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96808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8129.0

申请日:

2009.03.16

公开号:

CN101514839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H 1/10公开日:200908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H 1/10申请日:20090316|||公开

IPC分类号:

F24H1/10

主分类号:

F24H1/10

申请人:

蔡木生

发明人:

蔡木生

地址: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银菊花园82幢5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田子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使用该热交换装置的电热水装置。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出水口所在的腔室位于进水口所在的腔室内。本发明结构合理,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热量交换效率,节约能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出水口所在的腔室位于进水口所在的腔室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通的腔室排列方式为由外向内包围,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最内层的腔室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一个隔离层,该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的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所述的出水口设在内腔室,所述的进水口设在外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远离内腔室与外腔室间的连通口,所述的进水口远离内腔室与外腔室间的连通口。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二个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的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外腔室,;第二隔离层将内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第一内腔室位于第二内腔室内,所述的出水口位于第一内腔室,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连通口远离出水口。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三个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第二隔离层将内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第一内腔室位于第二内腔室内,所述出水口位于第一内腔室内,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连通口远离出水口;第三隔离层将外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第一外腔室位于第二外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外腔室内,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连通口远离进水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腔外壁呈管状,所述的隔离层呈管状。

7、
  一种电热水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的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腔外壁呈管状,所述的隔离层呈管状。

说明书

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是一种电热水装置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交换装置如电热水器的热交换装置一般包括冷热交换管及设置在冷热交换管内的发热元件,冷热交换管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现有的热交换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冷热交换管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水流经过冷热交换管时,热量会通过冷热交换管外壁大量向外界辐射,导致热交换不充分,热量的损失,同时使得热交换装置外部其它元器件如控制电路的元器件过热,使周围环境变得恶劣,影响元器件寿命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结构合理,减少热量损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出水口所在的腔室位于进水口所在的腔室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使用时,冷水由进水口进入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在此处由隔离层预热,之后向内流动,逐渐加热,至流入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由发热元件直接加热,充分进行热交换后经出水口流出,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热量交换效率;第二,热交换装置向外辐射能量减少,使用时,冷水由进水口进入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虽在此处由隔离层预热,但其温度远比内腔室的温度低,因此使热交换装置外壁温度较低,辐射损耗小,节约能源;第三,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其温度较距离发热元件较近的腔室低,辐射小,周围环境温度不高,提高其它元器件如控制电路的元器件寿命,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一个隔离层,该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的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所述的出水口设在内腔室,所述的进水口设在外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远离内腔室与外腔室间的连通口;所述的进水口远离内腔室与外腔室间的连通口。这样使水在外腔室内能充分被隔离层预热,在内腔室内能被发热元件充分加热。
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二个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的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外腔室;第二隔离层将内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第一内腔室位于第二内腔室内,所述的出水口位于第一内腔室,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连通口远离出水口。
所述热交换腔设有三个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内腔室位于外腔室内;第二隔离层将内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第一内腔室位于第二内腔室内,所述出水口位于第一内腔室内,第一内腔室和第二内腔室连通口远离出水口;第三隔离层将外腔室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第一外腔室位于第二外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外腔室内,第一外腔室和第二外腔室连通口远离进水口。
热交换腔内设置第二、第三隔离层,进一步有利于水在热交换装置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同时使热交换装置外壁温度低,向外辐射能量进一步减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交换腔外壁呈管状,所述的第一隔离层呈管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热交换装置的电热水装置,其结构合理,减少热量损耗。
一种电热水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的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
所述的热交换腔外壁呈管状,所述的隔离层呈管状。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
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1,该热交换腔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热交换腔设有第一隔离层3,该第一隔离层3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31和外腔室32,内腔室31位于外腔室32内,进水口11设在外腔室32,出水口12设在内腔室31。出水口12远离内腔室31与外腔室32间的连通口33;进水口11远离内腔室31与外腔室32间的连通口33。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
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1,该热交换腔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热交换腔设有第一隔离层3,该第一隔离层3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31和外腔室32,内腔室31位于外腔室32内,进水口11设在外腔室32,出水口12设在内腔室31。内腔室31设有第二隔离层4,将内腔室31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311和第二内腔室312,第一内腔室311位于第二内腔室312内,出水口12位于第一内腔室311,第一内腔室311和第二内腔室312连通口313远离出水口12。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
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1,该热交换腔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热交换腔设有第一隔离层3,该第一隔离层3将热交换腔划分为连通的内腔室31和外腔室32,内腔室31位于外腔室32内,进水口11设在外腔室32,出水口12设在内腔室31。内腔室31设有第二隔离层4,将内腔室31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内腔室311和第二内腔室312,第一内腔室311位于第二内腔室312内,出水口12位于第一内腔室311,第一内腔室311和第二内腔室312连通口313远离出水口12。外腔室32设有第三隔离层5,将外腔室32进一步划分为连通的第一外腔室321和第二外腔室322,第一外腔室321位于第二外腔室322内,进水口11位于第二外腔室322内,第一外腔室321和第二外腔室322连通口323远离进水口11。
图1至图3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实施例1至3中的隔离层既可以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导热性一般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热水装置,该电热水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热交换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1至3中任意一种热交换装置。
上述仅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凡是按照本发明的设计理念所作出的等效变换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交换装置及电热水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使用该热交换装置的电热水装置。热交换装置,是在热交换腔内置有发热元件,该热交换腔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热交换腔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热交换腔划分为多个连通的腔室,所述的出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近的腔室内,所述的进水口设在距离发热元件最远的腔室内,出水口所在的腔室位于进水口所在的腔室内。本发明结构合理,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热量交换效率,节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