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7726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20034199.6

申请日:

2005.05.17

公开号:

CN2793193Y

公开日:

2006.07.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7.5|||授权

IPC分类号:

E04C2/30(2006.01); E04B2/72(2006.01)

主分类号:

E04C2/30

申请人:

唐昌明;

发明人:

唐昌明

地址:

610300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电信花园6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黄幼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抗开裂轻质隔墙板,为中空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组合面和两安装面上均对应开设有走线孔,为了增强粘接力,各组合面上的粘接面面积至少为该组合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此外,还采用了将两组合面的粘接面设计为凸凹状面的技术措施和适当减少走线孔并对走线孔的排列方式进行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的凸凹状面可以由凸条和凹条交替排列形成,也可以由凸块和凹槽形成。与现有轻质隔墙板相比,不仅可有效解决安装之后隔墙板之间组合面处的开裂问题,而且隔墙板安装施工时涂覆粘接剂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开裂轻质隔墙板,为中空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组合面(1)和两安装面 (2)上均对应开设有走线孔(3),其特征在于各组合面(1)上的粘接面面积至少为该 组合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其特征在于两组合面的粘接面(4) 为凸凹状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状面由凸条和 凹条交替排列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状面由凸块和 凹槽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其特征在于两组合面 上所开设的走线孔(3)的排列方式为:一个走线孔排列在靠近组合面端部处,其余的 走线孔集中排列在组合面的中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其特征在于两组合面 上所开设的走线孔(3)在组合面上均匀排列。

说明书


抗开裂轻质隔墙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质中空隔墙板,特别涉及一种抗开裂轻质隔墙板。

    背景技术

    轻质中空隔墙板因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可切割和便于隐蔽安装电器线路、水管、煤气管路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性能、简化制作安装工艺,人们不断在进行改进,例如中国专利ZL99205355.2公开的一种轻质中空隔墙板,一次成型且强度进一步提高。但现有的轻质中空隔墙板,无论是分体组合式结构的,还是整体式结构的,在用于工程安装之后,都存在墙板之间的组合面处易于产生开裂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墙板两组合面上所留的粘接面面积过小所致(据了解,粘接面面积一般小于组合面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这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导致纠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轻质中空隔墙板,此种隔墙板,配合规范的安装施工,不仅可解决安装之后墙板之间组合面处的开裂问题,而且墙板安装施工时涂覆粘接剂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从墙板之间的组合面处易于产生开裂的原因入手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具体措施是增大轻质隔墙板两组合面上粘接面地面积,从力学原理考虑,各组合面上的粘接面面积至少应为该组合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粘接面面积为组合面上的所有可粘接面积,包括走线孔之间的面积,走线孔至组合面端部之间的面积。此外,还采用了将两组合面的粘接面设计为凸凹状面的技术措施和适当减少走线孔并对走线孔的排列方式进行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的凸凹状面可以由凸条和凹条交替排列形成,也可以由凸块和凹槽形成。走线孔的排列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均匀排列;另一种是一个走线孔排列在靠近组合面端部处,其余的走线孔集中排列在组合面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轻质隔墙板相比,由于增大了两组合面上粘接面的面积,因而增强了墙板与墙板之间的粘接力,可有效解决安装之后墙板之间组合面处的开裂问题。

    2、将两组合面的粘接面设计为凸凹状面,可进一步增大粘接面面积,增强粘接力。

    3、由于粘接面面积的增大,走线孔的合理排列,因而墙板安装施工时涂覆粘接剂更方便。

    4、由于未改变现有轻质隔墙板的形状和整体结构,现有生产模具进行局部改造仍可使用,对现有墙板生产企业而言,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的一种形状和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组合面的一种形状和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组合面上的粘接面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组合面的另一种形状和结构图;

    图5是图4所示组合面上的粘接面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组合面的又一种形状和结构图;

    图7是图6所示组合面上的粘接面的C-C剖面示意图。

    图中,1-组合面、2-安装面、3-走线孔、4-粘接面、a-轻质隔墙板的总长度、a1-排列在组合面中部最外侧的走线孔与未排列有走线孔的组合面端部之间的间距、a2-靠近组合面端部处的走线孔与集中排列在组合面中部的走线孔之间的间距、a3-均匀排列的走线孔之间的间距、a4-走线孔均匀排列时,最靠近组合面端部的走线孔与组合面端部之间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的形状如图1所示,为中空矩形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组合面1和两安装面2上均对应开设有走线孔3。两组合面上所开设的走线孔3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一个走线孔排列在靠近组合面端部处,其余三个走线孔集中排列在组合面的中部。集中排列在组合面中部的走线孔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靠近组合面端部处的走线孔至组合面端部的间距为8厘米,当轻质隔墙板的总长度a为2.4米时,排列在组合面中部最外侧的走线孔与未排列有走线孔的组合面端部之间的间距a1和靠近组合面端部处的走线孔与集中排列在组合面中部的走线孔之间的间距a2之和至少应为0.8米;当轻质隔墙板的总长度a为3.6米时,a1和a2之和至少应为1.2米。

    两组合面的粘接面4为凸凹状面,所述凸凹状面由梯形凸条和梯形凹条交替排列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基本原料为氯化镁或氧化镁,辅料为锯末、稻草、秸秆和玻璃纤维丝,用模具浇注成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的形状如图1所示,两组合面上所开设的走线孔3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如图4所示,两组合面的粘接面4的结构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两组合面上的粘接面4由半圆形凸条和半圆形凹条形成;集中排列在组合面中部的走线孔3为四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抗开裂轻质隔墙板的形状如图1所示,为中空矩形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组合面1和两安装面2上均对应开设有走线孔3。两组合面上所开设的走线孔3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如图6所示:四个走线孔均匀排列在组合面上,a3为各走线孔之间的间距,a4为最靠近组合面端部的走线孔与组合面端部之间的间距。为了满足粘接力的要求,3a3+2a4≥1/3a,例如,当轻质隔墙板的总长度a为3.0米时,3a3+2a4之和至少应为1.0米;当轻质隔墙板的总长度a为3.3米时,3a3+2a4之和至少应为1.1米。

    两组合面上的粘接面4为凸凹状面,所述凸凹状面由梯形凸块和梯形凹槽交替排列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抗开裂轻质隔墙板基本原料为氯化镁或氧化镁,辅料为锯末、稻草、秸秆和玻璃纤维丝,用模具浇注成型。

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开裂轻质隔墙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抗开裂轻质隔墙板,为中空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两组合面和两安装面上均对应开设有走线孔,为了增强粘接力,各组合面上的粘接面面积至少为该组合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此外,还采用了将两组合面的粘接面设计为凸凹状面的技术措施和适当减少走线孔并对走线孔的排列方式进行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的凸凹状面可以由凸条和凹条交替排列形成,也可以由凸块和凹槽形成。与现有轻质隔墙板相比,不仅可有效解决安装之后隔墙板之间组合面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