式,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机器设备,另一方面耗用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且对安装操作空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非焊接式挤压式接头,在连接金属管之前,不需对金属管进行预先处理,且对安装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捷,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其特点是,包括金属本体以及设置在该金属本体两端的供挤压部分;其中,

    所述的金属本体为管状结构;

    在该金属本体的两端供挤压部分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圈和若干金属齿。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包括外侧弹性密封圈和内侧弹性密封圈。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外侧弹性密封圈和内侧弹性密封圈均是O型弹性密封圈。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金属本体两端的供挤压部分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对凸缘结构,该对凸缘结构包含一对外侧凸缘和一对内侧凸缘。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每个外侧凸缘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外侧弹性密封圈。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每个内侧凸缘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内侧弹性密封圈。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若干金属齿分布于外侧弹性密封圈与内侧弹性密封圈之间。

    上述的径向挤压式接头,其中,所述的每个金属齿所在平面与径向挤压式接头该处供挤压部分的轴线垂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无需焊接。这意味着安装过程无需高温作业;安装时无焊渣等污染物质进入液压系统,因此安装后无需管道清洁;安装后只需一只量规即可测知安装是否到位,无需X射线探测。上述特点大大简化了安装工序。

    2.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低。无需专业资质,普通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降低了安装成本。

    3.安装时无需大型机器设备。仅需使用一套便携式挤压设备,对空间要求低,且接头体本身所占空间较小,这也使它在受限制空间中的管系连接方面更具优势。

    4.所需零部件少。此连接方法只需要一个挤压式接头本体便可完成金属管的连接。而其它的非焊接式接头均需要多个零部件。

    5.安装时间短。一般稍经培训的人员,完成一个连接只需要2分钟左右,其它连接方式往往需要15分钟以上。

    6.高适应性和可靠性。相比其它连接方式,挤压式接头对金属管壁厚、外径、变形公差等技术要求较低,且不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挤压式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管管系连接的接头。此连接为非焊接性连接,且在连接时,需要对该接头进行360度径向挤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接头为一管状金属结构。其内径大小由所需连接的金属管外径决定。在该接头金属本体1两端外表面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各设有一对表面凸起的部分,分别为外侧凸缘2和内侧凸缘3。在每一外侧凸缘2最外侧的内壁表面和每一内侧凸缘3最内侧的内壁表面,各设有一道密封圈凹槽,内设O型弹性密封圈,分别为外侧O型弹性密封圈4和内侧O型弹性密封圈5。在该接头两端的外侧O型弹性密封圈4与内侧O型弹性密封圈5之间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金属齿状结构,即金属齿6。每个金属齿所在平面与径向挤压式接头该处供挤压部分的轴线垂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接头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经过清洁处理的所需连接的两根金属管连接端从该接头两端插入,并在该接头中部对合接触。随后,保持两金属管以及该接头的相对位置不变,使用便携式液压挤压工具,于接头凸缘处开始挤压。挤压从接头一端的某一外侧凸缘开始,然后是该端的内侧凸缘,继而依次是另一端的外侧凸缘,以及另一端的内侧凸缘。完成全部挤压之后,即完成了两金属管的连接。

    使用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接头将两金属管进行连接之后,共计构成了三道密封,以保证金属管道内的液体不会溢出。第一道密封是该接头内壁两端的内侧O型弹性密封圈5,经挤压之后与金属管管壁外侧紧密接触,从而起到密封作用;第二道密封是挤压后形成的接头金属本体1与金属管管壁金属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形成了刚性密封;第三道密封是接头内壁两端外侧O型弹性密封圈4,经挤压之后与金属管管壁外侧紧密接触,从而起到密封作用。上述多重密封保证了连接地紧密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挤压,接头内壁的金属齿6嵌入金属管管壁的外侧,起到咬合固定作用,有效的防止了金属管从接头当中脱出。

    上述说明和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细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发明可以在许多其它的具体结构中实施,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需过多实验即可实施这些相关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文件的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而不仅仅受限于上述说明的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来提出。权利要求中等效的方法和范围内的任何所有更改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径向挤压式接头.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管径向挤压式接头,其包括金属本体以及设置在该金属本体两端的供挤压部分。金属本体为管状结构;其两端供挤压部分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密封圈和若干金属齿。弹性密封圈包括外侧和内侧弹性密封圈,均是O型弹性密封圈。供挤压部分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对凸缘结构,其包含一对外侧凸缘和一对内侧凸缘。每个凸缘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圈凹槽,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的弹性密封圈。若干金属齿分布于外侧弹性密封圈与内侧弹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