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分离便器.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991025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73152.7

申请日:

2007.09.17

公开号:

CN201103161Y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其他有关事项(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放弃生效日: 2007.9.17|||著录事项变更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健;郭世宝变更后:张健;高世宝|||授权

IPC分类号:

E03D11/13(2006.01); E03D5/00(2006.01)

主分类号:

E03D11/13

申请人:

万若(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健; 郭世宝

地址:

100088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E座32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子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源分离便器,其便池由前后分布的小便池和大便池构成,其池体的上部设有分别围绕小便池的小便冲水道和围绕大便池的大便冲水道,池体的后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小便冲水道和所述大便冲水道的不同的开口。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小便冲水道的开口数量是两个,分别位于进水道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大便冲水道的开口位于进水道的前端,即通过进水道前端连通大便冲水道。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进水道分别连接小便冲水道和大便冲水道,使便器整体上显得简捷美观,有利于减少体积和其占用的外部空间,还不会因便器外部的复杂结构破坏便器本身和卫生间的整体美观,可制成座便器,也可制成蹲便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源分离便器,其便池由前后分布的小便池和大便池构成,其特征在于其池体的上部设有分别围绕小便池的小便冲水道和围绕大便池的大便冲水道,池体的后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小便冲水道和所述大便冲水道的不同的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小便冲水道的开口数量是两个,分别位于进水道的左右两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大便冲水道的开口位于进水道的前端,即通过进水道前端连通大便冲水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便冲水道、小便冲水道以及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小便冲水道的开口均采用左右对称的结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的大便冲水道的前端延伸到大便池前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冲水道呈闭合的对称曲线状,后端经进水道连通。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便冲水道和所述小便冲水道分别设有朝向大便池和小便池的若干冲水孔。

8.
  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里设有一个凸堰,所述凸堰将整个便池分隔为所述大便池和小便池。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堰的后侧表面上设有侧向凸起的布水凸缘,从两侧向中心对称延伸,并逐渐消失,与凸堰的后侧表面共面。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源分离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堰的前侧表面上设有侧向凸起的布水凸缘,从两侧向中心对称延伸,并逐渐消失,与凸堰的前侧表面共面。

说明书

源分离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源分离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源分离便器的便池内设有凸堰,将便池分隔为大便池和小便池,所述大便池和小便池均设有独立水封和出水管道,以便从源头将大小便污水的分开。这种源分离便器需要具备两种冲水方式,一种是单独冲洗小便池,另一种是同时冲洗大便池和小便池,以分别适应小便和大便后的便池冲洗需要。
为实现上述两种冲水方式,中国ZL02221786.X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冲式粪尿分离大便器,其在便池周围分别设置小便环形冲水槽和大便环形冲水槽,其中所述大便环形冲水槽环绕大便池和小便池,并设有分别用于冲洗大便池和小便池的若干冲水孔,可同时冲洗大便池和小便池,所述小便环形冲水槽只环绕小便池,设有朝向小便池的若干冲水孔,只用于冲洗小便池,这两个冲水槽在便池的后部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水口,以便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进水管,实现对各环形冲水槽的供水,由此通过这两个冲水管道系统分别实现上述两种冲水方式。由于这种便器设置了两个进水口并需要连接两个进水管,致使外部结构复杂,并且还影响便器和卫生间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源分离便器,这种便器外部结构简单,并且还有利于美观。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源分离便器,其便池由前后分布的小便池和大便池构成,池体的上部设有分别围绕小便池的小便冲水道和围绕大便池的大便冲水道,池体的后部设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小便冲水道和所述大便冲水道的不同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进水道分别连接小便冲水道和大便冲水道,减少了便器进水口和外接进水管的数量,使便器整体上显得简捷美观,有利于减少体积和其占用的外部空间,还不会因便器外部的复杂结构破坏便器本身和卫生间的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源分离便器,其便池由前后分布的小便池1和大便池9构成,池体的上部设有分别围绕小便池的小便冲水道11和围绕大便池的大便冲水道10,池体的后部设有进水道12,所述进水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小便冲水道和所述大便冲水道的不同的开口。
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小便冲水道的开口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位于进水道的左右两侧,最好呈对称结构。这样可以有利于保持小便池左右两侧的冲水压力基本均衡,避免从一侧进水造成小便池左右两侧的冲水压力差别较大、出水不均衡的问题。
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大便冲水道的开口可以位于进水道的前端,即大便冲水水道位于所述大便进水道的前面,所述进水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大便冲水道,由此对大便冲水道也形成左右均衡的压力分布。与便器相连的进水管为同轴式进水管,即由外管与内管构成(图中未示出)。同轴式进水管的外管与便器的进水道连接,内管在进入进水道后(也可在进入进水道前)分成左右2支,分别连入左右2侧的小便冲水道,由此使大便冲洗水道与小便冲洗水道的隔离,在专用同轴式排水阀的配合下,实现按大便冲洗按钮时,可同时对大便区和小便区冲洗;按小便冲洗按钮,只对小便区冲洗,在实现大便与小便进行源分离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所述大便冲水道和小便冲水道均采用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便于便池的对称结构相一致。
由于大便冲水道只需要围绕大便池,因此其前端只要延伸到大便池前部即可,不需要再延伸至小便池,由此可以简化大便冲水道的结构。
所述小便冲水道通常呈闭合的对称曲线状(后端经进水道连通),经过在大便池两侧时位于大便冲水道的外侧,以免妨碍大便冲水道上冲水孔8的设置。将小便冲水道设成闭合曲线后,左右两侧的水流是相通的,当一侧某处的阻力较大导致其前面出水压力减小时,另一侧的水流会从便池前端绕到该阻力较大处的前方,给这些小便冲水道上的冲水孔提供压力,因此有助于压力的均衡并改善冲洗小便池的水流分布。
基于加工方面的考虑,也可以使便池两侧的小便冲水道不相互连接。
所述大便冲水道和所述小便冲水道分别设有朝向大便池和小便池的若干冲水孔8、2。
所述便器的便池里设有一个凸堰7(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凸堰做为通常意义上的堰状凸起和分隔板等分隔件和分隔结构的通称),以便将整个便池分隔为所述大便池和小便池。
所述凸堰的后侧表面上可以设有侧向凸起的布水凸缘6,从两侧向中心对称延伸,并逐渐消失,与凸堰的后侧表面共面。冲洗水由大便冲水道的末端孔5流出时,冲洗水沿着凸缘向凸堰的后侧表面中心流动,在向中心流动的同时,还顺着凸缘向下流动,实现对凸堰的后侧表面的均匀冲洗。
在凸堰的前侧表面上设有侧向凸起的布水凸缘3,从两侧向中心对称延伸,并逐渐消失,与凸堰的前侧表面共面。冲洗水由小便冲水道的前端孔4流出时,冲洗水沿着凸缘向凸堰的前侧表面中心流动,在向中心流动的同时,还顺着凸缘向下流动,实现对凸堰的前侧表面的均匀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便器可以制成座便器,也可以制成蹲便器。本实用新型的便器可以采用陶瓷或其他材料制造。

源分离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源分离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源分离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分离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分离便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源分离便器,其便池由前后分布的小便池和大便池构成,其池体的上部设有分别围绕小便池的小便冲水道和围绕大便池的大便冲水道,池体的后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小便冲水道和所述大便冲水道的不同的开口。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小便冲水道的开口数量是两个,分别位于进水道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水道上连通大便冲水道的开口位于进水道的前端,即通过进水道前端连通大便冲水道。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