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7414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2454.8

申请日:

2010.08.25

公开号:

CN102375593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F 3/03申请公布日:201203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00825|||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毅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吴栋; 许治平; 邱启峰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区向上南路一段158号7楼之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代理人:

程殿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该触控面板至少包含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其中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以矩形围绕于导电层表面周缘而成;其中电极图案层的X、Y侧电极分别由多个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又碳胶段与银胶段可以等距、等差或等比的组成比例来调整X、Y侧电极的输出电流,透过前述设计,能让触控面板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的特定阻抗调整,使其能保持触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 该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导电层、 一电 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 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 X 侧电极 与两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 ; 其特征在于, 所述 X、 Y 侧电极由 一或多个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 又 X、 Y 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 例来调整阻抗, 再者各 X 侧电极与 Y 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 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电极图案层 的 X、 Y 侧电极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 使触控面板在同一水平 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的现象, 防止两个不同触点移动时电流互相抵销, 供透过电流 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透明基板选 自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或 ITO 导电塑料薄膜。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护层选自透 明的绝缘硬化膜、 素玻璃或塑料薄膜。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 X、 Y 侧电极 的碳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 X、 Y 侧电极 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
7: 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用于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上, 该触控面板具有 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 又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行的 X 侧电极与两 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以矩形围绕于透明导电层周缘,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至少包含 ; 提供一 X、 Y 侧电极阻抗调整方法, 其令 X、 Y 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碳胶段与银胶段以相邻排列的方法 布设。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 X、 Y 侧电极 呈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的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 X、 Y侧 电极的碳胶段系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 X、 Y侧 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说明书


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能依使用环境调节 阻抗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按, 早期显示器多半为阴极射线管 (CRT, Cathode Ray Tube) 显示器, 由于其体积 庞大与耗电量大, 而且所产生的辐射线对于长时间使用显示器的使用者而言, 有危害身体 的疑虑。因此市面上的显示器渐渐将由液晶显示器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取代。 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短小、 低辐射与耗电量低等优点, 也因此成为目前市场主流。再者, 伴 随着近年来由于面板产制科技的快速跃进, 已使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因此触控 面板目前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一般的电子产品上, 在这些电子产品上, 触控面板被配置 于电器的显示屏幕上使用, 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 而大幅改善人与机器之 间沟通接口的亲善性, 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而近年来, 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出现, 如 iPhone、 HTC 等智能型手机, 更造成使用接口的新革命, 而大幅改善人与机器间沟通接口 的亲善性, 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 让用户能以直觉的方式使用该多点触控面板的电子产品。
     现有技术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构成,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触控面板 10 具有一 透明基板 11, 透明基板 11 上方设有一透明导电层 12, 而透明导电层 12 上方设有一电极图 案层 13, 该电极图案层 13 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 X 侧电极 131 与两相对 Y 侧电极 132 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 12 的周缘部份, 再者电极图案层 13 上方表面覆设有一绝缘保护用的 硬化层 14。其在运作架构上, 系统会在透明导电层 12 产生一个均匀电场, 当手指接触触控 面板 10 时会出现电容充电效应, 触控面板 10 上的电极图案层 13 与手指间形成电容耦合, 进而产生电容变化, 控制器只要量测 4 个角落电流强度, 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接触位置。但 其最大的限制则是, 它无法实现多点触控功能, 主要因其在实际工作业时, 如同时施于二个 以上触点, 而进行两触点间的手势动作时, 如缩放、 旋转或拖拉等, 其可能因两指位置呈对 应状而使输出的电流相互抵销, 造成其触点或动作的误判, 故现有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并 不是多点触控的理想技术。
     再者, 表面电容式技术虽然生产容易, 但需进行校准工作, 也得克服难解的电磁干 扰 (EMI) 及噪讯问题, 而造成其信号过于敏感或衰弱。就环境因素观察, EMI 是常见的设计 挑战, 在信号复杂的手机中, 又显得更为困难 ; 天候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不同温、 湿度 或下雨状况, 都会影响触控感测正确性。由于阻抗太高时, 会产生触控不良的现象, 反之如 阻抗太低, 则会有过于敏感的问题, 造成信号的误判, 不论何者均将会影响到触控面板使用 的稳定性与触点侦测的准确性。 因此, 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在该信号传送过程中, 利用设有 电阻单元或均衡器来重新分配信号, 以执行一个可调整阻抗的校准程序, 复杂的导电图纹、 以便获得输出一符合特定规格的电流信号。
     在 许 多 现 有 的 电 流 信 号 调 整 或 校 准 中, 如 美 国 专 利 第 4,293,734 号 和 第 4,661,655 号等专利案所揭露的设置补强电极方法, 其利用在该导电薄膜的边缘附近设置
     经特别设计的复杂图纹的补强电极, 而该补强电极具有不同的形状或长度, 且将多数补强 电极设于靠近的中间部位, 借由在中间部位增加设置多数补强电极以降低该部位信号传递 时的衰减值 ; 然而这种现有技术, 由于该复杂的图纹电极的设计及计算方法不易, 且其制作 技术难度较高, 也很容易在制造生产时发生误差, 以致产生不准确的信号校准结果, 又, 在 该导电薄膜边缘设置这些复杂的导电图纹, 也将导致触控面板的作用面积被陷缩成更小。
     换言之, 由于触控面板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 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 同, 虽然目前业界开发有不同的阻抗调整设计, 但其并无法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调整需要, 其有必要在触控面板制作过程中预先针对电极图案层进行阻抗调整, 以形成符合特殊需求 的电极, 进而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以期能让触控面板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特定阻抗调整, 使触控面板 能保持其触点灵敏度的稳定性, 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 该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导电层、 一 电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 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 X 侧电 极与两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 ; 所述 X、 Y 侧电极由一或多个 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 又 X、 Y 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例来调整 阻抗, 再者各 X 侧电极与 Y 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线。
     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的 X、 Y 侧电极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 设之, 使触控面板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的现象, 防止两个不同触点移动 时电流互相抵销, 供透过电流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位置。
     其中该透明基板选自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或 ITO 导电塑料薄膜。
     其中该护层选自透明的绝缘硬化膜、 素玻璃或塑料薄膜。
     其中该 X、 Y 侧电极的碳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
     其中该 X、 Y 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
     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 其用于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上, 该触控面板具 有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 又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行的 X 侧电极与 两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以矩形围绕于透明导电层周缘, 该方法至少包含 ; 提供一 X、 Y 侧电极 阻抗调整方法, 其令 X、 Y 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碳胶段与银胶段以相邻排列的方法布设。
     其中该 X、 Y 侧电极呈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的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其中该 X、 Y 侧电极的碳胶段系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其中该 X、 Y 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
     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具有以下优点 :
     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中, 该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 一透明导电 层、 一电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 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系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 的 X 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 ; 且 X、 Y 侧电极由一 或多数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 又 X、 Y 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例
     来调整阻抗, 再者各 X 侧电极与 Y 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线。 借此, 透过本发明前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 让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 需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的特定阻抗调整, 使其能保持触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进而提 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 且可以最简单的印刷技术进行阻抗调整, 大幅简化其 制程, 而能有效的降低其制作成本, 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与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的触控面板简要架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
     图 2 为现有的触控面板于接收感测信号以判定触点位置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简要架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
     图 5A ~图 5C 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不同实施例的简要平面示意图 ;
     图 6A ~图 6B 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不同构成的简要剖面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触控面板于接收感测信号以判定多触点位置的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简要配置平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触控面板 (11) 透明基板
     (12) 导电层 (13) 电极图案层
     (131) X 侧电极 (132) Y 侧电极
     (14) 硬化层
     (50) 触控面板 (51) 透明基板
     (52) 透明导电层 (55) 护层
     (60) 电极图案层 (61) X 侧电极
     (611) 碳胶段 (612) 银胶段
     (62) Y 侧电极 (621) 碳胶段
     (622) 银胶段 (63) 导线
     (64) 连接部 (80) 触控面板
     (81) 透明基板 (82) 透明导电层
     (85) 护层 (90) 电极图案层
     (91) X 侧电极 (911) 碳胶段
     (912) 银胶段 (92) Y 侧电极
     (921) 碳胶段 (922) 银胶段
     (93) 导线 (94)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随附图例示的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具体 实施例及其构件中, 所有关于前与后、 左与右、 顶部与底部、 上部与下部、 以及水平与垂直的 参考, 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 并非限制本发明, 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本发明为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 如图 3 所示, 该触控面板 50 为 表面电容式的触控技术, 又触控面板 50 至少包含具有一透明基板 51、 一透明导电层 52、 一 电极图案层 60 及一护层 55 相互堆栈而成, 其中透明基板 51 选自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或 ITO 导电塑料薄膜, 而透明导电层 52 可选自氧化铟锡膜 (ITO, Indium Tin Oxide) 或氧化 锑锡膜 (ATO, 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又护层 55 可选自透明的绝缘硬化膜、 素玻璃、 塑料薄膜等。
     至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 则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该电极图案层 60 由形 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 X 侧电极 61 与两相对平行的 Y 侧电极 62 形成于该透明导电 层 52 的周缘部分, 且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与 Y 侧电极 62 的阻抗可分别设计成向 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 使触控面板 50 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 产生梯度现象, 防止两触点同时移动时电极图案层 60 输出的电流互相抵销, 而利用控制器 ( 图中未示出 ) 量测四个角落电流强度, 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 X 坐标、 Y 坐标。另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以蚀刻、 网版印刷、 电转印等技术形 成于触控面板 (50) 的透明导电层 (52) 周缘上 ;
     再者, 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进一步由一或多个相邻排列的碳 胶段 611、 621 与银胶段 612、 622 所组成, 且间隔的碳胶段 611、 621 与间隔的银胶段 612、 622 的组成比例可分别以等距方式相隔排列, 如图 5A 所示 ; 或间隔的碳胶段 611、 621 以等差或 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 如图 5B 所示 ; 又或间隔的银胶段 612、 622 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 增或递减布设之, 如图 5C 所示 ; 而使本发明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可透过前述的布设 方式, 让触控面板 50 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 60 的特定阻抗调整, 进而 提高其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
     又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上的碳胶段 611、 621 与银胶段 612、 622 形成方式, 可如图 6A 所示, 预先于触控面板 50 的透明导电层 52 边缘形成完整的碳胶 段 611、 621, 接着再将银胶段 612、 622 以间隔方式形成于碳胶段 611、 621 表面, 而达到调整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阻抗的目的。又或如图 6B 所示, 预先于触控面板 50 的透明导电 层 52 边缘形成相互间隔的碳胶段 611、 621, 接着再将银胶段 612、 622 以间隔方式形成于透 明导电层 52 表面的相邻碳胶段 611、 621 的间隔内, 以达到调整 X、 Y 侧电极 61、 62 阻抗的目 的。
     另, 前述电极图案层 60 可为四个输出端点 ( 如图 4 所示 ) 或八个输出端点, 该电 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的相对端点分别共同设有一用于量测电压、 电流的 导线 63, 前述导线 63 选自导电性材料, 如碳胶、 银胶、 铜胶或其混合等, 本发明以银胶段为 主要实施例, 且导线 63 并以网版印刷方式布设于触控面板 50 的非工作区表面, 又触控面板 50 上并具有一供导线 63 另侧端点布设的连接部 64, 以供导线 63 分别电气串接触控面板 50 的一控制器 ( 图中未示出 )。
     借此, 让触控面板 50 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特定阻抗调整, 而组构成一能保持阻抗一致性、 稳定性、 且能提高侦测触点 位置准确性的触控面板阻抗调整结构。
     而关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 请参考图 7, 在实际工作时, 该触控面板 50 的电极图案 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相对四角落处各与一连外的导线 63 相接, 用以分别接收一交流感测信号, 以供量测触控面板 50 上两个不同触点 PA、 PB 的位置用 ;
     在运作上, 系统会在触控面板 50 的透明导电层 52 的不均匀电场, 当手指接触触控 面板 50 会出现电容充电效应, 使触控面板 50 上电极图案层 60 的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与手指间形成电容耦合, 进而产生电容变化, 控制器透过前述方式量测四个角落电流强 度, 且利用其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 增或递减布设之, 使触控面板 50 上两个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现象, 有效 防止两个不同触点 PA、 PB 移动时, 电极图案层 60 输出的电流互相抵消, 如此就可依电流大 小计算出两个不同触点 PA、 PB 的位置, 以便于控制器判断其后续的缩放、 旋转与拖拉动作, 以满足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多触点需求, 且能大幅简化多点式触控面板的构成与制造难 度。
     且由于其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透过相邻排列的碳胶段 611、 621 与银胶段 612、 622 来进行阻抗调整, 让本发明的触控面板 50 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 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 60 的 X 侧电极 61、 Y 侧电极 62 特定阻抗调整, 使触控面板 50 能保持触 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进而提高触控面板 50 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
     再者,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 50 的电极图案层 60 可以最简单的印刷技术进行阻抗调 整, 大幅简化其制程, 相较于现有做法, 能有效的降低其制作成本, 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 价值与经济效益。 又本发明触控面板 50 另有一实施例, 其如图 8 所示, 该触控面板 80 为表面电容式 的触控技术, 又触控面板 80 至少包含具有一透明基板 81、 一透明导电层 82、 一电极图案层 90 及一护层 85 相互堆栈而成, 其中电极图案层 90 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 X 侧电极 91 与两相对 Y 侧电极 92 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 82 的周缘部份, 且电极图案层 90 的两 X 侧电极 91 与两 Y 侧电极 92 分别呈等宽状, 再者电极图案层 90 的 X 侧电极 91、 Y 侧电极 92 进一步 由一或多数相邻排列的碳胶段 911、 921 与银胶段 912、 922 所组成, 且间隔的碳胶段 911、 921 与间隔的银胶段 912、 922 可分别以等距方式相隔排列, 或间隔的碳胶段 911、 921 以等差或 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 又或间隔的银胶段 912、 922 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 设之, 而使本发明的 X 侧电极 91、 Y 侧电极 92 可透过前述的布设方式, 让触控面板 80 依其 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 进行电极图案层 90 的特定阻抗调整, 进而提高其侦测触点位置的准 确性。
     且电极图案层 90 的 X 侧电极 91、 Y 侧电极 92 的相对端点分别共同设有一用于量 测电压、 电流分导线 93, 前述导线 93 选自导电性材料, 如碳胶、 银胶、 铜胶或其混合等, 本发 明以银胶段为主要实施例, 且导线 93 并以网版印刷方式布设于触控面板 80 分非工作区表 面, 又触控面板 80 上并具有一供导线 93 另侧端点布设分连接部 94, 以供导线 93 分别电气 串接触控面板 80 分一控制器 ( 图中未示出 ), 其一样具有前述的优点及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5593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5593ACN102375593A21申请号201010262454822申请日20100825G06F3/04120060171申请人毅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区向上南路一段158号7楼之672发明人高吴栋许治平邱启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代理人程殿军54发明名称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该触控面板至少包含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其中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以矩。

2、形围绕于导电层表面周缘而成;其中电极图案层的X、Y侧电极分别由多个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又碳胶段与银胶段可以等距、等差或等比的组成比例来调整X、Y侧电极的输出电流,透过前述设计,能让触控面板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的特定阻抗调整,使其能保持触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CN102375600A1/1页21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该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一电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

3、行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X、Y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又X、Y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例来调整阻抗,再者各X侧电极与Y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的X、Y侧电极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使触控面板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的现象,防止两个不同触点移动时电流互相抵销,供透过电流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基板选自透明。

4、玻璃或透明塑料或ITO导电塑料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护层选自透明的绝缘硬化膜、素玻璃或塑料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X、Y侧电极的碳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X、Y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7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用于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上,该触控面板具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又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行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以矩形围绕于透明导电层周缘,其特征在于,该。

5、方法至少包含;提供一X、Y侧电极阻抗调整方法,其令X、Y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碳胶段与银胶段以相邻排列的方法布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X、Y侧电极呈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的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X、Y侧电极的碳胶段系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X、Y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权利要求书CN102375593ACN102375600A1/5页3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技术领域000。

6、1本发明涉及显示屏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依使用环境调节阻抗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背景技术0002按,早期显示器多半为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RAYTUBE显示器,由于其体积庞大与耗电量大,而且所产生的辐射线对于长时间使用显示器的使用者而言,有危害身体的疑虑。因此市面上的显示器渐渐将由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取代。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短小、低辐射与耗电量低等优点,也因此成为目前市场主流。再者,伴随着近年来由于面板产制科技的快速跃进,已使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因此触控面板目前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一般的电子产品上,在这些电子。

7、产品上,触控面板被配置于电器的显示屏幕上使用,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而大幅改善人与机器之间沟通接口的亲善性,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而近年来,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出现,如IPHONE、HTC等智能型手机,更造成使用接口的新革命,而大幅改善人与机器间沟通接口的亲善性,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让用户能以直觉的方式使用该多点触控面板的电子产品。0003现有技术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触控面板10具有一透明基板11,透明基板11上方设有一透明导电层12,而透明导电层12上方设有一电极图案层13,该电极图案层13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X侧电极131与两相对Y侧电极132形。

8、成于该透明导电层12的周缘部份,再者电极图案层13上方表面覆设有一绝缘保护用的硬化层14。其在运作架构上,系统会在透明导电层12产生一个均匀电场,当手指接触触控面板10时会出现电容充电效应,触控面板10上的电极图案层13与手指间形成电容耦合,进而产生电容变化,控制器只要量测4个角落电流强度,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接触位置。但其最大的限制则是,它无法实现多点触控功能,主要因其在实际工作业时,如同时施于二个以上触点,而进行两触点间的手势动作时,如缩放、旋转或拖拉等,其可能因两指位置呈对应状而使输出的电流相互抵销,造成其触点或动作的误判,故现有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并不是多点触控的理想技术。0004再者,表。

9、面电容式技术虽然生产容易,但需进行校准工作,也得克服难解的电磁干扰EMI及噪讯问题,而造成其信号过于敏感或衰弱。就环境因素观察,EMI是常见的设计挑战,在信号复杂的手机中,又显得更为困难;天候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不同温、湿度或下雨状况,都会影响触控感测正确性。由于阻抗太高时,会产生触控不良的现象,反之如阻抗太低,则会有过于敏感的问题,造成信号的误判,不论何者均将会影响到触控面板使用的稳定性与触点侦测的准确性。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在该信号传送过程中,利用设有复杂的导电图纹、电阻单元或均衡器来重新分配信号,以执行一个可调整阻抗的校准程序,以便获得输出一符合特定规格的电流信号。0005在许多。

10、现有的电流信号调整或校准中,如美国专利第4,293,734号和第4,661,655号等专利案所揭露的设置补强电极方法,其利用在该导电薄膜的边缘附近设置说明书CN102375593ACN102375600A2/5页4经特别设计的复杂图纹的补强电极,而该补强电极具有不同的形状或长度,且将多数补强电极设于靠近的中间部位,借由在中间部位增加设置多数补强电极以降低该部位信号传递时的衰减值;然而这种现有技术,由于该复杂的图纹电极的设计及计算方法不易,且其制作技术难度较高,也很容易在制造生产时发生误差,以致产生不准确的信号校准结果,又,在该导电薄膜边缘设置这些复杂的导电图纹,也将导致触控面板的作用面积被陷缩。

11、成更小。0006换言之,由于触控面板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虽然目前业界开发有不同的阻抗调整设计,但其并无法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调整需要,其有必要在触控面板制作过程中预先针对电极图案层进行阻抗调整,以形成符合特殊需求的电极,进而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发明内容000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以期能让触控面板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特定阻抗调整,使触控面板能保持其触点灵敏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9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该。

12、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一电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所述X、Y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又X、Y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例来调整阻抗,再者各X侧电极与Y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线。0010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的X、Y侧电极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使触控面板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的现象,防止两个不同触点移动时电流互相抵销,供透过电流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位置。0011其中该透明基板选自透明玻。

13、璃或透明塑料或ITO导电塑料薄膜。0012其中该护层选自透明的绝缘硬化膜、素玻璃或塑料薄膜。0013其中该X、Y侧电极的碳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0014其中该X、Y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布设。0015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方法,其用于一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上,该触控面板具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及一电极图案层,又电极图案层由两相对平行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以矩形围绕于透明导电层周缘,该方法至少包含;提供一X、Y侧电极阻抗调整方法,其令X、Y侧电极由一或多个碳胶段与银胶段以相邻排列的方法布设。0016其中该X、Y侧电极呈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

14、的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0017其中该X、Y侧电极的碳胶段系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0018其中该X、Y侧电极的银胶段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的方法布设。0019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0020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中,该触控面板至少由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层、一电极图案层及一护层所构成,其中该电极图案层系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X侧电极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的周缘部分;且X、Y侧电极由一或多数相邻排列的碳胶段与银胶段所组成,又X、Y侧电极并以碳胶段与银胶段的组成比例说明书CN102375593ACN1023756。

15、00A3/5页5来调整阻抗,再者各X侧电极与Y侧电极的端部分别电气连接有一供量测输出电流的导线。借此,透过本发明前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让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的特定阻抗调整,使其能保持触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且可以最简单的印刷技术进行阻抗调整,大幅简化其制程,而能有效的降低其制作成本,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与经济效益。附图说明0021图1为现有的触控面板简要架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2图2为现有的触控面板于接收感测信号以判定触点位置的示意图;0023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简要架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4图4为本。

16、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的平面示意图;0025图5A图5C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不同实施例的简要平面示意图;0026图6A图6B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不同构成的简要剖面示意图;0027图7为本发明触控面板于接收感测信号以判定多触点位置的示意图;0028图8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简要配置平面示意图。002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3010触控面板11透明基板003112导电层13电极图案层0032131X侧电极132Y侧电极003314硬化层003450触控面板51透明基板003552透明导电层55护层003660电极图案层61X侧电极0037611碳胶段6。

17、12银胶段003862Y侧电极621碳胶段0039622银胶段63导线004064连接部80触控面板004181透明基板82透明导电层004285护层90电极图案层004391X侧电极911碳胶段0044912银胶段92Y侧电极0045921碳胶段922银胶段004693导线94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0047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48本发明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随附图例示的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发明,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

18、。说明书CN102375593ACN102375600A4/5页60049本发明为一种触控面板的阻抗调整结构及其方法,如图3所示,该触控面板50为表面电容式的触控技术,又触控面板50至少包含具有一透明基板51、一透明导电层52、一电极图案层60及一护层55相互堆栈而成,其中透明基板51选自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或ITO导电塑料薄膜,而透明导电层52可选自氧化铟锡膜ITO,INDIUMTINOXIDE或氧化锑锡膜ATO,ANTIMONYDOPEDTINOXIDE,又护层55可选自透明的绝缘硬化膜、素玻璃、塑料薄膜等。0050至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如图3和图4所示,该电极图案层60由形成围。

19、绕成矩形的两相对平行的X侧电极61与两相对平行的Y侧电极62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52的周缘部分,且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与Y侧电极62的阻抗可分别设计成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使触控面板50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现象,防止两触点同时移动时电极图案层60输出的电流互相抵销,而利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量测四个角落电流强度,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求得两个不同触点的X坐标、Y坐标。另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以蚀刻、网版印刷、电转印等技术形成于触控面板50的透明导电层52周缘上;0051再者,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进一步由一或多个相邻排列的碳。

20、胶段611、621与银胶段612、622所组成,且间隔的碳胶段611、621与间隔的银胶段612、622的组成比例可分别以等距方式相隔排列,如图5A所示;或间隔的碳胶段611、621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如图5B所示;又或间隔的银胶段612、622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如图5C所示;而使本发明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可透过前述的布设方式,让触控面板50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60的特定阻抗调整,进而提高其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0052又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上的碳胶段611、621与银胶段612、622形成方式,可如图6A所示,预先于。

21、触控面板50的透明导电层52边缘形成完整的碳胶段611、621,接着再将银胶段612、622以间隔方式形成于碳胶段611、621表面,而达到调整X侧电极61、Y侧电极62阻抗的目的。又或如图6B所示,预先于触控面板50的透明导电层52边缘形成相互间隔的碳胶段611、621,接着再将银胶段612、622以间隔方式形成于透明导电层52表面的相邻碳胶段611、621的间隔内,以达到调整X、Y侧电极61、62阻抗的目的。0053另,前述电极图案层60可为四个输出端点如图4所示或八个输出端点,该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的相对端点分别共同设有一用于量测电压、电流的导线63,前述导线63选。

22、自导电性材料,如碳胶、银胶、铜胶或其混合等,本发明以银胶段为主要实施例,且导线63并以网版印刷方式布设于触控面板50的非工作区表面,又触控面板50上并具有一供导线63另侧端点布设的连接部64,以供导线63分别电气串接触控面板50的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0054借此,让触控面板50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特定阻抗调整,而组构成一能保持阻抗一致性、稳定性、且能提高侦测触点位置准确性的触控面板阻抗调整结构。0055而关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请参考图7,在实际工作时,该触控面板50的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相对四角落处各与一连外的导线63相。

23、接,用以分别接收说明书CN102375593ACN102375600A5/5页7一交流感测信号,以供量测触控面板50上两个不同触点PA、PB的位置用;0056在运作上,系统会在触控面板50的透明导电层52的不均匀电场,当手指接触触控面板50会出现电容充电效应,使触控面板50上电极图案层60的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与手指间形成电容耦合,进而产生电容变化,控制器透过前述方式量测四个角落电流强度,且利用其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的阻抗向同侧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使触控面板50上两个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的触点阻抗产生梯度现象,有效防止两个不同触点PA、PB移动时,电极图。

24、案层60输出的电流互相抵消,如此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出两个不同触点PA、PB的位置,以便于控制器判断其后续的缩放、旋转与拖拉动作,以满足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多触点需求,且能大幅简化多点式触控面板的构成与制造难度。0057且由于其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透过相邻排列的碳胶段611、621与银胶段612、622来进行阻抗调整,让本发明的触控面板50能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60的X侧电极61、Y侧电极62特定阻抗调整,使触控面板50能保持触点灵敏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触控面板50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0058再者,本发明的触控面板50的电极图案层60可以最简单的。

25、印刷技术进行阻抗调整,大幅简化其制程,相较于现有做法,能有效的降低其制作成本,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与经济效益。0059又本发明触控面板50另有一实施例,其如图8所示,该触控面板80为表面电容式的触控技术,又触控面板80至少包含具有一透明基板81、一透明导电层82、一电极图案层90及一护层85相互堆栈而成,其中电极图案层90由形成围绕成矩形的两相对X侧电极91与两相对Y侧电极92形成于该透明导电层82的周缘部份,且电极图案层90的两X侧电极91与两Y侧电极92分别呈等宽状,再者电极图案层90的X侧电极91、Y侧电极92进一步由一或多数相邻排列的碳胶段911、921与银胶段912、922所组成。

26、,且间隔的碳胶段911、921与间隔的银胶段912、922可分别以等距方式相隔排列,或间隔的碳胶段911、921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又或间隔的银胶段912、922以等差或等比方式递增或递减布设之,而使本发明的X侧电极91、Y侧电极92可透过前述的布设方式,让触控面板80依其使用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电极图案层90的特定阻抗调整,进而提高其侦测触点位置的准确性。0060且电极图案层90的X侧电极91、Y侧电极92的相对端点分别共同设有一用于量测电压、电流分导线93,前述导线93选自导电性材料,如碳胶、银胶、铜胶或其混合等,本发明以银胶段为主要实施例,且导线93并以网版印刷方式布设于触。

27、控面板80分非工作区表面,又触控面板80上并具有一供导线93另侧端点布设分连接部94,以供导线93分别电气串接触控面板80分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一样具有前述的优点及实用价值。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375593ACN102375600A1/7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2/7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3/7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4/7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5/7页12图5A图5B图5C图6A图6B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6/7页13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CN102375600A7/7页14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7559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