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及其农业大棚墙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及其农业大
棚墙体。
背景技术
农业大棚的建设有以下几种方式:1.先采用土和稻草混合垒砌成墙体,再通过墙
体搭建成大棚;2.先采用土和石子、水泥混合垒砌成墙体,再搭建大棚;3.完使用钢架搭建
大棚。
上述第1种搭建方式,墙体的耐受性非常低,如,遇到大雨或洪水期,墙体非常容易
倒塌;第2种搭建方式,墙体的强度虽有所提高,但是墙体的制作成本也随着提高;第3种搭
建方式,由于是全钢架设计,成本会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刮大风的情况下,大棚也容易倒
塌。如何制造经济且耐强度高的农业大棚墙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及其农业大棚墙体。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包括步骤:
沿预设范围的墙体基座挖数条水沟,墙体基座自身的土质为基座土质,水沟挖出
的土质为水沟土质;
将水沟内充满水;
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
水沟土质在水沟内埋盖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匀的散
状土质,散状土质为墙体土质。
一种实施例中,数条水沟的数目为4,且相互连通呈方形并包围墙体基座。
一种实施例中,水沟的深度为7-8米、宽度为6-8米。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1-10天,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间为2-5天;第二预设
时间为5-15天,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间为6-9天。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沟土质中添加有减水剂和膨胀剂,所述的膨胀剂的添加
量为水沟土质重量的2-10%,所述的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水沟土质重量的1-5%。
优选地,所述的膨胀剂为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膨胀剂由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
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3):(1-3):(1-3)。
优选地,所述的减水剂为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
7-萘磺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减水剂由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
基-7-萘磺酸钠混合而成,所述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萘
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3):(1-3):(1-3)。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包括墙体土质,该墙体土质
采用上述的制作工艺制成。
一种实施例中,农业大棚墙体还包括前墙体、后墙体和侧墙体;
前墙体、后墙体和侧墙体均采用墙体土质模压成型,且前墙体、后墙体和侧墙体为
一体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后墙体的基座宽度为7米-8米、后墙体的顶部宽度为5米、后墙体的
高度为4米-6米。
一种实施例中,前墙体、后墙体和侧墙体均采用墙体土质模压成型,具体是:分层
模压,且每一层由20-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模压成型。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海藻酸钙,CAS号:9005-35-0。
三甲基硅醇钾,中文别名:三甲基硅酸钾,CAS号:10519-96-7。
硅酸钠,CAS号:1344-09-8。
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CAS号:1323-19-9。
二异丙基萘磺酸钠,CAS号:1322-93-6。
2-羟基-7-萘磺酸钠,CAS号:135-55-7。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由于通过精确控制水浸泡土质的
时间,及土质埋盖时间,可以将墙体土质制作成最佳的散状状态,再通过膜压成型,即可获
得大棚墙体,使得本申请的大棚墙体不仅成本低,而且,大棚墙体水泡不透,风吹不朽,进一
步,提高了大棚墙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用例二的农业大棚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农业大棚墙体结构侧示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农业大棚前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农业大棚后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农业大棚侧墙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沿预设范围的墙体基座挖4条水沟。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王家坪村的某一片空地上搭建农业大棚,在该
片空地中划分出一个宽度为8米、长度为400米的长方形,以该长方形作为本步骤的墙体基
座,然后,沿着该墙体基座的4条边各挖一条水沟,且各个水沟相连通呈方形,将墙体基座包
围起来;水沟的深度为8米深,宽度为7米,长度根据墙体基座的长度而定;墙体基座的深度
与水沟的深度相同,即,墙体基座的深度也为8米,进一步,本例将长400米、宽8米、高8米的
墙体基座的自身的土质作为基座土质,同样的,将水沟内挖出的土质称作为水沟土质,将水
沟土质存放于水沟旁边的空地上,以供步骤S103使用。
S102:将水沟内充满水。
S103: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
为了达到基座土质充分被水沟内的水浸泡,本例中,需要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3天
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该水沟土质即是步骤S101中的水沟土质,本例中第一预设时
间为3天。
S104:水沟土质在水沟内埋盖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
匀的散状土质。
由于水沟内的水停留第一预设时间后,水沟内还存留有余量的水分,为了将该余
量的水分稀释,本步骤需要将水沟土质埋盖7天,7天后,再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
匀的散状土质,该散状土质即是制成的农业大棚的墙体土质。本例中第二预设时间为7天。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墙体土质制作工艺,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其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图2的右侧视图如图3所示。
本例的农业大棚墙体包括墙体土质,该墙体土质由实施例一的制作工艺制成,具
体制作方法,请参考实施例一,本例不作赘述,通过实施例一的方式制成的墙体土质松散且
具有很强的粘合性。
由制作好的墙体土质经过堆积压实形成农业大棚墙体的前墙体1、后墙体2和侧墙
体3,具体的,每次堆积20-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并将其压实,本例中,用一台履带式挖掘
机边挖边压实,即挖掘机先挖起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再将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压实,
一层层堆积压实最后成为一个墙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夯土的方式将上述制成
的墙体土质夯筑成一个墙体。
其中,前墙体1的高度为0.4-0.6米;后墙体2的基座宽度为7-8米米、顶部宽度为5
米、高度为5-6米;前墙体1和后墙体2的长度可以为180米、90米或60米;本例中,前墙体1长
度为180米、高度为0.5米、宽度为5米,如图4所示;后墙体2的长度为180米、高度为5.8米、基
座宽度为7米、顶部宽度为5米,如图5所示;侧墙体3呈直角梯形结构,侧墙体3的两直角边分
别与前墙体1和后墙体2的高度相同,侧墙体3的底部长度为20米,侧墙体3的顶部和底部宽
度均为5米,如图6所示。
将前墙体1、后墙体2和侧墙体3围合为一体结构,使得本例的农业大棚墙体环保耐
用,如,在外界零下37度时,本例的大棚内温度能保持在零上5度以上,所以适合于高原及寒
冷地区生产有机大棚蔬菜的使用。
由于,本例的大棚墙体是单纯采用散状的墙体土质膜压或夯筑成型,并没有混合
石子、水泥,也没有添加增强剂,所以,本例的大棚墙体的投入成本非常低,而且大棚墙体水
泡不透,风吹不朽,使用年限长达40年。
实施例三:
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沿预设范围的墙体基座挖4条水沟。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王家坪村的某一片空地上搭建农业大棚,在该
片空地中划分出一个宽度为8米、长度为400米的长方形,以该长方形作为本步骤的墙体基
座,然后,沿着该墙体基座的4条边各挖一条水沟,且各个水沟相连通呈方形,将墙体基座包
围起来;水沟的深度为8米深,宽度为7米,长度根据墙体基座的长度而定;墙体基座的深度
与水沟的深度相同,即,墙体基座的深度也为8米,进一步,本例将长400米、宽8米、高8米的
墙体基座的自身的土质作为基座土质,同样的,将水沟内挖出的土质称作为水沟土质,将水
沟土质存放于水沟旁边的空地上,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匀,得到混合土质,将与
实施例一4条水沟中同等质量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混合土质上,放置10天后得到农业大棚的
墙体土质。
实施例四:
按实施例二的方法将实施例三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五:
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沿预设范围的墙体基座挖4条水沟。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王家坪村的某一片空地上搭建农业大棚,在该
片空地中划分出一个宽度为8米、长度为400米的长方形,以该长方形作为本步骤的墙体基
座,然后,沿着该墙体基座的4条边各挖一条水沟,且各个水沟相连通呈方形,将墙体基座包
围起来;水沟的深度为8米深,宽度为7米,长度根据墙体基座的长度而定;墙体基座的深度
与水沟的深度相同,即,墙体基座的深度也为8米,进一步,本例将长400米、宽8米、高8米的
墙体基座的自身的土质作为基座土质,同样的,将水沟内挖出的土质称作为水沟土质,将水
沟土质存放于水沟旁边的空地上,以供步骤S103使用。
S102:将水沟内充满水。
S103: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10天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
为了达到基座土质充分被水沟内的水浸泡,本例中,需要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10
天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该水沟土质即是步骤S101中的水沟土质,水沟内添加水沟
土质后立即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匀的散状土质,该散状土质即是制成的农业大
棚的墙体土质。
实施例六:
按实施例二的方法将实施例五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七:
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土质制作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沿预设范围的墙体基座挖4条水沟。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王家坪村的某一片空地上搭建农业大棚,在该
片空地中划分出一个宽度为8米、长度为400米的长方形,以该长方形作为本步骤的墙体基
座,然后,沿着该墙体基座的4条边各挖一条水沟,且各个水沟相连通呈方形,将墙体基座包
围起来;水沟的深度为8米深,宽度为7米,长度根据墙体基座的长度而定;墙体基座的深度
与水沟的深度相同,即,墙体基座的深度也为8米,进一步,本例将长400米、宽8米、高8米的
墙体基座的自身的土质作为基座土质。
同样的,将水沟内挖出的土质称作为水沟土质。在水沟土质中添加减水剂和膨胀
剂,所述的膨胀剂的添加量为水沟土质重量的6%,所述的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水沟土质重量
的3%。将减水剂和膨胀剂添加到水沟土质中混合均匀。
所述的膨胀剂由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
得到。
所述的减水剂由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
萘磺酸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添加减水剂和膨胀剂后将水沟土质存放于水沟旁边的空地上,以供步骤S103使
用。
S102:将水沟内充满水。
S103: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
为了达到基座土质充分被水沟内的水浸泡,本例中,需要将基座土质被水浸泡3天
后,再向水沟内添加水沟土质,该水沟土质即是步骤S101中的水沟土质,本例中第一预设时
间为3天。
S104:水沟土质在水沟内埋盖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
匀的散状土质。
由于水沟内的水停留第一预设时间后,水沟内还存留有余量的水分,为了将该余
量的水分稀释,本步骤需要将水沟土质埋盖7天,7天后,再将基座土质和水沟土质混合成均
匀的散状土质,该散状土质即是制成的农业大棚的墙体土质。本例中第二预设时间为7天。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膨胀剂由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按质
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九: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膨胀剂由海藻酸钙、硅酸钠按质量比
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十: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膨胀剂由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按
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十一: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减水剂由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
基-7-萘磺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十二: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减水剂由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
2-羟基-7-萘磺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十三:
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减水剂由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
二异丙基萘磺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实施例十四:
基于实施例七的墙体土质制作工艺,本例提供一种农业大棚墙体,其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
本例的农业大棚墙体包括墙体土质,该墙体土质由实施例七的制作工艺制成,具
体制作方法,请参考实施例七,本例不作赘述。
由制作好的墙体土质经过堆积压实形成农业大棚墙体的前墙体1、后墙体2和侧墙
体3,本例中,用一台履带式挖掘机边挖边压实,即挖掘机先挖起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再
将40厘米厚度的墙体土质压实,一层层堆积压实最后成为一个墙体。
其中,前墙体1长度为180米、高度为0.5米、宽度为1.5米,如图4所示;后墙体2呈等
边梯形结构,后墙体2的长度为180米、高度为5.8米、基座宽度为7米、顶部宽度为5米,如图5
所示;侧墙体3呈直角梯形结构,侧墙体3的两直角边分别与前墙体1和后墙体2的高度相同,
侧墙体3的底部长度为20米,侧墙体3的顶部宽度为5米,侧墙体3的底部宽度为5米,如图6所
示。
将前墙体1、后墙体2和侧墙体3围合为一体结构,得到本例的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十五: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八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十六: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九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十七: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十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十八: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十一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十九: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十二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实施例二十:
按实施例十四的方法将实施例十三制备的墙体土质做成农业大棚墙体。
测试例一:
将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十四到实施例二十,将农业大棚墙体的
顶部和侧墙体对面没有墙体的一边用塑料薄膜(采用桐城市金品塑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提供
的厚度为2mm,材质为LDPE的塑料透明薄膜)覆盖,在外界零下39度时,分别测试实施例二、
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十四到实施例二十的的大棚内温度,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大棚内温度测试结果表
温度,℃
|
实施例二
11
实施例四
8
实施例六
9
实施例十四
17
实施例十五
13
实施例十六
12
实施例十七
13
实施例十八
12
实施例十九
14
实施例二十
13
由测试数据看出本发明大棚内温度能保持在零上5度以上,所以适合于高原及寒
冷地区生产有机大棚蔬菜的使用。
比较实施例二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六,实施例二采用基座土质浸泡3天后添加水
沟土质埋盖7天,再将基座土质与水沟土质混合做成墙体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四和实
施例六。
比较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十五~实施例十七,实施例十四(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
钾、硅酸钠复配)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十五~实施例十七(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中
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十八~实施例二十,实施例十四(三(1-甲基乙基)萘
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萘磺酸钠复配)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十八~实
施例二十(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萘磺酸钠中二者复
配)。
测试例二:
分别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实施例五和实施例七到实施例十三制备的散状土质
铺成50cm厚的土层,然后采用重量为8吨的两轮压路机压至土层厚度为40cm,然后在压制后
的土层取长为100cm、宽为50cm、厚度为40cm的土块,分别测试其抗压强度,具体测试结果见
表2。
表2: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表
抗压强度,Mpa
|
实施例二
6.1
实施例四
5.2
实施例六
5.5
实施例十四
8.6
实施例十五
7.1
实施例十六
6.4
实施例十七
6.9
实施例十八
7.6
实施例十九
6.8
实施例二十
7.4
比较实施例二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六,实施例二采用基座土质浸泡3天后添加水
沟土质埋盖7天,再将基座土质与水沟土质混合抗压强度明显优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六。
比较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十五~实施例十七,实施例十四(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
钾、硅酸钠复配)抗压强度明显优于十五~实施例十七(海藻酸钙、三甲基硅醇钾、硅酸钠中
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十八~实施例二十,实施例十四(三(1-甲基乙基)萘
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萘磺酸钠复配)抗压强度明显优于实施例十八~实
施例二十(三(1-甲基乙基)萘磺酸钠、二异丙基萘磺酸钠、2-羟基-7-萘磺酸钠中二者复
配)。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
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
推演、变形或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