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袋台背路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86646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234203.4

申请日:

2010.06.23

公开号:

CN201801794U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3/00申请日:20100623授权公告日:20110420终止日期:20150623|||授权

IPC分类号:

E01C3/00; E01C3/06; E01D21/00; E01F5/00; E02D17/18

主分类号:

E01C3/00

申请人:

刘斯宏; 胡晓平

发明人:

刘斯宏; 胡晓平

地址:

210098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芝纶馆6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结合,将土工袋(1)从桥涵通道(2)的台背路基基坑(3)纵横交错逐层叠放与路面(4)铺设的沥青或混凝土紧密结合。该实用新型简单、实用、节约、经济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其特征是: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相结合,形成土工袋台背路基。

说明书

土工袋台背路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背路基,特别涉及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 
背景技术
在桥涵、通道等横穿公路的构造物与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之间,往往因为刚度悬殊而产生阶梯状不均匀沉降,引起“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目前采用土工网加筋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对减少构造物与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虽有效果,但是由于构造物台背施工空间狭窄,回填土很难碾压密实,因此,即使采用土工网加筋,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以及有效地减小回填土的沉降,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填土自重荷载与交通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使台背路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均匀,减少振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根据桥涵、通道台背路基土体持力状况,将台背路基基坑中开挖的碎石、原土装入土工编织袋扎口后形成土工袋,堆放在基坑边待用;待基坑按规范整理后将基坑边装填好的土工袋纵横交错逐层叠放 至路面;土工袋之间的缝隙用场地碎土填平;每层土工袋用机械或人工夯实;路面按规范铺设沥青或混凝土;将土工袋与桥涵、通道等紧密结合,以增强其整体性,由土工袋、桥涵通道、台背路基基坑、路面相结合,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单、实用、节约、经济。 
1.简单。土工编织袋将桥涵、通道现场的原土直接装入袋内形成土工袋用于台背路基,纵横交错逐层叠放至路面,填平夯实路面铺设后即可。 
2.实用。土工袋台背路基不仅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而且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 
3.节约。将桥涵、通道现场的原土直接使用,就地取材,变废为用,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4.经济。由于就地取材、减少排放,可以大幅节省建设资金。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构造图。 
图中:1.土工袋、2.桥涵通道、3.台背路基基坑、4.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图中,将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中开挖的碎石、原土装入土工编织袋扎口后形成土工袋1,堆放在台背路基基坑3边待用; 待台背路基基坑3按规范整理后将台背路基基坑3边装填好的土工袋1纵横交错逐层叠放至路面4;土工袋1之间的缝隙用场地碎土填平;每层土工袋用机械或人工夯实;路面4按规范铺设沥青或混凝土。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相结合,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

土工袋台背路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工袋台背路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工袋台背路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工袋台背路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工袋台背路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CN201801794U45授权公告日20110420CN201801794UCN201801794U21申请号201020234203422申请日20100623E01C3/00200601E01C3/06200601E01D21/00200601E01F5/00200601E02D17/1820060173专利权人刘斯宏地址210098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芝纶馆602室专利权人胡晓平72发明人刘斯宏胡晓平54实用新型名称土工袋台背路基57摘要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结合,将土工袋1从桥涵通道2的台背路基基坑3纵横交错逐层叠放与路面4。

2、铺设的沥青或混凝土紧密结合。该实用新型简单、实用、节约、经济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201801798U1/1页21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其特征是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相结合,形成土工袋台背路基。权利要求书CN201801794UCN201801798U1/2页3土工袋台背路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背路基,特别涉及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背景技术0002在桥涵、通道等横穿公路的构造物与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之间,往往因为刚度悬。

3、殊而产生阶梯状不均匀沉降,引起“桥头跳车”现象发生。目前采用土工网加筋构造物台背的路基填土对减少构造物与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虽有效果,但是由于构造物台背施工空间狭窄,回填土很难碾压密实,因此,即使采用土工网加筋,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以及有效地减小回填土的沉降,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填土自重荷载与交通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工袋台背路基,使台背路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均匀,减少振动。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0005根据桥涵、通道台背路基土体持力状况,将台背路。

4、基基坑中开挖的碎石、原土装入土工编织袋扎口后形成土工袋,堆放在基坑边待用;待基坑按规范整理后将基坑边装填好的土工袋纵横交错逐层叠放至路面;土工袋之间的缝隙用场地碎土填平;每层土工袋用机械或人工夯实;路面按规范铺设沥青或混凝土;将土工袋与桥涵、通道等紧密结合,以增强其整体性,由土工袋、桥涵通道、台背路基基坑、路面相结合,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单、实用、节约、经济。00071简单。土工编织袋将桥涵、通道现场的原土直接装入袋内形成土工袋用于台背路基,纵横交错逐层叠放至路面,填平夯实路面铺设后即可。00082实用。土工袋台背。

5、路基不仅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而且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00093节约。将桥涵、通道现场的原土直接使用,就地取材,变废为用,节约资源、减少排放。00104经济。由于就地取材、减少排放,可以大幅节省建设资金。附图说明0011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构造图。0012图中1土工袋、2桥涵通道、3台背路基基坑、4路面。说明书CN201801794UCN201801798U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4在图中,将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中开挖的碎石、原土装入土工编织袋扎口后形成土工袋1,堆放在台背路基基坑3边待用;待台背路基基坑3按规范整理后将台背路基基坑3边装填好的土工袋1纵横交错逐层叠放至路面4;土工袋1之间的缝隙用场地碎土填平;每层土工袋用机械或人工夯实;路面4按规范铺设沥青或混凝土。由土工袋1、桥涵通道2、台背路基基坑3、路面4相结合,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减少道路振动,化解桥头跳车现象。说明书CN201801794UCN201801798U1/1页5说明书附图CN201801794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