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526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5261ACN101975261A21申请号201010516959222申请日20101025F16H47/00200601F16H43/0220060171申请人马国英地址415127湖南省常德市56号信箱九监区72发明人马国英54发明名称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即将千斤顶21通过杠杆22充气,其顶杆23推动大活塞24轴向运动,在复合式缸套25中套合液体袋26,液体袋26、大口径27一端与小口径29一端容量相等,其中密封液体28,通过液体28受压后为媒体,使小。
2、活塞30运动行程增长数倍,将动力从连杆31传至曲轴上,曲轴又可再拉动下一组从杠杆至曲轴的部件,周而复始,使动力无限增大。由此,本发明以动力传递新技术,在物理学领域破解了节约能源的难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75266A1/1页21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包括动力传递技术和杠杆增力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连接动力源的曲轴1,然后顺序相连的部件是连杆2、活塞4、缸套3、杠杆5、撑杆7、摇杆8、复合式缸套11、大活塞10、液体袋14、液体17、小活塞18、连杆19、曲轴20,整个技术实施过程是当原动力从曲轴1通。
3、过连杆2和活塞4传递至杠杆5,杠杆5带动撑杆7运动,撑杆7将增大的力通过摇杆8定向传递给大活塞10,大活塞10以行程较短的动力推压液体袋14,使液体17从大口径15一端进入小口径16一端,液体17变形将动力行程增长数倍,再传递给小活塞18、连杆19和圆周运动的曲轴20。使终点曲轴20的动力大于曲轴1的动力。2根据1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所述复合式缸套,其特征在于复合式缸套11是由轴向相连的两个不同口径的缸套合成,接近撑杆7一端为大口径12,与大活塞10配套,小口径13与小活塞18配套,复合式缸套11的技术原理是与液体袋14配套工作,将行程较短的撑杆7动力增长数倍行程,其行程增长比例可随大口。
4、径12与小口径13的直径比例任意设计,其复合式缸套11的工作不需密封,必要时可以在缸套壁上轴向开口以利于摇杆8和连杆19不碰闯缸套壳体。3根据1、2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所述液体袋,其特征在于液体袋14是一个动力传递的关键媒体,液体袋14用柔韧性材料制成,可在压力下任意变形和轴向伸缩,其一端是较短的大口径15,另一端是较长的小口径16,套合在复合式缸套11对应的大口径12和小口径13中,大口径15与小口径16的内空容积相等,将空气排除后在液体袋14中注入总容量一半的液体17,该液体17可以是水银或油类,也可以将一定量的液体17与空气混装,还可用一定压力的空气完全代替液体17,当大活塞10施。
5、压至下止点时,液体17被全部推入小口径16中,将小活塞18推至下止点,当大活塞10回位上止点时,小活塞18将液体17全部推入大口径15中,如此往复变形,将动力行程增长。4根据1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根据2和3所述复合式缸套和液体袋,其特征在于将曲轴1的动力直接推进大活塞10,以下均无图示即将连杆2在曲轴1上的运行轨道的直径调整至与大活塞10的运动行程相等,然后以曲轴1的动力通过连杆2推进大活塞10和液体袋14,通过液体袋14变形后使连杆19的运动行程远大于连杆2的行程,从而使连杆19在曲轴20上的运行轨道半径增大,达到曲轴20增大动力的效果。5根据2所述复合式缸套,根据3所述液体袋,其特。
6、征在于以原动力将气压式千斤顶21的杠杆22拉动充气时,使顶杆23推进大活塞24,当顶杆23行至上止点时,大活塞24将液体袋26中的液体28全部推进小口径29中,小活塞30被推至上止点,并将动力通过连杆31传递给曲轴,当千斤顶21排气后,顶杆23回至下止点,然后再充气,如此重复将顶杆23行程较短的动力增长后传递到圆周运动的曲轴上。6根据1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根据4所述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以下无图示将曲轴1的重量增加,使其具有强大的惯性力拉动杠杆5,使终点曲轴20得到更强动力,又将终点曲轴20再设置连杆,连接下一个增加动力的技术实施过程,在该过程终点的曲轴上得出比曲轴20增大数倍的动力,如。
7、此重复,使原动力无限增大。权利要求书CN101975261ACN101975266A1/3页3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节能技术,尤其涉及以杠杆增力的原理应用于动力传递的节能技术。0002背景技术随着现行汽车使用的普及和人类工业化程度提高,各类消耗能源的设备日益增多,将有限的能源正无穷尽的消耗,严重也污染着大气层,这使节能技术成为人类当务之急。0003杠杆增力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物理现象,越接近支点的力量越大,同样,圆周运动的力也是越接近圆心的力量越大,但是,接近支点或圆心的力运动行程变小,要提取这种力量成了现行物理学的难题。0004发明内容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
8、技术克服了现行动力设备能源消耗过大的不足,能完全利用杠杆接近支点的力,将原动力成倍放大后传递到圆周运动的设备中,又能保持原动力的运转速度和运转半径。0005本发明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即设计两个曲轴,其中一个曲轴连接动力源,在两个曲轴之间的连杆、活塞、杠杆、撑杆、活塞、液体袋、连杆等顺序相连,当连接动力源的曲轴及活塞运动时,带动杠杆往复运动,接近支点的撑杆随之运动,撑杆经过液体袋受压变形后,将放大的力增加行程再传递至终点的曲轴,如此,两个直径相同的曲轴运转速度相等。而做功的力量增加了数倍。0006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包括动力传递技术和杠杆增力技术,其。
9、特征在于设计两个曲轴,其中一个曲轴连接动力源,然后顺序相连的是12个部件连杆、活塞、缸套、杠杆、撑杆、摇杆、复合式缸套、大活塞、液体袋、小活塞、连杆、曲轴,整个技术实施过程是当原动力从曲轴、连杆传递至杠杆时,杠杆的轴向往复运动带动接近支点的撑杆,撑杆将增大的力通过摇杆定向传递给大活塞,大活塞通过液体袋中液体的变形,使动力的行程增长后传递给小活塞,小活塞将动力通过连杆传递给终点曲轴。、根据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所述复合式缸套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缸套是由两个口径不同的缸套轴向合成,其接近撑杆的一端为大口径,与大活塞配套,另一端为小口径,与小活塞配套,复合式缸套的作用是与另一部件液体袋配。
10、套,将行程较短的撑杆力量增长数倍行程,其行程长短比例可随大口径与小口径的直径比例而任意设计,复合式缸套中的活塞运动不需要密封,必要时可在复合式缸套壳体上轴向开槽,使连杆或摇杆不碰闯缸套。、根据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所述液体袋,其特征在于该液体袋用柔韧性材料制成,可在压力下任意变形和伸缩,自然状态下恢复原形,液体袋一端为较短的大口径,另一端是较长的小口径,其大口径与小口径的表面周长与复合式缸套对应的两端内壁周长相等。液体袋大口径一端的内空容积与小口径内空容积相等。在液体袋中装有总容量一半的液体该液体可用水银或油类,与可将液体袋中注入一定压力的空气代替液体,或将空气与液体混合密封在内空中。,当。
11、大活塞施压至下止点时,将液体全部推进液体袋小口径中,液体从大口径进入小口径的过程增长了动力的行程,使小活塞的运动行程比大活塞运动行程增长数倍,当大活塞回位至上止点时,小活塞将液体全部推进大口径中,如此往复传递动力。、根据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根据所述复合式缸套,根据说明书CN101975261ACN101975266A2/3页4所述液体袋,其特征在于将起点上的曲轴活塞直接推进液体袋时,使小活塞的行程远远增大,使连接终点曲轴的连杆在曲轴上运行轨道的半径增大,从而增大了终点曲轴的力量。、根据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根据所述复合式缸套,根据所述液体袋,其特征在于将千斤顶做超强运力的传递部件。
12、,当较小的力启动千斤顶时,使千斤顶的顶杆以强大力量推进较短行程,可通过大活塞将力量传递给液体袋,液体受压后变形将小活塞推进较长的行程,小活塞又将动力传递到曲轴上,整个技术实施过程将较小的力启动千斤顶,将轴向运动的强大动力转换成圆周运动的强大动力。、根据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所述整个技术实施过程,其特征在于将曲轴的重量增加,使强大的惯性力拉动杠杆,又将终点曲轴连接下一个增大动力的技术实施过程,使原动力再增加数倍,如此多重复合,得出将动力无限增大的技术。0007通过本发明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的实施,破解了一个力学应用难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现行汽车使用本技术,一次加油可行驶数千里。2。
13、、现行飞机使用本技术,一次加油可延长飞行时间十多倍。3、人类可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压缩空气做能源实现强劲的动力,彻底淘汰有排碳污染的动力设备。4、人类可实现高速自行车、人力轿车、人力快艇、人力飞行器等。5、可利用高空太阳能做动力,制造强动力的无人飞行器,执行宇航探测任务,一次可飞行数十年或上百年。6、如果把依靠排碳获取动力的技术称“硬动力”,那么本技术将人类文明带进一个拒绝排碳的“软动力”时代。0008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顺序相连的部件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动力传递的实施例。0009图中1曲轴,2连杆,3缸套,4活塞,5杠杆,6支点,7撑杆,8摇杆,9支点,10大活塞,11复合式缸套,12大口。
14、径,13小口径,14液体袋,15大口径,16小口径,17液体,18小活塞,19连杆,20曲轴,21千斤顶,22杠杆,23顶杆,24大活塞,25复合式缸套,26液体袋,27大口径,28液体,29小口径,30小活塞,31连杆。001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是实施例的部件剖示图,本技术是由顺序相连的部件通过相互协作的动力传递过程而实现的。为了便于解说,图示将复合式缸套11、大活塞10、小活塞18的间距增大了。图中曲轴1是原动力的部件,当曲轴1的重量越大时,其惯性力越大,做功能力越大,连杆2与活塞4在缸套3中轴向运动时不需密封,活塞4的顶部与杠杆5连接,为避免杠杆5碰闯缸套3,杠杆5尾部呈垂直弯曲状,也。
15、可在缸套3壳体上轴向开口避免杠杆5与缸套3碰闯,在杠杆5接近支点6的位置连接撑杆7,撑杆7与摇杆8斜角相连,摇杆8起到稳定撑杆7运动方向的作用,摇杆8有单独的支点9,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在接近支点9处又装置一个撑杆时以下无图示,该摇杆8即变成一个新的杠杆,起到增力作用,如此重复增加新的杠杆和撑杆,使杠杆力无限增大。图中撑杆7的尾部弯曲状与大活塞10相连,其目的是避免摇杆8与复合式缸套11的壳体相闯,所述复合式缸套11是由轴向连体的大口径12和小口径13组成,大口径12的底部有圆锥形结构与小口径13对接,该圆锥形与大活塞10底部的圆锥形大小形状相同,当杠杆原理将增大数倍的力传递给大活塞10时,大活塞。
16、10的运动行程变得很短,如果这时将动力传递到圆周运动的曲轴上,其动力只能传递在半径很小的运行轨道上,达不到增大动力的效果。因此,将杠杆力四两拨千斤的原理应用到动力设备中,成了人类难以突破的物理力学难题。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说明书CN101975261ACN101975266A3/3页5液体或气体在压力下可任意变形的特性,以液体为传递动力的媒体,通过变形的方法增加了大活塞10的数倍行程,即在复合式缸套11内壁套装一个大小相同的液体袋14,它由大口径15和小口径16连接组成,该液体袋14用柔性材料制成,压力下可任意轴向伸缩,图中显示的液体袋14壳体剖面上呈波浪形状,该结构利于液体袋14受压时轴向伸缩。
17、,其大口径15的内空容积与小口径16内空容积相等,在液体袋14密封有总容量一半的液体17,该液体17是传递动力的媒体,可以是水银、油类,也可混入一定比例的空气或单纯用空气代替,当液体袋14受大活塞10压力时,液体17被推往小口径16一端,当大口径10行至下止点时,大口径15完全闭合,液体17全部进入小口径16,小口径16将小活塞18推至下止点,紧接着小活塞18与大活塞10同步往上回位,液体17被往大口径15内,当小活塞18至上止点时,小口径16完全闭合,大口径15完全张开,整个工作过程就是如此重复将动力行程从大活塞10到小活塞18增加数倍,其动力从小活塞18传递给连杆19,连杆19将增大的动力。
18、传至曲轴20的半径较长的运行轨道上,这时,曲轴20的动力比连接动力源的曲轴1的动力增大数倍,而两个曲轴的直径和运行速度相等。0011为了将以上增大动力的技术更加简单地实施,可拆除杠杆5等部件,将曲轴1的连杆2直接推进大活塞10以下无图示,即将连杆2在曲轴1上的运行轨道的直径调整至与大活塞10的运动行程相等,然后以曲轴1的动力直接推进液体袋14,通过液体袋14变形后将动力传至曲轴20,使连杆19的运动行程远大于连杆2的行程,从而使连杆19运行轨道的半径增大,达到曲轴20增大动力的目的。0012为了在以上增大动力的基础上再次将原动力增大以下无图示,可在曲轴20上增设连杆、杠杆、液体袋等顺序相连的部。
19、件,通过再次实施以上技术,又得出比曲轴20增大数倍的动力,如此多次重复,得出将杠杆力无限增大的节能技术。0013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中利用一个千斤顶21与本发明动力传递技术相结合,在千斤顶21上有杠杆22连接动力源,当动力源快速将杠杆22往复拉动充气时,顶杆23迅速升起,将大活塞24前推,该大活塞24套合在复合式缸套25中,复合式缸套25的内壁又套合液体袋26,该液体袋26的一端是大口径27,另一端是小口径29,其大口径27的内空容积与小口径29的内空容积相等,在液体袋26中密封有总容量一半的液体28,该液体袋可在压力下轴向伸缩,当顶杆23升至上止点时,大口径27闭合,液体28全部进入小口径29中,而增长了行程,又推进活塞30、连杆31再传递至圆周运动的曲轴,反之,千斤顶迅速排气,使大活塞24回位至下止点时,液体28进入大口径27中,整个过程将千斤顶强大动力转变成圆周运动的力,本发明可将镙纹推进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同样与以上增加动力的技术结合。说明书CN101975261ACN101975266A1/1页6说明书附图CN1019752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