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38044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7938

申请日:

1987.11.23

公开号:

CN87107938A

公开日:

1988.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87/04; //(C07D487/04,205:00,209:00)

主分类号:

C07D487/04; //

申请人:

藤沃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村田正好; 津津美秀雄; 松田启二; 服部浩二; 中尚志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1986.11.24 GB 8628063; 1986.12.31 GB 8631081; 1987.04.21 GB 8709399; 1987.07.17 GB 871693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戴真秀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有下式的新型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其药物适用盐,以及这类化合物和其盐的制备方法。这类物质特别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活性,可用作抗菌剂,治疗人类与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式中R1是羧基或被保护羧基,R2是被护或未被护的羟基(低级)烷基,R3是氢或低级烷基,R4是被保护或未被保护的脲基(低级)烷基,R5是氢、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基或亚氨基保护基,A是低级亚烷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下式化合物及其盐的方法: 式中R 1 是羧基或被护羧基, R 2 是羟基(低级)烷基或被护羟基(低级)烷基, R 3 是氢或低级烷基, R 4 是被护或未被护的脲基(低级)烷基, R 5 是氢、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基或亚氨基保护基, A是低级亚烷基, 其中包括: (a)使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和R 3 各定义如上, 或其氧代基团上的反应性衍生物或其盐, 与下式化合物: 式中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或其盐反应以便生成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R 3 、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或其盐,和 (b)使下式化合物: 式中R 2 、R 3 、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1 a 是被护羧基,或其盐在R 1 a 上的羧基保护基经受消去反应,生成下式化合物: 式中R 2 、R 3 、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或其盐,以及 (c)使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R 3 、R 4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5 是亚氨基保护基, 或其盐在R 5 a 上的亚氨基保护基经受消去反应生成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R 3 、R 4 和A各定义如上,或其盐,和 (d)使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3 、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2 是被护羟基(低级)烷基, 或其盐在R 2 a 上的羟基保护基经受消去反应,生成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3 、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2 b 是羟基(低级)级)烷基, 或其盐,以及 (e)使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R 3 、R 4 和A各定义如上, 或其盐与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化剂反应,生成下式化合物: 式中R 1 、R 2 、R 3 、R 4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5 b 是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基, 或其盐。
2: 一种制备下式化合物或其盐的方法, 式中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 其中包括使下式化合物或其盐经受其巯基保护基R 6 的消去反应: 式中R 4 、R 5 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R 6 是巯基保护基。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颖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药物适用盐。

    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新颖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药物适用盐,其制备方法,含此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作为药剂的用途和在治疗人类与动物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类新颖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药物适用盐,此物质对于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很高活性而且可以用作抗菌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类制备新颖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盐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所说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药物适用盐作为活性成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途,该用途是使用所说的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药物适用盐作为药剂以及治疗人类和动物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关于本发明领域中的状况,例如已知下列的化合物:

    (EP-A-0182213)

    但是,这种已知化合物的抗菌范围有限,而且它对于如铜绿色极毛杆菌(P.aeruginosa)之类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不那么有效。另外,这种化合物对脱氢肽酶的稳定性和泌尿排泄作用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极需要一种抗菌剂,它不但具有广泛抗菌范围,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有效抗菌活性,而且对于脱氢肽酶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泌尿排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本发明人等成功地制得了这种优越的抗菌剂。

    本发明的3-吡咯烷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是新物质,可以表示为下列通式(Ⅰ)

    式中:R1是羧基或被护羧基,

    R2是羟基(低级)烷基或被护的羟基(低级)烷基,

    R3是氢或低级烷基,

    R4是被护的或未被保护的脲基(低级)烷基,

    R5是氢、亚氨代低级链烷酰基或亚氨基保护基,以及

    A是低级亚烷基

    以及其药物适用盐。

    在目的化合物(Ⅰ)和下面说到的中间化合物中,应当知道可以有一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对,例如由不对称碳原子导致的光学异构体,而且这些异构体也包括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目的化合物(Ⅰ)的适宜的药物适用盐,是一些传统的无毒盐,而且可以包括与某种碱的盐,例如与无机碱的盐,像碱金属(如钠盐、钾盐等)的盐,碱土金属盐(如钙盐、镁盐等),铵盐;有机碱盐,例如有机胺盐(如三乙胺盐、吡啶盐、甲基吡啶盐、乙醇胺盐、三乙醇胺盐、二环己胺盐、N,N′-二苄基亚乙基二胺盐、二苄胺盐等);和与某种酸的盐,例如无机酸加成盐(如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有机酸加成盐(如甲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马来酸盐、酒石酸盐、甲磺酸盐、苯磺酸盐、甲苯磺酸盐等);以及与某种碱性或酸性的氨基酸的盐(例如精氨酸盐、天冬氨酸盐、谷氨酸盐等);和分子间的季盐等等。

    按照本发明,目的化合物(Ⅰ)及其药物适用盐可以用下列反应式图示说明的方法加以制备:

    方法1

    或在其氧代基团上的反    或其盐

    应性衍生物或其盐

    方法2

    或其盐    或其盐

    方法3

    或其盐    或其盐

    式中,R1、R2、R3、R4、R5和A各定义如上,

    R1a是被护羧基,

    R2a是被护羟基(低级)烷基,

    R2b是羟基(低级)烷基,

    R5a是亚氨基保护基团,而且

    R5b是亚氨代级链烷酰基。

    方法1中使用的化合物(Ⅲ)是新的,而且可以用例如下列方法或传统方法加以制备。

    (Ⅳ)    (Ⅲ-a)

    或在其羟基上的反应    或其盐

    性衍生物或其盐

    或其盐    或其盐

    式中,R4、R5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

    R6是巯基保护基团。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和随后的描述中,现将本发明范围内包括的各种定义的适宜实例和图解详细说明如下。

    术语“低级”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是指1-6个碳原子。

    适宜的“被护羧基”可以包括酯化的羧基,其中“酯化的羧基”可以指下面提到的那些。

    酯化的羧基之酯部分的适宜实例,可以是:例如可以有至少一个适宜取代基的低级烷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等)酯,例如低级链烷酸基(低级)烷基酯〔如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丁酸甲酯、戊酸甲酯、新戊酸甲酯、己酸甲酯、1-(或2-)乙酸乙酯、1-(或2-或3-)乙酸丙酯、1-(或2-或3-或4-)乙酸丁酯、1-(或2-)丙酸乙酯、1-(或2-或3-)丙酸丙酯、1-(或2-)丁酸乙酯、1-(或2-)异丁酸乙酯、1-(或2-)新戊酸乙酯、1-(或2-)己酸乙酯、异丁酸甲酯、2-乙基丁酸甲酯、3,3-二甲基丁酸甲酯、1-(或2-)戊酸乙酯等〕;低级链烷磺酰(低级)烷基酯(如2-甲磺酰乙酯等),单(或二或三)卤代(低级)烷基酯(如2-碘乙基酯、2,2,2-三氯乙基酯等),低级烷氧基甲酸(低级)烷基酯(如甲氧基甲酸甲酯、乙氧基甲酸甲酯、丙氧基甲酸甲酯、叔丁氧基甲酸甲酯、2-甲氧基甲酸乙酯、1-乙氧基甲酸乙酯、1-异丙氧基甲酸乙酯等),苯并〔C〕呋喃酮亚基(低级)烷基酯或(5-低级烷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低级)烷基酯〔例如(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酯、(5-乙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乙酯等〕;低级链烯基酯(如乙烯基酯、烯丙基酯等);低级炔基酯(如乙炔基酯、丙炔基酯等);可以有至少一个适当取代基的芳(低级)烷基酯(如苄基酯、4-甲氧基苄基酯、4-硝基苄基酯、苯乙基酯、三苯甲基酯、二苯甲基酯、双(甲氧苯基)甲酯、3,4-二甲氧苄基酯、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酯等);可事有至少一个适宜取代基的芳基酯(如苯基酯、4-氯苯基酯、甲苯基酯、叔丁基苯基酯、二甲苯基酯、基酯、枯烯基酯等);2-苯并〔C〕呋喃酮基酯等等。

    如此定义的被护羧基之更优选实例可以是可以有一个硝基的苯基(C1-C4)烷氧羰基,以及(C2-C4)链烯氧羰基,而且最优选的是4-硝基苄氧羰基和烯丙氧羰基。

    适宜的“羟基(低级)烷基”可以包括直链或支链的有羟基的低级烷基,例如羟甲基、羟乙基、羟丙基、1-(羟甲基)乙基、1-羟基-1-甲基乙基、羟丁基、羟戊基、羟己基等,其中优选羟基(C1-C4)烷基,最优选1-羟乙基。

    适宜的“被护羟基(低级)烷基”是指前面提到的羟基(低级)烷基,其中的羟基被例如下面提到的说明亚氨基保护基团时介绍的传统羟基保护基所保护;以及芳基(低级)烷基,例如一、二或三苯基(低级)烷基(如苄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等)等等;三取代的甲硅烷基,例如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异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二异丙基甲基甲硅烷基等)、三芳基甲硅烷基(如三苯基甲硅烷基等)、三芳基(低级)烷基甲硅烷基(如三苄基甲硅烷基等)等等。

    如此定义的“被护羟基(低级)烷基”的优选实例,可以是{苯基(或硝基苯基)(C1-C4)烷氧基}羰氧(C1-C4)烷基、{三苯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和{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氧(C1-C4)烷基;最优选的可以是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乙基。

    适宜的“低级烷基”可以包括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等,优选实例可以是C1-C4烷基,最优选的可以是甲基。

    适宜的“脲基(低级)烷基”可以包括直链或支链的具有脲基的低级烷基,例如脲甲基、脲乙基、脲丙基、1-(脲甲基)乙基、1-脲基-1-甲基乙基、脲丁基、1,1-二甲基-2-脲乙基、脲戊基和脲己基等,其中优选脲基(C1-C4)烷基,最优选2-脲乙基和1,1-二甲基-2-脲乙基。

    适宜的“被护脲基(低级)烷基”是指上面提到的脲基(低级)烷基中脲基被传统的脲基保护基所保护,所说的脲基保护基例如是可以有适当取代基的芳基(低级)烷基,例如一(二或三)苯基(低级)烷基(如苄基、苯乙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等)、一(或二)低级烷氧基苯基(低级)烷基(如2,4-二甲氧苄基等)和双(低级烷氧苯基)(低级)烷基〔如双(4-甲氧苯基)甲基等〕等;优选苯基(C1-C4)烷基。

    适宜的“亚氨代低级链烷酰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例如亚氨代甲酰基、亚氨代乙酰基、亚氨代丙酰基、亚氨代丁酰基、亚氨代异戊酰基、亚氨代戊酰基和亚氨代己酰基等,其中优选亚氨代(C1-C4)低级链烷酰基,最优选亚氨代乙酰基。

    适宜的“亚氨基保护基团”可以包括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脂族酰基、芳族酰基、杂环酰基和被来源于羧酸、碳酸、磺酸和氨基甲酸类的芳族或杂环基团取代的脂族酰基等。

    脂族酰基可以包括饱和和不饱和的无环或环酰基,例如链烷酰基,如低级链烷酰基(如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戊酰基、异戊酰基、新戊酰基、己酰基等);烷基磺酰基,如低级烷磺酰基(如甲磺酰基、乙磺酰基、丙硫酰基、异丙磺酰基、丁磺酰基、异丁磺酰基、戊磺酰基、己磺酰基等);N-烷基氨基甲酰基(如甲基氨基甲酰基、乙基氨基甲酰基等);烷氧羰基,如低级烷氧羰基(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丁氧羰基、叔丁氧羰基等);链烯氧羰基,如低级链烯氧羰基(如乙烯氧羰基、烯丙氧羰基等);链烯酰基,如低级链烯酰基(如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丁烯酰基等)和环烷羰基,如环(低级)烷羰基(如环丙烷羰基、环戊烷羰基和环己烷羰基等)等等。

    芳族的酰基可以包括芳酰基(如苯甲酰基、甲苯酰基、二甲苯酰基等)、N-芳基氨基甲酰基(如N-苯基氨基甲酰基、N-甲苯氨基甲酰基和N-萘氨基甲酰等)和芳基磺酰基(如苯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等等。

    杂环酰基可以包括杂环碳酰基(如糠酰、噻吩甲酰、烟酰、异烟酰、噻唑碳酰、噻二唑碳酰和四唑碳酰基等)等等。

    被芳族基团取代的脂族酰基可以包括芳烷酰基,例如苯基(低级)烷酰基(如苯乙酰、苯丙酰和苯己酰基等);芳基烷氧基碳酰基,例如苯基(低级)烷氧基碳酰基(如苄氧碳酰和苯乙氧碳酰基等);芳氧基烷酰基,例如苯氧基(低级)烷酰基(如苯氧乙酰和苯氧丙酰基等)等等。

    被杂环基团取代的脂族酰基可以包括杂环烷酰基,例如杂环(低级)烷酰基(如噻吩基乙酰、咪唑基乙酰、呋喃基乙酰、四唑基乙酰、噻唑基乙酰、噻二唑基乙酰、噻吩基丙酰和噻二唑基丙酰等)等等。

    这些酰基可以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适宜取代基取代,所说的取代基例如低级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等)、卤素(如氯、溴、碘、氟)、低级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和己氧基等)、低级烷硫基(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和己硫基等)和硝基等等;具有这种取代基的优选酰基,可以是一(二或三)卤代链烷酰基(如氯乙酰、溴乙酰、二氯乙酰和三氟乙酰基等),一(二或三)卤代烷氧碳酰基(如氯甲氧碳酰、二氯甲氧碳酰和2,2,2-三氯乙氧碳酰基等),硝基(或卤代或低级烷氧基)芳烷氧基碳酰基(如硝基苄氧碳酰、氯苄氧碳酰和甲氧基苄氧碳酰基等),一(二或三)卤代(低级)烷基磺酰基(如氟甲磺酰、二氟甲磺酰、三氟甲磺酰和三氟甲磺酰基等)等等。

    如此定义的“亚氨基保护基团”的优选实例,可以是(C2-C4)链烯氧基碳酰基和可以有一个硝基的苯基(C1-C4)烷氧基碳酰基,而且最优选的是烯丙氧碳酰基和4-硝基苄氧基碳酰基。

    适宜的“低级亚烷基”可以包括直链和支链亚烷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甲基亚甲基、乙基亚乙基和亚丙基等,优选C1-C4亚烷基,最优选亚甲基。

    适宜的“基保护基团”可以包括上面提到过的酰基和芳(低级)烷基,例如一、二或三苯基(低级)烷基(如苄基、苯乙基、二苯甲基和三苯甲基等)等等,其中优选的可以是C1-C4链烷酰基、芳酰基和三苯基(C1-C4)烷基,而且最优选乙酰基。

    下面,对制备本发明目的化合物(Ⅰ)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方法1

    化合物(Ⅰ)或其盐,可以通过化合物(Ⅱ)或其氧代基团上的反应性衍生物或其盐与化合物(Ⅲ)或其盐反应加以制备。

    化合物(Ⅱ)的适用盐可以是与例如为化合物(Ⅰ)规定的那些碱所成的盐。

    化合物(Ⅱ)的氧代基团上的反应性衍生物,可以表示为下式(Ⅱ′),化合物(Ⅱ′)优先在此反应中使用,而且可以通过化合物(Ⅱ)或其盐与酰化剂反应制备。

    式中,R1、R2和R3各定义如上,而且

    R7是作为亚氨基保护基团列举的酰基,以及从例如下面所述的有机磷酸衍生得到的0,0-取代的膦酰基。

    适用的酰化剂可以包括能够在化合物(Ⅱ)中引入上面提到酰基的传统酰化剂;优选的酰化剂可以是有机磺酸、磷酸或其例如酰基卤、酸酐之类的反应性衍生物,例如芳磺酰卤(如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和对溴苯磺酰氯等)、芳磺酸酐(如苯磺酸酐、对甲苯磺酰氯和对硝基苯磺酸酐等)、可以有附加卤素的低级链烷磺酰卤(如甲磺酰氯、乙磺酰氯和三氟甲磺酰氯等)、可以有卤素的低级链烷磺酸酐(如甲磺酸酐、乙磺酸酐和三氟甲磺酸酐等)、二(低级)烷基卤代磷酸酯(如二乙基氯代磷酸酯等)和二芳基卤代磷酸酯(如二苯基氯代磷酸酯等)等等。

    这种酰化反应通常在对此反应无不利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丙酮、二噁烷、乙腈、氯仿、二氯甲烷、六甲基磷酰胺、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等或其混合物。

    在此反应中使用游离酸形或其盐形的所说酰化剂时,此反应优先在传统的缩合剂存在下进行,所说的缩合剂例如有碳化二亚胺化合物〔如N,N′-二乙基碳化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化二亚胺、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N-环己基-N′-吗啉代乙基碳化二亚胺、N-环己基-N′-(4-二乙氨基环己基)碳化二亚胺和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等〕;N,N′-羰基二咪唑,N,N′-羰基双(2-甲基咪唑);乙烯酮亚胺化合物(如五亚甲基乙烯酮-N-环己基亚胺,二苯基乙烯酮-N-环己基亚胺);乙氧基乙炔,1-烷氧基-1-氯乙炔,聚磷酸乙酯,聚磷酸异丙酯,磷酰氯,三氯化磷,亚硫酰二氯,草酰氯;三苯膦与四氯化碳或与二氮烯二甲酸酯的混合物;2-乙基-7-羟苯并异噁唑鎓盐;2-乙基-5-(间磺苯基)异噁唑鎓氢氧化物分子内盐;1-(对氯苯磺酰氧)-6-氯-1H-苯并三唑;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与亚硫酰氯、光气或磷酰氯等反应制备的所谓Vilsmeier试剂等等。这种酰化反应可以在有机或无机碱存在下进行,所说的碱例如有碱金属(如锂、钠、钾等)、碱土金属(如钙等)、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等)、碱土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钙等)、碱金属氢氧化物(如钠、钾的氢氧化物等)、碱金属碳酸盐(如钠、钾的碳酸盐)、碱金属的酸式碳酸盐(如钠、钾的酸式碳酸盐等)、碱金属的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的链烷酸盐(如乙酸钠等)、碱土金属碳酸盐(如镁、钙的碳酸盐等)、三(低级)烷基胺(如三甲胺、三乙胺、N,N-二异丙基-N-乙基胺等)、吡啶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和二甲基吡啶以及N,N-二甲胺基吡啶之类的N,N-二(低级)烷胺基吡啶等)喹啉、N-低级烷基吗啉(如N-甲基吗啉等)和N,N-二(低级)烷基苄胺(如N,N-二甲基苄胺等)等等。

    此酰化反应的反应温度并不重要,通常在从冷却至加热条件下进行此反应。

    关于化合物(Ⅱ),应当注意到:下式(ⅡA)之3,7-二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环系与下式(ⅡB)之3-羟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环系是互变异构体,而且已公知,因此应当知道这两种环系在实质上相同。

    对于随后与化合物(Ⅲ)或其盐的反应来说,化合物(Ⅱ′)或其盐可以在分离后或不分离的条件下使用。

    化合物(Ⅲ)的适用盐可以是与化合物(Ⅰ)相同的盐和银盐。

    在上面说明酰化反应时列出的那些有机碱或无机碱存在下,可以进行化合物(Ⅱ)或其反应性衍生物或其盐与化合物(Ⅲ)或其盐之间的反应。

    此反应可以在对之无有害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说明酰化反应时列出的那些溶剂中进行。

    此反应温度并不关键,通常在从冷却至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此反应。

    (2)方法2

    通过使化合物(Ⅰ-a)或其盐经受消去R1a上羧基保护基团的消去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Ⅰ-b)或其盐。

    化合物(Ⅰ-b)的适用盐,可以是与化合物(Ⅰ)相同的盐,而且化合物(Ⅰ-a)的盐可以是与例如对化合物(Ⅰ)列出的那些碱生成的盐。

    本反应通常利用水解、还原等传统方法进行。

    (ⅰ)水解

    优选在碱或酸存在下进行水解。适用的碱可以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如钠或钾的氢氧化物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镁或钙的氢氧化物等)、碱金属氢化物(如钠或钾的氢化物等)、碱土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钙等)、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碳酸盐(如钠或钾的碳酸盐等)、碱土金属碳酸盐(如镁或钙的碳酸盐等)和碱金属的酸式碳酸盐(如钠或钾的酸式碳酸盐等)等等。

    适用的酸可以包括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三氟乙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等)和无机酸(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等)。使用三氟乙酸的酸性水解反应,加入阳离子捕集剂(如苯酚、苯甲醚等)通常得以加速。

    当羟基保护基是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时,可以在三(低级)烷基铵氟化物存在下,如在氟化三丁铵存在下进行此水解反应。

    此反应通常在对之无有害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水、二氯甲烷、醇(如甲醇、乙醇等)、四氢呋喃、二噁烷、丙酮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液体碱或酸也可以用作溶剂。

    此反应温度并不严格,此反应通常在从室温至加热下进行。

    (ⅱ)还原

    在这种消去反应中可以采用的还原法可以包括:例如,金属(如锌、锌汞齐等)或铬化合物盐(如氯化亚铬、乙酸亚铬等)与有机或无机酸(如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混合物还原法;以及在传统的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的传统催化还原法等,所说的催化剂例如钯催化剂(如海绵钯、钯黑、氧化钯、披钯木炭、披氢氧化钯木炭、胶体钯、披钯硫酸钡、披钯碳酸钡等)、镍催化剂(如还原镍、氧化镍、阮内镍等)和铂催化剂(如铂板、海绵铂、铂黑、胶体铂、氧化铂、铂丝等)等等。

    采用催化还原法时,优选在近中性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

    此反应通常在对之无不利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水、醇(如甲醇、乙醇、丙醇等)、二噁烷、四氢呋喃、乙酸、缓冲溶液(如磷酸盐缓冲溶液等)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

    此反应温度并不严格,通常在从冷却至加热下进行此反应。

    当羧基保护基是烯丙基时,利用钯化合物氢解法可以使之脱保护。

    在此反应中使用的适宜钯化合物,可以是披钯木炭、披氢氧化钯木炭、氯化钯、钯-配位体络合物,例如四(三苯膦)钯(0)、二(二亚苄基丙酮)钯(0)、二〔1,2-双(二苯膦基)乙烷〕钯(0)、四(亚磷酸三苯基酯)钯(0)、四(亚磷酸三乙基酯)钯(0)等。

    此反应优先在于原位产生的烯丙基清除剂存在下进行,所说的清除剂例如有胺(如吗啉、N-甲基苯胺等)、活化的亚甲基化合物(如双甲酮、苯甲酰基乙酸酯、2-甲基-3-氧代戊酸等)、氰醇化合物(如α-四氢吡喃氧基苄基氰等)、低级链烷酸或其盐(如甲酸、乙酸、甲酸铵、乙酸钠等)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等等。

    此反应可以在例如低级烷基胺(如丁胺、三乙胺等)和吡啶等一种碱存在下进行。

    当在此反应中使用钯-配位体络合物时,此反应可以优选在相应的配位体(如三苯膦、亚磷酸三苯基酯、亚磷酸三乙基酯等)存在下进行。

    此反应通常在对之无不利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水、甲醇、乙醇、丙醇、二噁烷、四氢呋喃、乙腈、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乙酸乙酯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

    此反应温度并不是关键性的,通常在自冷却至加热下进行此反应。

    可以根据欲消去的羧基保护基种类选择消去反应。

    在本方法范围内,本发明方法还包括R2和(或)R5的羟基保护基和(或)亚氨基保护基在反应期间同时除去的情况。

    (3)方法3

    通过使化合物(Ⅰ-c)或其盐的亚氨基保护基R5a经受消去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Ⅰ-d)或其盐。

    化合物(Ⅰ-c)的适用盐可以是与例如为化合物(Ⅰ)列出的碱生成的盐,而且化合物(Ⅰ-d)的盐可以是与对化合物(Ⅰ)列出的碱和酸生成的相同的盐。

    此反应通常用传统方法,例如水解法、还原法等进行。

    所说的水解法和还原法,以及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溶剂等),与在方法2中对于化合物(Ⅰ-a)的羧基保护基消去反应说明的基本相同,因此应当参照所作的说明。

    本方法范围内还包括R1和(或)R2的羧基保护基和(或)羟基保护基在此反应期间同时除去的情况。

    (4)方法4

    通过使化合物(Ⅰ-e)或其盐在R2a上的羟基保护基经受消去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Ⅰ-f)或其盐。

    化合物(Ⅰ-e)和(Ⅰ-f)的适用盐,可以与化合物(Ⅰ)的那些相同。

    通常利用传统方法,例如水解法和还原法等进行此反应。

    所说的水解法和还原法,以及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溶剂等),与在方法2中对于化合物(Ⅰ-a)的羧基保护基消去反应所说明的基本相同,因此应当参照所作的说明。

    当羟基保护基是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时,除去此保护基团也可以在四(低级)烷基铵氟化物(如四丁铵氟化物等)存在下进行。

    在本方法范围内,还包括R1和R5的羧基保护基和(或)亚氨基保护基在反应期间同时除去的情况。

    (5)方法5

    利用化合物(Ⅰ-d)或其盐与亚氨基低级链烷酰化剂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Ⅰ-g)及其盐。

    化合物(Ⅰ-g)的适用盐可以是与为化合物(Ⅰ)列出的碱生成的盐相同。

    适用的亚氨代低级链烷酰化剂,可以是在化合物(Ⅰ-d)中能够引入上面提到的亚氨代低级链烷酰基的传统试剂,优选的酰化剂可以是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酸低级烷基酯(如亚氨基甲酸甲酯、亚氨基甲酸乙酯、亚氨基乙酸甲酯、亚氨基乙酸乙酯、亚氨基丙酸乙酯、亚氨基丁酸乙酯、亚氨基异戊酸乙酯、亚氨基戊酸乙酯和亚氨基己酸乙酯等)和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卤(如亚氨基甲酰氯、亚氨基甲酰溴、亚氨基乙酰氯、亚氨基乙酰溴、亚氨基丙酰氯、亚氨基丁酰氯、亚氨基异戊酰氯、亚氨基戊酰氯和亚氨基己酰氯等)等或其酸加成盐。

    此反应通常在对之无有害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四氢呋喃、二噁烷、水、甲醇、乙醇和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等)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

    此反应可以在例如方法1的说明中列出的那些有机或无机碱的存在下进行。

    此反应温度并不关键,通常在从冷却至加热条件下进行此反应。

    用于制备新原料化合物(Ⅲ)或其盐的方法A和B详细说明如下。

    (A)方法A

    通过使化合物(Ⅳ)或其羟基上的反应性衍生物或其盐与化合物(Ⅴ)或其盐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Ⅲ-a)或其盐。

    化合物(Ⅲ-a)、(Ⅳ)和(Ⅴ)的适用盐,可以是与为化合物(Ⅲ)列出的那些盐相同。

    化合物(Ⅳ)羟基上的适用反应性衍生物,可以包括传统的衍生物,例如卤化物(如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等)和磺酸酯(如甲磺酸酯、苯磺酸酯、甲苯磺酸酯等)等,其中优选磺酸酯,最优选甲磺酸酯。

    本方法的原料化合物(Ⅳ)或其羟基上的反应性衍生物是新物质,可以用下述制备例中描述的方法或用传统方法制备。

    化合物(Ⅴ)或其盐的适用实例可以是:芳(低级)链烷硫醇,例如一、二或三苯基(低级)链烷硫醇(如苯基甲硫醇、二苯基甲硫醇、三苯基甲硫醇等)、硫代(低级)链烷-S-酸(如硫代乙S酸等)和硫代芳烃S酸(如硫代苯甲S酸等)等或其盐,其中优选的实例可以是三苯基(C1-C4)链烷硫醇、硫代(C1-C4)链烷S酸和硫代(C6-C10)芳烃S酸或其盐,而且最优选硫代乙S酸或者其钾盐。

    优选以其在羟基上的反应性衍生物形式使用本反应的初始化合物(Ⅳ),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于方法1的说明中举出的那些有机或无机碱存在下进行此反应。

    如果化合物(Ⅴ)的适用实例是硫代(低级)链烷S酸或硫代芳烃S酸,则优先在传统的缩合剂存在下进行此反应,所说的缩合剂例如是三芳基(如三苯膦等)和二(低级)烷基偶氮二甲酸酯(如偶氮二甲酸二乙酯等)的混合物。

    此反应通常在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传统溶剂中进行,例如在二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醇、吡啶、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

    此反应温度并不关键,通常在冷却至加热下进行此反应。

    在此方法中,化合物(Ⅳ)的被羟基取代的碳原子的构型,在化合物(Ⅲ-a)中转化。

    (B)方法B

    利用使化合物(Ⅲ-a)或其盐经受巯基保护基的消去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Ⅲ)或其盐。

    这种消去反应可以按下述的传统方法进行,所说的方法可以按照欲消去的基保护基种类选择。

    当所说的保护基是芳(低级)烷基时,通常可以通过用例如银化合物(如硝酸银、碳酸银等)处理除去该保护基。

    最好在有机碱(如吡啶等)存在下,进行与上述的与银化合物的反应。

    必要时,利用碱金属卤化物(如碘化钠、碘化钾等)处理法,可以使得到的化合物(Ⅲ)之银盐转化为其碱金属盐。

    此外,当保护基是酰基时,通过溶剂分解作用,例如用酸或碱水解或用碱醇解等方法通常可以除去此保护基。

    在这些反应中适用的酸或碱,可以与方法2水解的说明中列出的那些相同。

    通常在对反应无不利影响的传统溶剂中,例如在水、醇(如甲醇、乙醇等)、吡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或其混合物中进行此水解反应,而且若要用的酸或碱是液体,也可以用作溶剂。

    通常在传统的醇,例如在甲醇、乙醇等之中进行醇解反应。

    反应温度并不重要,通常在自冷却至加热下进行此反应。

    按照传统方法,例如萃取、沉淀、分步结晶、重结晶和色谱法等可以分离和纯化按照方法1-5和方法A及B得到的目的化合物(Ⅰ)、(Ⅰ-b)、(Ⅰ-d)、(Ⅰ-f)、(Ⅰ-g)和化合物(Ⅲ)及(Ⅲ-a)。

    在本发明中,具有更强抗菌活性的目的化合物(Ⅰ)可以表示为下式:

    式中,R2、R3和A各定义如上,而且

    R4a是脲基(低级)烷基,

    及其药物适用盐。

    尤其是,具有最强抗菌活性的化合物(Ⅰ)可以表示为下式:

    式中,R4a和A各定义如上,

    及其药物适用盐。

    本发明的目的化合物(Ⅰ)及其药物适用盐表现有高抗菌活性,它能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其中包括抑制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微生物,特别是例如铜绿色极毛杆菌(P.aeruginosa)等革兰阴性细菌生长,因而可以用作抗菌剂。

    此外,目的化合物(Ⅰ)及其药物适用盐对脱氢肽酶非常稳定,并且表现出高度泌尿排泄作用,因此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尿道感染极为有效。

    现在为了表明目的化合物(Ⅰ)的有效性,把本发明目的化合物(Ⅰ)中具有代表性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试验数据说明如下。

    试管内的抗菌活性

    试验方法:

    利用下述的二倍琼脂板稀释法测定试管内的抗菌活性。

    在含有分级浓度的试验化合物之Mueller Hinton琼脂*)(Difco)上,斑点接种一菌环量使试验菌株在Muelle Hinton肉汤(Difco)(每毫升有大约106活细胞)中培养过夜的100倍稀释液,在37℃下培养20小时后,用μg/ml表示最低抑制浓度(MIC)。

    〔*)试验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时,加了5%的马血-巧克力琼脂〕

    试验化合物

    1)EP-A-0182213的

    (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脲基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

    (以下叫作参照化合物)

    2)实施例7、8、9或10的

    (4R,5S,6S)-6-〔(1R)-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基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

    (以下叫作本发明化合物)

    试验结果:MIC(μg/ml)

    试验菌株    参照化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

    金色链霉菌(S.aureus)2496    1.56    0.05

    铜绿色极毛

    (P.aeruginosa)3036    1.56    0.39

    杆菌

    阴沟肠杆菌(E.cloacae)3013    0.1    ≤0.025

    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58    0.78    0.1

    对于医疗投药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化合物(Ⅰ)及其药物适用盐以传统的药物制剂形式使用。所说的制剂是作为活成分的所说化合物与药物适用载体的混合物,所说的载体是适于口服、非肠道及外部投药的有机或无机固体或液体赋形剂。所说的药物制剂可以是例如片剂、丸剂、粉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剂形,或者例如溶液、悬浮液、糖浆、乳液和柠檬水等液体剂形。

    必要时,在上述制剂中还可以含有一些辅助物质、稳定剂、润湿剂和其它常用的添加剂,例如乳糖、硬脂酸、硬脂酸镁、石膏粉、蔗糖、谷物淀粉、滑石、明胶、琼脂、果胶、花生油、橄榄油、椰子油、乙二醇、酒石酸、柠檬酸、富马酸等等。

    化合物(Ⅰ)的剂量可以因病人的年令、病情、病种类和欲用的化合物(Ⅰ)种类而不同,而且也由这些情况来决定。一般而言,病人的每日用量可以处于1毫克~约4000毫克(或更多)之间。在治疗由病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时,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目的化合物(Ⅰ)的平均单剂量为大约1、10、50、100、250、500、1000、2000毫克。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给出下列制备例和实施例。

    制备1

    向溶有(2S,4R)-4-羟基-2-甲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78克)的N,N-二甲基甲酰胺(500毫升)的溶液中加入咪唑(93.9克)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氯(93.9克),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4小时。该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0升)稀释,并依次用水和盐水洗涤之,然后用硫酸镁干燥。除去溶剂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260克)。

    〔α〕19D:-36.2°(C=1.00,CHCl3)

    红外(CH2Cl2):1750,171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8(6H,S),0.88(9H,S),

    1.8-2.4(2H,m),

    3.3-3.8(2H,m),

    4.3-4.5(2H,m),5.20(1H,g,J=14Hz),5.23(1H,S),7.42(2H,dd,J=5,9Hz),8.15(2H,d,J=9Hz)。

    制备2

    向溶有(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790克)的乙醇(10.0升)溶液加入硼氢化钠(208克),并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6小时。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18升)稀释并用盐水洗涤(4次),然后用硫酸镁干燥并在真空中蒸发得到残余物,向残余物中加入正己烷,并用过滤方法收集得到沉淀物,用二异丙醚和正己烷(1∶9    V/V)的混合物洗涤,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354克)。

    mp:49-51℃

    〔α〕19D:-40.2°(C=1.00,CHCl3)

    红外(液体石蜡):3400,3300,1705,167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7(9H,S),1.4-2.1(2H,m),3.3-3.8(4H,m),3.9-4.5(2H,m),5.22(2H,S),7.47(2H,d,J=9Hz),8.17(2H,d,J=9Hz)

    制备3

    在室温和氢气压下,将(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0.0克)、甲醇(100毫升)和披有20%氢氧化钯的碳(0.5克)的混合物搅拌3小时。滤掉催化剂,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向上面得到的化合物在四氢呋喃(100毫升)和水(100毫升)的混合物之溶液中,在冰冷却并搅拌下逐滴加入氯乙酰氯的四氢呋喃(10毫升)溶液,同时用4N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此溶液的pH在8~9之间。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并用乙酸乙酯和四氢呋喃(1∶1,V/V)的混合物萃取(100毫升×5)。得到的溶液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在硅胶(20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二氯甲烷(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氯乙酰基-2-(羟甲基)吡咯烷(4.22克)。

    红外(净相):3400,1660-163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10(6H,S),1.90(9H,S),1.5-2.3(3H,m),3.3-3.9(5H,m),4.03(2H,S),4.1-4.5(3H,m)

    制备4

    在20~30℃时,将(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氯乙酰基-2-(羟甲基)吡咯烷(4.20克)的四氢呋喃(20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氢化钠(占油悬浮液的62.8%)(0.55克)的四氢呋喃(60毫升)悬浮液中,并在25-30℃时搅拌该混合物3小时。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的乙酸乙酯(80毫升)溶液用水(100毫升)洗涤,在硫酸镁上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残余物。将该残余物在硅胶(3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6S,8R)-8-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氧代-1-氮杂-4-氧杂双环〔4.3.0〕壬烷(3.49克)。

    熔点:81-82℃

    红外(液体石蜡):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10(6H,S),1.90(9H,S),1.3-1.6(1H,m),1.8-2.1(1H,m),3.1-3.5(2H,m),3.8-4.3(5H,m),4.4-4.6(1H,m)

    质谱:256(M+-15),214

    制备5

    将于6N盐酸(14毫升)的(6S,8R)-8-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氧代-1-氮杂-4-氧杂双环〔4.3.0〕壬烷(1.43克)的悬浮液在回流下加热3小时。冷却后,用乙酸乙酯(7毫升×2)洗涤该溶液,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2-(羧甲基氧甲基)-4-羟基吡咯烷氯酸盐。

    制备6

    将制备5中获得的化合物溶于水(30毫升)和四氢呋喃(30毫升)的混合物中制成溶液,在冰冷却及搅拌下,并用4N氢氧化钠溶液保持该溶液的pH为8~9时,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4-硝基苄氧基羰基氯(1.36克)的四氢呋喃(6毫升)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然后用6N盐酸将pH值调到2.5,用乙酸乙酯(50毫升×2)萃取。合并有机溶液,用盐水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减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使浆状物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3∶97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2-(羧甲基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45克)。

    红外(净相):3600-3300,1750-1680cm-1

    核磁共振(DMSO-d6,δ):1.8-2.2(2H,m),3.2-3.7(4H,m),3.98(2H,S),3.9-4.4(2H,m),5.20(2H,S),7.58(2H,d,J=8.5Hz),8.18(2H,d,J=8.5Hz)

    制备7

    在0-5℃下,将甲磺酰氯(0.62毫升)的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2-(羧甲基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42克)和三乙胺(1.4毫升)的二氯甲烷(14毫升)溶液中。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将该混合物倒入水(50毫升)中,并用6N盐酸将其pH值调到2.5,然后用二氯甲烷(50毫升×2)萃取。有机层用盐水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2-(羧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30克)。

    红外(CHCl3):1750,1705cm-1

    核磁共振(CDCl3,δ):2.3-2.5(2H,m),3.03(3H,S),3.5-4.4(5H,m),4.08(2H,S),5.22(2H,S),5.2-5.4(1H,m),5.8-6.2(1H,m),7.48(2H,d,J=8.5Hz),8.19(2H,d,J=8.5Hz)

    制备8

    在-10~-5℃下,将氯甲酸异丁酯(0.6克)的四氢呋喃(1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2-(羧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28克)和三乙胺(0.82毫升)的四氢呋喃(13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0~5℃下将该混合物逐滴加入到浓氨水(10毫升)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溶液1小时。将该混合物倒入水(50毫升)中并用氯仿(50毫升)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在硅胶(25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基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00克)。

    红外(净相):1710-1670cm-1

    核磁共振(CDCl3,δ):2.2-2.6(2H,m),3.06(3H,S),3.5-4.5(7H,m),3.98(2H,S),5.2-5.5(1H,m),5.29(1H,m),7.55(2H,d,J=8.5Hz),8.28(2H,d,J=8.5Hz)

    制备9

    在0~5℃下,氮气流中,向硼氢化钠(0.30克)的四氢呋喃(15毫升)悬浮液中加入醚合三氟化硼(3.5毫升),同时搅拌。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0~5℃下,向该混合物中加入(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基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60克)的四氢呋喃(3毫升)的溶液。在0-5℃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并在室温下搅拌一夜。在0-10℃时将甲醇(10毫升)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2小时后,滤掉不溶物质,并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残余物。将溶于浓盐酸(3毫升)和甲醇(30毫升)混合物中的残余物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0小时。该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2-〔(2-氨乙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水(10毫升)和四氢呋喃(20毫升)的混合物中,在40~45℃下向该溶液中加入氰酸钾(1.50克)的水(5毫升)溶液,同时用浓盐酸保持溶液的pH值在4~5之间。用乙酸乙酯(50毫升×2)萃取反应混合物,有机层用盐水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减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38克)。

    红外(CHCl3):1705-1655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7(3H,S),5.23(2H,S),7.51(2H,d,J=8.5Hz),8.23(2H,d,J=8.5Hz)

    制备10

    在氮气流中,将(2S,4R)-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37克)的二甲基甲酰胺(3毫升)溶液加入到硫代乙(S)酸(0.32毫升)和氢化钠(62.8%油悬浮液)(0.14克)在二甲基甲酰胺(7毫升)中的反应混合物中,将该混合物在70~75℃下加热5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100毫升)中,用乙酸乙酯(50毫升×2)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S)-4-乙酰硫代-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02克)。

    红外(CHCl3):1710-1655cm-1

    核磁共振(CDCl3,δ):2.33(3H,S),5.20(2H,S),7.48(2H,d,J=8.5Hz),8.21(2H,d,J=8.5Hz)

    制备11

    在-15~10℃、氮气流中,将甲醇钠(28%甲醇溶液)(0.5毫升)加入到(2S,4S)-4-乙酰硫-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01克)的甲醇(20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1.5小时。在-10~0℃时将冰醋酸(0.17毫升)加入到该混合物中。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一种残余物,将该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50毫升)中,用水(20毫升)洗涤该溶液,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S)-4-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74克)。

    红外(CHCl3):1705-1655cm-1

    核磁共振(CDCl3,δ):5.22(2H,S),7.50(2H,d,J=8.5Hz),8.22(2H,d,J=8.5Hz)

    制备12

    在30℃以下将浓硫酸(10毫升)加入到甲醇(500毫升)中。并向该溶液中加入(2S,4R)-1-苄氧基羰基-2-羧基-4-羟基吡咯烷(100克),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加热4小时。并在10℃下向该混合物中添加三乙胺(63毫升),将该混合物在真空中蒸发同时保持旋转式汽化器的浴温度低于40℃,得到一种浆状物。向该浆状物中相继添加四氢呋喃(100毫升)和甲苯(200毫升),然后在维持浴温度低于40℃情况下真空蒸发。该步骤再重复进行一次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4-羟基-2-甲酯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乙酸乙酯(1000毫升)和三乙胺(63毫升)的混合物中。然后在0~5℃,1.5小时内,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甲磺酰氯(35毫升)的乙酸乙酯(100毫升)溶液。并在同一温度下再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物倒入冰冷的水(1000毫升)中同时搅拌。分离有机层,并且先后用1N盐酸(1000毫升)、碳酸氢钠饱和水溶液(1000毫升)和盐水(1000毫升)洗涤。在保持浴温度低于40℃的同时真空蒸发该有机层,获得(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甲酯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四氢呋喃(200毫升)和乙醇(300毫升)的混合物中,并在10℃以下将硼氢化钠(28.5克)分三批加入到该溶液中,然后在25~30℃时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把该混合物倒入含有浓硫酸(92毫升)的冰冷水(5000毫升)中同时剧烈搅拌,然后再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一种白色晶体。该晶体用过滤收集,并用冰冷水(500毫升)洗涤,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羟基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95.2克)。

    红外(CH2Cl2):3600-3100,1750-162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82-2.58(2H,m),2.92-3.25(1H,m),3.00(3H,S),3.48-4.00(4H,m),4.00-4.41(1H,m),5.17(2H,S),5.38(5H,S)

    制备13

    在-15~-10℃下,氮气流中,并在2小时内将叔丁醇钾(100克)的四氢呋喃(500毫升)溶液加入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羟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00克)和溴乙酸乙酯(100毫升)的四氢呋喃(500毫升)溶液中。并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3小时,然后在0~10℃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2N氢氧化钠水溶液(500毫升),并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8小时。在减压下蒸发有机溶剂得到一种水溶液。向该水溶液中添加水(500毫升),并用4N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调到10。然后用乙酸乙酯(500毫升×2)洗涤。用浓盐酸调节该水溶液的pH值到4,并用乙酸乙酯(300毫升×2)萃取,有机层用盐水(300毫升)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羧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94.0克)。

    红外(净相):3500-3100,1755-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2.99(3H,S),4.08(2H,S),5.17(2H,S),5.2-5.4(1H,m),7.37(5H,S),8.00(1H,S)。

    制备14

    在-10~-5℃时,将氯甲酸异丁酯(9毫升)的四氢呋喃(20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羧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24.85克),和三乙胺(10.75毫升)的四氢呋喃(120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0~5℃时将该混合物逐滴加入到浓氨水(250毫升)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溶液30分钟,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00毫升)萃取,有机层依次用水(200毫升×3)、1N盐酸(300毫升×2)、饱和碳酸氢钠(300毫升)和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在硅胶(25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首先2∶98,然后4∶96    V/V)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5.22克)。

    红外(CHCl3):1710-1660cm-1

    制备15

    在0-5℃下,氮气流中,在30分钟时间内向硼氢化钠(3.05克)的四氢呋喃(155毫升)悬浮液中加入醚合三氟化硼(35.6毫升),同时搅拌。并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在0~5℃时,用30分钟的时间将(2S,4R)-1-苄氧基羰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5.5克)的四氢呋喃(45毫升)溶液添加到该混合物中。然后在0~5℃搅拌该反应混合物30分钟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在低于10℃时将乙醇(46.5毫升)加入到该混合物中。2小时后,滤掉不溶物质,并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残余物,在室温下将残余物在浓盐酸(15.5毫升)和甲醇(155毫升)混合物中的溶液搅拌过夜。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2S,4R)-2-〔(2-氨乙基)-氧甲基〕-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水(46.5毫升)和四氢呋喃(77.5毫升)的混合物中,并在40~5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氰酸钾(16.3克)水(50毫升)溶液,同时用浓盐酸维持溶液的pH值在4~5之间。用乙酸乙酯萃取该混合物。有机层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3.28克)。

    红外(净相):1710-1655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3(3H,3),5.16(2H,S),7.37(5H,S)。

    制备16

    在室温和氢气压下,将(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3.25克)、浓盐酸(3毫升)、甲醇(150毫升)和10%披钯木炭(0.5克)的混合物搅拌4小时。滤掉催化剂并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得到(2S,4R)-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四氢呋喃(100毫升)和水(100毫升)的混合物中,并在冰冷却及搅拌下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烯丙基氯甲酸酯(3.75毫升)的四氢呋喃(30毫升)溶液,同时用4N氢氧化钠溶液保持体系的pH值为8.5~9.5。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并用乙酸乙酯(100毫升×2)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蒸发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15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然后4∶96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烯丙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1.02克)。

    红外(CHCl3):1705-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2.2-2.4(2H,m),3.06(3H,S),5.7-6.2(1H,m)。

    制备17-1)

    在氮气流中将(2S,4R)-1-烯丙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1.00克)的二甲基甲酰胺(30毫升)溶液加入到硫代乙(S)酸(3.05毫升)和氢化钠(62.8%油悬浮液)(1.4克)在二甲基甲酰胺(50毫升)中的反应混合物内,并在80-85℃下加热混合物3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倒入冰水(400毫升)中,并用乙酸乙酯(150毫升×3)萃取,用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15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S)-4-乙酰硫-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8.23克)。

    红外(净相):3500-3100,171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2.94(3H,S)。

    制备17-2)

    将(2S,4R)-1-烯丙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00克)和硫代乙酸钾(0.48克)的二甲基甲酰胺(6毫升)溶液在80~85℃时加热3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物倒入冰水(30毫升)中,并用乙酸乙酯(12毫升×3)萃取。有机层用盐水(18毫升×2)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使该浆状物在硅胶(5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二氯甲烷(5∶95    V/V)的混合物洗脱,获得(2S,4S)-4-乙酰硫-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76克)。

    红外(净相):3500-3100,171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2.94(3H,S)。

    制备18

    在-10~0℃下,氮气流中向(2S,4S)-4-乙酰硫-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8.20克)的甲醇(82毫升)溶液中添加甲醇钠(28%甲醇溶液)(5.7毫升),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在-10~0℃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冰醋酸(1.9毫升),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一种残余物,将该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100毫升)中,所得到的溶液用水(10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使该浆状物在硅胶(75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S)-1-烯丙氧基羰基-4-巯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6.89克)。

    红外(净相):3500-3200,1710-1640cm-1

    制备19

    在-5~0℃下在2小时内向(2S,4R)-1-苄氧基羰基-2-羧基-4-羟基吡咯烷(50克)和三乙胺(63.1毫升)的四氢呋喃(250毫升)溶液中逐滴加入甲磺酰氯(35.0毫升),同时搅拌。在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倒入冰水(500毫升)中,并用浓盐酸调节该溶液的pH到2。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50毫升)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N盐酸(250毫升×2)和盐水(25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蒸发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羧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66.2克)。

    红外(净相):1720-1680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1(3H,S),5.16(2H,S),7.36(5H,S)

    制备20

    在0-10℃时,向硼氢化钠(10.7克)的四氢呋喃(600毫升)悬浮液中添加醚合三氟化硼(43.4毫升)同时搅拌。在搅拌30分钟后,在0~10℃时将(2S,4R)-1-苄氧基羰基-2-羧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66.2克)的四氢呋喃(80毫升)溶液加入到该混合物中。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并在0~5℃时将冰醋酸(20毫升)加入到该混合物中。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倒入冰水(1升)中,然后用乙酸乙酯(400毫升)萃取。有机层用盐水(40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蒸发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羟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56.90克)。

    熔点:58-59℃

    红外(液体石蜡):3400,1700-1675cm-1

    核磁共振(CDCl3,δ):2.99(3H,S),5.16(2H,S),7.35(5H,S)。

    制备21

    在-30~20℃下氮气流中将1.6M丁基锂的己烷溶液(4.2毫升)加入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羟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2.00克)的溶液中同时搅拌,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在-30~-20℃时将溴乙酸乙酯(2.4毫升)加入到该混合物中,并在10~15℃时搅拌该混合物的溶液3小时,然后将该溶液倒入0.1N的盐酸(50毫升)中,用乙酸乙酯(50毫升)萃取,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把该浆状物放在硅胶(2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氯仿洗脱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乙氧基羰基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87克)。

    红外(CHCl3):1740,170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25(3H,t,J=7Hz),2.98(3H,S),3.84(2H,S),4.18(2H,q,J=7Hz),5.13(2H,S),5.30(1H,m),7.32(5H,S)。

    制备22

    将(2S,4R)-1-苄氧基羰基-2-(乙酯基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44克)溶解于10%的氨甲醇溶液(30毫升)中。在25~30℃下,搅拌该溶液12小时。并在减压下浓缩该溶液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氨基甲酰基甲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1.28克)。

    红外(CHCl3):1710-1660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3H,S),3.83(2H,S),5.16(2H,S),7.36(5H,S)。

    制备23

    将(6S,8R)-8-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氧代-1-氮杂-4-氧杂双环〔4.3.0〕壬烷(20.0克)的6N盐酸(200毫升)溶液在回流下加热3小时。冷却后,用乙酸乙酯(100毫升)洗涤该溶液,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2-羧甲氧甲基-4-羟基吡咯烷。将上面获得的化合物溶于四氢呋喃(100毫升)和水(100毫升)的混合物中,在冰冷却,并用4N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8~9之间的条件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苄氧基羰基氯(11.55毫升)的四氢呋喃(20毫升)溶液,同时加以搅拌。并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然后用乙酸乙酯(100毫升×2)洗涤。用6N盐酸将该水溶液的pH值调到2并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150毫升)。分离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羧甲氧甲基-4-羟基吡咯烷(19.95克)。

    红外(CHCl3):3450-3050,1750-166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8-2.3(2H,m),3.4-3.9(4H,m),3.9-4.3(3H,m),4.3-4.6(1H,m),5.13(2H,S),7.34(5H,S)。

    制备24

    在-10~-5℃下,将甲磺酰氯(10毫升)的四氢呋喃(20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1-苄氧基羰基-2-羧甲氧甲基-4-羟基吡咯烷(19.95克)和三乙胺(27毫升)的四氢呋喃(200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将混合物倒入水(200毫升)中,并用6N盐酸将其pH值调到2.5,然后用乙酸乙酯(150毫升×2)萃取,有机层用盐水(200毫升×2)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1-苄氧羰基-2-羧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24.85克)。

    红外(净相):3500-3100,1755-1650cm-1

    制备25

    在室温下,向(2S,4R)-1-苄氧基羰基-2-羧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吡咯烷(3.80克)的苯(19毫升)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0.90毫升)同时搅拌,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向该混合物中相继加入脲(1.80克)和浓硫酸(0.05毫升)。将该混合物在回流下加热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100毫升)中且用乙酸乙酯(100毫升)萃取。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100克)上经过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脲基羰基甲基)氧甲基〕吡咯烷(1.85克)。

    熔点:120-122℃。

    红外(KBr):3500-3100,1725-1685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0(3H,S),4.04(2H,S),5.17(2H,S),5.95(1H,br,S),7.38(5H,S),8.03(1H,br,S),8.85(1H,br,S)。

    电子撞击质谱(EIMS):429(M+),298,254

    制备26

    在0-10℃时,向硼氢化钠(0.1克)的四氢呋喃(10毫升)悬浮液中加入醚合三氟化硼(0.3毫升),同时搅拌。在30分钟后,将(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脲基羰基甲基)氧甲基〕吡咯烷(0.63克)的四氢呋喃(5毫升)溶液加入到0-10℃的上述混合物中。该混合物在同一条件下搅拌2小时接着在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在0~10℃时将甲醇(5毫升)加入到该混合物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25克)上经过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4-甲磺酰氧基-2-〔(2-脲基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24克)。

    红外(净相):1710-1655cm-1

    核磁共振(CDCl3,δ):3.03(3H,S),5.16(2H,S),7.37(5H,S)。

    制备27

    在冰冷却下,把咪唑(11.1克)加入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2-甲酯基吡咯烷(20.0克)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氯化物(18.44克)的二甲基甲酰胺(60毫升)溶液中,将该混合物在0~10℃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300毫升)中并用乙酸乙酯(100毫升×3)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依次用水(200毫升×2)和盐水(15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250克)上经过柱色谱分离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吡咯烷(27.95克)。

    红外(净相):1750,1705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6(6H,S),0.89(9H,S),1.42(9H,S),3.73(3H,S)。

    制备28

    在0-5℃时,向氢化锂铝(1.2克)的四氢呋喃(150毫升)悬浮液中逐滴加入(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吡咯烷(15.0克)的四氢呋喃(30毫升)溶液,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在0~5℃时向该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溶有水(2毫升)的四氢呋喃(5毫升)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滤掉不溶物质,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150克)上进行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二氯甲烷(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2.01克)。

    红外(净相):3400,1700-167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8(9H,S),1.51(9H,S)。

    制备29

    在室温下,在氮气流中将(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0.0克)、甲醇(100毫升)和10%披钯木碳(1.0克)的混合物搅拌3小时。将催化剂过滤掉,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向上面得到的化合物的四氢呋喃(100毫升)溶液中加入二叔丁基二碳酸酯(5.60克)且将该混合物回流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在硅胶(160克)上经过柱色谱分离且用氯仿洗脱,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7.97克)。

    红外(净相):3400,1700-167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8(9H,S),1.51(9H,S)。

    制备30

    用与制备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依次用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氯化物(72.60克)和咪唑(43.73克)与(2S,4R)-1-苄氧基羰基-4-羟基-2-甲酯基吡咯烷(89.70克)反应,制得(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吡咯烷(135.07克)。

    红外(净相):1750,171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6和0.08(6H,各一个单峰),0.87和0.91(9H,各一个单峰),3.55和3.77(3H,各一个单峰),5.18(2H,S),7.35(5H,S)。

    制备31

    用与制备2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硼氢化钠(24.30克)与(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吡咯烷(135.07克)反应,制得(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07.83克)。

    红外(净相):3400,1705-168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13(6H,S),0.95(9H,S),5.25(2H,S),7.45(5H,S)。

    制备32-1

    在45-50℃,氮气流中,2.5小时内将溶于四氢呋喃(18毫升)中的(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6.30克)的溶液逐滴加入到溴乙酸甲酯(5.4毫升)和氢化钠(62.8%油悬浮液)(1.46克)在四氢呋喃中的混合物里,该混合物在45-50℃时搅拌5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硅胶(15克),并在减压下蒸发出四氢呋喃得到一种固体。该固体经硅胶(150克)柱色谱分离,己烷和二氯甲烷(1∶1    V/V)的混合物洗脱,再用二氯甲烷洗脱得到一种粗浆状所需化合物(2.09克)。在-10~0℃时氮气流中向这个浆状物溶液中加入甲醇钠(28%甲醇溶液)(0.6毫升),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在-10~0℃时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冰醋酸(0.2毫升)。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一种残余物。将该残余物的乙酸乙酯(20毫升)溶液依次用水(20毫升)和盐水(2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叔丁氧基羰基-2-(甲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75克)。

    红外(净相):1760,170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6(6H,m),0.88(9H,mm),1.45(9H,m),3.73(3H,S),4.10(2H,S)。

    电子撞击质谱:402,358。

    制备32-2)

    在-40~-30℃下,氮气流中将1.6M丁基锂的己烷(2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00克)的四氢呋喃(20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在-40~-30℃将溴乙酸乙酯(0.40毫升)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并将反应混合物在-40~-3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再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50毫升)和乙酸乙酯(50毫升)的混合物中。有机层用盐水(5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用硅胶(20克)柱色谱分离并用氯仿洗脱,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乙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88克)。

    红外(净相):1755,1695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3(6H,S),0.83(9H,S),1.23(3H,t,J=7Hz),1.42(9H,S),4.01(2H,S),4.16(2H,q,J=7Hz)。

    制备32-3)

    将(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1-叔丁氧基羰基-2-(羟甲基)吡咯烷(0.62克),2-溴乙酸(0.26克),85%氢氧化钾(0.37克),和碘化钾(0.93克)在叔丁醇(12毫升)中的混合物在50℃加热3小时。将该混合物倒入水(100毫升)中,用1N盐酸调节其pH值到4并用氯化钠饱和。将含水混合物用乙酸乙酯(每次50毫升)萃取3次。有机层用盐水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然后蒸发。残余物在硅胶(30克)上进行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二氯甲烷(1∶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羧甲氧甲基)吡咯烷(0.57克)。

    红外(净相):3650-2300,170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2(6H,S),0.83(9H,S),1.09-2.13(2H,m),1.42(9H,S),3.13-3.68(4H,m),4.03(2H,S),4.07-4.43(1H,m),5.01(1H,br S)。

    质谱:388(M+-1)

    制备32-4)

    用与制备32-2)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使(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2.00克)依次与1.6M丁基锂的己烷(3.76毫升)溶液和溴乙酸乙酯(0.72毫升)反应,得到(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乙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46克)。

    核磁共振(CDCl3,δ):0.08(6H,S),0.88(9H,S),1.28(3H,t,J=7.5Hz),4.06(2H,S),4.23(2H,q,J=7.5Hz),5.18(2H,S),7.38(5H,S)。

    制备33-1)

    在室温下将(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甲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75克)的甲醇(21毫升)溶液用氨饱和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溶液5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用硅胶(15克)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61克)。

    红外(净相):3500-3150,1705-1675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8(9H,S),1.45(9H,S),3.95(2H,S)。

    制备33-2)

    按与制备33-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氨与(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乙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反应,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吡咯烷。

    红外(净相):3500-3150,1705-1675cm-1

    制备33-3)

    按与制备33-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羧甲氧甲基)吡咯烷与氨反应,得到(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吡咯烷。

    红外(净相):3500-3150,1705-1675cm-1。

    制备33-4)

    按和制备29和33-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2S,4R)-1-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乙酯基甲氧甲基)吡咯烷的反应,制备(2S,4R)-1-叔丁氧基羰基-4-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吡咯烷。

    红外(净相):3500-3150,1705-1675cm-1

    制备34

    将溶于三氟乙酸(3毫升)和茴香醚(0.6毫升)混合物中的(2S,4R)-1-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吡咯烷(0.60克)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羰基吡咯烷。在冰冷却同时搅拌下向溶于水(20毫升)和四氢呋喃(20毫升)混合物中的上述得到的化合物溶液内逐滴加入4-硝基苄氧基羰基氯化物(0.50克)的四氢呋喃(5毫升)溶液,并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保持pH值在8.5-9.5之间。将该混合物在同一条件下搅拌1小时并用乙酸乙酯(50毫升)萃取。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蒸发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经硅胶(20克)柱色谱分离,用甲醇和氯仿(1∶99然后用2∶98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0.32克)。

    红外(CHCl3):3500-3300,1710-1670cm-1

    制备35

    用与制备19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与甲磺酰氯反应,制得(2S,4R)-2-氨基甲酰基甲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

    红外(净相):1720-1680cm-1

    制备36

    按与制备3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R)-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3.00克)与2-溴-2-甲基丙酰溴(1.95克)反应,制得(2S,4R)-1-(2-溴-2-甲基丙酰)-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3.70克)。

    熔点:77-80℃

    红外(液体石蜡):162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10(6H,S),0.90(9H,S),2.00(6H,S)。

    制备37

    按与制备4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R)-1-(2-溴-2-甲基丙酰)-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羟甲基)吡咯烷(3.70克)与氢化钠(62.8%油悬浮液)(0.45克)反应,制得(6S,8R)-8-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3,3-二甲基-2-氧代-1-氮杂-4-氧杂双环〔4.3.0〕壬烷(1.18克)。

    熔点:40-45℃。

    红外(液体石蜡):174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2(6H,S),0.85(9H,S),1.37(3H,S),1.43(3H,S)。

    制备38

    用与制备5和6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6S,8R)-8-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3,3-二甲基-2-氧代-1-氮杂-4-氧杂双环〔4.3.0〕壬烷(1.15克)依次与盐酸和4-硝基苄氧基羰基氯反应,制得(2S,4R)-2-〔1-羧基-1-甲基乙基)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0.85克)。

    红外(净相):1710-1675cm-1。

    核磁共振(CDCl3,δ):1.39(3H,S),1.41(3H,S),1.95-2.22(2H,m),5.23(2H,m),7.48(2H,d,J=8.5Hz),8.19(2H,d,J=8.5Hz)。

    制备39

    在-10-5℃下将甲磺酰氯(0.4毫升)的四氢呋喃(2毫升)溶液逐滴加入到(2S,4R)-2-(1-羧基-1-甲基乙基)氧甲基-4-羟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0.84克)和三乙胺(1毫升)的四氢呋喃(8毫升)溶液中,并在同一条件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物逐滴加入到10%的氨乙醇溶液(20毫升)中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1小时。在减压下浓缩该混合物得到一种残余物。将该残余物溶解于乙酸乙酯(50毫升)中,用水(5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在减压下浓缩得到的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经硅胶(20克)柱色谱分离并用甲醇和氯仿(1∶9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2S,4R)-2-(1-氨基甲酰基-1-甲基乙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01克)。

    红外(CHCl3):1710-1685cm-1

    核磁共振(CDCl3,δ):1.37(6H,S),3.05(3H,S),5.24(2H,S),7.51(2H,d,J=8.5Hz),8.23(2H,d,J=8.5Hz)。

    制备40

    按与制备9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R)-2-(1-氨基甲酰基-1-甲基乙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3.00克)与硼氢化钠(0.66克)和醚合三氟化硼(6.25毫升)的混合物反应,然后与氰酸钾(2.65克)反应,制得(2S,4R)-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3.00克)。

    红外(净相):1710-1660,1605cm-1。

    核磁共振(CDCl3,δ):1.08(3H,S),1.10(3H,S),3.08(3H,S)。

    制备41

    按照与制备10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R)-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4-甲磺酰氧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3.00克)与硫代乙(S)酸反应,制得(2S,4S)-4-乙酰硫代-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42克)。

    红外(CHCl3):1710-167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13(6H,S),2.35(3H,S),5.26(2H,S),7.55(2H,d,J=7.57.5Hz),8.28(2H,d,J=7.5Hz)。

    制备42

    按与制备1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2S,4S)-4-乙酰硫-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1.40克)与28%(甲醇钠-甲醇溶液反应,制得(2S,4S)-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4-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0.94克)。

    红外(CHCl3):1705-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16(6H,S),5.20(2H,S),7.48(2H,d,J=7.5Hz),8.10(2H,d,J=7.5Hz)。

    制备43

    在0-5℃时,向(4R)-4-〔(2R,3S)-3-{(1R)-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烯丙酯(6.52克)和三乙胺(6.8毫升)的乙腈(50毫升)溶液中加入1M对甲苯磺酰叠氮化物的乙腈溶液(17毫升),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残余物。该残余物用己烷研制,滤出沉淀。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用硅胶(80克)柱色谱分离并用乙酸乙酯和己烷(1∶9    V/V)的混合物洗脱,得到(4R)-2-重氮基-4-〔(2R,3S)-3-{(1R)-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烯丙酯(3.78克)。

    红外(净相):3450-3200,2150,1760,172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7(9H,S)。

    实施例1

    (PNB:4-硝苄基)

    (PNZ:4-硝基苄氧基羰基)

    在回流下,向(4R)-2-重氮基-4-〔(2R,3S)-3-{(1R)-1-羟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4-硝基苄酯(0.72克)的1,2-二氯乙烷(15毫升)溶液中加入乙酸铑(Ⅱ)(2毫克)。将该混合物在氮气氛下回流30分钟,然后将其冷却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4R,5R,6S)-6-〔(1R)-1-羟乙基〕-4-甲基-3,7-二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4-硝苄酯。将上面得到的化合物溶于乙腈(15毫升)和N,N-二异丙基-N-乙胺(0.39毫升)中。并在-10~-5℃下和氮气流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代磷酸二苯酯(0.40毫升),接着在-10~-5℃下搅拌30分钟。在-20℃时向该溶液中依次加入N,N-二异丙基-N-乙胺(0.39毫升)和(2S,4S)-4-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73克)的乙腈〔3毫升〕溶液。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在0-10℃时再搅拌3小时。将该混合物倒入乙酸乙酯(150毫升)和水(100毫升)中。将有机层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经硅胶(20克)柱色谱分离并用丙酮和二氯甲烷(1∶1体积/体积)混合物洗脱,从而得到(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3-〔(2S,4S)-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7-氧代-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75克)。

    红外(CHCl3):1780-1760,1710-1650cm-1。

    实施例2

    在回流下,向(4R)-2-重氮基-4-〔(2R,3S)-3-{(1R)-1-羟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烯丙酯(0.5克)的二氯甲烷(10毫升)的溶液中加入辛酸铑(Ⅱ)(13.2毫克)。回流20分钟之后,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辛酸铑(Ⅱ)(13.2毫克)。将该混合物回流40分钟。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并真空蒸发得到残余物。将该残余物溶于无水乙腈(10毫升)中然后蒸发。将该操作再重复一次,并将得到的残余物真空干燥得到(4R,5R,6S)-6-〔(1R)-1-羟乙基〕-4-甲基-3,7-二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烯丙酯。在氮气氛下将含有上面得到的化合物的残余物溶于无水乙腈(10毫升)中并冷却到0-2℃。然后向该溶液中依次加入氯代磷酸二苯酯(0.53毫升)和N,N-二异丙基-N-乙胺(0.47毫升)并将该溶液在0-2℃时搅拌40分钟。在2~5℃和搅拌下,向得到的溶液中依次逐滴加入(2S,4S)-1-烯丙氧基羰基-4-巯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62克)的乙腈(10毫升)溶液和N,N-二异丙基-N-乙胺(0.38毫升),并在同一温度下将持续搅拌2小时。在搅拌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30毫升)和水(10毫升),分离有机层。该有机相用氯化钠饱和水溶液洗涤(30毫升×2),用硫酸镁干燥和真空蒸发。残余物在硅胶(50克)上进行色谱分离,并用氯仿和甲醇(9∶1    V/V)的混合物洗脱。收集含有所需化合物的馏份并真空蒸发,从而得到(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160毫克)。

    红外(净相):1775-1760,1690-166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26(3H,d,J=7Hz),1.33(3H,d,J=7Hz),1.70-2.15(2H,m),2.30-2.80(2H,m),4.50-4.83(4H,m),5.10-5.80(4H,m),5.70-6.20(2H,m)。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4R)-2-重氮基-4-〔(2R,3S)-3-{(1R)-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烯丙酯(1.05克)与辛酸铑(Ⅱ)(20毫克)反应,然后依次与氯代磷酸二苯酯(0.58毫升)和(2S,4S)-1-烯丙氧基羰基-4-巯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1.0克)反应得到(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0.94克)。

    红外(CHCl3):1770,171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0.07(6H,S),0.87(9H,S)。

    实施例4

    在-5~0℃时,向(2R,5R,6S)-6-〔(1R)-1-羟乙基〕-3,7-二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4-硝苄酯(0.50克)的乙腈(10毫升)溶液中加入氯代磷酸二苯酯(0.32毫升)和N,N-二异丙基-N-乙胺(0.28毫升),并在同一温度下氮气氛中搅拌该溶液30分钟。然后在-5~0℃时向该混合物中加入N,N-二异丙基-N-乙胺(0.28毫升)和(2S,4S)-4-巯基-1-(4-硝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0.50克)的乙腈(1毫升)溶液。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30分钟,然后再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将该混合物倒入乙酸乙酯(150毫升)中。有机层依次用水(50毫升×3)和盐水(50毫升)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将这个浆状物用乙酸乙酯结晶得到(5R,6S)-6-〔(1R)-1-羟乙基〕-3-〔(2S,4S)-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51克)。

    熔点:135℃(分解)

    红外(液体石蜡):1770,1610-1585cm-1

    核磁共振(CDCl3-DMSO-d6,δ):1.27(3H,d,J=7.5Hz)。

    用与实施例1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通过(4R)-2-重氮基-4-〔(2R,3S)-3-{(1R)-1-羟乙基}-4-氧代氮杂环丁烷-2-基〕-3-氧代戊酸4-硝基苄酯(0.95克)与(2S,4S)-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4-巯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0.93克)反应,得到(4R,5S,6S)-3-〔(2S,4S)-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58克)。

    红外(净相):1760,1710-165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1-1.4(12H,m)。

    实施例6

    在室温下,向(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0.46克)的四氢呋喃(10毫升)溶液中逐滴加入乙酸(0.5毫升)和1.1M氟化四丁铵的四氢呋喃溶液(3.2毫升)。并在同一温度下搅拌该混合物26小时。然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100毫升)和水(100毫升)。含水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值到7。有机层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一种浆状物。该浆状物用硅胶(10克)柱色谱分离,用丙酮和二氯甲烷(2∶1    V/V)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得到(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0.17克)。

    红外(净相):1775-1760,1690-1660cm-1。

    实施例7

    在室温和氢气压下,将(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3-〔(2S,4S)-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75克),四氢呋喃(40毫升),0.1M磷酸盐缓冲剂(pH6.5)(20毫升)及20%披氢氧化钯木碳(0.20克)的混合物搅拌5小时。滤除催化剂,滤液在减压下浓缩除去四氢呋喃。残余溶液用乙酸乙酯(40毫升×2)洗涤,有机溶剂用蒸发法除去。残余溶液经过非离子吸附树脂“Diaion    Hp-20”(40毫升)柱色谱分离并用丙酮和水(5∶95    V/V)的混合物洗脱,冰冻干燥,得到(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20克)。

    熔点:150℃(分解)

    红外(KBr):1750,1660-1550cm-1。

    核磁共振(D2O,δ):1.18(3H,d,J=7Hz),1.26(3H,d,J=7Hz)。

    次级离子质谱:429(M++1),369。

    实施例8

    在室温搅拌下,向溶于四氢呋喃(34毫升)和水(11毫升)混合物的(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1.73克)溶液中依次加入三苯膦(0.41克),双甲酮(1.32克)和四重(三苯膦)钯(0)(0.18克)。将该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搅拌3小时。并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50毫升)和水(30毫升)。分离出含水层并用乙酸乙酯(30毫升)洗涤3次。将该含水层真空浓缩除去有机溶剂。残余物在活性炭〔由瓦柯(wako)纯化学工业公司制造〕(30毫升)上色谱分离并依次用水(90毫升)和15%异丙醇水溶液(200毫升)洗脱。收集含有所需化合物的馏分,冷冻干燥,得到(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73克)。

    红外(KBr):1750,1660-1550cm-1。

    将该化合物(513毫克)从乙醇(12.31毫升)和水(1.03毫升)混合物中结晶,得到无色三棱形结晶体(368毫克)。

    熔点:>182℃(分解)

    核磁共振(270MHz)(D2O,δ):1.23(3H,d,J=7.9Hz),1.30(3H,d,J=6.6Hz),1.81(1H,ddd,J=5.9Hz,J=8.2Hz,J=14.2Hz),2.70(1H,ddd,J=8.2Hz,J=8.2Hz,J=14.2Hz),3.32-3.34(4H,m),3.47(1H,dd,J=2.6Hz,J=5.9Hz),3.85(1H,dd,J=3.6Hz,J=11.2Hz),3.93-4.08(2H,m),4.24(1H,dd,J=3.0Hz,J=8.9Hz),4.27(1H,q,J=4.3Hz)。

    实施例9

    用与实施例8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在2-5℃时,用三苯膦(24毫克),四重(三苯膦)钯(0)(52毫克)和吗啉(0.24毫升,用于代替双甲酮)使(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500毫克)脱保护,从而得到(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249毫克)。

    红外(KBr):1750,1660-1550cm-1。

    实施例10

    按照与实施例8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用三苯膦(47毫克),四重(三苯膦)钯(0)(52毫克),吗啉(0.24毫升)和甲酸(0.10毫升)使(4R,5S,6S)-3-〔(2S,4S)-1-烯丙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烯丙酯(0.50克)脱保护,从而得到(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29克)。

    IR(KBr):1750,1660-1550cm-1。

    实施例11

    按照与实施例7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氢化(5R,6S)-6-〔(1R)-1-羟乙基〕-3-〔(2S,4S)-1-(4-硝基苄氧基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50克),得到(5R,6S)-6-〔(1R)-1-羟乙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51克)。

    熔点:150℃(分解)

    红外(KBr):1750,1660-1540cm-1。

    核磁共振(CDCl3,δ):1.26(3H,d,J=7.5Hz)

    次级离子质谱:415(M++1),398

    实施例12

    按照与实施例7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氢化(4R,5S,6S)-3-〔(2S,4S)-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1-(4-硝基苄氧基羰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4-硝基苄酯(0.21克),得到(4R,5S,6S)-3-〔(2S,4S)-2-{(1,1-二甲基-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21克)。

    熔点:190℃(分解)

    红外(KBr):1760-1730cm-1

    核磁共振(D2O,δ):1.18-1.22(12H,m)

    次级离子质谱:457。

    实施例13

    在0-5℃时,向(4R,5S,6S)-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3-〔(2S,4S)-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15克)的水(30毫升)溶液中分批加入亚氨代乙酸乙酯盐酸盐(1.65克),同时用10%的碳酸钾水溶液保持其pH值在8.4-8.6之间。用1N盐酸溶液调节pH值到6.5后,该溶液用10%四氢呋喃的乙酸乙酯(50毫升)溶液分四次洗涤,并通过蒸发除去有机相。残余溶液用非离子吸附树脂“HP-20”(30毫升)柱色谱分离,并用水洗涤,用5%的异丙醇溶液洗脱,冷冻干燥,得到(4R,5S,6S)-3-〔(2S,4S)-1-亚氨代乙酰基-2-{(2-脲乙基)氧甲基}吡咯烷-4-基〕硫代-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0.11克)。

    红外(KBr):1800-1710cm-1,

    核磁共振(D2O,δ):1.27(6H,t,J=7.4Hz),2.30和2.38(全部3H,各有一个单峰)。

    次级离子质谱:470(M+),453(M+-17),427(M+-43)。

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7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具有下式的新型3-吡咯烷基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甲酸化合物,其药物适用盐,以及这类化合物和其盐的制备方法。这类物质特别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活性,可用作抗菌剂,治疗人类与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式中R1是羧基或被保护羧基,R2是被护或未被护的羟基(低级)烷基,R3是氢或低级烷基,R4是被保护或未被保护的脲基(低级)烷基,R5是氢、亚氨基代低级链烷酰基或亚氨基保护基,A是低级亚烷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