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挂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特别是一种电控挂锁。
背景技术
习用的挂锁在设计上大致具有壳座及可旋转地安装在壳座上的U形挂杆。使用时,借由钥匙的手控操作令U形杆上升,以达到开锁的目的。
为了使挂锁在使用上更为方便,本案申请人曾申请第03202134.8号‘电控挂锁’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特征为利用遥控器来控制电动机,借由电动机与齿轮组间的配合以控制锁舌动作,达到电控开锁的目的。
由于前述专利为以电动机改变电控挂锁的使用状态,因此,在电控挂锁的壳座内安装电池为必要的设计。
惟有鉴于前述专利用来封存电池的电池盖可以随易被拆离壳座,因此,无论电控挂锁位于上锁位置或者开锁位置状态,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打开电池盖并取出电池。当电池被取出时,电控挂锁就无法执行开锁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电池盖拆离壳座、确保开锁顺利的电控挂锁。
本实用新型包含构成容室地壳座、安装在壳座上并具有挂杆的挂杆单元、电控机构及锁固结构;壳座上设有与容室相通的电池开孔;挂杆具有插入壳座容室内的第一控段及第二控段;挂杆第一控段上设有对应于壳座上电池开孔的锁控部;第二控段上具有朝向第一控段的锁舌卡槽;锁固结构具有结合于壳座上电池开孔上以封闭电池开孔并于上锁位置时无法解离壳座的电池盖。
其中:
壳座包括两个前后间隔的壳壁;锁固结构包括滑卡在壳座电池开孔并封闭电池开孔的电池盖及成型在电池盖上对应并于上锁位置时外侧抵靠于挂杆锁控部的挡块。
挡块上具有与挂杆第一控段的锁控部的弧度配合的弧凹面。
壳座具有围绕并衔接在两个壳壁间的围绕周壁;两壳壁中至少一壳壁具有朝向电池开孔的滑道;围绕周壁具有朝向电池开孔并设有卡掣槽的卡面;电池盖具有基壁及自基壁前端及后端往上突起的两侧壁;两侧壁至少一侧壁的外侧面具有可于壳座壳壁上的滑道内滑移的突卡条;基壁上突设可嵌卡在壳座的卡掣槽内的卡掣条及远离卡掣条的弧弯部;挡块位于卡掣条与弧弯部之间;上锁位置时挂杆锁控部位于挡块与弧弯部之间。
锁固结构包括可拆离地安装在壳座电池开孔上的电池盖及具弹性负载并可受挂杆锁控部推动以与电池盖相嵌卡的锁固件。
电池盖具有朝向锁固件的锁固槽;锁固件具有水平的锁固部及直向延伸受挂杆第一控段直线移动而被推动的受推部,在受推部上具有由上往下逐渐向外斜伸的斜推面。
壳座包括两个前后间隔的壳壁及围绕并衔接在两个壳壁间的围绕周壁;围绕周壁开设供挂杆第一控段穿入并位于电池开孔上方的第一插孔、供挂杆第二控段插入的第二插孔及位于第一插孔与电池开孔之间的弹簧抵壁;挂杆单元还包括扣设于挂杆第一控段上的扣件及介于扣件与弹簧抵壁之间使挂杆具弹性负载的弹性件。
电控机构安装于壳座的容室内,其包括电动机、提供电动机动力并对应电池开孔的电池单元、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组、受齿轮组传动的电控件及具弹性负载并可卡嵌第二控段上锁舌卡槽内的锁舌。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含构成容室的壳座、安装在壳座上并具有挂杆的挂杆单元、电控机构及锁固结构;壳座上设有与容室相通的电池开孔;挂杆具有插入壳座容室内的第一控段及第二控段;挂杆第一控段上设有对应于壳座上电池开孔的锁控部;第二控段上具有朝向第一控段的锁舌卡槽;锁固结构具有结合于壳座上电池开孔上以封闭电池开孔并于上锁位置时无法解离壳座的电池盖。本实用新型位于开锁位置时,挂杆单元的挂杆位于弹升位置,挂杆与电控机构间没有卡合关系,整支挂杆可以第一控段为中心自由的转动。与此同时,结合于壳座电池开孔上的锁固结构的电池盖可相对电池开孔推移,也就是说,当位于开锁位置时,锁固结构的电池盖可自壳座上被拆解,以便更换电池单元;当本实用新型由开锁位置转换到上锁位置时,先下压挂杆,使挂杆的第一、二控段插入壳座容室内,并使电控机构嵌卡在第二控段上的锁舌卡槽内。与此同时,挂杆的锁控部下移靠抵在锁固结构上,也就是说,此时,锁固结构的电池盖就无法被推移,借此达到在上锁位置时,提供电力的电池单元无法被取出容室的目的;由上锁位置转换到开锁位置时,只要使电控机构再次与挂杆脱离卡合,使挂杆作动上升,以达到开锁的目的。不仅防止电池盖拆离壳座,而且确保开锁顺利,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剖视图(开锁位置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剖视图(上锁位置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剖视图(锁固结构具有锁固件、开锁位置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剖视图(锁固结构具有锁固件、上锁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上锁位置及开锁位置间转换,其包含壳座1、挂杆单元2、电控机构3及锁固结构4。
壳座1包括两个前后间隔的壳壁11、围绕并衔接在两个壳壁11间的围绕周壁12、由两个壳壁11及围绕周壁12界定而成的中空容室13、开设于围绕周壁12上并位于上方的第一插孔14、位于上方并与第一插孔14左右间隔的第二插孔15及位于第一插孔14正下方与容室13相通的电池开孔16。
两壳壁11中至少一壳壁11具有朝向电池开孔16的滑道111。
围绕周壁12上具有往容室13内突出的弹簧抵壁121及位于弹簧抵壁121上方并邻近第一插孔14的挡环122,在围绕周壁12的底缘具有朝向电池开孔16的卡面123及自卡面123内凹的长条状卡掣槽124。
如图1、图2、图3所示,挂杆单元2包括挂杆21、扣设于挂杆21上的扣件22及使挂杆21具弹性负载的弹性件23。
挂杆21具有直向插设于壳座1第一插孔14上的第一控段211、直向插设于壳座1第二插孔15上的第二控段212及衔接于第一、二控段211、212间并突出于容室13上方的衔接段213。
第一控段211的长度大于第二控段212,其上具有径向内凹并供扣件22扣设的扣沟214及位于底端的锁控部215。
弹性件23撑设于扣件22和壳座1的弹簧抵壁121之间,以使挂杆21具有往上弹升的弹性负载。
第二控段212上具有朝向第一控段211的锁舌卡槽216。
电控机构3安装于壳座1的容室13内,其包括位于第二插孔15下方的电动机31、提供电动机31动力并对应电池开孔16的电池单元32、与电动机31输出轴啮合的齿轮组33、电控件34及具弹性负载的锁舌35。
齿轮组33具有连动安装在电动机31的输出轴上的蜗杆331、两支水平架设在壳壁11间的支轴332、333、架设在支轴332上并与蜗杆331啮合的第一齿轮块334及连动组装于支轴333上并与第一齿轮块334啮合的第二齿轮块335。
电控件34连动安装在支轴333上,其具有径向突出的拨动部341。
锁舌35具有水平的锁舌控板351及往下突出的受推控板352。
在电控操作模式下,电动机31的输出轴可借由齿轮组33带动电控件34旋转,旋转的电控件34上的拨动部341并可因此拨动锁舌35的受推控板352,使具弹性负载的锁舌35克服弹力而内缩。
电控机构3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重点,其构造大致上类似第03202134.8号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构造,也可以直接采用第03202134.8号实用新型的构造,因此,图2、图3中只简略表示,也省略一些例如微动开关等元件。在设计上,本实用新型的锁舌35也可由锁钥机构(图中未示出)以手控操作。锁钥机构的控制方式在第03202134.8号实用新型中也有揭示,不再说明。
锁固结构4包括可拆离滑卡安装于壳座1上并封闭其上电池开孔16的电池盖41及自电池盖41一体突起的挡块42。
如图1、图2所示,电池盖41具有截面呈弧弯状的基壁411及自基壁411前端及后端往上突起的两侧壁412。
基壁411上邻近壳座1的侧面突设可嵌卡在壳座1的卡掣槽124内的卡掣条414,基壁411上具有远离卡掣条414的弧弯部415。
两侧壁412至少一侧壁412的外侧面具有向外突出并可于壳座11至少一壳壁11上的滑道111内滑移的突卡条413。
挡块42自电池盖41的基壁411一体往上突出并位于卡掣条414和弧弯部415间,其上具有朝向基壁411弧弯部415并与第一控段211的锁控部215的弧度配合的弧凹面42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位于开锁位置时,挂杆单元2的挂杆21受到弹性件23的顶撑往上弹升位于弹升位置,此时扣件22抵靠于壳座1围绕周壁12上挡环122的下方,挂杆21与锁舌35间没有卡合关系,整支挂杆21可以第一控段211为中心自由的转动。与此同时,电池盖41可以被图3中所示的右侧推移,也就是说,当电控挂锁位于开锁位置时,电池盖41可自壳座1上被拆解,以便更换电池单元32。
如图2、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由开锁位置转换到上锁位置时,先使挂杆21上的第二控段212对应第二插孔15,然后下压挂杆21以克服弹性件23的弹力,当挂杆21的第二控段212上的锁舌卡槽216对应具有弹性负载的锁舌35时,锁舌35的锁舌控板351就可往图4所示的左侧突出,并嵌卡在第二控段212的锁舌卡槽216内。与此同时,挂杆21的锁控部215会下移靠抵在锁固结构4挡块42的右侧,也就是说,插设在挡块42与电池盖41的弧弯部415之间,受到挡块42的阻挡,此时,电池盖41就无法被往图4所示的右侧推移,借此达到在上锁位置时,提供电力的电池单元32无法被取出容室13的目的。
相同道理,本实用新型要由上锁位置转换到开锁位置时,只要以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或者设置在壳座1前方的按键启动电动机31,电动机31经齿轮组33带动电控件34顺时针旋转,拨动锁舌35的受推控板352,使锁舌35克服弹力往图4所示的右侧移位,当锁舌35的锁舌控板351内缩脱离原本卡掣于挂杆21的锁舌卡槽216的位置时,挂杆21就可借弹性件23的弹性作用力作动上升,以达到开锁的目的。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结构4a包括电池盖41a、位于壳座1的容室13内并邻近电池开孔16的锁固件43及使锁固件43具弹性负载的弹簧44。
电池盖41a可拆离地安装在壳座1电池开孔16上,其具有朝向锁固件43的锁固槽416。
锁固件43具有水平并可移入锁固槽416的锁固部431及直向延伸的受推部432,在受推部432上具有由上往下逐渐向外斜伸的斜推面433。
如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位于开锁位置时,挂杆21的锁控部215位于锁固件43的上方,此时,电池盖41a可以被拆离壳座1。
当本实用新型由开锁位置转换到上锁位置时,挂杆21的锁控部215就会下移,并顺着斜推面433将锁固件43推向电池盖41a,当锁固件43的锁固部431插设在电池盖41a的锁固槽416内时,电池盖41a就无法被拆离壳座1,借此达到在上锁时电池盖41a无法被拆解的目的。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挂杆21在上锁时必需下移的特点,在邻近挂杆21的锁控部215的位置设置锁固结构4。不仅未见于以往的电动挂锁,项设计也可以在电控挂锁位在上锁位置时,防止电池盖41被拆离壳座1,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避免上锁时电池单元32遗失或遭窃,以确保开锁的执行动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