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背景技术
最近, 诸如电视机之类的显示设备使用薄型显示面板, 比如液晶显示面板。通常, 支承显示面板的支承结构 ( 底座 ) 由相对较大的模制组件制成, 较大的模制组件是通过对 弯曲金属板进行夹物模制而成的。特别地, 近年来, 显示面板尺寸的增大速度在加快, 这导 致支承显示面板的支承结构更大, 以便稳定地可靠支承大型显示面板 ( 参见日本专利申请 公开 No.2006-91713, 8-46896 和 9-233407)。发明内容
但是, 当增大支承显示面板的支承结构的尺寸时, 存在当把显示设备装箱以便发 货时, 由于支承结构的体积的缘故, 使箱子的尺寸增大的问题。特别地, 在具有大型显示面 板的显示设备中, 支承结构占据极大的体积, 这需要确保用于支承结构的空间, 从而存在不 仅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大, 而且箱子的尺寸也大大增大的问题。
于是, 存在当在发货期间运输显示设备时, 在诸如卡车之类的车辆中装运的显示 设备数目较少的问题。结果使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效率的降低会增大生产成本, 从而变成 消费者购买显示设备的阻碍因素。
另外, 一些显示设备是按照要求显示设备的购买者组装用于支承显示面板的支承 结构的方式提供的。然而, 难以提供强度足以支承大型显示面板, 同时仍然易于组装的结 构。
鉴于上面所述, 理想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显示设备, 所述显示设备能够用最 小的体积包装, 并且使用户可以容易地组装用于支承显示面板的支承结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供一种显示设备, 包括头部部分, 其安装在显示图像 的显示面板上, 并且在下部布置有孔眼 ; 支柱部分, 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并且通过插入到 头部部分的孔眼中而被固定到头部部分上, 支柱部分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头部部分上 ; 和平 板状的底座部分, 支柱部分可拆卸地竖直安装到该底座部分上。
在这种结构中, 在头部部分的上部布置与所述孔眼连通的第一螺栓插孔, 当支柱 部分被插入所述孔眼中时, 插入第一螺栓插孔中的第一螺栓被紧固到支柱上表面上的螺孔 中, 从而固定头部部分和支柱部分。
在这种结构中, 在所述孔眼的下表面上布置台阶, 以使得该下表面的周缘部分相 对于下表面的中央部分突出, 当紧固螺栓时, 所述孔眼的周缘部分接触支柱部分的上表面。
在这种结构中, 设置挡块, 以阻止头部部分相对于支柱部分的转动。
在这种结构中, 布置贯穿底座部分的第二螺栓插孔, 当把支柱部分竖直布置在底 座部分上时, 插入第二螺栓插孔中的第二螺栓被紧固到在支柱部分下表面上的螺孔中, 从 而固定底座部分和支柱部分。在这种结构中, 在底座部分的安装支柱部分的安装部分上布置台阶, 以使得与支 柱部分的轮廓对应的周缘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分的中央部分突出, 当紧固第二螺栓时, 突出的周缘部分与支柱部分的下表面接触。
在这种结构中, 在支柱部分的下表面上布置突出部分, 在所述突出部分的顶端布 置凸缘部分, 底板包括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 凸缘可被插入第一孔眼中, 第二孔眼与第一孔 眼连通, 第二孔眼的外径小于凸缘的外径, 并且从第一孔眼插把突出部分插入到第二孔眼 中。
在这种结构中, 支柱部分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 第一支柱被固定到底座部分 上, 第二支柱被安装到头部部分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柱倾斜。
在这种结构中, 支柱部分呈圆柱形, 具有呈圆筒形的可拆卸包覆部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最小的体积包装, 并且使用户可以容易地组装显示面板用 支承结构的显示设备。 附图说明
图 1 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外观的例子的示意图 ; 图 2 是图解说明显示设备的除显示面板外的构成元件的示意图。 图 3 是图解说明组装时的头部部分、 支柱部分和底座部分的示意图。 图 4 是图解说明当支柱部分被设置在底座部分的上表面上时的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 5 是图解说明底座部分和头部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 6 是图解说明从下表面侧观察的支柱部分的透视图。
图 7 是图解说明当螺栓被紧固以固定底座部分和支柱部分时, 底座部分的下表面 的示意图。
图 8A-8F 是图解说明组装支柱部分、 底座部分和头部部分的程序的示意图。
图 9 是示意地图解说明头部部分和支柱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 10A-10C 是图解说明支柱部分 120 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 11A-11B 是详细图解说明转动板和固定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 12A 和 12B 是图解说明安装到支柱部分的外部的包覆部件 ( 外观部件 ) 的示意 图。
图 13A 和 13B 是图解说明在包装时, 显示设备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 14 是图解说明从背侧观察的头部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注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 功能和结 构基本相同的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省略这些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将按照下述顺序进行说明
1. 显示设备的整体结构的例子
2. 底座部分和支柱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
3. 支柱部分和头部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4. 支柱部分的主体的具体结构的例子
5. 包装时的布置
6. 保持头部部分中的配线线缆的保持结构
[1. 显示设备的整个结构的例子 ]
图 1 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的外观的例子的示意 图。 如图 1 中所示, 显示部分 100 包括显示面板 102, 固定在显示面板 102 上的头部部分 ( 头 部 )110, 支承头部部分 110 的支柱部分 ( 颈部 )120, 和支柱部分 120 被竖直设置于其上的 底座部分 ( 底座 )150。头部部分 110 在下部布置有孔眼 112, 支柱部分 120 沿竖直方向延 伸, 并通过插入到头部部分 110 的孔眼 112 中而被固定在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被可 拆卸地安装到头部部分 110 上, 并且所述支柱部分 120 被可拆卸地竖直安装到底座部分 150 上。
例如, 底座部分 150 包括厚度约为 3mm 的钢板 152, 和布置在钢板 152 上的厚度约 为 0.5mm 的铝板 154。其中将所述钢板 152 用作为底板。用氧化铝膜处理铝板 154 的表面。 可按照显示面板 102 的尺寸, 恰当地设定底座部分 150 的尺寸。随着显示面板 102 的尺寸 的增大, 相应增大底座部分 150 的尺寸, 以便能够稳定地保持显示面板 102。
支柱部分 120 包括第一支柱 162 和第二支柱 164。第一支柱 162 被固定到底座部 分 150 上。显示面板 102 被固定到第二支柱 164 上, 第二支柱 164 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 一支柱 162 倾斜。这种倾斜操作的机构将在后面说明。
头部部分 110 是用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的模制组件。显示面板 102 被固定到头部部 分 110 的前侧。例如, 头部部分 110 由通过把玻璃材料混合到尼龙树脂中而获得的树脂材 料制成。从而, 与使用聚碳酸酯树脂或 ABS( 丙烯睛 - 丁二烯 - 苯乙烯 ) 树脂相比, 在尤其 使用大量油分的环境下, 头部部分 110 受化学侵蚀的影响较小。于是, 当使用按照本实施例 的头部部分 110 时, 能够可靠地减轻由化学侵蚀造成的头部部分 110 的破损, 从而通过增大 头部部分 110 的强度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在图 1 中, 显示面板 102 被安装到头部部分 110 前侧的表面上。
图 2 是图解说明显示设备 100 的除显示面板 102 外的构成元件的示意图。更具体 地说, 图 2 显示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底座部分 150, 还显示当组装它们时使用的螺栓 180、 182 及六角形扳手 184。如图 2 中所示, 当装运显示设备 100 时, 构成显示设备 100 的 主要组件是拆开的。购买产品的用户通过相互连接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 分 150 来组装显示设备 100。这种情况下, 按照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仅仅通过利用六 角形扳手 184 紧固两个螺栓 180、 182, 用户就能够组装显示设备 100。不过, 在装运显示设 备 100 之前, 显示面板 102 已被预先固定到头部部分 110 上, 从而基本上显示面板 102 和头 部部分 110 被构造成不由用户拆卸。
图 3 是图解说明组装时的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在图 3 中, 未示出显示面板 102。底座部分 150 和支柱部分 120 用螺栓 180 固定。支柱部分 120 和头 部部分 110 用螺栓 182 固定。下面, 详细说明上述固定结构。
[2. 底座部分和支柱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 ]
图 4-6 是图解说明底座部分 150 和支柱部分 120 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更具 体地说, 图 4 是图解说明当支柱部分 120 被设置在底座部分 150 的上表面上时的连接部分的透视图。图 5 是图解说明底座部分 150 和头部部分 110 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 6 是图解说明从下表面侧观察的支柱部分 120 的透视图。
如图 4 中所示, 底座部分 150 包括设置在钢板 152 上的厚度约 0.5mm 的铝板 154。 在底座部分 150 的上表面上, 在铝板 154 中形成圆形开孔部分 154a, 从而在开孔部分 154a 中露出钢板 152。随后, 在开孔部分 154a 的区域中, 在钢板 152 中设置三个孔眼 154、 156、 158。螺栓 180 被插入中央孔眼 154 中, 以便固定支柱部分 120。设置在支柱部分 120 上的 突出部分 122、 124 被插入设置在孔眼 154 两侧的两个孔眼 156、 158 中。
如图 6 中所示, 要插入孔眼 156、 158 的两个突出部分 122、 124 设置在支柱部分 120 的下表面上。如图 5 的横截面视图中所示, 突出部分 122、 124 被插入底座部分 150 的孔眼 156、 158 中。在这种状态下, 螺栓 180 被插入底座部分 150 的孔眼 154 中, 通过把螺栓 180 拧入支柱部分 120 的螺孔 126 中来紧固螺栓 180。
图 7 是图解说明底座部分 150 的下表面的示意图。在图 7 中, 螺栓 180 被紧固, 从 而固定底座部分 150 和支柱部分 120。如图 5 和 7 中所示, 在突出部分 122、 124 的顶端分别 设置凸缘部分 122a、 124a。
如图 4 中所示, 通过连接与突出部分 122 的直径对应的圆孔 156a 和与凸缘部分 122a 的直径对应的圆孔 156b, 产生其中插入突出部分 122 和凸缘部分 122a 的孔眼 156。圆 孔 156a 的直径被构造成稍微大于突出部分 122 的直径, 圆孔 156b 的直径被构造成稍微大 于凸缘部分 122a 的直径。圆孔 156a 的直径被构造成小于凸缘部分 122a 的直径。 同样地, 如图 4 中所示, 通过连接与突出部分 124 的直径对应的圆孔 158a 和与凸 缘部分 124a 的直径对应的圆孔 158b, 产生其中插入突出部分 124 和凸缘部分 124a 的孔眼 158。圆孔 158a 的直径被构造成稍微大于突出部分 124 的直径, 圆孔 158b 的直径被构造成 稍微大于凸缘部分 124a 的直径。圆孔 158a 的直径被构造成小于凸缘部分 124a 的直径。
突出部分 122 的中心轴和突出部分 124 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与圆孔 156a 的中心 和圆孔 158a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突出部分 122 的中心轴和突出部分 124 的中心轴之 间的距离与圆孔 156b 的中心和圆孔 158b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当突出部分 122、 124 位于圆孔 156a、 158a 内时, 孔眼 154 的位置被构造成与螺孔 126 的位置相同。
如图 5 中所示, 从支柱部分 120 的下表面到凸缘部分 122a 和凸缘部分 124a 的距 离 d1 等于底座部分 150 的厚度。
随后, 说明把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柱部分 120 安装到底座部分 150 的程序。 图 8A-8F 是图解说明组装支柱部分 120、 底座部分 150 和头部部分 110 的程序的示意图。首先, 如图 8A 中所示, 凸缘部分 122a 和凸缘部分 124a 被分别插入圆孔 156b 和圆孔 158b 中。此时, 如 上所述, 圆孔 156b 的直径被构造成稍微大于凸缘部分 122a 的直径, 圆孔 158b 的直径被构 造成稍微大于凸缘部分 124a 的直径。 于是, 凸缘部分 122a、 124a 分别穿过圆孔 156b、 158b, 从而从底座部分 150 的背面伸出。 在这种状态下, 突出部分 122、 124 被分别插入圆孔 156b、 158b 中。
随后, 如图 8B 中所示, 在凸缘部分 122a、 124a 穿过圆孔 156b、 158b 的时候, 沿着箭 头 A1 的方向滑动支柱部分 120, 从而突出部分 122、 124 从圆孔 156b、 158b 移动到圆孔 156a、 158a 中。结果, 突出部分 122 移入圆孔 156a 中, 突出部分 124 移入圆孔 158a 中。在这种状
态下, 圆孔 156a 的直径小于凸缘部分 122a 的直径, 圆孔 158a 的直径小于凸缘部分 124a 的 直径, 于是, 凸缘部分 122a、 124a 分别与圆孔 156a、 158a 卡合。于是, 在这种状态下, 支柱部 分 120 不会脱离底座部分 150。另外, 在这种状态下, 其中插入螺栓 180 的孔眼 154 的位置 与螺孔 126 的位置相同。
随后, 如图 8C 中所示, 翻转底座部分 150, 从而底座部分 150 被斜向放置。在这种 状态下, 底座部分 150 的一侧和支柱部分 120 的末端接地。此时, 转动底座部分 150 以使图 8B 中的箭头 A1 的方向与图 8C 的箭头 A2 的方向在相同方向上。结果, 在图 8C 的状态下, 凸 缘部分 122a、 124a 也能够分别维持圆孔 156a、 158a 的卡合状态, 从而防止支柱部分 120 脱 离底座部分 150。
随后, 如图 8D 中所示, 螺栓 180 被插入底座部分 150 的孔眼 154 中, 利用六角形扳 手 184 把螺栓 180 紧固到支柱部分 120 的螺孔 126 中。结果, 支柱部分 120 被固定到底座 部分 150 上。
如图 5 中所示, 制作在底座部分 150 的铝板 154 中的开孔部分 154a 的尺寸被构造 成小于支柱部分 120 的直径。从而, 底座部分 150 在位于开孔部分 154a 外围的宽度为 d2 的环形区域上与支柱部分 120 的下表面接触。换句话说, 支柱部分 120 的下表面在沿着支 柱部分 120 的下表面的轮廓的、 具有宽度 d2 的环形区域中, 与底座部分 150 的铝板 154 面 接触。在这种结构中, 即使只用一根螺栓 180 固定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也能够牢 固并且可靠地固定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此外, 在此情形下, 两个突出部分 122、 124 分别与圆孔 156a 和 158a 卡合, 这可靠 地避免了支柱部分 120 绕螺栓 180 的旋转。于是, 在紧固螺栓 180 之后, 支柱部分 120 不会 旋转, 从而可靠地避免紧固的螺栓 180 松动。
此外, 即使螺栓 180 破损或者断裂,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也不会相互脱 离, 因为凸缘部分 122a, 124a 分别与圆孔 156a, 158a 卡合。于是, 使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 分 150 保持卡合状态。
[3. 支柱部分和头部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 ]
下面, 说明支柱部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通过把支柱部 分 120 固定到底座部分 150 上、 之后通过插入头部部分 110 把头部部分 110 固定到支柱部 分 120 的上端, 来完成图 3 的结构。图 9 是示意地图解说明头部部分 110 和支柱部分 120 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 9 中所示, 头部部分 110 具有其中插入支柱部分 120 的孔眼 112。通过把支 柱部分 120 的上端插入孔眼 112 中, 使头部部分 110 与支柱部分 120 接合。此时, 利用螺栓 182, 固定头部部分 110 和支柱部分 120。
如图 9 中所示, 支柱部分 120 的上端具有其中拧入螺栓 182 的螺孔 128。此外, 头 部部分 110 在与螺孔 128 对应的位置具有孔眼 114。
支柱部分 120 的上表面具有突出部分 130。另外, 在与突出部分 130 对应的位置, 头部部分 110 具有孔眼 116, 当把支柱部分 120 插入头部部分 110 的孔眼 112 中时, 突出部 分 130 与孔眼 116 卡合。从而, 当通过紧固螺栓 182 来固定头部部分 110 和支柱部分 120 时, 因为突出部分 130 与孔眼 116 卡合, 因此防止了头部部分 110 相对于支柱部分 120 转动。 于是, 由于头部部分 110 不会相对于支柱部分 120 转动, 因此这可靠地在螺栓 182 被紧固之
后避免螺栓 182 松动。
头部部分 110 具有从孔眼 112 向上方贯穿头部部分 110 的孔眼 118。此外, 在与孔 眼 118 对应的位置, 支柱部分 120 的上表面具有突起标记 132。该标记 132 优选为显眼的金 属色。于是, 当用户把头部部分 110 安装到支柱部分 120 上时, 通过一边从上方观看, 一边 对准孔眼 118 和标记 132 的位置, 用户能够对准突出部分 130 和孔眼 116 的位置, 从而顺利 地把支柱部分 120 安装到头部部分 110 上。
如图 9 中所示, 在头部部分 110 的与支柱部分 120 接触的孔眼 112 的下表面边缘 部分上, 形成有台阶部分 112a。从而, 当把支柱部分 120 插入孔眼 112 中时, 支柱部分 120 上表面的周缘与由台阶部分 112a 形成的宽度为 d3 的环形表面 112b 面接触。在宽度 d3 的 环形表面 112 的内侧, 在孔眼 112 的底部和支柱部分 120 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因此, 当紧 固螺栓 182 时, 施加作用力从而减小所述间隙, 这增加了表面 112b 和支柱部分 120 的上表 面之间的接触强度。于是, 类似于底座部分 150 和支柱部分 120 之间的连接部分, 支柱部 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之间的连接部分使得可以利用面接触牢固并且可靠地固定支柱部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在孔眼 112 的侧面, 在多个部分布置沿着支柱部分 120 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肋条 112c。此外, 当把支柱部分 120 插入孔眼 112 中时, 肋条 112c 的顶端形变以使支柱部分 120 被压入孔眼 112 中。采用这种结构, 能够进一步增强支柱部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的一体 性, 能够提高连接部分的强度。 下面根据图 8E 和 8F, 说明把支柱部分 120 安装到头部部分 110 上的处理。当直 至进行到图 8D 的步骤, 把支柱部分 120 固定到底座部分 150 上时, 随后把支柱部分 120 的 顶端插入孔眼 112 中, 如图 8E 中所示。随后, 如图 8F 中所示, 用户通过从上方查看头部部 分 110 的孔眼 118, 确认孔眼 118 的位置在标记 132 的位置, 并把支柱部分 120 完全插入头 部部分 110 中。之后, 把螺栓 182 插入头部部分 110 的孔眼 114 中, 并利用六角形扳手 186 把螺栓 182 拧入螺孔 128 中。结果, 完成如图 3 中所示的结构, 形成显示设备 100。
如上所述, 按照本实施例的底座部分 150、 支柱部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之间的连 接部分的结构, 能够用一根螺栓牢固地固定每个连接部分。 此外, 当拆卸底座部分 150、 支柱 部分 120 和头部部分 110 之间的连接部分时, 仅仅通过卸下每个连接部分的一根螺栓, 就能 够拆卸它们。于是, 显示面板 102 的支承结构能够被构成为用户易于组装并牢固地保持大 的显示面板 102。此外, 每个连接部分只由一根螺栓固定, 从而能够适当降低包括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的支承结构的刚性。于是, 在发生地震时, 能够借助头部 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的弹性有效吸收振动和晃动, 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抗 震性。
[4. 支柱部分主体的具体结构的例子 ]
下面根据图 10, 说明支柱部分 120 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图 10A-10C 是图解说明支 柱部分 120 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这种情况下, 图 10A 是图解说明支柱部分 120 的外观的 斜视图。如上所述, 支柱部分 120 包括第一支柱 162 和第二支柱 164。第二支柱 164 能够相 对于第一支柱 162 倾斜。
图 10B 图解说明取下了上盖 134 的第二支柱 164。图 10C 图解说明与图 10B 的状 态相比, 取下了板 136 和侧盖 138 的第二支柱 164。
例如, 上盖 134 包括诸如压铸件之类的金属成形产品, 并用四根螺丝 141 固定到板 136 上。此外, 用四根螺丝 142 把板 136 固定到两个 L 型转动板 140 上。
两个 L 型固定板 144 被固定到第一支柱 162 的上部。两个转动板 140 设置在两个 固定板 144 的外侧, 轴 146 贯穿转动板 140 和固定板 144。利用板 136 使两个转动板 140 构 成为一体, 并被构造成能够绕轴 146 相对于固定板 144 转动。
图 11 是详细图解说明转动板 140 和固定板 144 的结构的示意图。这种情况下, 图 11A 是图解说明当沿着轴 146 的中心轴的方向, 观察转动板 140 时的转动板 140 的示意图。 图 11B 是图解说明当沿着垂直于轴 146 的中心轴的方向, 观察转动板 140 和固定板 144 时 的转动板 140 和固定板 144。
如图 11B 中所示, 轴 146 被插入到形成在转动板 140 和固定板 144 中的孔眼 136a, 144a, 从而贯穿孔眼 136a, 144a。在轴 146 的一端设置凸缘 146a, 并锤锻轴 146 的另一端 146b。在轴 146 和转动板 140 之间插入多个垫圈 148。
如图 11B 中所示, 通过从布置孔眼 144a 的部分弯曲 90°, 在固定板 144 中形成底 座部 144b。用螺丝 142 把底座部 144b 固定到第一支柱 162 的主体部分 164 上。
如图 11A 中所示, 在转动板 140 的下端, 设置两个能够与底座部 144b 的上表面接 触的止转部 140a、 140b。 然后, 当相对于第一支柱 162 竖直布置第二支柱 164 时, 即, 当第一 支柱 162 的中心轴与第二支柱 164 的中心轴 124 相同, 从而倾斜角为 0°时, 止转部分 140a 与固定板 144 的底座部 144b 的上表面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 在止转部分 140b 和底座部 144b 之间设置预定间隙 d4。
在图 11A 中, 转动板 140 能够沿着箭头 A3 的方向转动, 直到止转部分 140b 接触底 座部 144b 的上表面。然后, 当止转部分 140b 接触底座部 144b 的上表面时, 转动板 140 不 再沿着箭头 A3 的方向转动。在图 11A 的状态下, 在止转部分 140b 和底座部 144b 之间设置 有间隙, 以使得到止转部分 140b 接触底座部 144b 为止, 转动板 140 转动约 6°。于是, 按照 如上所述的支柱部分 120 的结构, 第二支柱 164 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柱 162, 在 0°~ 6°的范 围内倾斜。上述倾斜角只是一个例子, 倾斜角并不局限于此。
如上所述, 按照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用户能够容易地组装显示设备 100, 并 且能够进行预定的倾斜操作。
图 12A 和 12B 是图解说明安装到支柱部分 120 的外部的包覆部件 ( 外观部件 )190 的示意图。包覆部件 190 呈圆筒形, 并被安装到支柱部分 120 的第一支柱 162 上。图 12A 是图解说明当沿着箭头的方向, 从第一支柱 162 取下包覆部件 190 时的第一支柱 162 和包 覆部件 190 的示意图。图 12B 是图解说明当从第一支柱 162 取下包覆部件 190, 并与支柱 部分 120 并排放置时的第一支柱 162 和包覆部件 190 的示意图。由于支柱部分 120 呈圆柱 形, 并且使包覆部件 190 呈中空的圆柱形, 因此用户能够随意装上和取下包覆部件 190, 如 图 12A 和 12B 中所示。
包覆部件 190 的材料可以有多种, 比如挤压铝材, 挤压塑料以及成形塑料。例如, 类似于设置在底座部分 150 外面的铝板 154, 可通过对铝材应用氧化铝膜处理来产生包覆 部件 190。
在这种结构中, 用户能够自由地装上和取下包覆部件 190。例如, 当准备多种颜色 的包覆部件 190 时, 用户能够把支柱部分 120 的颜色改变成任意颜色。[5. 包装时的布置 ]
图 13A 和 13B 是图解说明当包装显示设备 100 时的布置的示意图。图 13B 是图解 说明如何包装按照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的横截面视图。图 13A 是图解说明比较例的横 截面视图, 所述比较例表示具有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支柱部分 504 的显示设备 500 是如何 包装的。
如图 13B 中所示, 在头部部分 110、 支柱部分 120 和底座部分 150 分离的时候, 把按 照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包装在诸如瓦楞纸板箱之类的箱子 200 中。显示面板 102 被预 先安装到头部部分 110 上。每个部件和诸如苯乙烯泡沫之类的包装材料 202 一起被包装到 瓦楞纸板箱 200 中。
在图 13A 中所示的比较例中, 在与显示面板 502 分离的时候,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 支柱部分 504 被包装到箱子 510 中。 一般来说,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支柱部分 504 由相对较 大的模制组件制成, 所述较大的模制组件是通过夹物模制弯曲金属板制成的。 于是, 为了减 小箱子 510 的厚度, 按照如图 13A 中所示, 按照把显示器支柱部分 504 布置在显示面板 502 旁边的方式来包装显示设备 500, 这需要在显示面板 502 侧面的宽度为 X1 的较大空间。
相反, 在按照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中, 除了安装有头部部分 110 的显示面板 102 之外, 只需要包装柱形支柱部分 120 和薄板状底座部分 150。支柱部分 120 完全由金属 组件构成, 即使支柱部分 120 较细, 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于是, 占用的体积能够被降低 到最小。于是, 即使当如图 13B 中所示, 支柱部分 120 被布置成与显示面板 102 重叠时, 也 能够包装支柱部分 120, 而不会在显示面板 102 的厚度方向形成新的空间。另一方面, 由于 底座部分 150 是薄金属板, 因此底座部分 150 能够被布置成与显示面板 102 重叠, 而不会在 显示面板 102 的厚度方向形成新的空间。于是, 如图 13B 中所示, 不必在显示面板 102 的侧 面安排任何特殊空间, 只需要安排厚度为 X2 的、 与诸如苯乙烯泡沫之类的包装材料 202 的 厚度对应的空间。
于是, 当包装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100 时, 显示设备 100 的体积远远小于过去使用 的设备的体积。 于是在发货期间, 在用卡车等运输时, 能够运输数量更多的显示设备 100, 从 而能够极大地提高运输效率。于是, 通过提高运输效率, 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
[6. 保持头部部分中的配线线缆的保持结构 ]
图 14 是图解说明从背侧观察的头部部分 110 的示意图。如图 14 中所示, 在其中 插入支柱部分 120 的头部部分 110 的孔眼 112 的两侧, 设置用于插入配线线缆 300 的线缆 保持单元 119。各种线缆 300, 比如电源线、 图像信号线和音频信号线被插入线缆保持单元 119 中, 并由线缆保持单元 119 保持。
不同种类的线缆被插入这两个线缆保持单元 119 中。例如, 电源线被插入线缆保 持单元 119 之一中, 信号线被插入另一个线缆保持单元 119 中。孔眼 112 布置在这两个线 缆保持单元 119 之间, 支柱部分 120 插入孔眼 112 中。从而, 当支柱部分 120 被置于它们之 间的时候, 电源线和信号线是完全分离的。 于是, 这种结构可靠地保护电源线和信号线免受 噪声影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 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 可以产生各种修改、 组合、 子组合和变更, 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包含与在 2010 年 7 月 22 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 JP2010-165024 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 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包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