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核对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核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般用于描述企业内部的电脑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MIS可以提供与企业商业操作相关的信息。典型地,在一个大型企业里,“MIS”指主要的,或与主要同等地位的电脑专门技术和管理系统,通常包括主机系统,也包括企业整个电脑资源网络的扩展部分。
当MIS进行账务管理时,总账数据和业务系统账务数据分别体现在凭证科目账数据和业务数据这两套数据上,由于不同的账目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又有着相互的制约关系,如果某个账目数据存在遗漏或者疏忽,势必会造成整个企业的账目数据之间的异常差异,对于交易频繁并且业务往来复杂的企业来说,去查找并调整账务数据之间的差异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目前现有的一些MIS系统,实现了科目金额取单据金额。当企业需要进行委外加工业务,在进行委外加工总账和业务系统进行账务数据的核对时,用户利用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单数据扣减委外加工入库单表单数据得出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科目报表数据,并进行人工对比分析进行数据的核对。
发明人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发现,现有的数据核对方法完全依赖于人工完成,核对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非常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核对方法及装置,实现高准确度、高可信度的数据核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核对方法,包括:
确定过滤查询条件;
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和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形成过滤结果,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利用所述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与所述第二系统过滤后的过滤结果进行数据核对。
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为业务系统数据;所述第二系统数据为总账系统数据,其中,所述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委外加工出库单以及委外加工核销日志;所述总账系统数据包括委托加工物资科目金额。
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包括:
待查询科目和查询期间。
所述第一数据为委外加工出库单,所述第二数据为委外加工核销日志,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具体为:
按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和核销日志的单据内码值以及行号将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与所述核销日志进行关联,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通过期初余额、本期发出金额、本期核销金额以及期末余额四方面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相应地,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通过期初余额、本期发出金额、本期核销金额以及期末余额四方面形成过滤结果。
通过期初余额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包括:
从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中统计单据日期小于查询期间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数据,按加工单位汇总得出数据;
从核销日志中查找核销日期小于查询期间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核销数量,取得原材料核销的原材料以及对应的数量,计算得出核销金额;
根据委外加工出库单得到的数据和核销金额计算期初余额
通过本期发出金额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包括:
从委外出库单单据表中统计查询期间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数据,按加工单位汇总得出数据。
通过本期核销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包括:
从核销日志中查找查询期间委外加工出库单核销数量,并按核销数量占单据数量比例计算核销金额,计算结果本期核销金额为记为零。
通过期末余额四方面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包括: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出金额-本期核销金额。
一种数据核对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过滤查询条件;
过滤单元,用于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和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形成过滤结果,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关联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核对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与所述第二系统过滤后的过滤结果进行数据核对。
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为业务系统数据;所述第二系统数据为总账系统数据,其中,所述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委外加工出库单以及委外加工核销日志;所述总账系统数据包括委托加工物资科目金额。
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包括:
待查询科目和查询期间。
所述关联单元具体为:
按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和核销日志的单据内码值以及行号将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与所述核销日志进行关联,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委外加工数据核对时,从委外业务本质出发,业务系统数据采用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数据扣减包含在委外核销记录表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数据方式计算,从而保证计算出的业务余额为累积委外加工发出存放在加工商处的余额,同时此方法可以检查出原采用委外加工入库单数据计算时把未核销的委外加工入库单也作为扣减项来计算所导致的核对结果相等但业务系统数据与实际余额不等的被掩盖错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同一个过滤查询条件对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系统数据用同一个查询范围进行取数,整个计算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除输入查询条件外无任何人工干预过程,避免人为计算错误,增强对账结果可信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包括:
S101,确定过滤查询条件;
S102,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和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形成过滤结果,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S103,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S104,利用所述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与所述第二系统过滤后的过滤结果进行数据核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核对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数据核对当中,下面以MIS系统中委外业务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几个概念进行介绍:
1、委外对账: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行的,针对委外加工业务中用于委托加工作业而外发给加工商的物料,把业务部门账务数据与财务部门的会计数据按月进行核对的操作。
2、委外核销:委外加工业务中把委外加工发出物料与对应加工完成品冲销的账务处理操作。
3、核销日志:针对委外核销操作,把每次参与委外核销的委外出库单与委外入库单建立一个组来记录的一张关系表。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甲企业的半成品C由1个原材料A和2个原材料B加工而成,由于企业内部作业无法达到技术要求需要外发到加工商进行委托加工。假设,甲企业在2009年8月1日之前没有发生过委外加工业务,现发生业务如下:
(一)、2009年8月份业务
2009年8月10日,发出原材料A100个、原材料B200给加工商乙企业加工半成品C,原材料A单位成本1元、原材料B单位成本2元,形成的委外加工出库单OUT001如表1所示。
表1:
单据ID 行号 单据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物料加工单位OUT001 1 2009-8-10 100 1 100原材料A乙企业OUT001 2 2009-8-10 200 2 400原材料B乙企业
2009年8月20日,发出原材料A200个、原材料B400给加工商丙企业加工半成品C,原材料A单位成本1.5元、原材料B单位成本2.5元,形成的委外加工出库单OUT002如表2所示。
表2:
单据ID 行号 单据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物料 加工单位 OUT002 1 2009-8-20 200 1.5 300 原材料A 丙企业 OUT002 2 2009-8-20 400 2.5 1000 原材料B 丙企业
2009年8月25日,乙企业送货已加工半成品C10个,加工单价0.5,形成的委外加工入库单IN001如表3所示。
表3:
单据ID 行号 单据 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物料 单位材 料成本 材料成 本 单位加 工费 加工 费 加工 单位 IN001 1 2009- 8-25 10 0.5 5 半成 品C 0 0 0.5 5 乙企 业
显然,委外加工出库单与委外加工出库单相对应的,即委外加工出库单显示了委托给某个企业的总的加工任务,委外加工入库单则显示某企业根据委外加工委托所完成的被委托任务。表1是委托给乙企业的委外加工出库单,表3是乙企业的委外加工入库单,很显然,根据表1和表3在进行委外核销处理后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核销日志:
表4:
核销序号 核销日期 委外加工出 单单据ID 委外加工 出库单行 号 委外加工 出库单核 销数量 委外加工入 库单单据ID 委外加工 入库单行 号 委外加工 出库单核 销数量 001 2009-8-31 OUT001 1 10 IN001 1 10 001 2009-8-31 OUT001 2 20 IN001 1 10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8月31日,根据委外加工出库单表1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与委外加工入库单表3的第一行与第二行进行了核销,核销的数量为10。如果要确定核销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核销日志查询表1和表3。
表3中单位材料成本为零,这里零只是一个缺省值,在进行核销之后,与表1相结合就可以确定单位材料成本,所以,经过核销后,委外加工入库单如表5所示。表5中根据表1获得了对应的单位材料成本和材料成本,单据随之进行了变化。显然,单价=单位材料成本+加工费。单价变化后,总的金额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5变成了55。
表5:
单据ID 行号 单据 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物料 单位 材料 成本 材料成 本 单位加 工费 加工费 加工 单位 IN001 1 2009-8 -25 10 5.5 55 半成品 C 5 50 0.5 5 乙企 业
表1~表5对应的都是业务系统单价数据。为了使账目清楚平衡,总账系统会根据业务系统的凭证形成总账系统的单价数据,即委外加工物资科目金额。
与表1对应的总账系统单据凭证为:
1)委外加工出库单OUT1凭证: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金额,500;
贷:原材料,金额,500。
与表2对应的总账系统单据凭证为:
2)委外加工出库单OUT2凭证:
借:委托加工物资-丙企业,金额,1300;
贷:原材料,金额,1300。
与表3对应的总账系统单据凭证为:
3)委外加工入库单IN001凭证:
借:自制半成品,金额,55;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金额,50;
应付账款-乙企业,金额,5。
根据总账系统单价凭证,形成如表6所示的委外加工物资科目金额表。表中从某个会计时期的起初余额、借贷双方发生额以及期末余额四个方面对委外加工物资科目金额进行记录。
表6:
会计期间 会计科目 加工单位 期初余额 借方发生 额 贷方发生 额 期末余额 2009.08 委托加工物资 乙企业 0 500 50 450 2010.08 委托加工物资 丙企业 0 1300 0 1300
与8月份的统计类似,对该企业9月份的委外加工情况也分别利用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系统数据进行记录,最后,将8、9月委外加工的情况进行综合,形成如表7所示的委外加工出库单、如表8所示的委外加工入库单以及如表9所示的核销日志。表7:
单据ID 行号 单据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物料 加工单位 OUT001 1 2009-8-10 100 1 100 原材料A 乙企业 OUT001 2 2009-8-11 200 2 400 原材料B 乙企业 OUT002 1 2009-8-20 200 1.5 300 原材料A 丙企业 OUT002 2 2009-8-20 400 2.5 1000 原材料B 丙企业 OUT003 1 2009-9-28 100 1.5 150 原材料A 乙企业 OUT003 2 2009-9-28 200 2.5 500 原材料B 乙企业
实际上,委外出库单OUT003没有做凭证。
表8:
单据ID 行号 单据 日期 数量 单价 金额 物料 单位 材料 成本 材料 成本 单位 加工 费 加工 费 加工 单位 IN001 1 2009- 10 5.5 55 半成 5 50 0.5 5 乙企
8-25 品C 业 IN002 1 2009- 9-31 30 5.6 168 半成 品C 5 150 0.6 18 丙企 业
表9:
核销序号 核销日期 委外加工 出单单据 ID 委外加 工出库 单行号 委外加工 出库单核 销数量 委外加工 入库单单 据ID 委外加工 入库单行 号 委外加工 出库单核 销数量 001 2009-8-31 OUT001 1 10 IN001 1 10 001 2009-8-31 OUT001 2 20 IN001 1 10
实际上,委外入库单IN002没有做委外核销,核销日志中没有该条记录。
相应的,总账系统会根据业务系统的凭证形成总账系统的单价数据,即委外加工物资科目金额表如表10所示。
表10:
会计期间 会计科目 加工单位 期初余额 借方发生 额 贷方发生 额 期末余额 2009.08 委托加工物资 乙企业 0 500 50 450 2009.08 委托加工物资 丙企业 0 1300 0 1300 2009.09 委托加工物资 乙企业 450 0 0 450 2009.09 委托加工物资 丙企业 1300 0 150 1150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委外加工数据核对的方法包括:
S201,确定待查询科目和对应的查询期间。
假设本发明实施例中,待查询科目为委托加工物资,查询期间为2009年09期。
S202,按查询科目和对应的查询期间对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系统数据数据进行过滤形成过滤结果,其中,业务系统数据中的第一数据为委外加工出库单;第二数据为核销日志。。
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委外加工出库单(如表7)、委外加工入库单(如表8)以及委外加工核销日志(如表9)。总账系统数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金额(如表10)。
S203,对业务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委外加工出库单和核销日志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共有信息即为单据的内码号和数据的行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期初余额、本期发出金额、本期核销金额以及期末余额四方面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具体地,根据表9可知,计算期初余额包括:
1)、从委外出库单单据表中统计单据日期小于2009-09-01的OUT001、OUT002数据,按加工单位汇总得出数据:
累计期初发出-乙企业=500
累计期初发出丙企业=1300
2)、从核销日志中查找核销日期小于2009-09-01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核销数量,取得原材料A核销数量10,原材料B核销数量20,因核销日志中没有记录对应核销金额所以需要按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内码和委外加工出库单行号从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中按比例计算得出核销金额:
原材料A核销金额=OUT001行1金额/OUT001行1数量*OUT001行1核销数量=100/100*10=10。
原材料B核销金额=OUT001行2金额/OUT001行2数量*OUT001行2核销数量=400/200*20=40。
累计核销-乙企业=10+40=50。
3)、计算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乙企业=500-50=450。
期初余额-丙企业=1300。
根据表9可知,计算本期发出包括:
从委外出库单单据表中统计单据日期大于等于2009-09-01且小于等于2009-09-30的OUT003数据,按加工单位汇总得出数据:
本期发出-乙企业=650。
本期发出-丙企业=0。
根据表9可知,计算期核销包括:
从核销日志中查找核销日期大于等于2009-09-01且小于等于2009-09-30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核销数量,并按核销数量占单据数量比例计算核销金额,计算结果本期核销金额为0;
本期核销-乙企业=0。
本期核销-丙企业=0。
根据表9可知,计算期末余额包括:
期末余额-乙企业=期初余额+本期发出-本期核销=450+650-0=1100。
期末余额-丙企业=期初余额+本期发出-本期核销=1300+0-0=1300。
相应的,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通过期初余额、本期发出金额、本期核销金额以及期末余额四方面形成过滤结果,包括:
从科目余额表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其中:
期初余额-乙企业=450;
期初余额-丙企业=1300;
本期借方发生额-乙企业=0;
本期借方发生额-丙企业=0;
本期贷方发生额-乙企业=0;
本期贷方发生额-丙企业=150;
期末余额-乙企业=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450+0-0=450;
期末余额-丙企业=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1300+0-150=1150。
S204,利用所述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与所述第二系统过滤后的过滤结果进行数据核对。
通过步骤S203的计算,形成如表11所示的对照表。
表11:
会计期 间 会计 科目 加 工 单 位 业务 系统 期初 余额 总账 期初 余额 期初 差额 业务 系统 本期 发出 总账 借方 发生 额 本期 发出 差额 业务 系统 本期 核销 总账 贷方 发生 额 本期 核销 差额 业务 系统 期末 余额 总账 期末 余额 期末 差额 2009.09 委托 加工 物资 乙 企 业 450 450 0 650 0 650 0 0 0 1100 450 650 2009.09 委托 加工 物资 丙 企 业 1300 1300 0 0 0 0 0 150 -150 1300 1150 150
从表11可以看出,在业务统计初期,业务系统余额和总账系统余额形相等。这表明2009年8月份委外加工发出原材料的业务部门账与财务部门账是相等,业务无异常的。但是到了本期(2009年09期)业务系统和总账有差额,表明2009年9月份委外加工发出物料的业务部门账与财务账有差异,本例中该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委外加工出库单OUT003没有做凭证导致。
本期核销有差异,表明2009年9月份委外加工回来物料的业务部门账与财务有差异,对本例中因为委外加工入库单IN002没有做委外核销,此笔业务在核销日志中无记录导致。
期末存在差异,原因在期初差异、本期发出差异、本期核销差异导致,当以上差异消除后,期末就无差异。
现有的委外加工数据核对过程中,未能对业务本职进行控制,业务系统数据由委外加工出库单扣减委外加工入库单方式计算,对于未进行委外核销或者委外入库单上维护错误数据情况下不能由对账检查出来,没有达到控制委外必须核销目的。同时,总账和业务系统数据查询是多个查询条件,查询结果可信度低下,如果用户发现账务异常需要校对时,其无法确认总账和业务系统之间哪一套数据才是有效,用户需要在科目账和业务账、实际情况三者之间校对分析,对账、调账成本较高且效率低。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对账结果只有余额数据,结果单一。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核对方法在进行委外加工数据核对时,从委外业务本质出发,业务系统数据采用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数据扣减包含在委外核销记录表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数据方式计算,从而保证计算出的业务余额为累积委外加工发出存放在加工商处的余额,同时此方法可以检查出原采用委外加工入库单数据计算时把未核销的委外加工入库单也作为扣减项来计算所导致的核对结果相等但业务系统数据与实际余额不等的被掩盖错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同一个过滤查询条件对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系统数据用同一个查询范围进行取数,整个计算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除输入查询条件外无任何人工干预过程,避免人为计算错误,增强对账结果可信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从“期初余额”、“本期发出” 、“本期核销”和“期末余额”四个纬度提供对账结果,对账的结果更加详细,符合业务对账详细要求。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核对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过滤查询条件;
过滤单元302,用于按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和所述第二系统数据进行过滤形成过滤结果,所述第一系统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关联单元303,用于对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中过滤出来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共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核对单元304,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与所述第二系统过滤后的过滤结果进行数据核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系统数据为业务系统数据;所述第二系统数据为总账系统数据,其中,所述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委外加工出库单以及委外加工核销日志;所述总账系统数据包括委托加工物资科目金额。
相应的,所述过滤查询条件包括:待查询科目和查询期间。
可选地,所述关联单元具体为:按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和核销日志的单据内码值以及行号将所述委外加工出库单与所述核销日志进行关联,形成业务系统数据的结果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核对装置在进行委外加工数据核对时,从委外业务本质出发,业务系统数据采用委外加工出库单单据表数据扣减包含在委外核销记录表的委外加工出库单数据方式计算,从而保证计算出的业务余额为累积委外加工发出存放在加工商处的余额,同时此方法可以检查出原采用委外加工入库单数据计算时把未核销的委外加工入库单也作为扣减项来计算所导致的核对结果相等但业务系统数据与实际余额不等的被掩盖错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同一个过滤查询条件对业务系统数据和总账系统数据进行取数,整个计算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除输入查询条件外无任何人工干预过程,避免人为计算错误,增强对账结果可信度。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