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前面部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是吸入室内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净化后再排出到室内,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的装置。
最近,为了提升空调机外观的美感,正在开发利用多种材料(玻璃、铝箔、皮革、木材、其他金属材料等)来改善空调机前面部的外观设计的方案。
作为一种提高了外观美感的空调机,公开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7-0077369号。
所述公报所公开的空调机的前面部结构包括:形成前面中央部的外观的前面玻璃、设置在前面玻璃的后侧而支撑前面玻璃的后面的支撑部、设置在支撑部和前面玻璃之间并结合于支撑部的支撑部件、设置在支撑部的一侧而支撑前面玻璃的支撑面板。
所述公开在公报上的空调机的前面结构,在由塑料树脂注射成型的支撑部、支撑部件及支撑面板的前面固定由强化玻璃形成的前面玻璃。
所述公开在公报上的空调机的前面结构,由于支撑部、支撑部件及支撑面板等注塑成型物的热膨胀系数相对大于前面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因此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热变形,据此注塑成型物和前面玻璃之间的结合部可能会上翘或者可能发生变形。
即,由于注塑成型物延性较大,因此温度、湿度较高时,沿重力方向(长度方向)长度会变长,并且注塑成型物相比于前面玻璃变形量较大,据此会发生组装配件之间的脱离或向上翘的现象。
另外,温度、湿度较低时,由于注塑成型物的收缩量相对大于前面玻璃,因此注塑成型物以注塑成型物与前面玻璃的结合部为中心收缩,此时会发生固定部的破裂或破损,或者发生永久性变形,从而降低产品外观的美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当具有互不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构成配件之间结合时,能够防止由于热变形引起的结合部的破损或破裂的前面部结构的空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前面的第一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前面的第二面板,还包括用于相互结合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的第一结合装置,以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某一个面板相对于另一个面板能够进行相对运动。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某一个面板上形成孔,而另一个面板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孔、且比所述孔更大的第一结合孔。所述第一结合装置插入于所述孔和所述第一结合孔而结合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以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结合孔的面板能够相对于另一个面板移动。
所述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热膨胀率相对小的某一个面板,而所述第一结合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另一个面板。
所述第一结合装置包括:插入于所述孔和所述第一结合孔并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的第一结合部件;插入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所述中空部而沿径向对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一侧施加压力的第二结合部件。
所述第一结合部件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一面板或所述第二面板的一面的头部;插入于所述孔和所述第一结合孔的轴部;根据所述第二结合部件而沿所述孔的径向弹性变形的腿部。
所述轴部布置成根据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热膨胀率相对大的面板的变形而能够在所述第一结合孔内移动。
所述腿部从所述轴部延长而形成,且沿着长度方向切开为多个。
所述第一结合孔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孔形状。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某一个面板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孔的大小地第二结合孔。并且,还包括用于固定结合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第二结合装置。
所述第一结合孔布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孔的下侧。
所述第二结合装置为螺钉。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空调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面并形成结合孔的第一面板;以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板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前面而形成有对应所述结合孔的孔的第二面板;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并且引导因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热变形而引起的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相对运动的结合装置。
所述结合孔包括相对大于所述孔的第一结合孔和对应于所述孔的大小的第二结合孔。所述结合装置包括:插入于所述孔和所述第一结合孔而结合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并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能够相对移动的第一结合装置;插入于所述孔和所述第二结合孔而固定结合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第二结合装置。
所述第一结合孔布置在所述第二结合孔的下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利用由第一、二结合部件构成的结合装置来结合具有互不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构成配件,据此防止沿X、Y方向上的晃动,并且,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发生构成配件的热变形时,由于热膨胀系数相对大的构成配件能够沿Z方向即上下方向移动,据此能够防止发生结合部的破裂及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大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前面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合装置的结合动作的横向剖面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上结合有结合装置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主要符号说明:10为壳体,20为排风装置,30为热交换器,40为前面部,50为第一面板,52、53为挂钩部,54为第一结合孔,56为第二结合孔,60为第二面板,70为金属面板,71、72为结合部,73为孔,80为强化玻璃面板,90为第一结合装置,92为第二结合装置,100为第一结合部件,101为头部,102为轴部,103为腿部,104为中空部,110为第二结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实施例。
本发明可适用于立式、壁挂式等普通空调机,而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立式空调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大体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包括前面开放的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下部空间的排风扇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上部空间的热交换器30、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前面的前面部40。
壳体10以前面开放的状态形成为上下长度较长的大体为长方体形态,其内部形成用于安装热交换器30、排风扇20等部件的空间。
壳体10下部的侧面及后面形成用于向空调机内部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1,在该吸入口11可以安装用于过滤灰尘等的过滤器(未图示)。
壳体10开口的前面边缘安装向前方突出的框架部12。
壳体10和框架部12可形成为一体,或者也可以形成为相互独立的部件而能够进行结合。
由壳体10和框架部12形成的空调机的内部空间的下侧设有排风扇20,而内部空间的上侧设有用于对从排风扇20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30。
壳体10和框架部12的前面设有用来形成空调机的前面并且设置成可前后方向移动的前面部40,壳体10或框架部12设有用于移动前面部40的面板移动装置(未图示)。
如用来前后移动前面部40的面板移动装置的构成属于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
前面部40的上部中央安装用于追踪空调机调节空间(检测区域)内的热源的位置及热源的前后或左右的移动的人体检测单元41。
人体检测单元41包括利用红外线检测出检测区域内的热源的热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和用于按预定角度旋转热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未图示)。
前面部40的下部两侧面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一对侧面吸入口42。
当前面部40向后方后退而移动到关闭位置时,侧面吸入口42进入到框架部12的内部而被关闭,而当前面部40向前方前进而移动到开启位置时,侧面吸入口42露在外部而被开放。
当前面部40向前移动时,前面部40的上部边缘(上侧及两侧)与框架部12之间形成用于向室内排出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的排出口43、44。
因此,关闭空调机时,由于前面部40后退到后方而插入于框架部12,所以侧面吸入口42及排出口43、44被关闭。
而空调机驱动时,前面部40向前方移动而处于从框架部12突出的状态,从而使前面部40下部两侧的侧面吸入口42开放,并且使前面部40上部与框架部12之间的相隔开的空间上形成排出口43、44。在此状态下,排风扇20驱动而产生排风力,从而通过侧面吸入口42及壳体10的吸入口11被吸入的空气流经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然后经过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排出口43、44排出到空调机的外部。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前面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合装置的结合动作的横向剖面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上结合有结合装置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如图2至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前面部包括:第一面板50;为了使空调机外观美丽而设置在第一面板50的第二面板60;用于紧固第一、二面板50、60的第一、二结合装置90、92。
第一面板50由大体呈长方体形态的树脂材料注射成型物形成,并且用来关闭壳体10被开放的前方区域。
第一面板50的中央上部具有用于安装人体检测单元41的安装部51。
固定在第一面板50前面的第二面板60是为了提高空调机的前面部40外观的美感而安装的,第二面板60可以由玻璃材料、金属材料或其他各种材料形成。
第二面板60可以形成为单一面板形态而结合于第一面板50,但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二面板60由多个面板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面板60包括固定在第一面板50的前方两侧的一对金属面板70和布置在金属面板70之间的强化玻璃面板80。
本发明可适用于热膨胀系数互不相同的面板间的结合,因此固然可适用于由塑料注射成型物形成的第一面板与强化玻璃面板或者第一面板与金属面板之间的结合。
但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只对第一面板与金属面板间的结合进行说明,并且由此代替对第一面板与由强化玻璃等其他材料形成的面板间的结合的说明。
第一面板50的前面两侧形成用来结合一对金属面板70的多个挂钩部52、53。
挂钩部52、53包括:从第一面板50的侧部向侧方凸出而形成的第一挂钩部52;设置在第一面板50的里侧,并对应于第一挂钩部52以纵向布置的第二挂钩部53。
第一挂钩部52和第二挂钩部53之间形成以隔开预定间距的状态布置的多个第一结合孔54。并且,第一面板50上部形成一个以上的圆孔形态的第二结合孔56,以用于通过第二结合装置92将第一面板50和金属面板70结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结合孔56形成为圆孔形态,以使第一面板50与金属面板70通过第二结合装置92不可移动地结合并支撑。第一结合孔54形成为左右长度短于上下长度的较长形态的开口,但是只要其大小大于后述的孔73,则可以由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态形成。但是,第一面板根据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发生变形时,沿重力方向产生变形,因此第一结合孔54优选形成为上下长度较长的形态的开口。
挂钩部52、53及第一结合孔54以第一面板50的前面中央为中心左右两侧形成一对。
一对金属面板70分别形成有对应第一、二挂钩部52、53的第一、二结合部71、72。
第一结合部71为了容纳第一挂钩部52,而形成为向后方突出后其端部向里侧弯曲的形态。第二结合部72为了容纳第二挂钩部53,而形成为向后方突出后其端部向外侧弯曲的形态。
金属面板70形成有在对应第一、二结合孔54、56的位置上沿纵向隔开预定间距的多个孔73。
因此,将金属面板70的第一结合部71结合到第一面板50的第一挂钩部52,而将第二结合部72卡接到第二挂钩部53,据此将金属面板70初步结合到第一面板50。
此后,将第二结合装置92插入到第一面板50的第二结合孔56和金属面板70的孔73后进行坚固结合,并且,将第一结合装置90插入到第一面板50的第一结合孔54和金属面板70的孔73后将金属面板70坚固结合到第一面板50。
第一结合装置90包括:插入到孔73和第一结合孔54,且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04的第一结合部件100;插入到第一结合部件100的中空部104而使第一结合部件100的一侧沿径向变形的第二结合部件110。
第一结合部件100包括:支撑于第一面板50的背面的头部101、插入到第一结合孔54及孔73的轴部102、贯通到孔73并根据第二结合部件110紧固于孔73的腿部103。
头部101形成为相对大于第一结合孔54的大小,其背面支撑于第一结合孔54的邻接部。轴部102大体形成为对应第一面板50和金属面板70的厚度的长度,并且形成于其内部的中空部104上形成有内螺纹部105。
腿部103从轴部102延长而形成,并沿着长度方向切开后形成为多个。
腿部103形成为分别根据外力能够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预定形态。
第二结合部件110具有外螺纹部111,并且插入到第一结合部件100的中空部104而与第一结合部件100进行螺纹结合。
向第一结合部件100的中空部104插入第二结合部件110并随着螺纹旋转第二结合部件110时,如图4所示,第二结合部件110的前端将会进入到腿部103,根据第二结合部件110使多个腿部103沿半径外侧方向变形。
因此,将金属面板70初步结合到第一面板50后,将第二结合装置92插入到第一面板50的第二结合孔56和金属面板70的孔73而进行坚固结合,然后,若将第一结合部件100插入到第一结合孔54和孔73并将第二结合部件110结合到第一结合部件100的中空部104,则腿部103根据第二结合部件110而紧靠于孔73,由此完成第一面板50和金属面板70之间的结合。
因此,第二结合装置92同第一、二挂钩部52、53与第一、二结合部71、72的结合而起到紧固第一面板50与金属面板70的作用。第一结合装置90限制第一面板50和金属面板70之间的沿X方向的晃动,并且由于第一结合孔54具有实际上大体相同于孔73的直径的横向宽度,因此又能牢固维持Y方向的结合。据此,第一面板50与金属面板70之间的X、Y方向的相对运动得到限制。
在此如图2所示,X、Y、Z方向分别表示空调机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
并且,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结合孔54由相对于孔73沿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的开口形成,因此,当注塑成型的第一面板50在高温或低温环境条件下发生相比于金属面板70较大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第一面板50沿重力方向的Z方向热变形时,第一面板50根据第一面板50的第一结合孔54在金属面板70上进行相对滑动。
即,第一面板50能够在与金属面板70相接触的状态下沿Z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第一面板50与金属面板70的沿Z方向的限制性移动,而对第一、二结合装置90、92和第一、二结合孔54、56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进行限制性移动的其他结构,即仅仅利用第一结合装置90、第一结合孔54的结构也能实现本发明。
因此,能够防止由于金属面板70和第一面板50的热变形不同而导致的结合部的破裂。
如此,将金属面板70结合到第一面板50的两侧后,在第一面板50的中央部安装强化玻璃面板80。
第一面板50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容纳强化玻璃面板80的容纳部55,并且如图3所示,布置成结合于第一面板50的金属面板70的前端70a盖住容纳部55的两侧上部的形态。
因此,沿上下方向滑动强化玻璃面板80而将强化玻璃面板80结合到容纳部55,由此将强化玻璃面板80安装于第一面板50,据此完成第一、二面板50、60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