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97148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5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8089.2

申请日:

2010.10.25

公开号:

CN101982670A

公开日:

2011.03.0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16F 13/00申请公布日:201103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13/00申请日:20101025|||公开

IPC分类号:

F16F13/00

主分类号:

F16F13/00

申请人:

重庆瑞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波; 刘嘉佳; 徐涌

地址: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和平村新湾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代理人:

寸南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解决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存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减震效果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着减震弹簧振动的程度自动调节,振动程度越大,阻尼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并且呈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 包括 : 底筒、 叉管组件、 减震弹簧、 定位管、 单向 阀、 通油孔和叉管组件的下活塞, 其特征在于 : 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而在定位管外壁 的轴向设置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 其特征在于 : 设置在定位管外壁 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为一条或一条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 其特征在于 : 设置在定位管外壁 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三角形或倒梯形。
4: 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 出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并且, 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 一条以上, 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三角形或倒梯形。

说明书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 特别涉及到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 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技术发展, 对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 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 大 多数摩托车均配置了前、 后减震器, 以减少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对摩托车及驾乘人员的影 响。现有技术摩托车的减震器大都采用弹簧与液压阻尼相结合的方式, 吸收和消耗摩托车 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能量, 以降低震动对摩托车和驾乘人员的影响。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 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 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 如果遇到凸起的地面时, 摩托车前轮压迫减震 弹簧收缩, 当驶过凸起的地面后, 弹簧又复位, 依此往复, 吸收和消耗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 能量。通常, 减震弹簧具有较大的压缩强度, 当减震弹簧被压缩后, 不能让其自由复位, 否 则, 减震弹簧的突然复位将造成二次震动。 为减缓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 现有技术的摩托车 前减震器中均设置有阻尼机构。在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减震弹簧被压缩的同时, 液力阻尼腔 中也被注入了液压油, 当减震弹簧复位时, 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以特定的速度回流, 使得 减震弹簧不能够立即复位, 而是随着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而复位。减震器的这种衰 减弹簧振动的效果通常被称为阻尼效果, 而而减缓减震弹簧复位的力量被称为阻尼力。
     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的回流速度是固定的, 即不管减 震弹簧受到多大的压力, 被压缩了多少, 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都是固定的。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液压油的回流速度不是指液压油流动的速度, 而是指液压油从液力阻尼腔流回油缸的 速度。而摩托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遇到的震动力量千变万化, 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也 是各不相同的。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时, 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快的速度复位以尽 快恢复平稳行驶的状况 ; 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时, 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慢的速度 复位以避免造成二次震动。 显然, 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是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 减震 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 其减震效果是有限的, 直接影响到 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存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 调节, 减震效果有限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 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横截 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进一步的,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 逐渐变小的节流槽为一条或一条以上。
     进一步的,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
     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三角形或倒梯形。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制作方法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出横截 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并且, 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一条以 上, 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三角形或倒梯形。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 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 着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自动调节, 压缩程度越大, 阻尼力也就越大 ; 反之, 则越小, 并且呈 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 提 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 1 是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 ; 附图 2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 ; 附图 3 是附图 2 的 A-A 剖视图, 也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由节流槽和下 活塞组成的节流孔的示意图 ; 附图 4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的正视示意图 ; 附图 5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的俯视示意图 ; 附图 6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示意图 ; 附图 7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倒梯形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 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 1 是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 是底筒, 2 是叉管组件, 3 是减震弹簧, 4 是定位管, 5 是单向阀, 6 是节流孔, 7 是通油孔, 8 是叉管组件的下活塞。由 图可知, 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 : 底筒 1、 叉管组件 2、 减震弹簧 3、 定位管 4, 单向阀 5, 节流孔 6, 通孔 7 和下活塞 8 等零、 部件。在制造时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的中心部位均充满 了液压油, 装载液压油的部分通常也被称为油缸, 并通过通油孔 7 流入到单向阀 5 的底部。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 : 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 如果遇到凸起的地面时, 摩托车前轮压迫减震弹 簧 3 收缩, 当驶过凸起的地面后, 减震弹簧 3 又复位, 依此往复, 吸收和消耗路面不平带来的 震动能量。通常, 减震弹簧 3 具有较大的压缩强度, 当减震弹簧 3 被压缩后, 不能让其自由 复位, 否则, 减震弹簧 3 的突然复位将造成二次震动, 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震动。为减缓减震 弹簧 3 的复位速度, 在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前减震器中均设置有阻尼机构, 所述阻尼机构通 常包括叉管组件 2、 定位管 4、 单向阀 5、 节流孔 6、 通孔 7 和下活塞 8 等零、 部件。当摩托车 前减震器的减震弹簧 3 被压缩的同时, 叉管组件 2 带动下活塞 8 和单向阀 5 一起相对于定 位管 4 向下轴向运动。单向阀 5 打开, 液压油流进并充满液力阻尼腔。所述液力阻尼腔即 为叉管组件 2 下部与定位管 4 组成的空腔。当减震弹簧复位时, 叉管组件 2 将带动下活塞 8 和单向阀 5 一起相对于定位管 4 向上轴向运动, 单向阀 5 关闭, 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只 能从节流孔 6 回流, 使得减震弹簧 3 不能够立即复位而是随着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逐渐 回流而逐渐复位。显然, 节流孔 6 的孔径大小决定了液压油的回流速度, 位于定位管上的节流孔 6 的大小是在制造时就确定的, 也即液压油的回流速度是固定的, 不管减震弹簧受到 多大的压力, 被压缩了多少, 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都是固定的。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液压油 的回流速度不是指液压油流动的速度, 而是指液压油从液力阻尼腔流回油缸的速度。而摩 托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遇到的震动力量是千变万化的, 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也是各不 相同的。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时, 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快的速度复位以尽快恢复 平稳行驶的状况 ; 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时, 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慢的速度复位以 避免造成二次震动。 显然, 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减震器的阻尼力 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 其减震效果是有限的, 直接影响到摩托车驾驶 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 2 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 是底筒, 2 是叉 管组件, 3 是减震弹簧, 4 是定位管, 5 是单向阀, 7 是通油孔, 8 是叉管组件的下活塞, 9 是设 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由图可知,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 前减震器与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相比, 没有在定位管 4 的外壁上设置节流孔 6, 而是在 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了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9。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设置在定位管 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9 实际上就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上沿轴线切去 了一块, 并且, 切去的深度由上到下逐渐变浅, 因此, 从轴向看其被切去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附图 3 是附图 2 的 A-A 剖视图, 也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由节流槽 和下活塞组成的节流孔的示意图, 图中, 4 为定位管, 8 为叉管组件的下活塞, 9 是设置在定 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由图可知,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 器的节流孔实际上由节流槽 9 和叉管组件的下活塞 8 组成, 随着节流槽 9 的横截面积自上 而下逐渐变小, 节流孔的大小也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 的节流孔的大小是沿定位管的轴向逐渐变化的。当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 叉管组件 2 带动下活塞 8 移动到定位管 4 的下部位置时, 由节流槽 9 和叉管组件下活塞 8 组成的节 流孔较小, 当减震弹簧复位时, 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较小, 也即阻尼力较大, 减 震弹簧将缓慢的复位。反之, 当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 叉管组件 2 将带动下活塞 8 移 动到定位管 4 上部时, 由节流槽 9 和叉管组件下活塞 8 组成的节流孔较大, 当减震弹簧复位 时, 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较大, 也即阻尼力较小, 减震弹簧将较快的复位。为了 防止叉管组件下活塞 8 移动到节流槽 9 的顶部时由于节流孔的突然封闭 (即从最大流量突 然变为流量为零) 可能造成的颤抖或震动, 在节流槽 9 横截面积最大处的上部设置了节流槽 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过度段, 避免了可能产生的颤抖或震动, 保证了摩托车的平稳行驶。 由 于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节流槽 9 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是连续的, 因此, 节流孔 的大小变化也是连续的, 阻尼力的变化也将是连续的。
     进一步的, 根据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积 的大小以及所需的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 设计或加工定位管外壁轴向的节流槽 时可以选择设置一条节流槽, 也可以选择设置一条以上的节流槽。附图 4、 5 分别是本发明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和俯视示 意图。
     进一步的, 设置在定位管轴向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能 够与叉管组件的下活塞组成节流孔即可, 当然也要考虑加工方便和安装性能, 常见的半圆形 (如附图 3 所示) 、 三角形、 倒梯形和正方形等均可。附图 6、 7 分别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 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倒梯形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制作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不需要增加特殊设备, 普通机加工机床, 如铣床、 磨床和电火花加工设备均可, 其基本制作方法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出横截 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 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并且, 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一条以 上, 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三角形或倒梯形。
     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着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自 动变化, 压缩程度越大, 阻尼力也就越大 ; 反之, 则越小 ; 且为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 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 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 全性。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2670A43申请公布日20110302CN101982670ACN101982670A21申请号201010518089222申请日20101025F16F13/0020060171申请人重庆瑞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地址400060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镇和平村新湾组72发明人徐波刘嘉佳徐涌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50215代理人寸南华54发明名称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57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存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减震效果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

2、减震器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着减震弹簧振动的程度自动调节,振动程度越大,阻尼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并且呈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1982672A1/1页21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包括底筒、叉管组件、减震弹簧、定位管、单向阀、通油孔和叉管组件的下活塞,其特征在于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

3、而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为一条或一条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倒梯形。4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出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并且,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一条以上,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倒梯形。权利要求书CN101982670ACN101982672A1/4页3摩托车自动变阻尼。

4、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0003随着摩托车技术发展,对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摩托车均配置了前、后减震器,以减少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对摩托车及驾乘人员的影响。现有技术摩托车的减震器大都采用弹簧与液压阻尼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和消耗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能量,以降低震动对摩托车和驾乘人员的影响。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凸起的地面时,摩托车前轮压迫减震弹簧收缩,当驶过凸起的地面后,弹簧又复位,依此往复,吸收和消耗。

5、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能量。通常,减震弹簧具有较大的压缩强度,当减震弹簧被压缩后,不能让其自由复位,否则,减震弹簧的突然复位将造成二次震动。为减缓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前减震器中均设置有阻尼机构。在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减震弹簧被压缩的同时,液力阻尼腔中也被注入了液压油,当减震弹簧复位时,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以特定的速度回流,使得减震弹簧不能够立即复位,而是随着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而复位。减震器的这种衰减弹簧振动的效果通常被称为阻尼效果,而而减缓减震弹簧复位的力量被称为阻尼力。0004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的回流速度是固定的,即不管减震弹簧受到多大的压力,被压缩了多。

6、少,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都是固定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压油的回流速度不是指液压油流动的速度,而是指液压油从液力阻尼腔流回油缸的速度。而摩托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遇到的震动力量千变万化,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时,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快的速度复位以尽快恢复平稳行驶的状况;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时,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慢的速度复位以避免造成二次震动。显然,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是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减震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其减震效果是有限的,直接影响到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0005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存在的阻尼。

7、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量自动调节,减震效果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0006进一步的,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为一条或一条以上。0007进一步的,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说明书CN101982670ACN101982672A2/4页4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倒梯形。0008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制作方法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出横截面。

8、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并且,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一条以上,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倒梯形。0009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着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自动调节,压缩程度越大,阻尼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并且呈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0010附图1是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也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由节流槽和下活塞组成的节流孔的示意。

9、图;附图4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的正视示意图;附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的俯视示意图;附图6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示意图;附图7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倒梯形的示意图。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及其制作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12附图1是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是底筒,2是叉管组件,3是减震弹簧,4是定位管,5是单向阀,6是节流孔,7是通油孔,8是叉管组件的下活塞。由图可知,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底筒。

10、1、叉管组件2、减震弹簧3、定位管4,单向阀5,节流孔6,通孔7和下活塞8等零、部件。在制造时叉管组件和定位管的中心部位均充满了液压油,装载液压油的部分通常也被称为油缸,并通过通油孔7流入到单向阀5的底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凸起的地面时,摩托车前轮压迫减震弹簧3收缩,当驶过凸起的地面后,减震弹簧3又复位,依此往复,吸收和消耗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能量。通常,减震弹簧3具有较大的压缩强度,当减震弹簧3被压缩后,不能让其自由复位,否则,减震弹簧3的突然复位将造成二次震动,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震动。为减缓减震弹簧3的复位速度,在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前减震器中均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

11、构通常包括叉管组件2、定位管4、单向阀5、节流孔6、通孔7和下活塞8等零、部件。当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减震弹簧3被压缩的同时,叉管组件2带动下活塞8和单向阀5一起相对于定位管4向下轴向运动。单向阀5打开,液压油流进并充满液力阻尼腔。所述液力阻尼腔即为叉管组件2下部与定位管4组成的空腔。当减震弹簧复位时,叉管组件2将带动下活塞8和单向阀5一起相对于定位管4向上轴向运动,单向阀5关闭,液力阻尼腔中的液压油只能从节流孔6回流,使得减震弹簧3不能够立即复位而是随着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逐渐回流而逐渐复位。显然,节流孔6的孔径大小决定了液压油的回流速度,位于定位管上的节说明书CN101982670ACN101。

12、982672A3/4页5流孔6的大小是在制造时就确定的,也即液压油的回流速度是固定的,不管减震弹簧受到多大的压力,被压缩了多少,减震弹簧的复位速度都是固定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压油的回流速度不是指液压油流动的速度,而是指液压油从液力阻尼腔流回油缸的速度。而摩托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遇到的震动力量是千变万化的,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时,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快的速度复位以尽快恢复平稳行驶的状况;在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时,应当让减震弹簧以较慢的速度复位以避免造成二次震动。显然,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减震器的阻尼力不能够随摩托车受到的震动力。

13、量自动调节,其减震效果是有限的,直接影响到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0013附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是底筒,2是叉管组件,3是减震弹簧,4是定位管,5是单向阀,7是通油孔,8是叉管组件的下活塞,9是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由图可知,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与现有技术摩托车前减震器相比,没有在定位管4的外壁上设置节流孔6,而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设置了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9实际上就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上沿轴线切去了一块,并且,切去的深度由上到下逐渐变浅,因此,。

14、从轴向看其被切去横截面积逐渐变小。0014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也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由节流槽和下活塞组成的节流孔的示意图,图中,4为定位管,8为叉管组件的下活塞,9是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由图可知,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节流孔实际上由节流槽9和叉管组件的下活塞8组成,随着节流槽9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节流孔的大小也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即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节流孔的大小是沿定位管的轴向逐渐变化的。当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大,叉管组件2带动下活塞8移动到定位管4的下部位置时,由节流槽9和叉管组件下活塞8组成的节流孔较小,当减震。

15、弹簧复位时,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较小,也即阻尼力较大,减震弹簧将缓慢的复位。反之,当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较小,叉管组件2将带动下活塞8移动到定位管4上部时,由节流槽9和叉管组件下活塞8组成的节流孔较大,当减震弹簧复位时,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较大,也即阻尼力较小,减震弹簧将较快的复位。为了防止叉管组件下活塞8移动到节流槽9的顶部时由于节流孔的突然封闭(即从最大流量突然变为流量为零)可能造成的颤抖或震动,在节流槽9横截面积最大处的上部设置了节流槽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过度段,避免了可能产生的颤抖或震动,保证了摩托车的平稳行驶。由于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节流槽9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是。

16、连续的,因此,节流孔的大小变化也是连续的,阻尼力的变化也将是连续的。0015进一步的,根据设置在定位管外壁轴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以及所需的液力阻尼腔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设计或加工定位管外壁轴向的节流槽时可以选择设置一条节流槽,也可以选择设置一条以上的节流槽。附图4、5分别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具有二条节流槽的定位管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0016进一步的,设置在定位管轴向的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与叉管组件的下活塞组成节流孔即可,当然也要考虑加工方便和安装性能,常见的半圆说明书CN101982670ACN101982672A4/。

17、4页6形(如附图3所示)、三角形、倒梯形和正方形等均可。附图6、7分别是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节流槽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倒梯形的实施例的示意图。0017制作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不需要增加特殊设备,普通机加工机床,如铣床、磨床和电火花加工设备均可,其基本制作方法是在定位管外壁的轴向加工出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节流槽,在定位管上不设置节流孔,并且,节流槽的数量为一条或者一条以上,节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倒梯形。0018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的阻尼力能够随着减震弹簧被压缩的程度自动变化,压缩程度越大,阻尼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且为连续变化。本发明摩托车自动变阻尼前减震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提高了摩托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说明书CN101982670ACN101982672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2670ACN101982672A2/3页8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82670ACN101982672A3/3页9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8267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