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26756.X
2009.01.24
CN101504810A
2009.08.12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9F 9/00申请日:20090124授权公告日:20110518终止日期:201701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G09F9/00
株式会社东芝
森本淳
日本东京都
2008.1.31 JP 2008-021908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张敬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壁和上述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保持部件,上述电子元件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而与上述电子元件的上述主面中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不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
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的内壁和上述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保持部件,在上述电子元件的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上述主面中与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不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2.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第2区域上延伸,在上述主面的上述第2区域和上述保持部件之间,设置抑制上述保持部件的保持力的应力缓冲部件。3. 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应力缓冲部件呈片状。4. 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应力缓冲部件的厚度尺寸是在50μm以上,100μm以下。5.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第2区域上延伸,在与在上述框体内侧形成的上述第2区域相反的一面和上述保持部件之间,设置抑制上述保持部件的保持力的应力缓冲部件。6. 权利要求5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应力缓冲部件呈片状。7. 权利要求5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应力缓冲部件的厚度尺寸是在50μm以上,100μm以下。8.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具有树脂层和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两个面上的粘结层。9.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区域中不设置上述保持部件。10. 权利要求9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支持上述第2区域的凸出部分。11.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的上述第1区域,设置在上述框体变形量小的一侧。12. 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元件包含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13.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设置在上述框体的内壁和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的第1保持部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壁和上述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上述主面中与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的第2保持部件,上述第2保持部件比上述第1保持部件更容易弹性变形。14. 权利要求13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保持部件具有树脂层和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两个面上的粘结层。15. 权利要求13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部件具有树脂层和设置在上述树脂层两个面上的粘结层。16. 权利要求13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的上述第1区域,设置在上述框体变形量小的一侧。17. 权利要求13记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元件包含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18. 一种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电子元件的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而不保持上述主面中与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19. 一种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用第1保持部件保持,上述主面中与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用比第1保持部件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第2保持部件保持。20.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用权利要求18记载的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保持在框体内。21.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9记载的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把电子元件保持在框体内。
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书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书基于2008年1月31日归档的日本优先发明申请书No.2008-021908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附此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内部装有电路板等电子元件。电子设备,即使受到冲击等内装的电子元件也必须不能受到损坏。特别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用户一不小心让电子设备掉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故必须抑制电子元件因掉下受冲击而损坏。 为此,有人提出,用矩形框状双面胶带把显示面板贴付(保护)在框体底部的技术(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不用卡爪等挤压显示面板的保持方法,故不会产生像在卡爪等对接部分那样的集中应力。因此,即使受到冲击,也可以避免把应力施加在显示面板上,可以抑制其受到损坏。 但是,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用矩形框状双面胶带在整个显示面板周边贴付在框体的底部。因此,有时冲击力大,使框体严重变形,显示面板(电子元件)的整个面也会随着框体的变形而严重变形,有招致显示面板(电子元件)损坏之虞。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71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抑制内装于电子设备中的电子部件的破损的电子设备、电子部件的保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形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壁和上述电子元件之间的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保持部件,上述电子元件主面中的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而上述电子元件的上述主面中与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不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形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设置在上述框体的内壁和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主面中的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的第1保持部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的内壁和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与上述电子元件的上述主面中的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的第2保持部件,上述第2保持部件比上述第1保持部件更容易弹性变形。 此外,按照本发明另一种形态,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电子元件主面中的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而不保持与上述主面中的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 此外,按照本发明再一种形态,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1保持部件保持电子元件主面中的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与上述主面中的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用比第1保持部件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第2保持部件保持。 此外,按照本发明再一种形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电子元件保持方法把电子元件保持在框体内。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可抑制内装于电子设备中的电子部件的破损的电子设备、电子部件的保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举例说明按照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 图2是举例说明与对比例相关的电子元件保持结构的模式剖面图; 图3是保持部件6的模式平面图; 图4是举例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地板面碰撞时的情况用的模式侧视图; 图5是举例说明显示面板损坏情况用的模式正视图; 图6是举例说明其他电子设备与地板面碰撞时情况的模式剖面图; 图7是举例说明碰撞造成的变形瞬间状态的模式剖面图; 图8是举例说明冲击应力缓和效果用的曲线图; 图9是举例说明第2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 图10是举例说明第3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 图11是举例说明涉及第4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而 图12是举例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各附图中,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其详细说明适当从略。 图1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 图2是举例说明与对比例相关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 另外,图2(A)表示冲击变形之前的状态,图2(B)表示冲击变形瞬间的状态。 首先,说明图2举例说明的对比例。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电子设备内装的电子元件,作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平板式显示器面板(以下,简称显示面板)加以说明。 图2举例说明的对比例,是本发明人曾在发明过程中研究过的。 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100中设置框体7。框体7具有一面开口,大致呈「コ字形」的断面形状的框体部分2,框体部分3,通过框体部分2,框体部分3开口侧的周边之间接合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框体7的内部设置支持部分4、显示面板5。支持部分4,处于框体7内侧,设置在框体部分2的主面上。这时,例如,可以用粘结剂、螺丝钉、镶嵌等方法把支持部分4设置在框体部分2的主面上。此外,在框体部分3的主面上设有窗口3a,通过窗口3a可以观看设置在框体7内部的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另外,适当设置其他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电路板、操作开关、电源、布线部件等。 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用保持部件6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其中,若要考虑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则最好尽量减薄保持部件6的厚度尺寸。此外,若要考虑装配性和修复性等,则最好显示面板5易于保持,此外,最好可以从保持部件6摘除显示面板5。此外,除电子设备100以外,最好用保持部件6缓和冲击和振荡。 若考虑到以上各点,例如,则可以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就是说,作为保持部件6可以采用具有树脂层、设置在该树脂层两面的粘结层的物品。这时,保持部件具有第1粘结面6a和与第1粘结面6a相反的第2粘结面6b。而且,把第1粘结面6a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而第2粘结面6b粘结在与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一侧相反的主面上,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另外,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时,其厚度可以设置为0.1mm左右。 图3是保持部件6的模式平面图。另外,图3(A)表示在图2(A)中沿着C-C线的剖面图,图3(B)举例说明变形例。 如图3(A)所示,在与对比例相关的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与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相反一侧主面的整个面用作为保持部件6的双面胶带保持(粘结)。或者如图3(B)所示,也可以把保持部件60做成矩形框状,保持(粘结)在显示面板5外缘的整个周边上。因此,显示面板5至少外缘的整个周边经过支持部分4保持在框体7上。 其中,在与对比例相关的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不采用以卡爪等挤压显示面板5的保持方法。因此,电子设备100即使在受到冲击时,也不会产生像卡爪等对接的部分这样的集中应力,故可以抑制显示面板5的损坏。此外,由于作为保持部件6的双面胶带的弹性,可以缓和冲击力和振动等。 但是,例如,在像电子设备100沿着图2(B)中箭头的方向下落这样的情况下,撞击地板等造成的冲击力大,故框体7的变形量也大。此外,像支持部分4设置在框体7的内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惯性力变大,恐怕变形会变得更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显示面板5至少外缘的整个周边都保持(粘结),框体7严重变形时,经过支持部分4,显示面板5的整个面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严重变形。而且,如图2(B)所示,由于像显示面板5向下方凸出这样的方向弯曲,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一侧的中央部分附近有大的冲击应力(拉应力)起作用。此外,在显示部件5a相反一侧也有大的冲击应力(压应力)起作用。结果是,设置在显示面板5上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恐怕会由于冲击应力而损坏。特别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用户一不小心使电子设备掉下来的机会比较多,电子元件很可能由于下落冲击而损坏。 图4是举例说明便携式电子设备与地板面碰撞时的情况用的模式侧视图。 图5是举例说明显示面板损坏情况用的模式正视图。 像被称为クラムシエル型的折叠便携式电子设备100a那样,设置操作部分的框体和设置显示部分5a的框体可以两折的情况下,有时为了进行操作等而打开,框体处于展开状态。这时,由于操作性等在两个框体之间,不是180°展开,而是以规定的角度展开。 而且,便携式电子设备100a在这样展开的状态下下落时,如图4所示,有时设置显示面板5的框体端部18a和设置操作部分的框体端部18b着地而碰到地板面。另外,下落碰撞时的冲击变大,由于超过铰链部分的设定量而打开,除端部18a和端部18b以外,有时铰链部分18c也着地碰撞地板面。便携式电子设备100a以这样的状态碰撞地板面时,端部18a和端部18b,或者端部18a和端部18b以及铰链部分18c变为支点,由于惯性力使框体向下凸出而弯曲。就是说,变为图2(B)所示的状态。 因此,和在图2(B)所说明的一样,在显示面板5中央部分附近,有大的冲击应力起作用。结果是,如图5所示,设置在显示面板5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有时发生开裂CR等。 图6是举例说明其他电子设备与地板面碰撞时情况用的模式剖面图。 如图6所示,在电子设备100b中设置框体27,在框体27一面的主面端部设置凸出部分27a。电子设备100b放在桌上等时,凸出部分27a使主面倾斜,便于从上方操作和观看显示面板。 此外,在框体27的内部,和图2举例说明的一样,设置支持部分4,显示面板5。支持部分4,例如,用粘结剂、螺丝钉、镶嵌等固定在框体27内部。此外,在框体27的主面上设置窗口27b,通过窗口27b便可以观看设置于框体27内部的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用保持部件6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另外,适当设置其他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电路板、操作开关、电源、布线部件等。 在电子设备100b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这时,保持部件6具有第1粘结面6a和与第1粘结面6a相反的第2粘结面6b。而且,第1粘结面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第2粘结面6b粘结在与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相反一侧的主面上,以此使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另外,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时,其厚度可以设置在0.1mm左右。 此外,与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一侧相反一侧的主面的整个面,用来保持(粘结)作为保持部件6的双面胶带。或者,和图3(B)所示的一样,也可以把保持部件保持(粘结)在作为矩形框状显示面板5外缘的整个周边上。因此,即使显示面板5小,外缘的整个周边也会经过支持部分4保持(粘结)在框体27上。 即使在这样的电子设备100b沿着图中箭头的方向下落时,与地板面等碰撞造成的冲击力也会使框体27严重变形。此外,支持部分4设置于框体27内时,由于惯性力变大,恐怕变形量会更大。 这时,由于保持(粘结)显示面板5的至少外缘的整个周边,在框体27严重变形的情况下,显示面板5的整个面也会经过支持部分4随着框体27的变形而严重变形。而且,即使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显示面板5也会向下方凸出而弯曲。而且,在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一侧中央部分附近有大的冲击应力(压应力)起作用。此外,在与显示部件5a相反的一侧,也有大的冲击应力(拉应力)起作用。结果是,在电子设备100b的情况下,设置在显示面板5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恐怕也会由于该冲击应力而损坏。 接着,回到图1,举例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 图1(A)表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在图1(B)中是图1(A)中A部分的模式放大图。 如图1(A)所示,在电子设备1中设有框体7。框体7具有一面开口,大致呈「コ字形」断面形状的框体部分2,框体部分3,通过结合框体部分2,框体部分3开口侧的周边,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框体7的内部,设置支持部分4,显示面板5。支持部分4处于框体7的内侧,设置在框体部分2的主面上,例如,可以用粘结剂、螺丝钉、镶嵌等设置。主要的,在框体部分3的主面上设置窗口3a,通过窗口3a可以观看设置在框体7的内部的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另外,还适当设置其他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电路板、操作开关、电源、布线部件等。 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显示面板5用保持部件6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如上所述,例如,可以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这时,保持部件6具有第1粘结面6a和与第1粘结面6a相反的第2粘结面6b。而且,第1粘结面6a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第2粘结面6b粘结在与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一侧相反一侧的主面上,以此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另外,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6时,其厚度可以设置为0.1mm左右。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粘结面6a的一部分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应力缓冲部件8,例如,如图1(B)所示,可以设置为具有第1面8a和与第1面8a相反的第2面8b的片状部件。而且,把第2面8b和第1粘结面6a粘结,把第1面8a对接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 这时,应力缓冲部件8的厚度薄,此外,至少第1面8a变为非粘结性的面。就是说,通过把应力缓冲部件8设置在保持部件6的主面上,可以消除保持部件6保持力(粘结力)。应力缓冲部件8的厚度尺寸,例如,可以设置为50μm-100μm左右。 因此,保持部件6的第1粘结面6a处于不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此时,由于应力缓冲部件8的厚度薄,第1粘结面6a的该部分与支持部分4的主面粘结的同时,应力缓冲部件8与支持部分4的主面对接。就是说,在设置了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第1粘结面6a不与支持部分4的主面粘结,应力缓冲部件8经过保持部件6与显示面板5和支持部分4对接。 图7是举例说明冲击造成的变形的瞬间状态用的模式剖面图。 另外,图7(A)表示冲击变形的瞬间状态,图7(B)是图7(A)中A1部分的模式放大图。 在电子设备1按图7(A)中箭头的方向下落时,由于与地板面等碰撞造成的冲击力大,框体7的变形量也大。此外,像框体7的内部设置支持部分4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惯性力变大,恐怕变形量变得更大。 如上所述,框体7变形时,经过支持部分4,显示面板5也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但是,在设置了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第1粘结面6a不与支持部分4的主面粘结。在该部分,显示面板5不跟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因此,如图7(B)所示,显示面板5与支持部分4隔离。结果是,可以大幅度缓和下落等冲击造成冲击应力的发生,可以抑制设置在显示面板5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的损坏。 图8是举例说明冲击应力缓和效果用的曲线图。 另外,图中的虚线表示图2举例说明的涉及对比例的保持结构的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图1举例说明的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的情况。此外,纵轴表示显示面板5的应变,横轴表示时间。 此外,图8是在处于站立位置手持电子设备1下落的情况下设定的对电子设备1施加的冲击情况。 正如从图中B部分看出的,若采用本实施例,显示面板5的应变可以减少12%左右。这意味着可以大幅度缓和冲击应力的发生。此外,在反复进行的与图8情况相同的下落耐冲击性试验中,也可以确认3倍以上的耐久性。 图9是举例说明第2实施例的电子元件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另外,图9(A)表示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图9(B)是图9(A)中A2部分模式放大图。 图9举例说明的和图1举例说明的,在保持部件6设置的位置上不同。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上,应力缓冲部件8设置在第2粘结面6b的一部分。因此,保持部件6的第2粘结面6b,变为在与不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粘结显示面板5。此时,由于应力缓冲部件8的厚度薄,第2粘结面6b的该部分与显示面板5粘结,同时应力缓冲部件8与显示面板5对接。就是说,在设置了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第2粘结面6b不与显示面板5粘结。应力缓冲部件8经过保持部件6使显示面板5和支持部分4对接。 因此,在电子设备1a受到下落造成的冲击力时,在设置了应力缓冲部件8的部分,显示面板5不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结果是,可以大幅度缓和下落等造成的冲击应力的发生,可以抑制设置在显示面板5上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的损坏。 图10是举例说明第3实施例的电子元件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另外,图10(A)表示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图10(B)是图10(A)中A3部分的模式放大图。 如图10(A)所示,在电子设备1b中,保持部件16设置在显示面板5主面的一部分。而且,在显示面板5主面的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部分设置应力缓冲部件28。 保持部件16具有第1粘结面16a和与第1粘结面16a相反的第2粘结面16b。而且,把第1粘结面16a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把第2粘结面16b粘结在与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主面上,以此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另外,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16时,其厚度可以设置为0.1mm左右。 应力缓冲部件28可以采用具有第1面28a和与第1面28a相反的第2面28b的片状部件。而且,第1面28a和第2面28b中任何一个作为粘结面,而另一个作为非粘结面。因此,在第1面28a和第2面28b中,任何一个与支持部分4或显示面板5粘结,而另一个与支持部分4或显示面板5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了应力缓冲部件28的部分,显示面板5不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结果是,可以大幅度缓和下落等冲击造成的冲击应力的发生,可以抑制设置在显示面板5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的损坏。 另外,保持部件16的厚度和应力缓冲部件28的厚度最好大致相同。若能如此,则在从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a一侧施加按压力时,保持部件16和应力缓冲部件28可以大致均等地支持显示面板5。 此外,也可以不用应力缓冲部件28而设置保持部件26。保持部件26具有第1粘结面26a和与第1粘结面26a相反的第2粘结面26b。而且,第1粘结面26a粘结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而第2粘结面26b粘结在与显示面板5的显示部件5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主面上,以此把显示面板5保持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 这里,保持部件26比保持部件16更容易弹性变形。这时,保持部件16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26时,通过改变基本材料的种类,可以使保持部件26设置为比保持部件16更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保持部件16可以采用聚乙烯胶片等硬质基本材料的双面胶带,而保持部件26设置为采用丙烯泡沫等柔软基本材料的双面胶带。 这样,设置保持部件16,保持部件26的情况下,即使框体7变形,由于保持部件26在厚度方向弹性变形,显示面板5也不会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结果是,可以大幅度缓和下落等冲击造成的冲击应力的发生,可以抑制设置在显示面板5上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的损坏。 另外,保持部件16的厚度和保持部件26的厚度最好大致相同。若能如此,则受到来自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一侧施加的按压力时,保持部件16和保持部件26可以大致均等地支持显示面板5。 图11是举例说明第4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用的模式剖面图。另外,图11(A)表示电子元件的保持结构,图11(B)是图11(A)中A4部分的模式放大图。此外,图11(C)是举例说明支持部分主面上设置的凸出部分用的模式放大图。 如图11(A)所示,在电子设备1c上,保持部件16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主面一方的端面侧上。而且,在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显示面板5的主面部分,什么都不设置。就是说,在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部分,显示面板5的主面和支持部分4的主面是隔开的,设置有约为保持部件16厚度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在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部分,显示面板5也不会随着框体7的变形而变形。结果是,可以大幅度缓和下落等冲击造成的冲击应力的发生,可以抑制设置在显示面板5上的由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等的损坏。 这时,从显示面板5显示部件5a的一侧施加按压力时,通过显示面板5弯曲,显示面板5的主面和支持部分4的主面对接,显示面板5变得可以支持在支持部分4上。因此,即使向显示面板5施加负荷,但若保持部件16的厚度薄,则可以抑制其影响。 此外,如图11(C)所示,也可以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设置凸出部分4a,支持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部分。另外,凸出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5的主面上。 以上,是在框体7内部经过支持部分4设置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的情况,但也可以不一定需要支持部分4,而把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直接设置在框体7的内壁等上。此外,支持部分4也可以是多层构造,支持部分4经过其他部件设置在框体7内部。 正如以上举例说明的,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主面一方的端面侧用保持部件保持,而另一方的端面侧不保持。就是说,具有保持设置在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和框体7之间的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的保持部件,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主面的第1端面侧区域用保持部件保持,与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区域不用保持部件保持。 或者,像图10举例说明的具有保持部件26的情况那样,具有设置在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和框体7之间的,保持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主面的第1端面侧区域的第1保持部件(保持部件16),和设置在显示面板5(电子元件)和框体7之间的,保持与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区域的第2保持部件(保持部件26),使得第2保持部件(保持部件26)比第1保持部件(保持部件16)更容易弹性变形。 这时,可以保持(或者,比较牢固地保持)电子元件主面的任意端面侧。但当冲击等造成框体7变形时,最好保持(或者,比较牢固地保持)框体7位于变形量小一侧的部分。若能如此,则不保持(或者,通过使保持部件发生弹性变形)框体7变形量大的一侧,可以进一步抑制冲击应力的发生。 接着,举例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 图12是举例说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用的流程图。 首先,在第1框体部分(框体部分2)中成为框体内侧的一侧的主面上,设置支持部分4(步骤S1)。 这时,例如,可以用粘结剂、螺丝钉、镶嵌等在框体部分2的该主面上设置支持部分4。 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步骤S2)。 这时,例如,可以把双面胶带设置为保持部件6。 接着,在保持部件6主面的一部分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步骤S3)。 可以把例如,片状部件设置为应力缓冲部件8。而且,可以设置使得覆盖作为保持部件6的双面胶带粘结面的一部分。 此外,如图10举例说明的,在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主面的一部分设置保持部件16时,在不设置保持部件16的部分设置应力缓冲部件28。 接着,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经过保持部件6设置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步骤S4)。 接着,进行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的布线等之后,将第1框体部分(框体部分2)和第2框体部分(框体部分3)的开口侧周边之间接合(步骤S5)。 这时,可以用粘结剂、螺丝钉、镶嵌等使第1框体部分(框体部分2)和第2框体部分(框体部分3)结合。 另外,如图9举例说明的,在电子元件的主面和保持部件6之间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时,宜在步骤S2在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的主面上设置应力缓冲部件8,在步骤S3设置保持部件6,覆盖应力缓冲部件8。 此外,如图11举例说明的,只在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主面的一部分设置保持部件16的情况下,不需要配置像在步骤S3举例说明这样的应力缓冲部件。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举例说明先在显示面板5等电子元件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先在支持部分4的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此外,如前所述,不设置支持部分4时,也可以在框体部分2变为框体7内侧的一侧主面上设置保持部件6。 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表述。 在上述实施例方面,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改变,只要具有本发明的特征,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例如,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1a-1c等具有的各要素的形状、尺寸、材质、数量、配置等,自然可以不限于举例说明的内容,可作适当的改变。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起见,作为示例举出用双面胶带作为保持部件,但自然不限于此。例如,保持部件也可以用粘结剂和橡胶等设置接合层等。这时,也可以用环氧系粘结剂等接合层粘结保持部件6和保持部件16,在图10中举例说明的保持部件26也可以用硅树脂橡胶等设置接合层等。 此外,已经用显示面板作为电子元件进行了说明,但自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电路板等。但也适用于含有由容易因受冲击而损坏的脆性材料组成的部分(例如,玻璃基片部分等)。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所具有的各个要素,可以尽可能组合,它们的组合只要含有本发明的特征,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保持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侧的电子元件;和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壁和上述电子元件之间,保持上述电子元件的保持部件,上述电子元件主面中第1端面侧的第1区域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而与上述电子元件的上述主面中上述第1端面侧相反的第2端面侧的第2区域,不用上述保持部件保持。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