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7555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33308.X

申请日:

2009.09.28

公开号:

CN101690528A

公开日:

2010.04.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公布日:20100407|||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汤茶琴

地址:

214063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钱荣路7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代理人:

顾吉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其先采摘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然后用清水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揉捻,接着进入发酵室内发酵,最后进行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用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将茶鲜叶浸渍处理3小时~6小时。

权利要求书

1: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采摘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然后用清水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揉捻,接着进入发酵室内发酵,最后进行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用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将茶鲜叶浸渍处理3小时~6小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20℃~30℃,湿度60%~80%,萎凋时间6小时~1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55%~6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时间为60分钟~8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分两次进行,平均分配每次揉捻时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室内温度20℃~25℃,湿度85%~95%。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摊叶厚度为6cm~10cm;所述发酵时间为2~5小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采用百叶烘干机烘干,其中控制毛火温度80℃~100℃,足火温度60℃~80℃。

说明书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γ-氨基丁酸红茶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茶是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1.5mg/g)的药用保健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饮用高γ-氨基丁酸茶还具有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胆固醇(HDL)、改善肾功能以及提高人体记忆力等多种保健功效。自然生长状态下,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在0.002~0.206mg·g-1,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成品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远远达不到γ-氨基丁酸茶的要求,茶鲜叶经一些特殊处理后,谷氨酸脱羧酶受到激活,大量谷氨酸转化生成γ-氨基丁酸,其含量速增,并达到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要求,各产茶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有厌氧处理法、微波照射法、红外线加温处理等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微波照射和红外线加温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厌氧处理目前也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γ-氨基丁酸红茶,不但其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而且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其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采摘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然后用清水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揉捻,接着进入发酵室内发酵,最后进行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用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将茶鲜叶浸渍处理3小时~6小时。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6;所述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所述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20℃~30℃,湿度60%~80%,萎凋时间6小时~1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55%~65%;所述揉捻时间为60分钟~8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所述揉捻分两次进行,平均分配每次揉捻时间;所述发酵室内温度20℃~25℃,湿度85%~95%;所述发酵时摊叶厚度为6cm~10cm;所述发酵时间为2~5小时;所述烘干采用百叶烘干机烘干,其中控制毛火温度80℃~100℃,足火温度60℃~80℃。

    上述工艺中,用谷氨酸和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适合工业上规模加工,而用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近1倍,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γ-氨基丁酸红茶的品质,从而克服了现有加工工艺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或者通过厌氧处理但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浸渍处理6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5℃,湿度60%,萎凋时间1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55%;

    (5)、揉捻:揉捻7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35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5℃,湿度90%;摊叶8cm,发酵2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温度70℃。

    实施例二: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5,浸渍处理4.5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30℃,湿度70%,萎凋时间6小时小时,至茶青含水量65%;

    (5)、揉捻:揉捻8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4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2.5℃,湿度85%;摊叶10cm,发酵5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90℃,足火温度60℃。

    实施例三: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6,浸渍处理3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0℃,湿度80%,萎凋时间9小时,至茶青含水量60%;

    (5)、揉捻:揉捻6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3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0℃,湿度95%,摊叶6cm,发酵3.5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80℃,足火温度80℃。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中-氨基丁酸含量,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其先采摘鲜叶,进行-氨基丁酸富集处理,然后用清水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揉捻,接着进入发酵室内发酵,最后进行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用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将茶鲜叶浸渍处理3小时6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