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将触控层制作于液晶胞内(In Cell)方式的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习知触控面板(touch panel)均需在一般显示面板(LCD或CRT等)本身外加一组触控装置后,方能达到具有触控功能。举例而言,传统电阻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液晶面板外贴氧化铟锡(ITO)面板(dual panel)来作为触控检测,两面板间利用间隔物(spacer)区隔,当手指触及触控面板时,则会将上下面板X-Y信号连接而产生位置信号。另外,如JP63279316专利,则提出一种多点触控式(Multi-Touch)面板,将ITO面板与以图案化制作之X-Y多条走线相对,经由X-Y点接触产生位置信号。
由于上述触控面板之制作均需将触控板等组件制作于显示面板外,因利用贴付方式故会增加面板厚度与重量。
目前业界为求产品薄化,将触控层制作于液晶胞内(In Cell),如US20070195029公开专利,将X-Y控制引线制作于数组基板侧,并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侧制作导电凸块,当手指施力时,导电凸块会使数组基板侧之触控组件X-Y接触导通,经信号处理得到位置信号。请参阅图1A所示,液晶层内触控导通组件230表面具有导电层230b,当手指触控面板时,因外力P0接触面板时,触控导通组件230会促使触控感测组件ES1、ES2导通而传送出位置信号,如图1B所示。
然而,因制作如US20070195029专利之触控导通组件230时,彩色滤光片基板220侧需制作导电凸块,依彩色滤光片基板220之制作程序(依序制作黑色矩阵、彩色滤光层、ITO透明电极层、液晶间隔物)时需额外制作凸块于ITO制程前,这种方式会因凸块形状而造成ITO爬坡断线与龟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藉由将具有导通功能之导电颗粒制作于液晶胞内,使得面板厚度及重量皆大幅精简化,可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又,由于只需要在以往数组基板制程后加入一道触控导电颗粒的制作步骤,其制程简单、成本低廉,也能避免电极层产生爬坡断线与龟裂的现象,将可确保产品良率,并藉以大体上解决先前技术存在之缺失。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揭露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首先是提供一数组基板与一对向基板,数组基板具有相邻而不导通之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对向基板具有透明基板以及位于透明基板上之黑色矩阵、彩色滤光层与电极层。此对向基板之制作系和习知技术相同,只要在之后多加入一道触控层的制作步骤;也就是,利用复数导电颗粒与胶体混合成导电胶体混合物,再涂布于对向基板之电极层上,并使胶体固化,以将触控导电颗粒黏着于电极层而与之电性相接。然后,以触控导电颗粒朝向数组基板的方式,将数组基板与对向基板平行设置,对向基板与数组基板之间形成一液晶胞间隙,最后将液晶层充填于液晶胞间隙内,即完成本发明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作。
本发明所提供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作方法,系将触控层制作于液晶胞内,不用如习知般需要外加触控组件于显示面板,将可达到面板厚度与重量之精简化,符合目前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再者,本发明不需改变一般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作方法,只要直接利用现有制作好电极层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之构造,将触控导电颗粒透过胶体黏着于电极层上之适当位置即可,其制程简易、成本低廉。同时,也因为触控导电颗粒是制作于电极层外,不会影响电极层的结构,而能够避免电极层产生爬坡断线与龟裂的现象,确保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A系先前技术之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示意图;
图1B系先前技术之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触控情形;
图2系本发明之实施例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E系本发明之实施例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系本发明之实施例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触控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图号说明如下:
10 TFT数组基板
11 第一感应电极
12 第二感应电极
20 彩色滤光片基板
21 电极层
30 液晶层
40 触控导电颗粒
50 胶体
60 液晶间隔物
220 彩色滤光片基板
230 触控导通组件
230b 导电层
ES1、ES2 触控感测组件
P0 外力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以下所举之较佳实施例乃以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为代表,在实务上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2,系绘示本发明之实施例所提供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接着,请一并配合图3A~图3E,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之各个步骤。
首先,如步骤S100与步骤S200,本实施例乃提供一TFT数组基板10与一彩色滤光片基板(即对向基板)20(请分别参照图3A与图3B)。
其中,TFT数组基板10上形成有相邻但不导通之第一感应电极11与第二感应电极12;而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制作系如同步骤S210~S230所示,先在透明基板上形成黑色矩阵,再以色材涂布于黑色矩阵内而形成彩色滤光层,再于彩色滤光层上形成透明金属或非透明金属的电极层21(为清楚显示本发明之特征,图2B中仅绘示有电极层21,其它则省略未示)。前述之黑色矩阵、彩色滤光层与电极层21之制作方式是采用传统光阻涂布与曝光显影方式。
然后,如步骤S300所示,将复数导电颗粒40与胶体50混合成一导电胶体混合物,并将其涂布于彩色滤光片基板20的电极层21上。上述导电颗粒40系具有导电性质,以达到电性导通功效,其材质可为金属、导电性高分子材料、或是表面包覆有金属材料之树脂,其形状则可为圆球、椭圆球或圆柱状。
再如步骤S400所示,将胶体50固化,使触控导电颗粒40能黏着于电极层21而与电极层21彼此电性相接(请见图3C)。胶体50可选自树脂或光阻,其固化方式可利用热能或光能方式进行全面性或局部加热或照射的动作,使触控导电颗粒40可以黏着于整个或局部地电极层21上。以光阻为例,当利用触控导电颗粒40与光阻之胶体50混合,经涂布于整个电极层21表面后,再对于光阻进行加热固化、光罩曝光及显影,而仅留下适当位置的导电颗粒40(请见图3D)。在此,留下的导电颗粒40系指后续两基板10、20组装之后在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上相对于数组基板10之第一感应电极11与第二感应电极12位置的导电颗粒40(进一步说明如后)。
接着,如步骤S500所示,以导电颗粒40朝向数组基板10且对应于上述第一感应电极11与第二感应电极12的方式,将数组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0平行设置,使彩色滤光片基板20与数组基板10之间形成有一液晶胞间隙(Cell Gap)。而导电颗粒40并无支撑液晶胞间隙之作用。因此,可在TFT数组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间利用柱状的液晶间隔物60加以隔绝,来维持液晶胞间隙,且液晶间隔物60之高度乃高于导电颗粒40之高度。最后,再如步骤S600所示,将液晶层30填充于液晶胞间隙内,即完成本实施例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作(请见图3E)。
此外,请参照图4,系绘示本发明之实施例所提供之多点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之触控情形。
当外力P0施加于彩色滤光片基板20之某一触控位置时,可使得该触控位置之导电颗粒40接触于第一感应电极11与第二感应电极12,则第一感应电极11会透过导电颗粒40与电极层21和第二感应电极12达成导通的状态,而产生该触控位置之触控信号。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