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岩、土体移位遥控监测的中心控制、译码及万用接口仪器。 目前国内、外对于岩、土体移位的监测多把监测仪器的控制部分装在仪器车上开赴现场进行监测(如瑞士生产之滑坡监测车)由操作人员在车上操作仪器。测定岩、土体位移面的地震仪器车也是开赴现场进行监测。日本的藤田寿雄和酒中淳行所用的滑坡观测法则是挖一直径为1.5M的观测井,人蹲在井中进行观测(参阅:日《滑坡及斜坡的崩塌及其防治》科学出版社)。这些方法有一些共同的缺点:
1.生产水平低,全靠人到现场操作,测试。
2.数据处理慢,周期长。
3.成本高,数据量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电台对野外采样等进行控制,克服现场操作,数据处理周期长的缺点,使用线性选频网络实现远距离数据通讯的二进制译码。计算机键盘接口深岩、土体位移的数据自动存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自动打印数据结果的仪器。
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
由电台(1),隔离跟随网络(2),选频网络(3,4,5),电子开关(6)和计算机万用接口(7)组成。由电台(1)送回之讯号经过隔离跟随网络(2)后,分别进入选频网络(3,4,5),再经过一套流装置触发电子开关(6),电子开关与计算机的字符或指令键的两条引出线直接相连,(8)是一多谐振荡器,由它发出的频率触发野外采样、编码、电台控制系统工作。
1.按下开关K,让电台处于发射状态,则向野外采样、编码,电台控制发出一选定的控制讯号,让滑体上各仪器和探头开始自动工作。
2.随即关闭开关K,电台亦处于接收状态,则不断的收到野外发回地二进制编码交流讯号。
3.这些讯号同时进入三个隔离跟随器(2)后,再进入三个选频网络(3,4,5),其中二进制“1”码,被“1”选频网络(3)选出,并在输出端产生一高位脉冲,迫使电子开关(6)对计算机的“1”键短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写下“1”,同样,二进制“O”码也通过一选频网络(4),写在计算机屏上,当八位二进制书写完后,“ENTER”(5)选频网络将自动在计算机上驱动执行键“ENTER”,把上述数据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所需方式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
目前国内、外对滑坡的监测所用方法都比较原始和粗糙。例如:直接用经纬仪进行观测,在通讯不良的情况下用三角网测量。日本的藤田寿雄等则用观测井法,这些方法不但效率低,费用高,精度差。而且数据零散形不成系统。本仪器如与野外采样系统配合使用则滑坡的监测就全部自动化。
就计算机技术而言,如果要实现对一台计算机接口,则必须了解该机的机器语言。芯片结构,找到数据总线等。它的外围结构也是一套较为复杂的数字电路。本发明所采用的接口,则不需知道计算机的上述参数,只需把微机有关指令键和字符键的头引出,直接用电子开关对这些键短路。即可把各种字符和指令自动输入计算机,然后用高级语言按需要的软件进行处理,它对任何计算机都是适用的。由于计算机各键之间有大量的共用头,因此,只需对少量引出头适当排列组合即达到控制全机完成各种工作的目的,用非常简单的电路,完成了大量字符,数据译码和数据处理接口。这种接口可方便地用于带键盘的任何计算机上,省去很多复杂的劳动,它可以做得很小巧,轻便且耗电量极少。
本发明的线路及部件联接由附图及实施例给出。
图1:全自动岩、土体位移监测的中心控制、译码、万用接口仪器的线路及部件联结示意图。
图2:全自动岩、土体位移监测的中心控制,译码,万用接口仪器的线路图。
本发明借助图2,对一个实施例及工作情况作详细说明。
1.由无线电话机收到的讯号从喇叭柱孔引出,进入机器内,机器内的FC-54D,FC-54B,FC-54C及相应的隔离跟随器(射极跟随器3DG6)。分别把3900HZ代表的二进制“1”码,“2600HZ”代表的二进制“0”码及750HZ代表的数据结束码放大到饱合状态。经桥式整流去分别启动G0101光电耦合管。
2.这些充电耦合管分别和计算机“1”键的两引出头,“0”键的两引出头,ENTER键的两引出头相联接。
3.由于8位二进制码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发来的,因此,8位二进制讯号将依次触发计算机的“0”,“1”键,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写上8位二进制数据。
4.当750HZ代表的数据结束码到来时,计算机ENTER键将被触发,上述数据将自动存入计算机。
5.每一个探头的8位二进制讯号到来时,都可以完成上述动作,这样就把野外采样系统发回的全部数据存入计算机了。
6.当最后一个数据发回完毕,ENTER键又被触发,它让计算机自动按照需要去计算和处理上述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译码,自动输入,自动启动计算机运算的目的。
由于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有键盘输入头,因此,该接口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