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γ-氨基丁酸红茶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茶是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1.5mg/g)的药用保健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饮用高γ-氨基丁酸茶还具有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胆固醇(HDL)、改善肾功能以及提高人体记忆力等多种保健功效。自然生长状态下,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在0.002~0.206mg·g-1,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成品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远远达不到γ-氨基丁酸茶的要求,茶鲜叶经一些特殊处理后,谷氨酸脱羧酶受到激活,大量谷氨酸转化生成γ-氨基丁酸,其含量速增,并达到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要求,各产茶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有厌氧处理法、微波照射法、红外线加温处理等方法,均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微波照射和红外线加温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厌氧处理目前也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γ-氨基丁酸红茶的加工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γ-氨基丁酸红茶,不但其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而且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其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采摘鲜叶,进行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然后用清水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再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揉捻,接着进入发酵室内发酵,最后进行烘干,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为用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将茶鲜叶浸渍处理3小时~6小时。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6;所述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所述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20℃~30℃,湿度60%~80%,萎凋时间6小时~1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55%~65%;所述揉捻时间为60分钟~8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所述揉捻分两次进行,平均分配每次揉捻时间;所述发酵室内温度20℃~25℃,湿度85%~95%;所述发酵时摊叶厚度为6cm~10cm;所述发酵时间为2~5小时;所述烘干采用百叶烘干机烘干,其中控制毛火温度80℃~100℃,足火温度60℃~80℃。
上述工艺中,用谷氨酸和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适合工业上规模加工,而用谷氨酸钠溶液的浸渍处理,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近1倍,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γ-氨基丁酸红茶的品质,从而克服了现有加工工艺能有效提高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茶的含量,但是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或者通过厌氧处理但只停留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实际用于生产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4,浸渍处理6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5℃,湿度60%,萎凋时间15小时,至茶青含水量55%;
(5)、揉捻:揉捻7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35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5℃,湿度90%;摊叶8cm,发酵2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温度70℃。
实施例二: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5,浸渍处理4.5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30℃,湿度70%,萎凋时间6小时小时,至茶青含水量65%;
(5)、揉捻:揉捻8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4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2.5℃,湿度85%;摊叶10cm,发酵5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90℃,足火温度60℃。
实施例三:
(1)、鲜叶原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2)、γ-氨基丁酸富集处理:0.6%谷氨酸和0.4%谷氨酸钠混合溶液,pH为6,浸渍处理3小时;
(3)、清洗:清水清洗浸渍处理鲜叶,并脱水除去鲜叶表面水分;
(4)、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20℃,湿度80%,萎凋时间9小时,至茶青含水量60%;
(5)、揉捻:揉捻6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揉捻30分钟。揉捻至细胞损伤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
(6)、发酵:发酵室内温度20℃,湿度95%,摊叶6cm,发酵3.5小时;
(7)、烘干:百叶烘干,毛火温度80℃,足火温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