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基座.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9650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4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0291.3

申请日:

2008.10.20

公开号:

CN101727130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6F 1/16申请日:20081020授权公告日:20120711终止日期:201310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16申请日:2008102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6

主分类号:

G06F1/16

申请人: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书元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雪静;逯长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扩充基座,包括机壳、滑块、扳动件、第一弹性组件、顶升盖、第一卡钩、连杆以及第二卡钩。机壳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三限位结构,而滑块配置于机壳的第一限位结构内。扳动件枢接于机壳,其扳动部暴露于机壳之外,而其推移部接触滑块。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机壳与滑块之间。第一卡钩设置于顶升盖上并从动于滑块。连杆配置于机壳的第三限位结构内,且其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滑块。第二卡钩从动于连杆的第二端。扳动扳动件的扳动部,推移部推移滑块朝第一方向移动,而滑块带动第一卡钩及连杆朝第二方向移动,且连杆也带动第二卡钩朝第二方向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扩充基座,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及一第二限位结构; 一滑块,配置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 一扳动件,与该机壳枢接,具有一扳动部以及一推移部,该扳动部暴露于该机壳之外,而该推移部与该滑块接触; 一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该机壳与该滑块之间; 多个第一卡钩,设置于一顶升盖上,并从动于该滑块,其中该顶升盖配设于该机壳; 一连杆,配置于该机壳的一第二限位结构内,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该滑块;以及 多个第二卡钩,配置于该机壳内,并从动于该连杆的该第二端, 其中该扳动件的该扳动部被扳动时,该推移部推移该滑块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该些第一卡钩及该连杆从动于该滑块并朝一第二方向移动,且该连杆带动该些第二卡钩朝该第二方向移动,而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壳的材质为金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凹槽、凸肋、凸柱或其组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一从动结构,而该第一从动结构与该机壳上的一第三限位结构相互干涉,以限制该滑块的移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开口或凹槽,而该第三限位结构为凸柱或凸肋。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限位件,具有一限位部以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套设于该第三限位结构,而该限位部的直径大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直径,以限制该滑块于一第三方向的移动,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螺丝。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凸柱,而该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一带动结构,而该连杆具有一第二从动结构,且该第一带动结构与该第二从动结构干涉,以使该连杆从动于该滑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开口,而该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凸柱。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凸柱,而该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凹槽。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二带动结构,而该些第一卡钩适于受到该第二带动结构的带动而朝该第二方向移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带动结构为一具有斜面的凹槽。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的材质包括塑料。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扳动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顶升盖覆盖于部份的该滑块,而部份该些第一卡钩穿出于该顶升盖之外。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更具有一第三带动结构,对应该顶升盖设置,其中该顶升盖适于受到该第三带动结构的带动而向一第三方向移动,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带动结构为一斜面。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顶升盖的材质为塑料或压克力。
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组件,连接于对应的该些第一卡钩以及该顶升盖之间。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弹性组件为弹簧。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的材质包括金属。
2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三弹性组件,配置于该机壳与对应的该些第二卡钩之间。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弹性组件为弹簧。
2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限位盖,配置于该连杆的该第二端,且部份该些第二卡钩穿出于该限位盖之外。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盖的材质包括金属。

说明书


扩充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扩充基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将可携式计算机顺利地自其上拆卸下来的扩充基座。

    背景技术

    可携式计算机与传统的桌上型计算机最大的差别在于:可携式计算机讲求轻薄短小,让计算机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计算机操作的便利性。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可携式计算机也受限于其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其功能与扩充性也不能与具有较大运用空间的桌上型计算机相提并论。

    有鉴于此,习知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基座,其具有一连接器。使用者可以将诸如鼠标、打印机、外接式硬盘、网络适配卡(Network InterfaceCard,NIC)或扫描仪等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与此扩充基座长期连接。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这些外围设备时,使用者仅需要将可携式计算机与扩充基座接合,便可以将可携式计算机电性连接于这些外围设备。如此一来,使用者不但可以享受可携式计算机的轻巧性,更可以藉由扩充基座使得使用者可以免除对可携式计算机进行外围设备的插拔的困扰,并且同时享有如同桌上型计算机的功能性与扩充性。

    在习知的扩充基座中,可携式计算机与扩充基座是藉由设置于扩充基座上的多个卡钩以卡扣于可携式计算机的卡槽而固接一起。当使用者欲将可携式计算机自扩充基座上卸除下来时,使用者施予的力量藉由传动组件传递到卡钩,而使卡钩与可携式计算机的卡槽解除干涉。接着,使用者所施予的力量会再藉由传动组件传递到另一个顶出组件,而使可携式计算机顶出。

    图1A为习知一种扩充基座的上视图,而图1B及1C分别为图1A的扩充基座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1B及1C,当欲将可携式计算机(未绘示)从扩充基座1上拆卸下来时,使用者扳动旋转钮10的扳动部102,顶推端101a推动推杆35,使推杆35在支撑组件34上沿着推杆35的轴向移动。此时,藉由与枢纽354枢结的副推杆355带动滑块357移动,因滑块357的斜面使升降组件20向上移动。

    在此同时,另一与枢纽354枢结的副推杆356带动滑块358移动,滑块358的斜面顶推转摆装置40的旋臂41的斜面410,使悬臂41向上旋摆,从而使设置于转轴153两端的钩体42相对可携式计算机的钩槽脱钩。而此时升降组件20的向上移动会将可携式计算机向上顶出。

    在习知的扩充基座1中,由于钩体42从可携式计算机的钩槽脱钩以及升降组件20将可携式计算机向上顶起等动作,需要经过多个组件的带动才能达成。而在力量的传递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组件之间的摩擦以及传递方向的改变而消耗,使得钩体42的脱钩效果及升降组件20的顶出效果并不如预期。所以,如何增进脱钩效果及顶出效果,使可携式计算机可以顺利地从扩充基座1上拆卸下来,为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可携式计算机顺利地自其上拆卸下来的扩充基座。

    本发明提出一种扩充基座,其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连接。此扩充基座包括一机壳、一滑块、一扳动件、一第一弹性组件、一顶升盖、多个第一卡钩、一连杆以及多个第二卡钩。机壳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一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三限位结构,而滑块配置于机壳的第一限位结构内。扳动件与机壳枢接,并具有一扳动部以及一推移部,其中扳动部暴露于机壳之外,而推移部与滑块接触。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机壳与滑块之间。第一卡钩设置于顶升盖上并从动于滑块,其中顶升盖配设于机壳。连杆配置于机壳的另一第三限位结构内,此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滑块。第二卡钩配置于机壳内,并从动于连杆的第二端,其中扳动扳动件的扳动部,推移部推移滑块于限位结构内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卡钩及连杆从动于滑块并朝一第二方向移动,且连杆带动第二卡钩朝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机壳的材质为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凹槽、凸肋、凸柱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一从动结构,而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从动结构干涉,以限制滑块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开口或凹槽,而第二限位结构为凸柱或凸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一限位件,此限位件具有一限位部以及一连接部,连接部套设于第二限位结构内,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结构于第二方向上的直径,以限制滑块于第三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地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件为螺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凸柱,而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一带动结构,而连杆具有一第二从动结构,且第一带动结构与第二从动结构干涉,以使连杆从动于滑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开口,而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凸柱。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凸柱,而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二带动结构,而第一卡钩适于受到第二带动结构的带动而朝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带动结构为一具有斜面的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扳动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升盖覆盖于部份的滑块,而部份第一卡钩穿出于顶升盖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更具有一第三带动结构,对应顶升盖设置,其中顶升盖适于受到第三带动结构的带动而向一第三方向移动,此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带动结构为一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升盖的材质为塑料或压克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组件,且第二弹性组件对应连接于第一卡钩以及顶升盖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弹性组件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多个第三弹性组件,且这些第三弹性组件配置于机壳与对应的第二卡钩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弹性组件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一配置于连杆的第二端的限位盖,且部份的第二卡钩穿出于限位盖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盖的材质包括金属。

    于本发明的扩充基座中,藉由滑块及连杆的设置可以良好且流畅地带动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作动,使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能够顺利地与可携式计算机脱钩。所以,使用本发明的扩充基座,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将可携式计算机从扩充基座上拆卸下来。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习知一种扩充基座的上视图。

    图1B及1C分别为图1A的扩充基座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扩充基座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扩充基座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适于与图2A及图2B的扩充基座连接的可携式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2A的扩充基座更包括顶升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顶升盖、第一卡钩及第二弹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扳动扳动件,扩充基座中各个组件作动以将可携式计算机解除限位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扩充基座

    10:旋转钮

    102:扳动部

    101a:顶推端

    34:支撑组件

    35:推杆

    354:枢纽

    355、356:副推杆

    357、358:滑块

    20:升降组件

    40:转摆装置

    41:旋臂

    410:斜面

    153:转轴

    42:钩体

    2000:扩充基座

    2100:机壳

    2110:第一限位结构

    2120:第二限位结构

    2130:第三限位结构

    2200:滑块

    2210:第一从动结构

    2220:第一带动结构

    2230:第二带动结构

    2240:第三带动结构

    2300:扳动件

    2310:扳动部

    2320:推移部

    2400:第一弹性组件

    2500:第一卡钩

    2600:连杆

    2610:第一端

    2610a:第二从动结构

    2620:第二端

    2700:第二卡钩

    2800:限位件

    2810:限位部

    2910:顶升盖

    2920:第二弹性组件

    2930:第三弹性组件

    2940:限位盖

    3000:可携式计算机

    3100:底面

    3110:定位部

    3200:枢接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扩充基座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扩充基座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而图3为适于与图2A及图2B的扩充基座连接的可携式计算机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2B及图3,本实施例的扩充基座2000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3000连接,其中此可携式计算机3000的底面3100具有与扩充基座2000相对应的多个定位部3110,且这些定位部3110可以是沟槽。藉由这些定位部3110,可携式计算机3000与扩充基座2000连接。

    图4为图2A的扩充基座更包括顶升盖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2B及图4,扩充基座2000包括一机壳2100、一滑块2200、一扳动件2300、一第一弹性组件2400、多个第一卡钩2500、一连杆2600以及多个第二卡钩2700。机壳2100的材质为金属,其具有多个限位结构,且这些限位结构可以是凹槽、凸肋、凸柱或其组合。

    滑块2200配置于机壳2100的一第一限位结构2110内,且滑块2200可以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制成的,其材质可为塑料。滑块2200具有一第一从动结构2210,而机壳2100的一第二限位结构2120与第一从动结构2210具有结构上的干涉,以使滑块2200受到限制而只能于第一方向D1往复移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结构2210为一开口,而用以限制滑块2200移动的第二限位结构2120为凸柱,且藉由开口及凸柱的尺寸的配合,使滑块2200受限只能于第一方向D1往复移动,而无法朝第二方向D2移动,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互相垂直。

    此外,为了避免扩充基座2000受到振动而使滑块2200从第一限位结构2110内移位,进而使扩充基座2000无法正常地使用,因此扩充基座2000可更包括一限位件2800,其具有一限位部2810以及一连接部(未绘示),其中连接部可套设于第二限位结构2120内,而限位部2810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结构2210于第二方向D2上的直径,因此可以限制滑块2200不会有第三方向D3的移动,此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互相垂直。于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800可为螺丝,其限位部2810为螺帽,而连接部(未绘示)为螺柱,其中螺柱锁入于凸柱内。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2800也可以是T字型的卡揗,其连接部卡入于凸柱内。

    上述的第二限位结构2120为凸柱,而第一从动结构2210为开口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第二限位结构2120仅能为凸柱且第一从动结构2210为开口。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在不违反本发明精神之下,也可以改变第二限位结构2120及第一从动结构2210的形状,只要第二限位结构2120与第一从动结构2210能够互相结构干涉即可。例如,第一从动结构2210也可以是凹槽,而第二限位结构2120可为形状相对应的凸肋。或者,第一从动结构2210也可以是凸柱,而第二限位结构2120可为形状相对应的凹槽。

    请继续参考图2A、2B及图4,扳动件2300藉由一枢接件3200与机壳2100枢接,此枢接件3200例如为螺丝。由于枢接件3200为本技术领域中熟此技艺者可想而知的组件,且并非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因此不再赘述。扳动件2300具有一扳动部2310以及一推移部2320,其中扳动部2310暴露于机壳2100之外,以让使用者可以扳动扳动部2310。此外,推移部2320与滑块2200接触,而当使用者施力扳动扳动部2310时,扳动件2300会以枢接件为轴心旋转,且推移部2320会推移滑块2200。附带一提,为了避免使用者施力过当而造成扳动件2300被折断,因此扳动件2300的材质可选用相对较硬的金属。

    第一弹性组件2400连接于机壳2100与滑块2200之间,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组件2400为弹簧。此外,第一卡钩2500设置于顶升盖2910上,并从动于滑块2200,可于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一卡钩2500的材质可为塑料。详细而言,滑块2200具有一第二带动结构2230,此第二带动结构2230可为一具有斜面的凹槽,而第一卡钩2500即是受到此具有斜面的凹槽带动而朝第二方向D2斜向移动。

    连杆2600配置于机壳2100的另一第三限位结构2130内,且此连杆2600具有一第一端2610以及一第二端2620,其中第一端2610连接并从动于滑块2200,可于第二方向D2上往复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连杆2600因需要避免摩擦损坏的问题,所以可选用材质较硬的金属制成。

    承上述,连杆2600的第一端2610具有一第二从动结构2610a,而滑块2200具有一第一带动结构2220,且第一带动结构2220与第二从动结构2610a结构干涉,以使连杆2600可以从动于滑块2200。于本实施例中,滑块2200的第一带动结构2220为开口,而连杆2600的第一端2610的第二从动结构2610a可为凸柱,且凸柱穿设于开口内。藉由凸柱的直径与开口于第二方向D2上的直径的尺寸互相配合,所以当滑块2200朝第一方向D1移动时,第二从动结构2610a会从动于第一带动结构2220,使得连杆2600朝向第二方向D2移动。同样地,第二从动结构2610a与第一带动结构2220的形状为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能够可想而知地改变。例如,第一带动结构2220可为凸柱或凸肋,而第二从动结构2610a可为开口或凹槽。

    此外,第二卡钩2700配置于机壳2100内并连结连杆2600以从动于连杆2600的第二端2620并于第二方向D2上往复移动。此外,第二卡钩270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附带一提,本实施例的图示中绘示的第二卡钩2700有两个,因此可以将连杆2600的第二端2620制作成Y字型,连杆2600于第二方向D2移动时,可方便地同时连动使两个第二卡钩2700往第二方向D2移动。

    图5为本实施例的顶升盖、第一卡钩及第二弹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4及图5,扩充基座2000包括一顶升盖2910,此顶升盖2910配设于机壳2100并覆盖于部份的滑块2200上,且部份的第一卡钩2500穿设于顶升盖2910之外。而滑块2200对应顶升盖2910处设置有一第三带动结构2240,当滑块2200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时,顶升盖2910会从动于第三带动结构2240而朝着第三方向D3移动,以将可携式计算机(如图3示)向上顶出。于本实施例中,第三带动结构2240为一斜面。

    承上述,扩充基座2000更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组件2920,第二弹性组件2920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第一卡钩2500以及顶升盖2910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组件2920可为弹簧。此顶升盖2910可用于增加第一卡钩2500受到带动之后的移动流畅性及稳定性,而第二弹性组件2920储存的弹性恢复力可使第一卡钩2500复位。

    此外,为了使第二卡钩2700能够自动复位,扩充基座2000更包括多个第三弹性组件2930,且这些第三弹性组件2930分别连接于机壳2100以及所对应的第二卡钩2700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三弹性组件2930也可为弹簧,且第二卡钩2700即是藉由弹簧的弹性恢复力来复位。

    为了防止第二卡钩2700会自第三方向D3上而从扩充基座2000中脱落,扩充基座2000可更包括一限位盖2940,此限位盖2940配置于连杆2600的第二端2620上,且部份的第二卡钩2700穿出于限位盖2940之外。于本实施例中,限位盖294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藉由限位盖2940的设置,也可用于保持第二卡钩2700于第二方向D2的移动流畅性及稳定性。

    接着请参考图3及图4,当携带型计算机3000连接于扩充基座2000时,第一卡钩2500及第二卡钩2700会分别卡扣于位于携带型计算机3000的底面3100的定位部3110中。此时,扩充基座2000的各个组件的位置如图4示。

    图6为扳动扳动件,扩充基座中各个组件作动以将可携式计算机解除限位的示意图。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A、图4及图6,当使用者欲将可携式计算机从扩充基座2000上拆卸下来时,使用者施力扳动扳动件2300的扳动部2310,使扳动件2300以枢接件3200为轴心旋转,而推移部2320推移滑块2200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

    此时,滑块2200于第一限位结构2110中移动,且第一从动结构2210沿着第二限位结构2120移动,且藉由第一限位结构2110与第二限位结构2120可限制滑块2200的移动距离。

    当滑块2200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时,第一卡钩2500会受到第二带动结构2230的带动,且第一卡钩2500会沿着第二带动结构2230的形状朝向第二方向D2斜向移动,第一卡钩2500解除与位于可携式计算机3000(如图3示)的底面3100的定位部3110的限位。

    在此同时,藉由位于连杆2600的第一端2610的第二从动结构2610a与滑块2200的第一带动结构2220的互相干涉,使第二从动结构2610a会受到第一带动结构2220的带动而使连杆2600朝向第二方向D2移动,且连杆2600的第二端2620会推移第二卡钩2700,使第二卡钩2700也朝向第二方向D2移动,以解除第二卡钩2700与可携式计算机3000(如图3示)的定位部3110的限位。

    此外,顶升盖2910受到滑块2200的第三带动结构2240带动而朝着第三方向D3移动,以将可携式计算机(如图3示)向上顶出,方便使用者将可携式计算机3000从扩充基座2000上拿取下来。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6,扩充基座2000可更包括多个顶出件(未绘示),这些顶出件设置于机壳2100内,且位置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来决定。顶出件可包括弹性组件以及顶出头,当第一卡钩2500及第二卡钩2700与可携式计算机3000解除限位关系时,利用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顶出头将可携式计算机3000向上顶出,方便使用者拿取可携式计算机3000。此外,为了避免顶出件向第三方向D3移动以顶出可携式计算机3000时会因为冲击力而造成可携式计算机3000内的电子组件移位或损坏而无法作用,因此顶出头可以选用稍具有弹性的橡胶。或者,顶出头也可以是使用较硬的材质如金属或塑料制作而成,并在顶出头上再套设一橡胶套。

    请继续参考图3、图4及图5,当使用者将可携式计算机3000从扩充基座2000拿取下来之后,使用者可手动再次扳动扳动件2300,使扳动件2300的扳动部2310复位。扳动件2300也可藉由枢接件3200所提供的回复力而在使用者将可携式计算机3000从扩充基座2000取下且使用者离开扳动件时自动复位。此时,扳动件2300的推移部2320不再施力于滑块2200,藉由第一弹性组件2400的弹性恢复力使滑块2200复位。此外,第一卡钩2500不受到滑块2200的第二带动结构2230的限位,可藉由第二弹性组件2920的弹性恢复力复位。另外,顶升盖2910也会随着第三带动结构2240的导引而复位。

    同时,藉由连杆2600的第二从动结构2610a及滑块2200的第一带动结构2220,滑块2200带动连杆2600复位。此时,第二卡钩2700不再受到可携式计算机3000的重力的限制,因此藉由第三弹性组件2930(如图2B示)的弹性恢复力而恢复形状,并推移第二卡钩2700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扩充基座内各个组件的作动流畅,可顺利地解除卡钩与可携式计算机的定位部的限位。所以,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将可携式计算机从扩充基座上拆卸下来,具有使用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扩充基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扩充基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扩充基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充基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充基座.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扩充基座,包括机壳、滑块、扳动件、第一弹性组件、顶升盖、第一卡钩、连杆以及第二卡钩。机壳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三限位结构,而滑块配置于机壳的第一限位结构内。扳动件枢接于机壳,其扳动部暴露于机壳之外,而其推移部接触滑块。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机壳与滑块之间。第一卡钩设置于顶升盖上并从动于滑块。连杆配置于机壳的第三限位结构内,且其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滑块。第二卡钩从动于连杆的第二端。扳动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