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7416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72350.2

申请日:

2011.06.24

公开号:

CN102332224A

公开日:

2012.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F 3/02申请公布日:201201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F 3/02申请日:20110624|||公开

IPC分类号:

G09F3/02

主分类号:

G09F3/02

申请人:

叶丁豪

发明人:

叶丁豪

地址:

618400 四川省什邡市东风路永和巷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选用脉络清晰的植物叶脉作为信息载体,利用叶脉的构造天然形成、永不重复、不能仿制和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作为防伪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伪造。制作时按方形、圆形,或根据约定的其它形状和规格裁剪后粘附于透明胶纸下再粘贴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用摄录设备将其拍摄或扫描,以电子图片方式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人们可通过电脑上网、手机短信索取相关信息来验证产品的真伪。

权利要求书

1: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粘贴, 以及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其它防伪 技术标识物, 其特征是 : 植物材质特性肉眼可辨, 叶脉构造天然形成、 粗细和分布变化不定, 制作的防伪标识没有重复, 细微脉络不能完整撕下再用, 每枚标识物独一无二, 只能对应一 件产品。

说明书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产品防伪的粘贴性标识物, 利用植物叶脉构造本身所固有的不 能伪造没有重复的特点来防伪。 背景技术 目前, 公知的防伪标识物一般都是利用人造载体或纯技术设计, 客观情况是不管 设计多么精巧复杂, 人造的只要掌握该技术就可仿造或复制, 但该发明就是发明人也没有 办法, 其利用的叶脉载体是天然形成, 其材质不能伪造, 脉络构造更不能伪造, 从根本上杜 绝伪造, 不能伪造, 同一式样标识物就不可能对应两件以上的产品, 从而消除假冒产品的出 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防伪标识物容易仿制、 复制和重复利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 利用植物叶脉的构造特征来防伪, 因其植物材质特性, 脉络没有重复, 不能仿制, 细微支脉 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 能从根本上杜绝伪造。 它选用脉络清晰的植物叶脉作为载体, 利 用叶脉网状构造天然形成、 永不重复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去除叶肉的叶脉先经防腐、 漂白或 染色, 以及干燥处理, 然后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裁剪后制作成标识物。 利用每枚轻薄透明的 叶脉标识物没有重复、 不能人造和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 可使每枚标识物只对应一件 产品, 没有重现。 每枚标识物编制一个相对应的代码, 标识物的图片以代码为文件名存入数 据库。
     验证真假时, 人们通过肉眼识别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标识物是否是植物叶脉制成, 利用植物叶脉不能人造且无重复的特点能初步确定产品真伪。因为无法人造, 又无相同的 叶脉供使用, 使用别的叶脉替代, 这时利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印制的代码和查询方式经电 脑上网、 手机短信就能进一步验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每枚标识物用的叶脉天然形成, 支脉粗细和分布变化不定, 且永不重复为特征, 使每枚标识物粘贴对应唯一产品, 不会重现。 另叶脉标识物植物材质特 性直观明确, 叶脉特征清晰可见, 人们肉眼就可直接辨别, 看是否天然、 完整能初步验证, 经 代码查询进一步验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1. 粘胶层, 2. 叶脉, 3. 透明胶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 粘胶层 1 为基底层, 是与产品或产品包装粘结的一层, 具有粘结牢靠,不易完整撕下的特点 ; 叶脉层 2 为中间层, 是标识物粘贴特征层, 具有清楚自然、 特征明显 的特点 ; 透明胶纸层 3 为顶层, 是标识物粘贴的防护层, 具有不易磨损撕裂, 影响透明程度 的特点。 标识物经一一编码和拍照, 电子图片以编好的代码为文件名存入数据库, 代码可以 标在透明胶纸层 3 上, 也可与查询方式一起留在产品或产品包装其它部位。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2224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32224ACN102332224A21申请号201110172350222申请日20110624G09F3/0220060171申请人叶丁豪地址618400四川省什邡市东风路永和巷4号72发明人叶丁豪54发明名称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57摘要一种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选用脉络清晰的植物叶脉作为信息载体,利用叶脉的构造天然形成、永不重复、不能仿制和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作为防伪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伪造。制作时按方形、圆形,或根据约定的其它形状和规格裁剪后粘附于透明胶纸下再粘贴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

2、用摄录设备将其拍摄或扫描,以电子图片方式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人们可通过电脑上网、手机短信索取相关信息来验证产品的真伪。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32237A1/1页21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粘贴,以及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其它防伪技术标识物,其特征是植物材质特性肉眼可辨,叶脉构造天然形成、粗细和分布变化不定,制作的防伪标识没有重复,细微脉络不能完整撕下再用,每枚标识物独一无二,只能对应一件产品。权利要求书CN102332224ACN102332237A1/2页3利用植物叶脉特征制作的防伪标识物所属技术领域。

3、000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产品防伪的粘贴性标识物,利用植物叶脉构造本身所固有的不能伪造没有重复的特点来防伪。背景技术0002目前,公知的防伪标识物一般都是利用人造载体或纯技术设计,客观情况是不管设计多么精巧复杂,人造的只要掌握该技术就可仿造或复制,但该发明就是发明人也没有办法,其利用的叶脉载体是天然形成,其材质不能伪造,脉络构造更不能伪造,从根本上杜绝伪造,不能伪造,同一式样标识物就不可能对应两件以上的产品,从而消除假冒产品的出现。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防伪标识物容易仿制、复制和重复利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植物叶脉的构造特征来防伪,因其植物材质特性,脉络没有重复,不能仿制,细微支脉。

4、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杜绝伪造。它选用脉络清晰的植物叶脉作为载体,利用叶脉网状构造天然形成、永不重复的特点。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去除叶肉的叶脉先经防腐、漂白或染色,以及干燥处理,然后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裁剪后制作成标识物。利用每枚轻薄透明的叶脉标识物没有重复、不能人造和不能完整撕下再用的特点,可使每枚标识物只对应一件产品,没有重现。每枚标识物编制一个相对应的代码,标识物的图片以代码为文件名存入数据库。0005验证真假时,人们通过肉眼识别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标识物是否是植物叶脉制成,利用植物叶脉不能人造且无重复的特点能初步确定产品真伪。因为无法人造,又无相同的叶脉。

5、供使用,使用别的叶脉替代,这时利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印制的代码和查询方式经电脑上网、手机短信就能进一步验证。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每枚标识物用的叶脉天然形成,支脉粗细和分布变化不定,且永不重复为特征,使每枚标识物粘贴对应唯一产品,不会重现。另叶脉标识物植物材质特性直观明确,叶脉特征清晰可见,人们肉眼就可直接辨别,看是否天然、完整能初步验证,经代码查询进一步验证。附图说明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8附图中1粘胶层,2叶脉,3透明胶纸层。具体实施方式0009在附图中,粘胶层1为基底层,是与产品或产品包装粘结的一层,具有粘结牢靠,说明书CN102332224ACN102332237A2/2页4不易完整撕下的特点;叶脉层2为中间层,是标识物粘贴特征层,具有清楚自然、特征明显的特点;透明胶纸层3为顶层,是标识物粘贴的防护层,具有不易磨损撕裂,影响透明程度的特点。标识物经一一编码和拍照,电子图片以编好的代码为文件名存入数据库,代码可以标在透明胶纸层3上,也可与查询方式一起留在产品或产品包装其它部位。说明书CN102332224ACN102332237A1/1页5说明书附图CN10233222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