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发光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9662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53782.9

申请日:

2009.12.17

公开号:

CN101749597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F 1/13357公开日:201006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091217|||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13/02; F21V7/00; F21V8/00; F21V17/10;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索尼株式会社

发明人:

棚桥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12.17 JP 320564/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彭久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发光装置,该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面发光装置,包括:
光源;
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
反射构件,设置为使所述反射构件面对所述导光构件,所述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导光构件的光;以及
粘合构件,构造为使所述导光构件和所述反射构件彼此结合,
其中在所述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所述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所述粘合构件根据所述粘合区域的分布而形成在所述导光构件与所述反射构件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粘合构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粘合构件的所述粘合区域在所述导光构件上的密度随着距所述光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粘合构件包括多个点状粘合间隔物,并且
其中所述粘合构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粘合间隔物的点面积随着距所述光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粘合构件包括多个线状粘合间隔物,并且
其中所述粘合构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粘合间隔物的线宽随着距所述光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发光装置,其中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形成在所述导光构件上。

6.
  一种平面发光装置,包括:
光源;
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
反射构件,构造为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导光构件的光;
光学构件,设置为使所述光学构件面对所述导光构件;以及
粘合构件,构造为使所述导光构件与所述光学构件彼此结合,
其中在所述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所述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所述粘合构件根据所述粘合区域的分布而形成在所述导光构件与所述光学构件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发光装置,其中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形成在所述导光构件上。

说明书

平面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发光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brightness unevenness in gradation)减小的平面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液晶显示装置已经被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控制入射在液晶面板上的光在每个像素处的透射率来显示图像。因此,液晶面板通常提供有使光入射在液晶面板上的背光(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1-174976)。
发明内容
然而,在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存在产生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可能性。因此,存在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需求。然而,该需求尚未完全满足。
考虑到上述情形,期望减小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adhesivemember),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上的密度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点状粘合间隔物(dot-shaped adhesive spacer),并且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间隔物的点面积(dot area)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线状粘合间隔物,并且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间隔物的线宽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可以形成在导光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将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传播通过其间;反射构件,构造为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光学构件,设置为使光学构件面对导光构件;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光学构件彼此结合。在不设置粘合构件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光被反射构件反射后的亮度来确定;或者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光学构件之间。
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可以形成在导光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传播通过其间;反射构件,构造为反射传播到导光构件的光;光学构件,设置为使光学构件面对导光构件;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光学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光学构件之间。
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减少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存在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包括反射板和光波导的部分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其上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的光波导和反射板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分别示出其上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点的反射板和光波导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点的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粘合间隔物点的点直径的示例曲线图;
图9是示出光波导上连续形成粘合间隔物线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粘合间隔物线的线宽的示例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包括图11所示的结构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示例的示意图,在光波导上形成粘合间隔物代替双面胶带;
图14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该示例与图1中示出的示例不同;
图15是示出包括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包括LED作为光源;以及
图16是示出在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该光波导包括在具有图14所示结构的背光中。
具体实施方式
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
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
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该背光包括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例如笔记本个人电脑中。
图1中示出的背光包括反射板1、光波导2、散射片3、垂直棱镜片4、水平棱镜片5、冷阴极管6和反射器7。
光波导2具有所谓的楔形形状。冷阴极管6设置为靠近光波导2的侧表面2a(图1中的左侧表面2a)。冷阴极管6用作光源并提供有反射器7。从而,光波导2构造为使从光源发射的光入射在侧表面2a上并被引导到光波导2的内部部分(inner section)。
反射板1设置在下表面2b(下表面2b在图1中的下侧),下表面2b是与光波导2的侧表面2a垂直的表面之一。用于减少亮度不均匀性的散射片3设置在光波导2的上表面2c,上表面2c与下表面2b相对。用于增加亮度的垂直棱镜片4和水平棱镜片5以从下至上的顺序在图1中堆叠在散射片3的上侧。垂直棱镜片4和水平棱镜片5堆叠在一起,使得其中包括的棱镜的脊(ridge)彼此垂直地延伸。
为了促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和本发明内容部分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
根据现有技术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
图2A和图2B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2A和图2B,在具有下表面2b、上表面2c以及在上述二者之间的内部部分的光波导2中,图2A和2B中左侧上设有光源的侧表面2a的部分在下文称为进入部分(entrance section)。此外,在具有下表面2b、上表面2c以及在上述二者之间的内部部分的光波导2中,与侧表面2a相对的侧表面2d侧的部分(也就是,在图2A和图2B中右侧的侧表面2d侧)在下文称为末端部分(end section)。来自光源的光从光波导2的进入部分通过内部部分引导到末端部分。
如图2A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反射板1设置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通过印刷或模塑(molding)形成的图案11设置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图案11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的作用,以使亮度均匀。因此,图案11的面积朝向末端部分增大。
图2B示出了图2A中示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光波导2和反射板1在它们经受高温高湿度存储测试之后的状态。如图2B所示,在高温高湿度存储测试期间,反射板1的形状变成波浪形状。反射板1包括基板(在下文称为基底)以作为其基础构件。基底通常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并经受用于改善反射效率的工艺。更具体地,由于基底由树脂制成,所以基底在高温高湿度储存测试中膨胀并变形成波浪形状。变形成波浪形状导致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图3示出了由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反射板1变形成波浪形状,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存在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状态。
为了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将反射板1和光波导2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在下文称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可以防止反射板变形成波浪形状。因此,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中包括反射板和光波导的部分的示范性结构
图4是示出包括反射板1和光波导2的部分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该示范性结构在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背光中应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
在图4中示出的示例中,反射板1通过粘合间隔物12结合到光波导2的下表面2b。换句话说,粘合间隔物12设置在反射板1与光波导2之间,替代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的图案11(见图2A和图2B)。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图案11相类似,粘合间隔物12也形成为使其面积朝向末端部分增加。更具体地,粘合间隔物12形成为岛状图案或线状图案,并用于将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同时保持其间的恒定间隙。换句话说,粘合间隔物12不仅具有将反射板1结合到光波导2的下表面2b的作用,还具有类似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图案11的作用(也就是,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以使亮度均匀的作用)。
从而,在包括应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的反射板1和光波导2的部分中,反射板1和光波导2通过粘合间隔物12彼此结合并彼此成一体,粘合间隔物12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以使亮度均匀的额外功能。在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背光包括上述部分的情况下,即使背光放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例如,即使进行图2B中示出的高温高湿度存储测试),也可以显著减小反射板1变形成波浪形状的程度。因此,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在反射板1和光波导2尚未彼此结合的状态下,粘合间隔物12可以形成在反射板1和光波导2中的任一个上。此外,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在形成有粘合间隔物12的光波导2与反射板1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粘合间隔物点的示例
为了促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参照图5A至图8描述粘合间隔物12以点状图案形成的示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点状粘合间隔物12称为粘合间隔物点12。例如,粘合间隔物点12可以由与光波导2(通常为丙烯酸树脂)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
图5A示出了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之前的状态。如图5A所示,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
图5B示出了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之后的状态。在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厚度S为约40μm。然而,粘合间隔物点12的厚度不限于此。
图6A和图6B是分别示出在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点12的反射板1与光波导2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之前的状态。如图6A所示,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在反射板1上。
图6B示出了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之后的状态。在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厚度S为约40μm。然而,粘合间隔物点1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于此。
此外,每个粘合间隔物点12的面积也不特别限定。然而,如上所述,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为使其面积朝向末端部分增加。
图7示出了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使得其面积朝向末端部分增大。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为了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并使亮度均匀,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为使得每单位面积的点状粘合间隔物点12的面积(在下文称为点面积)在进入部分处最小并朝向末端部分逐渐增大。具体地,例如,面积如图8所示地变化。
图8示出了在L为距进入部分的相对距离的情况下,点状粘合间隔物点12的直径示例(在下文称为点直径)。由图8清楚可见,随着相对距离L增大,点直径D增大(也就是,点面积增大)。
在图8中,点直径D0示出了在图7所示放大图之一中(也就是,在靠近进入部分(L=0)的区域的放大图(图7的右下部分的放大图)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点直径。
在图8中,点直径D100示出了在图7所示放大图的另一个中(也就是,在靠近末端部分(L=100)的区域放大图(图7的右上部分的放大图)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点直径。
粘合间隔物线的示例
在图5A至图8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粘合间隔物点12。然而,如上所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还可以成形为使得粘合间隔物12具有线形,该线形的宽度在末端部分处最大并朝向进入部分减少。在下面的描述中,线形粘合间隔物12称为粘合间隔物线12。粘合间隔物线12可以由例如与光波导2(通常为丙烯酸树脂)的材料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
图9示出了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粘合间隔物线12在附图中的水平方向(与从末端部分到进入部分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为了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并使亮度均匀,粘合间隔物线12形成为使得粘合间隔物线12的宽度(在下文称为线宽W)在从进入部分到末端部分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更具体地,粘合间隔物线12的线宽在靠近进入部分的区域中很小,并且线宽W朝向末端部分增大。粘合间隔物线12的线宽在进入部分上最小,并且朝向末端部分增加。具体地,例如,线宽W如图10所示地变化。
图10示出了在L为距进入部分的相对距离的情况下粘合间隔物线宽W的示例。从图10清楚可见,线宽W随着相对距离L增大而增大。
换句话说,每个粘合间隔物线12在相应区域中所占据的面积(在下文称为占据面积)与线宽W成比例。因此,占据面积在进入部分处最小并朝向末端部分逐渐增大。
在以上描述中,粘合间隔物点12和粘合间隔物线12被解释为粘合间隔物12的示例。然而,如上所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的亮度低的区域中,如果粘合间隔物12被均匀地分布,则优选密集地布置粘合间隔物12以改善反射效率。更具体地,在亮度低的区域中,优选地,增大粘合间隔物12的粘合面积以增大亮度。“如果粘合间隔物12均匀地分布,亮度低的区域”是例如距光源远的区域。因此,优选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确定为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使粘合面积增大(也就是,使得粘合间隔物12更密集地布置)。
换句话说,在粘合间隔物12均匀地分布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的情况下,粘合间隔物12的粘合区域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的分布优选根据背光表面上的亮度分布来确定。这样,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可以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来确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具有反射板1与光波导2通过粘合间隔物12彼此成一体的结构。因此,可以获得以下的优点。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中,反射板1单独地布置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因此,如果反射板1例如由于热而膨胀,则反射板1易于变形成波浪形状。这样形成的波浪形状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反射板1和光波导2通过粘合间隔物12彼此结合。因此,可以获得第一个优点:反射板1不易由于热等而变形成波浪形状。因此,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此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中,存在反射板1和光波导2部分彼此粘合的风险。反射板1和光波导2之间的粘合也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换句话说,彼此粘合的部分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由于发光装置的结构,所以反射板1和光波导2之间的部分粘合基本上不发生。这是第二个优点。因此,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此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中,必须减小反射板1的厚度以减小背光的重量和厚度。然而,由于如上所述反射板1由于热而变形成波浪形状,所以对减小反射板1的厚度存在限制。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如上所述,反射板1不易变形成波浪形状。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小反射板1的厚度。从而,可以获得第三个优点:可以减小背光的重量和厚度。
此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中,图案11通过印刷或模塑形成在光波导2上,并通过调整图案11的面积和密度来进行对亮度均匀性的调整。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使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的粘合间隔物12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从而,可以获得第四优点,即粘合间隔物12具有两个作用:使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结合的作用以及使亮度均匀的作用。
此外,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结构中,通过调整由印刷或模塑形成的图案11的面积和密度来进行对亮度均匀性的调整。在形成光波导2的工艺中采用成形模(shaping die)形成通过印刷或模塑形成的图案11。因此,通过改变成形模来进行对亮度均匀性的调整。这需要长的时间,并导致高成本。相反,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使反射板1和光波导2彼此粘合的粘合间隔物12也可以通过例如丝网印刷(silk screen printing)形成。在此情况下,可以获得第五个优点,即可以以低的成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改变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
反射板和光波导之间部分结合的示例
在上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中,反射板1和光波导2在其整个区域上彼此结合。然而,反射板1和光波导2之间的结合也可以是部分的。
然而,如图11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已经采用了反射板1和光波导2仅部分彼此结合的方法。
现有技术的反射板和光波导的示范性结构
图11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1至图13中示出的背光包括作为光源的冷阴极管6。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反射板1和光波导2通过双面胶带21沿具有四条边的下表面2b的一条边2bs而彼此固定,光波导2具有在模塑工艺中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的图案11(在图11中未示出)。
在此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在图12中示出。
图12是示出在包括图11所示结构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从图12清楚可见,尽管在靠近进入部分的中心区域中亮度高,但是在靠近末端部分的区域中亮度低。由于这些区域之间亮度上的差异,产生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因此,期望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为了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可以采用例如以图13所示图案形成的粘合间隔物12来代替双面胶带21。尽管在图13中没有示出图案11,但是图案11可以形成在光波导2的上表面2c或下表面2b上。
代替双面胶带使用的粘合间隔物的示例
图13示出了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其上形成粘合间隔物点12以代替双面胶带21。
如图13所示,粘合间隔物点12仅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靠近末端部分的区域2ba中。在此情况下,根据现有技术,亮度随着区域2ba内距末端部分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因此,粘合间隔物点12形成为使得点直径随着距末端部分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也就是,点面积增大)。
因此,在区域2ba内,粘合间隔物点12的粘合面积随着距末端部分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也就是,分布密度增大)。因此,在区域2ba中,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均匀地散射,并可以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形成在区域2ba内的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不限于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描述的点状,而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示例中描述的线状。更具体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在区域2ba中粘合面积随着距末端部分距离的减小(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增大(也就是,分布密度增大)。
如上所述,反射板1和光波导2通过粘合间隔物12而不是双面胶带21彼此结合。因此,可以获得省略双面胶带21的优点。取代仅在双面胶带21的粘合部分中(在上述示例中的区域2ba中)形成粘合间隔物12,粘合间隔物12当然也可以形成在反射板1与光波导2之间的整个区域上。还是在此情况下,当然可以获得省略双面胶带21的优点。
包括作为光源的冷阴极管6的背光已经被描述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冷阴极管6被提供有反射器7。接着,包括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将描述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
2.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
用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
图14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该背光包括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被包括在例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中。该示例与图1中示出的示例不同。
在图14中示出的背光包括反射片31、光波导2、散射膜32、棱镜片33和LED 34。
LED 34设置为靠近光波导2的侧表面2a(图14中的左侧表面2a)。从而,光波导2构造为使得从光源发射的光入射在光波导2的侧表面2a上并引导到光波导2的内部部分。
反射片31设置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用于减小亮度不均匀性的散射膜32设置在光波导2的上表面2c侧。此外,用于增大亮度的棱镜片33在图14中设置在散射膜32的上侧。
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已经采用了包括LED 34作为光源的背光。
图15是示出包括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该背光包括LED 34作为光源。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亮度随着灰阶密度(density of gray)的减小(随着颜色变得接近白色)而增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的灰阶密度与亮度之间的关系与图12所示的示例中的灰阶密度与亮度之间的关系相反。在图15和图16(其将在下面描述)所示的示例中,LED 34的数量为七个。然而,LED 34的数量根据显示表面的面积而变化,而没有特别限制。
如图15所示,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靠近进入部分的区域2bi中存在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更具体地,在区域2bi中,在靠近LED 34的区域中,亮度高;而在LED 34之间的区域中,亮度低。由于这些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而产生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因此,期望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为了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可以采用以图16所示的图案形成的粘合间隔物12。
粘合间隔物的示例
图16示出了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该下表面2b侧包括在具有图14所示结构的背光中。
如图16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发生亮度不均匀的区域2bi中,具有大的点面积(大的点直径)的粘合间隔物点12均匀地布置在现有技术结构中的亮度低的区域(LED 34之间的区域)中。相反,具有小的点面积(小的点直径)的粘合间隔物点12均匀地布置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亮度高的区域(靠近LED 34的区域)中。
因此,在区域2bi内,在均匀布置具有大的点面积的粘合间隔物点12的区域(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LED 34之间亮度低的区域)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粘合面积大。换句话说,在这些区域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分布密度高。相反,在均匀布置具有小的点面积的粘合间隔物点12的区域(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靠近LED 34亮度高的区域)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粘合面积小。换句话说,在这些区域中,粘合间隔物点12的分布密度低。因此,还是在区域2bi中,来自每个LED 34的光朝向背光表面均匀地散射,可以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
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除区域2bi之外的区域中,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亮度是均匀的。因此,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具有相同的点面积(相同的点直径)的粘合间隔物点12被均匀地设置。
形成在区域2bi内的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不限于图16所示示例中示出的点状,而是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图9和图10所示示例中示出的线状。更具体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LED 34之间亮度低的区域中粘合面积大(分布密度高),而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LED 34之间亮度高的区域中粘合面积小(分布密度低)。
上述结构的应用不限于图16所示的示例,在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发生亮度渐变的任何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与图16所示示例类似的方式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形成粘合间隔物12的结构。更具体地,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可以确定为使得根据将产生的亮度差(如果粘合间隔物12均匀地设置,则会产生该亮度差)来调整粘合间隔物12的分布密度。换句话说,仅仅通过改变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可以调整并纠正亮度渐变。通过改变印刷图案的掩模可以改变粘合间隔物12的图案形状。因此,可以易于调整并纠正亮度渐变。
粘合间隔物12以特定的图案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的示例被描述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还可以提供其它各种实施例。
例如,根据现有技术的图案11可以与粘合间隔物12一起提供。如上所述,图案11和粘合间隔物12的基本作用是例如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背光表面散射。该基本作用可以分配给根据现有技术的图案11。在此情况下,可以提供粘合间隔物12以获得通过基本作用难以获得的效果,也就是减少由于变形为波浪形状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的影响。具体地,例如,根据现有技术的图案11可以通过印刷或模塑形成在光波导2的上表面2c上,粘合间隔物12可以形成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在此情况下,在光波导2的下表面2b上形成粘合间隔物12的丝网印刷工艺或类似工艺中,可以易于进行掩模和印刷。因此,可以易于调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时间,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此外,在光波导2(图案11形成在其上表面2c上)被用作标准光波导的情况下,仅需制备单种的成形模(模具或类似物)。在此情况下,图案11通过成形模由在光波导2上形成的凹陷和凸起形成。在只采用一种成形模的情况下,光波导2可以被标准化。因此,可以获得增大批量生产效率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粘合间隔物12设置在光波导2与反射构件(例如反射板1或反射片31)之间。然而,粘合间隔物12也可以设置在光波导2与另一光学部件(例如,散射片或棱镜片)之间。具体地,例如,粘合间隔物12还可以形成在光波导2与散射片3之间或光波导2与散射膜32之间。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12月17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320564所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平面发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面发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面发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发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发光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发光装置,该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