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盖锁.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978275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69199.9

申请日:

2007.04.20

公开号:

CN201050245Y

公开日:

2008.04.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05B 65/19申请日:20070420授权公告日:20080423|||授权

IPC分类号:

E05B65/19(2006.01)

主分类号:

E05B65/19

申请人: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包磊鑫; 李涛; 石海琳; 杨俊; 傅向阳

地址:

201206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江路15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泽雄;南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发动机盖锁,包括锁壳、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解锁件、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锁扣卡持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之上的回弹驱动件以及连接在发动机盖之上的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相配合的锁扣;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互相卡接,所述回弹驱动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锁扣卡持件的旋转轴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通过优化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力臂的设计,实现解锁回弹驱动件和弹起回弹驱动件的集成,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动机盖锁,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盖锁包括锁壳、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解锁件、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锁扣卡持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之上的回弹驱动件以及连接在发动机盖之上的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相配合的锁扣;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互相卡接,所述回弹驱动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锁扣卡持件的旋转轴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上设有卡持槽,所述锁扣卡持件上设有卡接部,该卡接部的形状与所述卡持槽的形状相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盖锁,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盖锁还包括把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压设在所述锁壳之上的压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的旋转轴位于该解锁件的一端。

说明书

发动机盖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盖锁,特别是集成解锁、弹起机构的发动机盖锁。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通常的发动机盖包括:相对独立的锁解锁件2和锁扣卡持件3,它们都通过铆钉7铆接在锁壳上,并且都可以自由转动。解锁件2和锁扣卡持件3互相啮合,解锁件2可以阻止锁扣卡持件3转动,解锁回弹驱动件5一端钩在锁壳8上,另一端钩在解锁件2上;弹起回弹驱动件6一端钩在锁壳1上,另一端钩在锁扣卡持件3上。在使用过程中,解锁回弹驱动件5的作用是拉紧解锁件2,防止锁扣卡持件3转动,使主锁保持锁止状态;弹起回弹驱动件6则是在解锁件2解除对锁扣卡持件3的约束后,拉动锁扣卡持件3,弹起发动机盖,并且使其保持微开的状态,便于开启发动机盖。
上述的发动机盖锁需要使用解锁回弹驱动件5和弹起回弹驱动件6分别实现主锁的解锁和弹起功能,结构复杂,占用较大空间,生产成本也较高。在成本控制严格,发动机舱空间较小的汽车上,劣势尤为明显。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发动机盖锁以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的发动机盖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发动机盖锁,包括锁壳、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解锁件、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锁扣卡持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之上的回弹驱动件以及连接在发动机盖之上的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相配合的锁扣;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互相卡接,所述回弹驱动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锁扣卡持件的旋转轴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解锁件上设有卡持槽,所述锁扣卡持件上设有卡接部,该卡接部的形状与所述卡持槽的形状相配合。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该发动机盖锁还包括把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压设在所述锁壳之上的压板。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解锁件的旋转轴位于该解锁件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通过优化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力臂的设计,实现解锁回弹驱动件和弹起回弹驱动件的集成,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同时也方便发动机盖锁内部结构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的发动机盖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1包括:锁壳10、设置在所述锁壳10之上的第一定位件100和第二定位件102、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00活动连接的解锁件12、与所述第二定位件102活动连接的锁扣卡持件14、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解锁件12和锁扣卡持件14之上的回弹驱动件16、把所述解锁件12和锁扣卡持件14压设在所述锁壳10之上的压板18以及连接在发动机盖之上的与所述锁扣卡持件14相配合的锁扣19。所述第一定位件100和第二定位件102为回转体,如圆柱体、截圆锥体等,以方便所述解锁件12和所述锁扣卡持件14绕各自定位件的中心旋转。
如图3所示,所述回弹驱动件16优选为弹簧;所述解锁件12上设有卡持槽120,所述锁扣卡持件14上设有卡接部140,该卡接部140的形状与所述卡持槽120的形状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解锁件12与锁扣卡持件14的卡接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1处于锁定状态时,回弹驱动件16处于拉伸状态,由于所述回弹驱动件16的两端分别悬挂在所述解锁件12和锁扣卡持件14上,所述解锁件12和锁扣卡持件14在回弹驱动件16拉力的作用下都有顺时针运动的趋势,但此时所述卡持槽120与所述卡接部140起到了彼此互相限位的作用,所述锁扣卡持件14无法转动,锁扣19被限制在所述锁扣卡持件14下面的空间,发动机盖因此处于闭锁状态。
需要打开发动机盖时,通过驾驶室内的解锁把手对解锁件12施以能够使其绕第一定位件100顺时针旋转的力,直至解锁件12超过与锁扣卡持件14的啮合位置,此时所述卡持槽120与所述卡接部140错位,该卡接部140不再受到所述卡持槽120的限位,由于处于拉伸状态的回弹驱动件16具有收缩的趋势,在回弹驱动件16收缩力的作用下,锁扣卡持件14绕第二定位件102顺时针转动,使得位于所述锁扣卡持件14之下的设置在发动机盖内侧的锁扣19顺利弹出,从而发动机盖被打开并保持微开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1的设计要求解锁力尽量小,以便使用者能方便的开启发动机盖;同时发动机盖锁1又需要提供足够大的弹起力将发动机盖弹起。设计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只使用一根回弹驱动件16解决上述问题。假设人为施加的解锁力为F1、回弹驱动件拉力为F2,回弹驱动件拉力的力臂为从第一定位件100的中心到回弹驱动件16在解锁件12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该距离用L2表示,解锁力的力臂为从第一定位件100的中心到施力点的距离,该距离用L1表示;发动机盖的重力用G表示,重力的力臂为从第二定位件102的中心到锁扣卡持件14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该距离用L4表示,回弹驱动件弹起力的力臂为从第二定位件102的中心到回弹驱动件16在锁扣卡持件14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该距离用L3表示。图3示出了发动机盖锁1的转矩平衡关系:
锁扣卡持件14转矩平衡关系:F1×L1=F2×L2
解锁件12转矩平衡关系:F2×L3=G×L4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1通过调节L1、L2、L3、L4四个力臂的长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只施加小解锁力就能获得大弹起力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回弹驱动件16与所述锁扣卡持件14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锁扣卡持件14的旋转轴以下,这样才能使得该锁扣卡持件14发生顺时针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解锁、弹起支撑机构的发动机盖锁1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成本低廉。

发动机盖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动机盖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动机盖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盖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盖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发动机盖锁,包括锁壳、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解锁件、与所述锁壳活动连接的锁扣卡持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之上的回弹驱动件以及连接在发动机盖之上的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相配合的锁扣;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互相卡接,所述回弹驱动件与所述锁扣卡持件的连接位置位于该锁扣卡持件的旋转轴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锁通过优化解锁件和锁扣卡持件力臂的设计,实现解锁回弹驱动件和弹起回弹驱动件的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