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97813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07440.5

申请日:

2007.06.22

公开号:

CN201050024Y

公开日:

2008.04.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1/04申请日:20070622授权公告日:20080423终止日期:20110622|||授权

IPC分类号:

E01C1/04(2006.01)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郑勤民

发明人:

郑勤民

地址:

350000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福屿三区20号5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秀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它包括十字路口地面上方的一字形高架通道,其特征是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方设有与高架通道垂直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的路口两侧各设一条开口正对路口的U形斜坡通道,U形斜坡通道的下端口由地下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顺道左转并上斜,上端口与高架通道连接;高架通道的路口两侧各设一条开口正对路口的类U形下凹通道,下凹通道的上端口由高架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下斜并逐步左拐,下端口露出地面后右拐90度与地面上的机动车道顺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方便机动和非机动车辆在十字路口处向其它方向自由通行,而不必等待红绿灯提示过街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减少了十字路口的交通拥挤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它包括架设于纵、横向交通路交汇处十字路口地面上方的一字形高架通道(1),该高架通道用于连通十字路口两侧的纵向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
a.所述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方还设有用于连通十字路口两侧的横向机动车道的地下通道(2);
b.所述地下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U形斜坡通道(3),该U形斜坡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U形斜坡通道的下端口均由地下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顺道向上倾斜,并逐步左拐至地下通道的逆行方向上方,最后上端口与高架通道连接在一起;所述U形斜坡通道均由内车道(31)和外车道(32)组成;所述地下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时分叉,形成直行支路(21)和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下端口顺道连通的的斜支路(22),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下端口在180度右拐弯后与地下通道的直行支路顺道连通;
c.所述高架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一条类似U形的下凹通道(5),所述下凹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下凹通道的上端口均由高架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向下倾斜,并逐步左拐至高架通道的逆行方向下方,最后连接至地面,其下端口在露出地面后右拐90度与横向交通路地面上的机动车道顺道连通;所述高架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后分叉,形成一条直行支路(11)、一条与下凹通道的上端口连通的分支路(12)、以及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上端口连通的右拐支路(13),所述分支路(12)的右旁侧还设有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上端口连通的旁支路(14);
d.所述高架通道的中下部地面上设有横穿高架通道的横向通道(41),所述U形斜坡通道与高架通道衔接处的下方地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的衔接通道(42),所述下凹通道在其上行至与地面衔接处的上方凌空架设有向上拱起的架空通道(43),该架空通道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

说明书

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建筑,特别是一种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虽然每个十字路口都安装有红绿灯,并且配备大量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但由于车辆的数目众多,加上车辆在十字路口处要直行、左转弯或右转弯,而每次绿灯通车的时间又很短暂,因此未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与后面陆续到达十字路口的车辆不断累积,造成大量车辆堵塞。特别是当交通灯由绿灯变成红灯时,车辆才行驶到十字路口的中间,进退两难,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另一方向车辆的通行。目前已有的解决手段通常都是在十字路口处架设高架桥,但也只是起到微弱的缓解作用,并不能根本解决车辆在十字路口交汇处的通行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它可方便机动和非机动车辆在十字路口处向其它方向自由通行,而不必等待红绿灯提示过街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减少了十字路口处的交通拥挤现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架设于纵、横向交通路交汇处十字路口地面上方的一字形高架通道,该高架通道用于连通十字路口两侧的纵向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
a.所述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方还设有用于连通十字路口两侧的横向机动车道的地下通道;
b.所述地下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U形斜坡通道,该U形斜坡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U形斜坡通道的下端口均由地下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顺道向上倾斜,并逐步左拐至地下通道的逆行方向上方,最后上端口与高架通道连接在一起;所述U形斜坡通道均由内车道和外车道组成;所述地下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时分叉,形成直行支路和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下端口顺道连通的的斜支路,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下端口在180度右拐弯后与地下通道的直行支路顺道连通;
c.所述高架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一条类似U形的下凹通道,所述下凹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下凹通道的上端口均由高架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向下倾斜,并逐步左拐至高架通道的逆行方向下方,最后连接至地面,其下端口在露出地面后右拐90度与横向交通路地面上的机动车道顺道连通;所述高架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后分叉,形成一条直行支路、一条与下凹通道的上端口连通的分支路、以及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上端口连通的右拐支路,所述分支路的右旁侧还设有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上端口连通的旁支路;
d.所述高架通道的中下部地面上设有横穿高架通道的横向通道,所述U形斜坡通道与高架通道衔接处的下方地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的衔接通道,所述下凹通道在其上行至与地面衔接处的上方凌空架设有向上拱起的架空通道,该架空通道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
下面结合机动或非机动车辆在上述建筑上的通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一)横向交通路段上的机动车辆在十字路口处的行驶:
(1)直走:机动车辆从地下通道顺道直行至穿越十字路口时,沿直行支路继续直行,最后到达十字路口对面的地面机动车道;
(2)左拐弯:机动车辆从地下通道顺道直行至穿越十字路口时,沿斜支路到达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下端口,之后沿着U形斜坡通道到达与高架通道交汇处,最后右拐,沿高架通道的旁支路到达地面上的行车道;
(3)右拐弯,机动车辆从地面上的机动车道直接顺道右拐;
(二)纵向交通路段上的机动车辆在十字路口处的行驶:
(1)直走:机动车辆从高架通道上直接直行到达十字路口对面的地面机动车道;
(2)左拐弯:机动车辆从高架通道上直行,穿越十字路口后,从分支路进入下凹通道的上端口,接着沿下凹通道行驶,直到到达其左转所要到达的地面机动车道,从而实现车辆的左拐弯。
(3)右拐弯:机动车辆从高架通道上直行,穿越十字路口后,从右拐支路到达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上端口,沿着内车道下行到达下端口后,180度右拐弯,沿着地下通道的直行支路顺道继续前行,实现车辆的右拐弯。
(三)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可从衔接通道、横向通道、架空通道直接向各个方向通行,而不需要等待过街时间。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机动、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在十字路口直接向其要到达的各个方向通行,而不必等待红绿灯提示过街时间,这样既不需要红绿灯和交通协管员进行交通指挥,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大大提高车辆通行速度,避免交通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的俯视图。
图2是由图1去除地面以上的建筑后的俯视图。
图3是由图1去除地下通道以上的建筑后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包括架设于纵、横向交通路交汇处十字路口地面上方的一字形高架通道1,该高架通道通过斜坡分别与十字路口两侧的纵向机动车道连通;其特征在于: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方还设有用于连通十字路口两侧的横向机动车道的地下通道2;地下通道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斜坡与地面上的机动车道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地下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U形斜坡通道3,该U形斜坡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U形斜坡通道的下端口均由地下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顺道向上倾斜,并逐步左拐至地下通道的逆行方向上方,最后上端口与高架通道连接在一起;所述U形斜坡通道均由内车道31和外车道32组成;所述地下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时分叉,形成直行支路21和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下端口顺道连通的的斜支路22,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下端口在180度右拐弯后与地下通道的直行支路顺道连通,如图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高架通道在其十字路口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一条类似U形的下凹通道5,所述下凹通道的开口正对十字路口,且每一下凹通道的上端口均由高架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向下倾斜,并逐步左拐至高架通道的逆行方向下方,最后连接至地面,其下端口在露出地面后右拐90度与横向交通路地面上的机动车道顺道连通;所述高架通道在沿其顺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后分叉,形成一条直行支路11、一条与下凹通道的上端口连通的分支路12、以及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内车道上端口连通的右拐支路13,所述分支路12的右旁侧还设有一条与U形斜坡通道的外车道上端口连通的旁支路14;
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高架通道的中下部地面上设有横穿高架通道的横向通道41,所述U形斜坡通道与高架通道衔接处的下方地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的衔接通道42,所述下凹通道在其上行至与地面衔接处的上方凌空架设有向上拱起的架空通道43,该架空通道用于连通横向通道出口与非机动车道。
图中,粗实线所示为建筑物的外轮廓线;细实线所示为通道斜坡与水平面的交接线;虚线所示为被上层建筑物遮挡住的通道的轮廓线(例如图1中用于使纵向行驶的车辆实现左转弯的下凹通道5、用于使非机动车辆穿越高架通道的横向通道41、以及用于使非机动车辆穿越U形斜坡通道的衔接通道42);双点划线所示为车道之间的分界线,实线箭头所示为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虚线箭头所示为非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在各个通道的空隙处,例如被U形斜坡通道所包围的空隙处还可进行绿化,以改善环境。

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交通建筑,它包括十字路口地面上方的一字形高架通道,其特征是十字路口的地面下方设有与高架通道垂直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的路口两侧各设一条开口正对路口的U形斜坡通道,U形斜坡通道的下端口由地下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顺道左转并上斜,上端口与高架通道连接;高架通道的路口两侧各设一条开口正对路口的类U形下凹通道,下凹通道的上端口由高架通道的顺行方向开始下斜并逐步左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