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尤其涉及单元本体的改进。 一般使用的空调机,是用制冷剂配管等把安装于空调室的室内和安装于室外的室外单元连接而组成的。上述室内单元的单元本体大多采用安装固定于被空调室壁面的形式。
图7为现有室内单元的纵剖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单元本体3由前面板1和后板2组合而成,在该单元本体3的内部收容配置有热交换器4和送风机5。
近来的倾向是,如图7所示,上述热交换器4被分成多个,并围绕在由环流风扇组成的上述送风机5的周围,但送风机5的后板2一侧无热交换器4。即,热交换器4沿着前面板1的前部和上部呈弯折状态相对。
在上述前面板上与热交换器4相对地,在其前面部和上面部设有空气吸入口(未图示),在其前面下部设有经过空调的空气地吹出口6。
上述后板2具有沿送风机5的形状形成的弯曲部2a,在其下部侧形成与上述吹出口6连通的吹出口通风道7。其最下端部向后方弯曲,在其里侧的配管容纳部8里容纳配管类。
现有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机,尤其是室内单元在安装和维护保养时,作业上存在诸多问题。
即,室内单元在安装时,从单元本体延伸出的辅助配管9一般是从单元本体3的右侧伸出,与接在室外机上的外部配管相连接,但是,有时受到安装室内单元的空调室的壁面的影响的关系,不得不在左侧部与外部配管相连接。
采用右侧取出(右配管)时,把辅助配管9存放在形成于上述后板2下端部的配管容纳部8内,把单元本体3安装好,再把从其右侧部伸出的辅助配管顶端部与外部配管连接即可。但在采用左侧取出(左配管)时,由于辅助配管9的顶端部位于单元本体3的背面侧,所以该辅助配管9与外部配管的连接作业必须在单元本体3的背面进行。
因此,在进行连接作业时,不得不先把单元本体3的上部挂在安装板10上,再以单元本体3被挂的上部为支点,使单元本体3转动从壁面上抬起其下部形成空隙,把手伸入该空隙进行连接作业。
如上所述,把辅助配管从单元本体的左侧取出时,配管连接作业既复杂又费人工,而且,因为一般安装于壁面高处,所以安装时站立不稳,作业性极差。
另一方面,空调机的维护保养最好要定期进行,它包括清除附着在热交换器及送风机5风扇上的尘埃和霉斑等作业。热交换器4的除尘作业,因为卸下前面板即露出热交换器,所以比较容易进行。
但是,送风机5除了吹出通风道6外全部处在被热交换器4包围的状态下,而且该通风道并没有操作者的手能伸入那么大,所以,必须把上述热交换器4移动到送风机5能露出的位置后才能进行维护保养,作业很麻烦。此外,移动热交换器4时,有时还会导致该热交换器的配管变形、配管产生裂纹而使制冷剂漏泄。
再有,当将单元本体3安装固定在空调室壁面上时,要预先把附属安装板先安装固定在该壁面上,然后再把单元本体安装固定在该安装板上。
更具体地说,室内单元是这样安装的,先把配置了热交换器4和送风机5的后板2在安装板10上安装固定,然后再把前面板1挂靠在该后板2上。
这样,由于前面板1与后板2的嵌合关系,前面板容易发生部分地从后板上浮起,因此,后板与安装板10的结合减弱,后板本身有时也会部分地发生浮起变形。
吹出口6处设有风向调整板11,可分别调整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风向。这些风向调整板11设在接受热交换器4产生的冷凝水的前、后冷凝水盘12a、12b中的12a上。
因为后冷凝水盘12与后板2成一体设置,所以在安装作业上没有问题,但是前冷凝水盘12a,因其下侧面上安装上述风向调整板11,并与薄形热交换器相配合,所以其深度方向狭窄,且呈斜向倾斜状态,因此,在此装配风向调整板11的很多零件,作业是很麻烦的。
在维护保养时,即使卸下前面板1,上述前冷凝水盘12a仍带着风向调整板11留在原处,所以不可能通过吹出口11进行作业。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单元本体安装时配管连接作业易于操作、并能改善安装作业条件的空调机室内单元。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送风机风扇的维护保养作业条件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单元本体更牢固地安装固定在安装板上,增大单元本体的刚性的空调机室内单元。
本发明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位于吹出口的风向调整板的装配作业效率,同时易于利用吹出口进行维护保养作业的空调机室内单元。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1目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单元本体由前面板和后板的装配体构成,在该单元本体内部容纳配置有热交换器及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面板上,设有与上述后板一起形成吹出口通风道的通风道构成部分,再在该通风道构成部分上成一体地连设用于遮蔽与上述热交换器相连的配管的配管贮存罩。
为了满足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单元的进一步的特点在于,在上述前面板从上述后板卸下的状态下,卸下后的后板的开口部的大小,最小能使操作者的手伸入最大则能取出送风机风扇。
为了满足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单元的进一步特点在于,上述前面板的配管贮存罩具有用来将上述单元本体安装固定在空调室壁面上的爪部。
为了满足上述第4目的,本发明空调机室内单元的进一点特点在于,在上述前面板的通风道构成部分上设有调整吹出空气的风向的风向调整板。
为了满足上述第4目的,本发明空调机室内单元的又一特点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具有直接设在上述通风道构成部分上的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以及设在该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上的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
为了满足上述第4目的,本发明空调机室内单元的再一特点在于,上述风向调整板具有直接设在上述通风道构成部分上的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以及设在该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上的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
若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空调机室内单元,即能方便地进行将单元本体安装于空调室壁面的安装作业及其配管连接作业,以及定期必要的维护保养作业。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室内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室内单元分解纵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室内单元分解立体图。
图4(A)是本实施例的、风向调整板的省略了局部的立体图。
图4(B)是风向调整板的省略了局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上下百叶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6是其他实施例的、风向调整板的省略了局部的立体图。
图7是传统的室内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示出了装配好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图2和图3分解示出了室内单元。
单元本体20由前面板21和后板22的组装体构成。上述前面板21由相对的两侧板部23、23及多个栈桥部24成一体构成。
在由上述各栈桥部24构成的相互空隙部内,分别设有上部吸入口25a、前部吸入口25b及吹出口26。
在与该上部吸入口25a及前部吸入口25b相对的位置安装有吸入格栅27。在沿着该吸入格栅27的里面侧并且在前面板21的前面一侧,插装有可自由装拆的过滤器28。即,过滤器28可以相对于设于前面板21的上述吹出口26插入或抽出。
在上述吹出口26的两侧部及沿其下端边缘的部分,前面板21的一部分照原样予以延伸设置,成为组成下文将介绍的吹出口通风道29的通风道构成部分30。
由前面板21的通风道构成部分30,以及从吹出口26端部起与该通风道构成部分30成一体地向后方延伸形成的下端面部组成配管贮存罩31。在该配管贮存罩31内容纳辅助配管32及排水软管33。
在配管贮存罩31的顶端成一体地设有爪部34。该爪部34的作用是,当将单元本体20安装在空调室的壁面K上时,与预先安装固定于壁面上的安装板35相卡止住。
如图2所示,上述安装板35的下端部向前方弯折,在此设有爪部卡止用孔36,上述爪部34卡止于此。在上述安装板35的上端部,设有从上方卡止住设在后板22上的卡止部37的卡止片38。
在上述通风道构成部分30的吹出口通风道29的位置处设有风向调整部40。具体结构如图4(A)、(B)所示,在通风道构成部分30上,以规定间隔成一体地形成多个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即左右百叶板41和框架41a,左右百叶板41能以上下框架间形成的轴41b为中心,通过设在轴41b上的铰链41c作左右摆动。
这些左右百叶板41以大致中央部分为分界组成成对结构,分别用连接棒42a、42b连接。用该连接棒42a、42b连接的左右百叶板41分别在42a、42b的移动方向上指向同一方向。
此外,在风向调整部40的框架41a的中央立设有枢支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即上下百叶板43用的支承板44。该支承板44向前方弯曲成倒U字形,在顶端部设有枢支孔45。
如图5所示,在上下百叶板43上设有杆47,在该杆47上突出地设有插入上述枢支孔45内的销46。此外,在上下百叶板43的左右也设有具有销46的杆47,该销46分别插入各枢支孔48内,上下方向可自由转动地枢支着上下百叶板43。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后板22的两侧端部设有支承送风机50用的安装部51a、51b。上述送风机50包括:由安装部51a支承的驱动马达52,与该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接的环流风扇53,以及枢支该环流风扇的另一端侧轴部、安装在安装部51b上的轴承具54。
支承着热交换器56的背面下端部、接受来自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的后冷凝水盘55与上述后板22成一体地设在该后板22的上部。
另一方面,后板22形成沿上述环流风扇53的形状弯曲的剖面状形状,在其下端部设有与前面板21的通风道构成部分30顶端卡合连接的阶梯部22a。
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51a、51b的前端部架设着前冷凝水盘57。该前冷凝水盘57与上述阶梯部22a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沿靠于开设在前面板21的吹出口26的上端边缘。
因此,前冷凝水盘57的下面形成前面板21的通风道构成部分30和吹出口通风道29。该前冷凝水盘57以向前方倾斜的状态设置,支承上述热交换器56的前部一侧下端部。
上述热交换器56是所谓的翅管式热交换器,即保留窄小的间隔并列设置多片翅片,同时使热交换管贯穿这些翅片,并在翅片的两侧端部用U型连接管部连接相邻的热交换管,形成蛇行状的制冷剂导通部。
在热交换器成形时,在各翅片一侧部,按照规定位置(这儿是3处)进行分切,把热交换管贯穿固定后,以分切部为分界进行弯折。成形后的热交换器56由以从分切部起变形的弯折部为界、上下分为4部分的热交换器所构成,各热交换器通过未图示的端板,以互相弯折的状态构成一体。
该热交换器56弯曲后,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前、后冷凝水盘55、57上,在其端板固定于安装部51a、51b上部的状态下,除了吹出口通风道29之外,围绕上述送风机50的环流风扇53。另外,热交换器56装在与安设在上述前面板21的上部吸入口25a和前部吸入口25b相对的部位。
采用如上结构的室内单元时,由于冷冻循环运转及送风机50的动作,室内空气被吸入,经格栅27和过滤器28,通过设于前面板21的上部吸入口25a和前部吸入口25b被吸入到单元本体20内,由热交换器56进行热交换。
经热交换后的空气即空调后的空气由吹出口通风道29导流,从吹出口26向室内吹出。此时,可用左右百叶板41和上下百叶板43任意设定吹出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室内单元,当以左配管进行安装作业或维护保养时,具有下述优点。
即,当用左配管进行安装作业时,首先将安装板35安装固定在空调室的壁面K上,将装有热交换器56、送风机50的后板22安装在此。在该状态下,因为前面板还未装在后板22上,所以,配管贮存罩31还没有覆盖住从热交换器56伸出的辅助配管32,所以,该辅助配管32能方便地与未图示的外部配管相连接。此外,也能方便地把冷凝水管33连接在前、后冷凝水盘57、55上,使其沿后板22下端部伸出。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室内单元,即使在像左配管那样的辅助配管32和外部配管的连接部位于单元本体20的背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先将后板22安装固定在安装板35上,然后目视着进行必要的配管连接作用。即使不得不在空调室壁面的高处这样的站立不稳条件下作业时,也能方便迅速地进行。
配管作业结束后,把前面板21安装在后板22上来装配单元本体20,所以前面板21的配管贮存罩31可遮蔽住上述配管类32、33,故具有与传统产品同样的功能。
此外,前面板21安装时,是将设在配管贮存31顶端的爪部34卡止在开设在安装板35的爪部卡止用孔36内,所以,与传统产品的把后板卡止在安装板上的结构相比较,能更牢固地安装固定,可靠地限制单元本体20从壁面上浮起。
因为由左右百叶板41和上下百叶板43构成的整个风向调整部40设置在前面板21的形成吹出口通风道29的通风道构成部分30上,所以,与传统产品在冷凝水盘的下面部位设风向调整板的结构相比较,装配作业更方便。
而且,若拆卸下前面板21,则与此成一体的上述风向调整部40同时被拆卸下来。热交换器56就会露出来,当然可以清除附在上面的尘埃等,卸下前面板21后,在后板22的、由前冷凝水盘57和吹出口通风道30组成的开口部A处已无任何障害物,所以可很容易地从此处对送风机风扇53进行维护保养作业。
此外,上述开口部A的开口面积,为了便于对风扇53进行维护保养,再小操作者的手也必须能伸进去。开口部A虽然不必取得太大,但最好设定到环流风扇能取出的范围,以便能将环流风扇从上述开口部A取出,在操作者手边进行作业。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风道构成部分30上直接设置由左右百叶板41和支承板44组成的风向调整部40,而使上下百叶板43支承在上述支承板44上,但也可不作这样的限定。
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把上下百叶板43A的杆47枢支在前面板21上,把左右百叶板41A枢支在该上下百叶板的一侧面上。这时,在取下前面板21的同时,风向调整板40A也被取下,后板的开口部就会直露出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前面板上设置与后板一起形成吹出口通风道的通风道构成部分,在该通风道构成部分上成一体地连设有配管贮存罩,所以有以下效果,使单元本体安装时配管连接作业变得方便、即使是从左侧取出也可改善安装作业。
同时,因为从前面板分离后的后板开口部的大小,做到最小能伸入操作者的手,最大能取出送风机风扇,所以有以下效果,尤其能改善易附着尘埃、易生霉斑的送风机风扇的维护保养作业。
此外,因为在前面板的配管贮存罩上设有将单元本体安装固定于被空调室壁面上用的爪部,所以,有以下效果,即使在后板和前面板的装配差的情况下,通过前面板的爪部的卡合,也能将单元本体牢固地安装固定,增大其刚性。
还有,因为在前面板的通风道构成部分设置了调整吹出空气风向的风向调整板,所以有以下效果,不仅可改善位于吹出口的风向调整板的装配作业条件,而且使利用吹出口的维护保养作业变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