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8313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8313A21申请号201410274414322申请日20140618B66B7/00200601F24F7/0020060171申请人常州电梯厂有限公司地址21314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卜弋常金东路162号72发明人舒解雄吴钟祥潘金国谢斌殷伟强蒋蕾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代理人王美华54发明名称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井道的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运行,所述地面是指电梯安装地的地表面,可以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的顶面。
2、;所述井道旁边有楼梯间、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绝大部分设置在地下、其井道壁的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所述楼梯间具有供人行走至所述电梯各层站的楼梯;所述防潮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井道壁上的循环孔、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通道门、设置在小门套上的毛刷条。所述防潮结构能使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之间通风、减少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数量,从而降低因地面大气中的水分在所述井道内冷凝而使所述井道潮湿的程度,改善所述电梯的运行环境。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1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14页10申请公布号CN。
3、104058313ACN104058313A1/1页21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直运行,所述井道旁边设有楼梯间,且所述井道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地面为所述电梯安装地的地面,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坝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防潮结构包括在所述井道的井道壁上开设的循环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楼梯间之间的门;所述电梯的层站分为露出地面的地面层站和在所述地面层站以下的地下层站;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通过所述循环孔连通,所述循环孔包括上循环孔和下循环孔,所述上循环孔开设在与最接近地面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所述下循环。
4、孔开设在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所述上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均不小于所述井道截面积的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孔上覆盖有百页窗和/或防护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门,包括设置在所述地面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地面通道门,以及设置在所述地下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地下通道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通道门为封闭门。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扇所述地面通道门均具有能够使其自动关闭的闭。
5、门装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门为能够让常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门为栅栏门结构或网板门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层门与井道壁之间设有小门套,所述小门套包括立柱和门楣,位于所述地面门区的所述小门套上设置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安装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门楣的外侧面上;所述门区,是指井道内与电梯层门平齐的区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条具有刷柄和刷毛,所述刷柄的材质为金属或者有机材料,所述刷柄上开设有可以穿过螺钉的长孔,所述。
6、刷柄用穿过所述长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门楣的外侧面上;所述刷毛固定在所述刷柄上。权利要求书CN104058313A1/9页3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背景技术0002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直运行的电梯,其井道的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电梯如果是有机房电梯,为了降低成本、便于安装和维修,其机房应设置在井道的上方;所述电梯如果是无机房电梯,其井道的上方不需要设置机房。0003所述井道如果是常规结构的井道,除非采取诸如用去湿机去湿等耗能措施,其井道壁上、其所容纳的所述电梯的零部。
7、件上将经常是潮湿的。因为,附着所述井道的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由于热容量巨大,其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所述井道壁中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以及安装在所述井道内的所述电梯的非发热零部件,其温度与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的温度基本一致;当地面大气湿度较高、温度高于所述井道壁的温度时,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中的水分,会在所述井道壁上和所述电梯的零部件上冷凝成水。0004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是指未采用不需要供给能量的、为了防止地面大气进入其内部而专门设置的结构或者装置的井道。0005所述井道内的潮湿程度,与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的数量、地面大气与其井道壁之间的温差、地面大气的湿度成正比。
8、。0006地面大气容易进入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因为,电梯在井道内行驶时,其驶离的空间会临时成为一个负压区,对于常规结构的井道,当轿厢驶离地面门区时,地面大气会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地面门区的小门套与门扇之间、以及门扇与门扇之间的间隙进入负压区,继而向井道内的其它空间扩散。所述气压差,是指大气压与所述负压区气压之间的差值。地面大气进入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的数量、常规结构的井道内的潮湿程度,与轿厢驶离地面门区的频次、驶离时的速度成正比。0007潮湿的井道环境,会对电梯的零部件造成腐蚀,对电梯的运行安全构成威胁;对于同一台电梯,腐蚀和威胁的严重程度,与其井道的潮湿程度正相关。0008现有的所述电梯,其。
9、井道全部采用所述常规结构,运行环境恶劣,为了防止其零部件被腐蚀、电气系统漏电或者短路,需要采取诸如大量使用不锈钢材料、按露天环境进行涂装、采用高防护等级的电气元件等耐湿措施,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昂。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已经面世的所述常规结构的所述井道易潮湿、会对所述电梯的零部件寿命与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井道的防潮结构,能够在不明显增加所述井道、楼梯间的建设成本和所述电梯的购置、维护成本的前提下,使得所述井道中的潮湿程度降低,所述电梯的运行环境得到改善。说明书CN104058313A2/9页40010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的井。
10、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直运行,所述井道防潮结构包括在所述井道的井道壁上开设的循环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楼梯间之间的门。0011所述井道旁边设有楼梯间,且所述井道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旁边,是指所述井道的井道壁至少有一部分是所述楼梯间的墙壁,或者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之间不被除了其井道壁和所述楼梯间的墙壁之外的其它墙壁阻隔;所述楼梯间,其内部设有楼梯和折返平台,所述楼梯,是指可供人步行至任何一个层站的楼梯,所述折返平台,是指连接两段所述楼梯、能够供人行走的平台;所述地面为所述电梯安装地的地面,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坝体的顶面。
11、;所述电梯的层站分为露出地面的地面层站和在所述地面层站以下的地下层站;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通过所述循环孔连通,所述循环孔包括上循环孔和下循环孔,所述上循环孔开设在与最接近地面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所述下循环孔开设在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所述上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均不小于所述井道截面积的1。0012所述循环孔的作用在于使得所述井道内的空气和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对流,当轿厢驶离地面门区时,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及时补充到所述井道中去,从而减少地面大气进入所述井道的数量。所述门区,是指井道内与电梯层门平齐的区域;所述减少的程度,与所述上循环。
12、孔的总通风面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通风面积有关,且还和两个所述总通风面积中较小的一个与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总面积之比例正相关。0013在所述循环孔上覆盖百页窗和/或防护网,有助于防止人的肢体/老鼠等异物进入所述井道。0014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门,包括设置在所述地面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地面通道门,以及设置在所述地下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地下通道门。0015所述地面通道门为封闭门,其结构和数量以既能保证所有所述地面通道门关闭时地面空气与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不自然对流、又不造成浪费为准。0016每扇所述地面通道门均具有能够使其自动关闭的闭门装置。0017所述地面通道门的作用在于,。
13、除了被人为地保持开启或者所述闭门装置失效,其总能自动关闭并阻止地面空气通过所述楼梯间进入所述井道。0018所述地面通道门如果采用平板结构,最易于制作;所述闭门装置如果是市面上可以采购到的、不使用电力的,最为经济。0019所述地下通道门,如果在电梯运行时不可能关闭,采用能够或者不能让常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如果在电梯运行时可能关闭,采用能够让常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例如栅栏门结构或网板门结构。0020所述地下通道门,在所述电梯运行时其有可能关闭的情况下,限定采用能够让常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是为了保证在所述情况下所述电梯运行时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和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
14、体内的空气自然对流,避免所述井道内缺氧。所述地下通道门的数量,以满足所述楼梯的管理需要、不造成浪费为准;不设置所述地下通道门,不会使本发明的井道防潮结果丧失或者降低。说明书CN104058313A3/9页50021所述电梯的层门与井道壁之间设有小门套,所述小门套包括立柱和门楣;位于所述地面门区的所述小门套上设置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安装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门楣的外侧面上。0022所述毛刷条具有刷柄和刷毛,所述刷柄的材料为金属或者有机材料;所述刷柄上开设有可以穿过螺钉的长孔;所述刷柄用穿过所述长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门楣的外侧面上,改变所述螺钉在所述长孔中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毛刷条与。
15、所述立柱、门楣的相对位置。所述刷毛采用猪鬃或其它有弹性、易弯曲、不易折断的材料,用摩擦力或者粘接力固定在所述刷柄上。0023所述毛刷条用于减小地面门区所述间隙的通风面积,所述刷毛的长度、强度与柔软程度,以能够减小所述间隙的通风面积、与所述门扇之间的摩擦不至于对所述门扇造成磨损、其自身不易折断和掉落为准。用自攻螺钉压固的方法在所述小门套上安装所述毛刷条,操作方便;取消所述毛刷条,所述井道防潮结构的防潮效果不会丧失,只会有所降低。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几乎不增加井道建设成本和电梯运行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对井道结构的设计,使所述电梯的井道潮湿程度下降,运行条件改善。本发明的井道防潮结构和现。
16、行的法规、电梯技术标准无冲突,比已经面世的任何其它一种可以取得相同防潮效果的结构或者装置都更加节约,可用于指导所述电梯的井道设计,可以在具有所述井道的电梯工程上采用。附图说明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用于并列布置的两个所述井道的防潮结构示意图。0027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0028图3是图1的BB旋转剖视图。0029图4是图2的DD剖视图。0030图5是图2的EE剖视图。0031图6是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003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单个所述井道的防潮结构示意图。0033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0034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003。
17、5图10是图7的CC旋转剖视图。0036图11是图8的EE剖视图。0037图12是图8的FF剖视图。0038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用于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下层站的、三个并列布置的所述井道的防潮结构示意图。0039图14是图13的AA剖视图。0040图15是图14的CC剖视图。0041图16是图14的DD剖视图。0042图17是图14的EE剖视图。0043图中1、机房,2、曳引机,3、井道,4、井道壁,41、井道左壁,42、井道前壁,43、井说明书CN104058313A4/9页6道后壁,44、井道右壁,5、地面层站,6、轿厢,7、小门套,8、层门,9、地面层站大门,10、层门地坎,11、。
18、地面,12、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3、折返平台,14、对重,15、楼梯,16、楼梯间,17、循环孔,171、上循环孔,172、下循环孔,18、地面通道门,19、地下通道门,20、毛刷条,201、刷柄,202、刷柄上的长孔,203、刷毛,21、螺钉,22、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3、通风孔,24、通风管。具体实施方式004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以及为了设置和说明本发明的结构而需要涉及的建筑结构和电梯部件。0045实施例1图16中,循环孔17、地面通道门18、地下通道门19、毛刷条20为本发明用于并列布置的两个所述井道的防潮结。
19、构,其余部分为设置和说明本发明结构所需要涉及的建筑结构和电梯部件。0046如图16所示,其中,图1是图2的CC剖视图。两个并列布置的所述井道3所具有的特征是均附着于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均用于安装有机房电梯,井道壁4均有一部分是所述楼梯间16的墙壁,顶层均露出地面11,其余绝大部分均设置在地面11的下方,其上方设有两台所述电梯共用的机房1,其井道壁4的温度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0047两个所述井道3均在其井道后壁43上与最接近地面的、所述地面层站5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开设两个上循环孔171,以及在与最下面一个所述地下层站22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
20、位的下方开设两个下循环孔172;每个所述循环孔17均连通着其所在的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16;所述楼梯间16中具有所述楼梯15和所述折返平台13,其内部的空间是连续的,空气可以在所有所述循环孔17之间自然对流;所述地面通道门18为无孔的封闭门,数量为一副;所述地下通道门19是栅栏门结构,数量以满足所述楼梯15的管理需要、不造成浪费为准;每台所述电梯的层门8与井道前壁42之间设有小门套7,每台所述电梯地面上的小门套7的立柱和门楣之外侧面上装有用螺钉21固定、固定位置可以调整的毛刷条20。0048所述地面通道门18关闭时,所述电梯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不能通过所述楼梯间16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通道门。
21、19开启或者关闭时,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能够和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自然对流,只要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不缺氧,所述楼梯间16内和所述井道3内就不会缺氧。0049当所述轿厢6在所述井道3内驶离地面门区时,其驶离的空间会形成负压区;其驶向的空间内的空气,将有一部分通过所述下循环孔172、以及地下门区的所述间隙,进入所述楼梯间16;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和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会分别通过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和所述上循环孔171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压力通常设计得和所述地面的大气压力相一致,因此,只要在所述负压区自形。
22、成至消失的时间内所述地面通道门18是关闭的,那么,在所述时间内补充到所述井道内的空气总量中,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和来自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各自所占的比例,与对流通道面积比正相关。所述对流通道面积比,是指所有所述上循环孔171的总流说明书CN104058313A5/9页7通面积以及所有所述下循环孔172的总流通面积中较小的一个与每个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之比。0050所述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通常为800KG5000KG,其中,额定载重量为800KG的电梯采用中分门,开门尺寸为宽度08M高度21M,按国家标准允许的所述间隙尺寸计算,其每个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不得超过0079M2;当所。
23、有所述循环孔17均为直径400MM的圆孔时,两个所述上循环孔171和两个所述下循环孔172的总流通面积均为0251M2,均不小于所述0079M2的31倍,约为所述800KG电梯标准井道截面积的63。因此,在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上不设置所述毛刷条20的情况下,进入所述井道3的,其大部分将是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而不是来自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地面大气。如果在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上设置所述毛刷条20,将使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实际流通面积减小,其结果将更加降低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的比例。0051在所述800KG电梯井道后壁43的所述位置上开设四个直径400MM的循环孔17,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
24、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所述地面通道门18具有自动闭门装置,除了在有行人通过、被人为的保持开启、或者所述自动闭门装置损坏等极少数情况下,其总是保持关闭的。0052对于具有图16所示井道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根据其开门方式、开门尺寸、以及国家标准允许的所述间隙尺寸计算,其每个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总面积通常均不会超过0154M2;如果在所述井道后壁43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分别开设两个直径600MM的所述上循环孔171、两个直径600MM的所述下循环孔172,所述上循环孔171的总流通面积和所述下循环孔172的总流通面积均为0565M2,是。
25、所述0154M2的37倍。0053在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的井道后壁43上开设两个直径600MM的所述上循环孔171、以及两个直径600MM的所述下循环孔172,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0054对于具有图16所示井道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超过5000KG的所述电梯,其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同样可以根据其开门方式、开门尺寸、国家标准允许的间隙尺寸进行计算;完全可以在其井道后壁43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各开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影响其安装与运行安全的所述上循环孔171和下循环孔172,并获得不小于31倍的所述对流通道面积比。。
26、0055因此,对于井道和楼梯间按图16所示布置、额定载重量不低于800KG的各个规格的所述电梯,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井道防潮结构,均能取得显著的防潮效果。0056本实施例1中,所述曳引机2、所述对重14是所述电梯通常具有的部件;所述地面层站大门9,是为了对所述电梯进行管理而需要设置的建筑附着物;所述井道左壁41、井道前壁42、井道右壁44是所述井道3不可缺少的部分。0057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所述井道后壁43是所述楼梯间16的墙壁,所述循环孔17直接连通了其所在的所述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16,因此,不需要设置所述楼梯间循环孔23和通风管24。0058实施例2图712中,循环孔17、地面通道门18、地。
27、下通道门19、毛刷条20为本发明用于单个所说明书CN104058313A6/9页8述井道的防潮结构,其余部分为设置本发明的结构、说明本发明所需要涉及的建筑结构和电梯部件。0059如图712所示,其中,图7是图8的DD剖视图。单个所述井道3所具有的特征是附着于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用于安装有机房电梯、顶层露出地面10、其余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11的下方、井道3的上方设有所述电梯的机房1、井道3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四周被楼梯间16包围、井道壁4的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此外,如果需要在地面层站5和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之间设立中间层站,所述中间层站须兼作所述折返平台1。
28、3。0060单个所述井道3在其井道左壁41上与最接近地面的、地面层站5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开设一个上循环孔171,在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开设一个下循环孔172;每个所述循环孔17均连通着所述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16;所述楼梯间16中具有所述楼梯15和所述折返平台13,其内部的空间是连续的,空气可以在所有所述循环孔17之间自然对流;所述地面通道门18为无孔的封闭门,数量为一副;所述地下通道门19是栅栏门结构,数量以满足所述楼梯15的管理需要、不造成浪费为准;所述电梯的层门8与井道前壁42之间设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小门套7,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的立柱和门。
29、楣之外侧面上装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用螺钉21固定、固定位置可以调整的毛刷条20。0061所述地面通道门18关闭时,所述电梯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不能通过所述楼梯间16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通道门19开启或者关闭时,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都能通过所述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和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自然对流,只要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不缺氧,所述楼梯间16内和所述井道3内就不会缺氧。0062当所述轿厢6在所述井道3内驶离地面门区时,其驶离的空间会形成负压区;其驶向的空间内的空气,将有一部分通过所述下循环孔172、以及地下门区的所述间隙,进入所述楼梯间16;所述。
30、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和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会分别通过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和所述上循环孔171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压力通常设计得和所述地面的大气压力相一致,因此,只要在所述负压区自形成至消失的时间内所述地面通道门18是关闭的,那么,在所述时间内补充到所述井道内的空气总量中,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和来自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各自所占的比例,与所述对流通道面积比正相关。0063所述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通常为800KG5000KG,其中,额定载重量为800KG的电梯采用中分门,开门尺寸为宽度08M高度21M,按国家标准所允许的间隙尺寸计算,其地面门区上的所述间。
31、隙的总面积不得超过0079M2;当所有所述循环孔17均为直径550MM的圆孔时,所述上循环孔171和所述下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均为0238M2,不小于所述0079M2的30倍,约为所述800KG电梯标准井道截面积的60。因此,在所述小门套7上不设置所述毛刷条20的情况下,进入所述井道的,其大部分将是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而不是来自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地面大气。如果在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上设置所述毛刷条20,将使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实际流通面积减小,其结果将更加降低进入所述井道的所述地面大气的比例。说明书CN104058313A7/9页90064在所述800KG电梯井道左壁41的所述位置上开设。
32、两个直径550MM的圆形循环孔,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所述地面通道门18具有自动闭门装置,除了在有行人通过、被人为的保持开启、或者所述自动闭门装置损坏等极少数情况下,其总是保持关闭的。0065对于具有图712所示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根据其开门方式、开门尺寸、以及国家标准允许的间隙尺寸计算,其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总面积通常均不会超过0154M2;如果在所述井道左壁41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分别开设直径600MM的两个上循环孔171、直径600MM的两个下循环孔172,所述上循环孔171和所述下循环孔172的总流通。
33、面积均为0565M2,是所述0154M2的367倍。0066在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的井道左壁41的所述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两个直径600MM的上循环孔171和下循环孔172,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0067对于具有图712所示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超过5000KG的所述电梯,其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同样可以根据其开门方式、开门尺寸、国家标准允许的间隙尺寸进行计算;完全可以在其井道左壁41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各开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影响其安装与运行安全的所述上循环孔171和所述下循环孔172,并获得不小于30倍的所述对流。
34、通道面积比。0068因此,对于井道和楼梯间按图712所示布置、额定载重量不低于800KG的各个规格的所述电梯,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井道防潮结构,均能取得显著的防潮效果。0069本实施例2中,所述曳引机2、所述对重14是所述电梯通常具有的部件;所述地面层站大门9,是为了对所述电梯进行管理而需要设置的建筑附着物;所述井道前壁42、井道后壁43、井道右壁44,是所述井道3不可缺少的部分。0070在本实施例2中,由于所述井道左壁41是所述楼梯间16的墙壁,所述循环孔17直接连通了所述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16,因此,不需要设置所述楼梯间循环孔23和通风管24。0071实施例3图1317中,循环孔17、地面通道。
35、门18、地下通道门19、毛刷条20为本发明用于三个并列布置的所述井道的防潮结构,其余部分为设置本发明的结构、说明本发明所需要涉及的建筑结构和电梯部件。0072如图1317所示,其中,图13是图14的BB剖视图。三个所述井道3所具有的特征是附着于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用于安装有机房电梯、顶层露出地面10、其余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11的下方、井道3的上方设有所述电梯的机房1、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16之间不被除了所述井道壁和所述楼梯间的墙壁之外的其它墙壁阻隔、井道3和所述楼梯间之间至少设有所述地面层站5和所述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0073三个所述井道3均在其井道前壁42与最接近地面的、地。
36、面层站5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以及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的层门地坎10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分别开设两个上循环孔171和两个下循环孔172;所述楼梯间16在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分别开设六个通风孔23,每个位于所述上方的所述通风孔23均对应一个所述上循环孔171,且通过一根通风管24与一个所述上循环孔171相连接。所有通风管23与其所连接说明书CN104058313A8/9页10的所述上循环孔171、所述通风孔23之间的密封均足以阻止常压空气自然对流;每一个所述上循环孔171,都是一端连通着其所在的井道3,另一端通过所述通风管24、以及位于所述上方的所述通风孔23与所述楼梯间16相连通。
37、。每一个所述下循环孔172,都是一端连通着其所在的井道3,另一端通过所述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下方的空间、以及位于所述下方的所述通风孔23与所述楼梯间16相连通。每一个所述上循环孔171的流通面积,均不大于其所对应的所述通风孔23和所述通风管24的流通面积;所述下循环孔172的总流通面积不大于位于所述下方的所有所述通风孔23的总流通面积。0074所述楼梯间16中具有所述楼梯15和所述折返平台13,其内部的空间是连续的,空气可以在所有所述通风孔23之间自然对流;所述地面通道门18为无孔的封闭门,数量为一副;所述地下通道门19是栅栏门结构,数量以满足所述楼梯15的管理需要、不造成浪费为准;所述电梯。
38、的层门8与井道前壁42之间设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小门套7,所述电梯地面上的小门套7的立柱和门楣之外侧面上装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用螺钉21固定、固定位置可以调整的毛刷条20。0075所述地面通道门18关闭时,所述电梯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不能通过所述楼梯间16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通道门19开启或者关闭时,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地下通道门19、所述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22,和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自然对流,只要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不缺氧,所述楼梯间16内和所述井道3内就不会缺氧。0076当所述轿厢6在所述井道3内驶离地面门区时,其驶离的空间会形。
39、成负压区;其驶向的空间内的空气,将有一部分通过所述下循环孔172、所述通风孔23、地下门区的所述间隙、所述地下通道门19,进入所述楼梯间16;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会通过所述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会通过所述通风孔23、所述通风管24、所述上循环孔171进入所述井道3。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12内的空气压力通常设计得和所述地面的大气压力相一致,因此,只要在所述负压区自形成至消失的时间内所述地面通道门18是关闭的,那么,在所述时间内补充到所述井道内的空气总量中,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和来自所述地面层站5上的大气各自所占的比例,与所述对流通道面积比。
40、正相关。0077所述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通常为800KG5000KG,其中,额定载重量为800KG的电梯采用中分门,开门尺寸为宽度08M高度21M,按国家标准所允许的间隙尺寸计算,其地面门区上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不得超过0079M2;当所有所述循环孔17均为直径400MM的圆孔时,每个所述井道3的所述上方以及所述下方与所述楼梯间16之间的总流通面积,均为两个所述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0251M2,不小于所述0079M2的317倍,约为所述800KG电梯标准井道截面积的63。因此,在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上不设置所述毛刷条20的情况下,进入所述井道的,其大部分将是来自所述楼梯间16内的空气,而不是来自所述地。
41、面层站5上的地面大气。如果在地面上的所述小门套7上设置所述毛刷条20,将使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实际流通面积减小,其结果将更加降低进入所述井道的所述地面大气的比例。0078在所述800KG电梯井道前壁42的所述位置上开设四个直径400MM的循环孔,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所述地面通说明书CN104058313A109/9页11道门18具有自动闭门装置,除了在有行人通过、被人为的保持开启、或者所述自动闭门装置损坏等极少数情况下,其总是保持关闭的。0079对于具有图1317所示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根据其开门方式、开。
42、门尺寸、以及国家标准允许的间隙尺寸计算,其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总面积通常均不会超过0154M2;如果在所述井道前壁42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分别开设直径600MM的两个上循环孔171、直径600MM的两个下循环孔172,每个所述井道3的所述上方与所述下方与所述楼梯间16之间的总流通面积,均为两个所述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0565M2,是所述0154M2的37倍。0080在额定载重量不超过5000KG的其它规格的所述电梯的井道前壁42的所述上方和下方各开设两个直径600MM的上循环孔171和下循环孔172,不会影响所述电梯的安装与运行安全,不会削弱所述井道承载所述电梯的能力。0081对于具有图1317所。
43、示防潮结构、额定载重量超过5000KG的所述电梯,其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的总面积,同样可以根据其开门方式、开门尺寸、国家标准允许的间隙尺寸进行计算;完全可以在其井道前壁42的所述上方和所述下方各开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影响其安装与运行安全的所述上循环孔171和下循环孔172,并获得不小于317倍的所述对流通道面积比。0082因此,对于井道和楼梯间按图1317所示布置、额定载重量不低于800KG的各个规格的所述电梯,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井道防潮结构,均能取得显著的防潮效果。0083本实施例3中,所述曳引机2、所述对重14是所述电梯通常具有的部件;所述地面层站大门9,是为了对所述电梯进行管理而需要设置的。
44、建筑附着物;所述井道左壁41、井道后壁43、井道右壁44是所述井道3不可缺少的部分。说明书CN104058313A111/14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22/14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33/14页14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44/14页15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55/14页16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66/14页1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77/14页1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88/14页1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199/14页20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010/14页21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111/14页22图14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212/14页23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313/14页24图16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414/14页25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058313A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