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99553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2692

申请日:

1985.04.01

公开号:

CN85102692A

公开日:

1986.01.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F16F15/30

主分类号:

F16F15/30

申请人:

大连工学院

发明人:

刘玉琈; 宋希庚; 李全胜

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凌水河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工学院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花向阳;裴毓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组合式减振器及其压装设备和压装工艺,其属于轴系扭转振动的减振装置。这种减振器由内圈、橡胶环和惯性轮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还兼做皮带轮用,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车用发动机。橡胶环用专门的压装设备压入,工艺简便,而且使用中也不易碎裂,可靠性和安全感提高。在大批量生产中,容易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属于轴系扭转振动的减振装置。一种减振器。它包括一个内圈[1],一个橡胶环[2]和一个惯性轮[3],橡胶环[2]把内圈[1]和惯性轮[3]粘结成一体。本发明的性征在于:上述的橡胶环[2]具有一个薄壁筒的外形,上述的内圈[1]和惯性轮[3]具有至少一个圆柱体结构的外形,上述的橡胶环[2]位于内圈[1]和惯性轮[3]之间。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中,上述的内圈〔1〕和惯性轮〔3〕与橡胶环〔2〕的接合部的轴向圆柱面可做成直的,在内圈〔1〕的外圆柱面上至少开有一道环状锯齿形沟槽〔1c〕。
3: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中,上述的内圈〔1〕与橡胶环〔2〕的接合部的轴向外圆柱面可做成凸弧形或凹弧形,双凸锥形或双凹锥形。与此一一相对应,上述的惯性轮〔3〕与橡胶环〔2〕的接合部的轴向圆柱面可做成凹弧形或凸弧形,双凹锥形或双凸锥形。上述相对应的凹弧形和凸弧形的圆弧半径尺寸,双凹锥形和双凸锥形的锥角度数,应当使橡胶环〔2〕能顺利压入内圈〔1〕和惯性轮〔3〕之间为宜。
4: 用于制造上述减振器的装置,一套压装设备,它包括一个上压模〔4〕、一个下压模〔5〕。本压装设备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内导套〔8〕、一个外导套〔9〕,上述的内导套〔8〕和外导套〔9〕分别把工件压紧在下压模〔5〕上,然后靠上压模〔4〕完成压入工作。
5: 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装设备,其中,上述的下压模〔5〕上有一个定位心轴〔5a〕,一个定位止口〔5b〕。上述的内导套〔8〕有一个定位内圆〔8a〕,上述的外导套〔9〕也有一个定位内圆 〔9a〕。
6: 据权力要求4所述的压装设备,其中,上述的上压模〔4〕的压套〔4b〕正好与内导套〔8〕和外导套〔9〕同心套装后形成的环槽相匹配。
7: 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压装设备,其中,上述的上压模〔4〕和下压模〔5〕的圆盘一周都有放气孔。
8: 据上述的任一权利要求,一种减振器的压装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下压模〔5〕的定位心轴〔5a〕上先装上内圈〔1〕,再装上内导套〔8〕,把惯性轮〔3〕置于下压模〔5〕上,再把外导套〔9〕置于惯性轮〔3〕上,然后,用压紧装置分别把内导套〔8〕,内圈〔1〕和外导套〔9〕,惯性轮〔3〕压紧在下压模〔5〕上,最后,用上压模〔4〕压橡胶环〔2〕。
9: 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装工艺,其中,上述的橡胶环〔2〕应当在内外圆柱面上涂布均匀的润滑粘结剂后,立即放入内导套〔8〕和外导套〔9〕之间的环槽中,用上压模〔4〕把橡胶环〔2〕压入内圈〔1〕和惯性轮〔3〕之间。

说明书


一种组合式减振器及其压装设备和压装工艺,属于轴系扭转振动的减振装置。

    在车用发动机的自由端,公知的轴系扭转振动减振器是由惯性轮、金属盘和橡胶环组成。在制造过程中,先要把惯性轮和金属盘彻底清洗,消除结合面上的油污及氧化物,然后,用硫化工艺,靠橡胶环的端面把惯性轮和金属盘粘结成一体,这种减振器一般是用螺栓连接在发动机自由端的轴上。由于其属于直径较大的薄盘型减振器,故在车用发动机上使用受到空间的限制。金属盘是用钢板冲压成形的,刚性较差,容易引起脱胶。这种减振器除结构复杂、减振效果差外,使用时也很不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种减振器,主要用于车用发动机的自由端,并兼作传动其它附件的皮带轮。该减振器应当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减振效果好等优点,并且,为大批量制造该产品,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设计一套压装设备和胶压工艺,以满足大量车用发动机的需要。

    本发明的构成在于:该减振器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的。一部件为惯性轮,其具有较大的质量。另一部件为内圈,其属于薄壁金属圆筒。还有一个部件为橡胶环,也具有薄壁圆筒结构。上述三者以轴线为中心套装成一体,其中,橡胶环位于惯性轮和内圈之间。上述的内圈和惯性轮与橡胶环的接合部的轴向圆柱面可做成直的,在内圈的外圆柱面上至少开有一道环状锯齿形沟槽。此外,内圈的轴向外圆柱面还可以做成凸弧形、凹弧形双凸锥形或双凹锥形。与此一一相对应,惯性轮地内圆柱面也可以做成凹弧形、凸弧形、双凹锥形或双凸锥形。上述相对应的凹弧形和凸弧形的圆弧半径尺寸,双凹锥形和双凸锥形的锥角度数,应当使橡胶环能顺利压入内圈和惯性轮之间为宜。上述的橡胶环与内圈或惯性轮的接合部采用弧形结构,其在防止惯性轮相对内圈产生轴向窜动方向较为有效。

    为了把上述的橡胶环装入惯性轮和内圈之间,必须用一套压装设备来实现。该压装设备主要包括一个下压模、一个上压模、一个内导套和一个外导套。在下压模上有一个定位心轴和一个定位止口。上述的内圈和内导套靠定位心轴定位,上述的惯性轮靠定位止口定位,而外导套是靠惯性轮上端的外圆定位。

    利用上述的压装设备,把橡胶环压入惯性轮和内圈之间的工艺过程是:先把加工好的内圈和惯性轮置于下压模上,内圈由下压模上的定位心轴定位,惯性轮由下压模上的定位止口定位,然后把内导套装在下压模的定位心轴上压住内圈,再把外导套置于惯性轮上部,并靠惯性轮上端的外圆定位。此时,借助于机械的或气动的或液压的压紧装置,分别把内导套、内圈和外导套、惯性轮压紧在下压模上。此后,把上述橡胶环的内、外圆柱面涂上润滑粘结剂,并把橡胶环置于内导套和外导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再放上上压模。最后,借助于机械的或气动的或液压的压入装置,经上压模把橡胶环压入内圈和惯性轮之间。脱模后即成减振器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橡胶环成弧形的组合式减振器。

    附图2是橡胶环成直形的组合式减振器。

    附图3是减振器橡胶环的压装设备。

    下面是本发明减振器的最佳实施例,通过对其结构的描述和附图给出该减振器的细节。

    如附图1所示,部件〔1〕是内圈、部件〔3〕是惯性轮,上述两者可用钢或铸铁材料加工,部件〔2〕是橡胶环,其一般用硬橡皮或软橡胶加工。内圈〔1〕的外圆柱面具有凹弧形的外形,圆弧半径R1为542.05毫米,其圆柱长为110毫米,最大外径为138毫米。内圈〔1〕的内圆柱面〔1a〕与发动机自由端的轴相配合,并借助于内圈〔1〕的内凸台〔1b〕靠螺母把该减振器紧固在发动机自由端的外伸轴上。惯性轮〔3〕的轴向长度与内圈〔1〕相同,内圆柱面也是弧形,其圆弧半径R2为542.05毫米。不过惯性轮〔3〕的一端是直径较大的圆盘〔3a〕,其目的是为了使其具有一定的质量。该惯性轮〔3〕还兼作皮带轮用。故加工了三个三角皮带槽,以便驱动发动机自由端的附件。

    作为一种变换,附图1所示的凹弧形可以由双凹锥形来代替,其锥面与轴线的夹角为4.1°。双凹锥形与凹弧形的功能相同,但前者加工方便。

    附图2是本发明减振器的直形实施例,其中内圈〔1〕的轴向外圆柱面和惯性轮〔3〕的轴向内圆柱面是直的。内圈〔1〕的外圆柱面上开有二道环状锯齿形沟槽〔1c〕,该沟槽〔1c〕的宽为4毫米,在橡胶环〔2〕压入端的深为0.5~0.6毫米。这种结构有效地克服了轴向窜动问题。内圈〔1〕上有一个外凸圆柱〔1a〕,其内圆开有键槽〔1b〕,以便将该减振器安装在发动机自由端的外伸轴上。惯性轮〔3〕上只加工了二个用于驱动其它附件的三角皮带槽。

    附图3是用于制造上述减振器关键工艺的实施例。

    对于不同结构的减振器,压装设备的结构也不尽相同。图中,部件〔4〕是上压模,部件〔5〕是下压模,部件〔8〕是内导套,部件〔9〕是外导套,这些部件一般均用钢材加工。上述的下压模〔5〕上焊有四个带有螺栓〔12〕的凸耳〔10〕均布一周。与此相对应,上述的外导套〔9〕上也焊有四个带孔〔14〕的凸耳〔11〕。把上述的橡胶环〔2〕压入内圈〔1〕和惯性轮〔3〕之间的工艺过程如下:

    先把加工好的内圈〔1〕套在下压模〔5〕的定位心轴〔5a〕上,把加工好的惯性轮〔3〕置于下压模〔5〕上,并靠定位止口〔5b〕定位,再把内导套〔8〕套在下压模〔5〕的定位心轴〔5a〕上,把外导套〔9〕置于惯性轮〔3〕上,惯性轮〔3〕的外圆柱面对外导套〔9〕的内圆柱面〔9a〕起定位作用。此时应注意使螺栓〔12〕位于凸耳〔11〕的孔〔14〕内。然后,拧紧螺栓〔6〕上的螺母〔7〕,把内导套〔8〕、内圈〔1〕压紧在下压模〔5〕上,拧紧螺栓〔12〕上的螺母〔13〕把外导套〔9〕、惯性轮〔3〕压紧在下压模〔5〕上。最后,在把橡胶环〔2〕的内外面上涂布均匀的润滑粘结剂后,放入内导套〔8〕和外导套〔9〕之间的环槽内,用上压模〔4〕上的压套〔4b〕把橡胶环〔2〕压入附图3所示位置,脱模后即成减振器产品。

    上述的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有如下优点:

    这种减振器结构简单,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好,还兼做皮带轮用。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车用发动机。橡胶环的压入工艺简便,而且使用中也不易碎裂,可靠性和安全感提高。在大批量生产中,容易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对于有二道锯齿形沟槽的减振器,在2秒钟内把发动机的转速从600转/分加速到2800转/分,每小时进行6次,共做了500小时3000次的热冲击试验,该减振器完好无损,也没有产生轴向窜动。

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减振器及其胶压工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组合式减振器及其压装设备和压装工艺,其属于轴系扭转振动的减振装置。这种减振器由内圈、橡胶环和惯性轮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还兼做皮带轮用,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车用发动机。橡胶环用专门的压装设备压入,工艺简便,而且使用中也不易碎裂,可靠性和安全感提高。在大批量生产中,容易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