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98884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216267.9

申请日:

2009.09.21

公开号:

CN201486513U

公开日:

2010.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33/12; E21B43/20

主分类号:

E21B33/12

申请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有泉; 姚洪田; 郝伟东; 滕海滨; 李冬雷; 于庆江

地址:

163453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南段2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代理人:

张海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水用可调堵塞器,该堵塞器内部主要由投捞头(1)、调节杆(8)、阀芯(10)及阀套(11)组成,其中投捞头(1)插接在调节杆(8)内部;调节杆(8)中部与水嘴下体(9)螺纹连接,其下部与阀芯(10)插接并固定;阀芯(10)的另一端可嵌入阀套(11)内部沿阀套(11)往复运动;阀套(11)嵌入水嘴下体(9)内部,阀套(11)与水嘴下体(9)侧壁上分别开孔,两孔的位置相应并相互叠合。因阀芯采用螺纹旋进方式控制,所以水流量易于控制,并且螺纹具有自锁功能,避免了水量漂移现象,单个开孔的过流通道提高了杂质、垢片的通过性,所以不易造成堵塞,总之本可调堵塞器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为油田生产提供了便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外部主要由端盖(2)、水嘴上体(4)、水嘴下体(9)和过滤网(14)依次螺纹密封连接后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堵塞器内部主要由投捞头(1)、调节杆(8)、阀芯(10)及阀套(11)组成,其中投捞头(1)下部为多面体,插接在调节杆(8)内部;调节杆(8)置于水嘴下体(9)内,其上部套有连套(7),连套(7)嵌于水嘴上体(4)下部,其中部设有外螺纹,与水嘴下体(9)内部的内螺纹配合,其下部与阀芯(10)插接并固定;阀芯(10)为圆柱体,可嵌入阀套(11)内部沿阀套(11)轴向往复运动;阀套(11)嵌入水嘴下体(9)内部,阀套(11)与水嘴下体(9)侧壁上分别开孔(20),两孔位置相应并可相互叠合。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投捞头(1)下部为长方体,自由端为扁状。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其特征在于:阀套(11)与水嘴下体(9)侧壁上的通孔(20)形状是平键形或水滴形。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其特征在于:在阀套(11)的下面放置阻尼片(13)。

说明书

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注水技术领域中用于控制注水井分层注入水量的可调堵塞器。
背景技术
目前注水井智能测调应用常规的可调堵塞器,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调节杆单向旋转带动阀片转动,利用两阀片相对转动形成的过流通道来控制注入液量。
常规的可调堵塞器的不足是双孔过流对小流量控制困难,水量调节时旋转阀片180°为一个调节周期,调节周期较短,调节误差较大;而且阀片不具有自锁功能,在水流冲击下阀片开度向水量扩大方向漂移;阀片形成的过流通道为对称双孔,堵塞器总过流面积为双孔面积之和,过流面积被双孔平分后垢片杂质的通过性降低,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要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量控制平稳、精度高,具有自锁功能,水流冲击不会发生漂移,可直观标度水嘴开度及不易造成堵塞现象的可调堵塞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外部主要由端盖、水嘴上体、壁上开孔的水嘴下体和过滤网依次螺纹密封连接后组成,内部主要由投捞头、调节杆、阀芯及阀套组成,其中投捞头下部为多面体,插接在调节杆内部;调节杆置于水嘴下体内,其上部套有连套,连套嵌于水嘴上体下部,调节杆中部设有外螺纹,与水嘴下体内部的内螺纹配合,调节杆下部与阀芯插接并固定,阀芯为圆柱体,可嵌入阀套内部沿阀套轴向往复运动,阀套嵌入水嘴下体内部,阀套与水嘴下体侧壁上分别开有通孔,两通孔位置相应并相互叠合。
投捞头下部优选为长方体,自由端为扁状,方便插接在调节杆内部。
阀套与水嘴下体侧壁上的通孔形状优选是平键形或水滴形。
为了减少水流的冲击,优选在阀套的下面放置阻尼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实用新型在结构上:一是阀芯采用螺纹旋进方式控制,每旋转1圈阀芯轴向移动1mm,水量变化呈线性关系,所以易于控制、误差较小;并且螺纹具有自锁功能,避免了水量漂移现象;二是单个开孔的过流通道提高了杂质、垢片的通过性,所以不易造成堵塞;三是对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的开孔大小可进行定量标度,所以地面近似调节后可减少井下调节时间;总之本可调堵塞器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为油田生产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投捞头、2端盖、3弹簧、4水嘴上体、5凸轮、6销钉、7连套、8调节杆、9水嘴下体、10阀芯、11阀套、12密封圈、13阻尼片、14过滤网、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外部主要由端盖2、水嘴上体4、壁上开孔的水嘴下体9和过滤网14依次连接后组成,具体连接方式是端盖2与水嘴上体4上部螺纹连接,水嘴上体4另一端设有外螺纹,与水嘴下体9上部的内螺纹固定密封连接,水嘴下体9的下部设有外螺纹,与过滤网14上部的内螺纹固定密封连接;
堵塞器内部主要由投捞头1、调节杆8、阀芯10及阀套11组成,其中投捞头1共分为三段,其头部穿过端盖2,结构为圆锥形,均匀分布三个直角凹槽,目的是为了与所对接的测调仪器的相关部件的结构相应,中部置于水嘴上体4内,结构上设置台肩,目的是为了固定弹簧3,下部为长方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多面体,优选自由端为扁状的,方便插接在调节杆8内部,因投捞头1上部为圆柱状,下部为长方体或其他的多面体,穿过销钉6固定的凸轮5,投捞头1的台肩对凸轮5进行限位;调节杆8置于水嘴下体9内,其上部套有连套7,连套7嵌于水嘴上体4下部,调节杆8的中部设有外螺纹,与水嘴下体9内部的内螺纹配合,调节杆8的下部与阀芯10插接并销固;阀芯10为圆柱体,可嵌入阀套11内部并可沿着阀套11的轴向往复运动,阀套11侧壁开通孔20,该通孔可以是平键形或水滴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阀套11嵌入水嘴下体9内部,为了更好的密封,阀套11外壁套上密封圈12,阀套11的开孔20与水嘴下体的9开孔位置相应,当阀芯10沿着阀套11往复轴向运动时,阀套11的开孔20与水嘴下体侧壁上的开孔可相互叠合,从而可以达到控制进入堵塞器内水量的目的;为了减小水流的冲击,在阀套11的下面放置若干阻尼片13进行减震。
使用时先将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投入偏心配水器的偏孔内,测调仪器下井时在偏心内部对接投捞头1并旋转投捞头1,投捞头1与调节杆8间的插接结构带动调节杆8转动,调节杆8上有螺纹旋进水嘴下体9,通过旋转可递进,带动与之固定的阀芯10递进,阀芯10递进后使阀套11的侧向开孔与水嘴下体9侧壁通孔叠合或部分叠合形成可控过流通道,控制从底部过滤网14进入的注入水量。

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开旋进式可调堵塞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水用可调堵塞器,该堵塞器内部主要由投捞头(1)、调节杆(8)、阀芯(10)及阀套(11)组成,其中投捞头(1)插接在调节杆(8)内部;调节杆(8)中部与水嘴下体(9)螺纹连接,其下部与阀芯(10)插接并固定;阀芯(10)的另一端可嵌入阀套(11)内部沿阀套(11)往复运动;阀套(11)嵌入水嘴下体(9)内部,阀套(11)与水嘴下体(9)侧壁上分别开孔,两孔的位置相应并相互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