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9666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6970.4

申请日:

2009.12.31

公开号:

CN101751256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9/44申请日:20091231|||公开

IPC分类号:

G06F9/44; G06F9/46

主分类号:

G06F9/44

申请人: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昭林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市高新技术工业村W1-B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代理人:

彭愿洁;李文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利用预设的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解析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配置属性名和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预设接口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发送或接收数据。可见,预设的接口框架集成有配置属性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也通过预设接口实现,省去了对于配置属性名、数据发送/接收的设计,降低了开发量。当业务发生变化时,一般只需对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的具体算法进行二次开发而不用对整个程序进行修改,与现有的程序法相比,其灵活性也较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预先设定的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
解析所述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所述配置属性名和与所述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预设接口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属性名还包括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中任意一个或任意组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接口包括:
发送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发送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接收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接收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预设接口按照以下步骤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
根据所述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模板;
利用SQL模板与所述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各自对应的属性值拼写出SQL;
获取符合所述SQL的查询条件的数据并进行加工;
按照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对经过加工的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向第三方系统发送经过处理且与所述发送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的数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预设接口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步骤具体为:
所述接收预设接口根据所述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和SQL模板;
所述接收预设接口根据SQL模板与所述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各自对应的属性值拼写出SQL;
所述接收预设接口根据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从所述第三方系统获取符合所述SQL查询条件以及所述接收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的数据,并进行加工;
所述接收预设接口根据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对所述经加工的数据进行处理。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的具体方式为:所述接口框架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获取配置属性值。

7.
  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框架,用于获取配置属性值;
数据处理器,用于解析所述接口框架得到与所述配置属性值对应的配置属性名,根据所述配置属性名和所述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解析所述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所述配置属性名和与所述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接口包括:
发送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发送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接收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接收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框架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获取配置属性值。

说明书

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系统都需要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或从第三方系统接收数据(即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程序法是实现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之一。程序法需要根据处理数据类和与之对应的属性值,有时还要根据接口表名、发送方(也可称为发送方名称)、接收方(也可称为发送方名称)、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等和与之对应的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并需根据所要交换数据的类型设计接口和接口类型,然后接口根据配置参数以及处理数据类的具体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上述处理数据类、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可统称为配置属性名。属性名与属性值相关联,例如:数据监控天数和5天,“数据监控天数”是“5天”的属性名,而“5天”是“数据监控天数”的属性值,也即数据监控天数对应的具体值。
然而,在实施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程序法由于需要对处理数据类、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接口、接口类型、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进行设计,存在开发量大的问题,另外,当业务发生变化时,整个程序需要跟着修改,导致该方法的灵活性很差。而对于很多系统而言,除处理数据类的具体算法可能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外,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接口和接口类型等配置属性名一般都可以预先统计和设计,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也可以进行预先设计。因此,可利用该特点对某一/些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交换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程序法存在的开发量大、灵活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包括:
利用预先设定的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
解析所述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所述配置属性名和与所述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预设接口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包括:
接口框架,用于获取配置属性值;
数据处理器,用于解析所述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所述配置属性名和与所述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预设接口,用于根据所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预设的接口框架集成有配置属性名,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也通过预设接口加以实现,省去了对于配置属性名、数据发送/接收的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发量。当业务发生变化时,一般只需对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的具体算法进行二次开发,预设接口即可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对应的处理数据算法发送或接收数据,而不用对整个程序进行修改,与现有的程序法相比,其灵活性也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口框架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从第三方系统接收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口框架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
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商品电子防盗系统,又称电子商品防窃(盗)系统,是目前大型零售行业广泛采用的商品安全措施之一;
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码;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生产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该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供销链管理,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实现科学管理;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标准的计算机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Unicode,一种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字符编码。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
String,表示文本,即一系列Unicode字符;
Boolean,Boolean对象是一种数据类型,它可以使用true或false(用于进行逻辑运算)两个值中一个值;
INT,指数据库中常用函数中的“取整函数”,常用来判别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
第三方系统,其它厂商开发的平台或者同一平台供应商开发的其它平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程序法存在的开发量大、灵活性差的问题。
上述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1、利用预先设定的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
配置属性值既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或选取的方式被获取,也可在用户不进行手动输入或选取时通过缺省的方式被获取。而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接口框架可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向用户展示配置属性名,允许用户在该界面上手动输入或选取配置属性值。
S12、解析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并根据配置属性名和与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其中,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S13、预设接口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接口框架集成有配置属性名,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也通过预设接口加以实现,省去了对于配置属性名、数据发送/接收的设计,即本实施例把抽象的业务逻辑交由接口框架和预设接口进行统一处理。在第三方系统不更改为其他系统或第三方系统业务不变动的情况下,处理数据类也不会发生更改,在进行数据交换时,预设接口可以采用缺省处理数据类进行数据的交换,这些可使开发量大大减少。当业务发生变化时,一般只需对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的具体算法进行二次开发,预设接口即可结合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对应的处理数据算法发送或接收数据,这种实现方式不用对整个程序进行修改,与现有的程序法相比,其灵活性也较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配置属性名还可进一步包括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中任意一个或任意组合。
当然,所述配置属性名可包括的内容不止限于上述内容,在对接口框架进行设计时,还可在配置属性名中加入更多的内容,如后台事务ID(控制在创建后台事务时是否记录后台事务ID)。可以理解的是,配置属性名包括的内容越多,接口框架可实现的功能也就越多。例如:某一系统可能只需要与第三方系统的某一表交换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配置属性名包括接口表名,则可对接口表名进行赋值,这样预设接口即可根据接口表名的属性值找到第三方系统中对应的表与之交换数据;在发送方和/或接收方(也即第三方系统)经常更改的情况下,如配置属性名包括发送方和/或接收方,就可对发送方和/或接收方进行赋值以便随时更改。另外,发送方和/或接收方可以设置多个,可实现多方数据交换;而数据传输方式则可包括手动传输和自动传输(并可设置自动传输频率),这样就可以根据情况手动或自动进行数据交换,尤其是自动交换数据,更是方便了使用;发送接收类型可用于控制预设接口只收不发或只发不收或既收又发,使数据的发送、接收变得更加灵活。
至于预设接口,既可兼具发送和接收的功能,也可分为发送预设接口和接收预设接口,以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的同时进行。其中,发送预设接口,用于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数据;而接收预设接口,用于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
上述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某一/些系统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场景中,下面将以ERP系统为具体场景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可能会应用多个系统平台厂商开发的应用平台,开发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实现各个系统间数据的无缝交换,对于企业把信息孤岛进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以ERP系统中的EAS系统与第三方系统-MES系统的数据交换为例对交换数据方法进行说明。
上述方法包括数据发送子方法与数据接收子方法。参见图2,数据发送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利用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
接口框架采用GUI的方式向用户展示配置属性名,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配置属性名主要包括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自动传输频率等。用户在该界面上手动输入数据处理类属性值(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选择了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即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发送方填写为MES,将接收方填写为EAS,将自动传输频率设置为每10分钟自动进行数据发送,其它配置属性名对应的属性值为缺省属性值。
接口框架所包括的配置属性名对应的数据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配置属性名  数据类型  备注  编码  String  名称  String  描述  String

  配置属性名  数据类型  备注  发送方  String  接收方  String  接口类型  String  接口表名  String  发送标志  boolean  True-发送,false-接收  处理数据类名称  String  后台事务ID  String  自动传输频率  int  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存储  数据监控天数  int  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只检查指定天数内的数据  创建时间  datetime  修改时间  datetime  是否启用  boolean  启用后直接创建后台事务  启用  boolean  禁用  boolean  停止后台事务  手工传输  boolean  手动执行数据交换

S22、解析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并根据配置属性名和与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
S23、发送预设接口根据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和SQL模板;
S24、发送预设接口利用SQL模板与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各自对应的属性值拼写出SQL;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SQL模板和SQL进行区别:假设“=5”为SQL,SQL模板相当于“=”,“5”则为“=”的具体赋值,也即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各自对应的属性值。
S25、发送预设接口获取符合SQL的查询条件的数据并进行加工;
S26、发送预设接口接照上述处理数据算法对经过加工的数据进行处理;
S27、发送预设接口根据自动传输步骤和发送接收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接收类型为缺省方式),向MES系统发送经过处理且与该发送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的数据。
另外,上述发送子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添加记录到接口日志表。
参见图4,数据接收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利用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
接口框架采用GUI的方式向用户展示配置属性名,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配置属性名主要包括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自动传输频率等。用户在该界面上手动输入数据处理类属性值(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选择了缺省处理数据类),将发送方填写为MES,将接收方填写为EAS,将自动传输频率设置为每10分钟自动进行数据发送,其它配置属性名对应的属性值为缺省属性值。
S42、解析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并根据配置属性名和与配置属性名对应的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
S43、接收预设接口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和SQL模板;
S44、接收预设接口利用SQL模板与接口表名、发送方、接收方、数据监控天数各自对应的属性值拼写出SQL;
S45、接收预设接口根据数据传输方式和发送接收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接收类型为缺省方式),从MES系统获取符合所述SQL的查询条件以及符合接收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的数据,并进行加工;
S46、接收预设接口根据处理数据算法对上述经加工的数据进行处理。
上述接收子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在接口日志中反写“处理时间”字段为当前时间。
与上述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系统。图6示出了该系统的一种结构,包括:
接口框架601,用于获取配置属性值。接口框架601可采用图形用户界面,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直接的配置环境;
数据处理器602,用于解析接口框架601得到与配置属性值对应的配置属性名,根据配置属性名和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所述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
预设接口603,用于根据上述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上述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向第三方系统发送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所述数据与所述预设接口的接口类型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类型一般不止一种,因此,预设接口603的数量相应的也不止一个。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7,预设接口可分为发送预设接口701和接收预设接口702,以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的同时进行。
当然,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器602也可以分为发送数据处理器801和接收数据处理器802(参见图8),用以分工协作。
上述发送预设接口还包括发送数据适配器,发送数据适配器可对发送数据中的一些通用业务进行处理,例如:控制数据发送不重复、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对事务完整性进行检查等,从而加快发送预设接口的处理速度。同理,接收预设接口也可包括数据适配器来进行一些通用业务的处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与第三方系统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利用预设的接口框架获取配置属性值;解析接口框架得到配置属性名,根据配置属性名和配置属性值生成配置参数,配置属性名包括处理数据类,处理数据类包括缺省处理数据类和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预设接口根据缺省处理数据类或用户自定义处理数据类获取处理数据算法,并结合配置参数和处理数据算法发送或接收数据。可见,预设的接口框架集成有配置属性名,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