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汉字键盘输入技术利用汉字特征信息编码的新途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推广使用的普及型汉字键盘输入方法,对多年未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出点力。 迄今,国内外公认为理想的普及型方案尚未成熟。形码方面,使用少量简单的笔形组合进行编码的呼声较高,如果进一步充分和确切地反映笔形组在汉字中的位置(笔位),不仅可以减少笔形组的数量,而且能使码字具有可读性。古老的四角号码即已蕴藏着这一思路。音码方面,目前普通用户使用最多,但不理想,因为全拼则码太长,简拼的增益不大,双拼又很不习惯。如果加击一键形码,区别同音字的能力仍不够,重码仍需处理。引入笔位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老大难局面。
本发明通过中键盘实现的笔位系列码包含三级子码,它具有循序渐进,字词兼容无交集,键位定义始终如一等特色。
初级音码对于能说普通话并掌握汉语拼音的人,不需附加任何记忆。单个字输入时,首键提供声、调,次键提供韵母,通过屏幕选择,共只需三键。词码输入时,先连击声调键,再连击韵母键,不须字/词转换操作,基本上可取得两键一字的高效率输入。
中级音形码不必屏幕选择。单字三键,头两键与初级音码相同,第三键是笔形键,它提供26种笔形组之一在汉字中的九个特定的位置。笔形组在键位分布上采用形似原则,见组即可知码,但笔形组和笔位的选择要符合降低重码的规定,须少量记忆,其中主要是针对汉字若干个大部首地笔形键取法,双字词每字1至2键。三字以上的词,每字1键左右。不认识的字,利用特殊键法,也是3键输入一字。简码系列可不需记忆使用。
中级形码供不善音码者使用,初学要学会26种笔形组及其键位分布,还要记住少量取码顺序的规则,单字输入,1字三键,也有相应的词码和简码。
高级子码系在中级子码基础上增加软件智能措施,暂不在本次申请保护范围。
作为一种普及型汉字键盘输入技术笔位系列码的独特优点如下:
(1)具有持续的魅力
会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人,一接触键盘即可通过初级字码和词码输入汉字,平均每字不到三键,比目前通用的拼音码效率高得多,由于中键盘设计合理,其找键速度接近小键盘,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产生学习中级音形码的要求,只需少量记忆,便可进一步提高输入速度,达到实用水平。
(2)能脱机通信
在不具备中文终端或计算机情况下,可用标准键盘、电传机、甚至简单的信号工具将英文字母和键位数序,通过中级字码和初级词码送出,接收方不需机译或码本,也能读出传来的信息。
(3)适于生成初始文稿
当撰写文章时,若使用笔位音码,就好象逐字默读。若使用笔位形码又好象逐字写出,因此对行文思路干扰不大,适宜想打过程。
(4)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对四声不很准确的人,同样可以使用笔位音码和音形码,只不过要多一些屏幕提示,选调过程相当于向计算机学习,久而久之,便可矫正错调的习惯。
笔位系列码所用的键盘设计核心部分及其特点如下:
(1)字母键群的排列见附图1
英语元音A、E、I、O、U排在中区,形成韵母,其余辅音参照使用频度的大小由近而远地排列在中央区和边远区,形成声和调。每触两键定音时,总是由外而内的向心运动,除能缩短手指运动路程,还有利于找键,图1第一排中部的无字键群代表零声母。
(2)字母的群键的结构见附图2
同一字母所属键群由9个笔位键构成
当用于音码时,辅音键群的例子见附图2a。它的4个角键代表调位,分别用四声符号标明。4个空白边键除表调外,兼作词码的声调持续键,中心键标出字母符号,表示对调无知。元音键群共5种,见附图2b,中心键标出字母符号,用于只有此元音的韵母。其余8个边键标出1至2个字母,用于以中心元音为首,以边键所标字母连后的韵母,需要说明三点:元音“I”群的边键ag是ang的缩写,两触“U”群的中键U代表ü这个韵母。元音“O”群的边键ng也表韵母iong。
当用于形码时,字母键群的9个笔形键给出该字母所代表的笔形组合处于汉字中的9个特定位置,不用符号标明。
由于每一键群的键数为9,接近人的心理领会广度;同时各键上所标符号位置又有共同规律,因此大大减少了找键难度和时间。
(3)笔形组合的键对应,见附表1。
对应设计尽量采用笔形组与英文字母形似原则,其中部分属于编码界公用,辨别效果十分显著,如以“O”表“口”,以“X”表交叉……等,也有通过合理定义对应的,如以“I”表孤立笔,以“V”表笔尖……等,总之都很容易记住,能作到见组知群。
实施举例对“笔位信息在汉字键盘输入技术中的应用”17个汉字进行编码如下。
初级音码:单字按双拼加屏幕选择共3键。双字词按双拼,一般不用屏幕提示,每字2键。高频字每字一键简码。
笔 位 信息 在汉字 键盘 输入
技 术 中 的 应 用
以上17个字共用34键,平均每字2键。
中级音形码:单字按双拼加笔形码共3键。双字词按双拼或双声韵,每字1至2键。高频字每字1键简码。
笔 位 信息 在 汉字 键盘 输入 技术
中的应用
以上17字共用23键,平均每字1.36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