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91027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70125.4

申请日:

2007.08.09

公开号:

CN201103385Y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21B 43/00申请日:20070809授权公告日:20080820|||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43/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新疆敦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敦华阳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迎宾大道69-13-11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9号6层608号登记生效日:20141128|||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21B 43/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新疆敦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新疆敦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北东路1256号5楼B1室变更后: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迎宾大道69-13-11号|||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华陆敦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9号综合楼302号,邮编:100070变更后权利人:新疆敦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北东路1256号5楼B1室,邮编:830011登记生效日:2010.1.15|||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00(2006.01); F04B53/00(2006.01)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北京华陆敦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宝华

地址:

100070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9号综合楼3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建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线速度低而带来的泵效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管接箍(1)、洗井单流阀(2)、液体储存套筒(3)、洗井阀球(4)、二次增速器(5)、油管(8)、流速变送器(6)、封隔器(7)、螺旋导油器(9)、筛管(10)、防砂滤网(11)和油管接头(12),各部件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其中,二次增速器的中部设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中部走油孔,所述中部走油孔的外周设有均布的外侧走油孔,该外侧走油孔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且其中心线与中部走油孔的中心线形成夹角β;流速变送器,为沿轴向波浪状变径的筒状结构,其固定设置在套管内腔的上部且其内腔与二次增速器(5)的走油孔连通;螺旋导油器,其锥形外套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螺旋导油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油管接箍(1);
洗井单流阀(2),与油管接箍(1)的下端固定连接;
液体储存套筒(3),与洗井单流阀(2)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洗井单流阀(2)的内腔连通;
洗井阀球(4),与液体储存套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
二次增速器(5),与洗井阀球(4)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本体的中部设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中部走油孔(51),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外周设有均布的外侧走油孔(52),该外侧走油孔(52)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且其中心线与中部走油孔(51)的中心线形成夹角β;
油管(8),与二次增速器(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流速变送器(6),为沿轴向波浪状变径的筒状结构,其固定设置在油管(8)内腔的上部且其内腔与二次增速器(5)的走油孔连通;
封隔器(7),套装在油管(8)的外侧;
螺旋导油器(9),其锥形外套(91)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螺旋导油板(92),该螺旋导油器(9)固定设置在流速变送器(6)下方的油管(8)内;
筛管(10),管壁上开有若干个走油孔(101),该筛管(10)与油管(8)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内腔连通;
防砂滤网(11),固定设置在筛管(10)的内侧;
油管接头(12),与筛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走油孔(52)的截面形状为两端是圆弧的扇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走油孔(52)与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夹角β为5°~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油板(92)为三个且沿锥形外套(91)的内壁圆周均布。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40°。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滤网(11)由外至内设置三层。

说明书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机械,具体涉及一种与抽油泵配合使用的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90%的油井为抽油泵开采,只是泵径大小不同,而无论采用哪种泵径,其泵效平均低于50%。其中,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气体影响;摩擦阻力;过油通道大、液体上升线速度低等等。
目前,针对气体影响,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式解决:a、气量较少的油井,加深泵挂至油层,在油气未分离时混合进泵;b、产气量较大的油井,安装多级气锚,使油气分路采出。针对摩擦阻力影响,采用下述两种方式解决:a、掺水生产,形成水油包,降低摩阻增加流速;b、加药生产,打破稠油晶核分子式,降低摩阻。但是对于液体线速度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未见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线速度低而带来的泵效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能够保证在地层压力、供液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液体瞬间线速度使其压能变动能,加快液体流动能力,改变液体流态,进而提高泵的充满系数,达到提高泵效,增加产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油管接箍1;洗井单流阀2,与油管接箍1的下端固定连接;液体储存套筒3,与洗井单流阀2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洗井单流阀2的内腔连通;洗井阀球4,与液体储存套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二次增速器5,与洗井阀球4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本体的中部设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中部走油孔51,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外周设有均布的外侧走油孔52,该外侧走油孔52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且其中心线与中部走油孔51的中心线形成夹角β;油管8,与二次增速器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流速变送器6,为沿轴向波浪状变径的筒状结构,其固定设置在油管8内腔的上部且其内腔与二次增速器5的走油孔连通;封隔器7,套装在油管8的外侧;螺旋导油器9,其锥形外套91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螺旋导油板92,该螺旋导油器9固定设置在流速变送器6下方的油管8内;筛管10,管壁上开有若干个走油孔101,该筛管10与油管8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内腔连通;防砂滤网11,固定设置在筛管10的内侧;油管接头12,与筛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外侧走油孔52的截面形状为豌豆形;所述外侧走油孔52与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夹角β为5°~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导油板92为三个且沿锥形外套91的内壁圆周均布;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砂滤网11由外至内设置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不受井深、大小限制,使用该装置时,在泵径、泵挂、冲程、冲数不变的前提下,日产液量与使用该装置前可增加80%~100%,特别是高沉没度的油井效果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稠油井、出沙井、出盐井、掺水井、带多级气锚井等工况,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筛管10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导油器9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流速变送器6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次增速器5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包括:
油管接箍1;
洗井单流阀2,与油管接箍1的下端固定连接;
液体储存套筒3,与洗井单流阀2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与洗井单流阀2的内腔连通;
洗井阀球4,与液体储存套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
二次增速器5,如图5和图6所示,与洗井阀球4的下端固定连接,其本体的中部设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中部走油孔51,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外周设有均布的外侧走油孔52,该外侧走油孔52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且其中心线与中部走油孔51的中心线形成夹角β;
油管8,与二次增速器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流速变送器6,如图4所示,为沿轴向波浪状变径的筒状结构,其固定设置在油管8内腔的上部且其内腔与二次增速器5的走油孔连通;
封隔器7,套装在油管8的外侧;封隔器的皮碗可重复使用,封隔器皮碗在100℃时,可承受25mpa,有效率100%。另外,对于注蒸汽开采井可更换热采封隔器,本产品的使用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螺旋导油器9,如图3所示,其锥形外套91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螺旋导油板92,该螺旋导油器9固定设置在流速变送器6下方的油管8内;
筛管10,如图2所述,管壁上开有若干个走油孔101,该筛管10与油管8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内腔连通;
防砂滤网11,固定设置在筛管10的内侧;
油管接头12,与筛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侧走油孔52的截面形状为豌豆形;所述外侧走油孔52与所述中部走油孔51的夹角β为5°~10°。
更优选地,所述螺旋导油板92为三个且沿锥形外套91的内壁圆周均布;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筛管10上的走油孔101的中心线与筛管1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40°。
另外,所述防砂滤网11由外至内设置三层。所述三层防砂滤网为不同目数、凸凹不锈钢滤网组成,凹部为储砂槽,凸部为进液孔,网与网之间,间隙大上有过油通道,下有沉砂通道,内有承压加强筋,过滤器安装于筛管内,启下管柱无磨损。
工作原理:使用时,油液经筛管10、防砂滤网11、螺旋导油器9、流速变送器6、二次增速器5、油管接箍1、洗井单流阀2、液体储存套筒3和洗井阀球4,并提升至地表。
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的作用如下所述:
筛管10:液体进入筛管后小角度改变流向,阻力小,液体分子之间碰撞小、不脱气、滑脱损失小,液体摩阻小,固定凡尔底部不会形成气锁。
防砂滤网11:可以阻挡沙粒进泵,降低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的磨损,延长了检泵周期。
螺旋导油器9:液体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螺旋导油器后,产生旋转上升,使油、气、水混合,并聚焦于上部的小出口;具有三个特点:(1)改变液体流态,利用气液密度差,以气带液,利用油水粘度差,以水带油加快流速降磨阻;(2)大口进,小口出,加快液体线流速;(3)利用涡流旋转剪切力,切碎蜡质小晶体,降磨阻,降滑脱损失。
流速变送器6:在同等压力下,经无能耗液压组件,提高了液体聚焦力;压能与动能多次转变,加快了液体瞬间线速度,使液体形成射流,加大液体冲击力,提高了进泵量。
二次增速器5:可使混合液,利用液体剪切力,形成大角度,沿切线方向进入泵内,降低液体阻力,加大液体进泵量。
封隔器7:可使泵上油套环形空间的液体与泵下液体分开,在抽油机下行时与流动凡尔配合,油套环形空间液柱的压强由封隔器承担,不作用在地层上,泵底形成负压在地层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形成了半负压采油,加快了液体流入井底的速度,加大了油井供液量。
液体储存套筒3:当抽油机下行时,液体储存器内的气体,在比重差的作用下,经洗井单流阀旁通孔,上升至油套环空间,而封隔器上部油套环空间内的液体,在重力差的作用下,返回至液体储存器内;当抽油机上行时,液体储存器内的纯液体首先进泵,占据了泵的大部分空间,提高了泵的充满系数。
洗井单流阀2:洗井单流阀与封隔器配合,经洗井旁通孔与油套连通,油井可正常测试动液面,封隔器及单流阀球,可承受油管及套管静水柱压强,使泵下形成低压区,起到了半负压采油作用。a、单流阀与封隔器的配合,可以加大油井生产压差。b、油井洗井时,洗井液被洗井单流阀隔断,洗井液不进入地层,不会对地层造成水敏,不压井、不用排液、当天洗井当天见油、不影响油井产量、节省了洗井液量和洗井时间;c、不洗井时,产油通道与洗井通道相连接,油井可正常测试动液面。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抽油泵增效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线速度低而带来的泵效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管接箍(1)、洗井单流阀(2)、液体储存套筒(3)、洗井阀球(4)、二次增速器(5)、油管(8)、流速变送器(6)、封隔器(7)、螺旋导油器(9)、筛管(10)、防砂滤网(11)和油管接头(12),各部件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其中,二次增速器的中部设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中部走油孔,所述中部走油孔的外周设有均布的外侧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