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盗锁.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967627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20135291.6

申请日:

2006.12.31

公开号:

CN201011214Y

公开日:

2008.01.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8.1.23|||授权

IPC分类号:

E05B35/06; E05B27/00; E05B17/20

主分类号:

E05B35/06

申请人:

任卫军

发明人:

任卫军

地址:

463200河南省确山县龙山北路6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田小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盗锁,在锁芯两侧分别设置一圆芯,圆芯、锁芯上设置弹子孔,弹子孔内设置弹子,锁芯弹子孔外还设有T型弹子;两圆芯与锁芯的尾部齿轮相啮合;两圆芯内弹子底部分别连接弹簧,弹子孔外分别设置一I型反齿齿条,I型反齿齿条的顶部分别用一弹簧与锁体连接,I型反齿齿条两端所受弹簧弹力不同;两I型反齿齿条上均设置一T型反齿齿条和一弧形反齿齿条与之啮合,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两弧形反齿齿条上分别通过一弹簧连接一L型杠杆,L型杠杆的中部旋转固定在锁体上,L型杠杆的L型尾端支撑在T型弹子的两侧臂上。圆芯解脱后,锁芯才能转动开锁,因而可防技术开锁,防破坏锁的结构开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防盗锁,其特征在于,第一圆芯和第二圆芯分别设置于一锁芯的两侧,两圆芯尾部齿轮与锁芯尾部齿轮相啮合,两圆芯和锁芯上都设置有弹子孔,弹子孔上设置有防盗装置;所述的防盗装置是在锁芯和两圆芯的弹子孔内均设置弹子,锁芯的弹子孔外还设置有一T型弹子,第一圆芯和第二圆芯弹子孔内的弹子与弹子孔底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另一端分别对准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其中,第三、第四弹簧分别设置于两锁体孔内;第三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第一I型反齿齿条插入第一圆芯的弹子孔,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第四弹簧的弹力,第二圆芯内的弹子将第二I型反齿齿条抵出第二圆芯的弹子孔;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上分别装设有第五弹簧和第六弹簧,第五弹簧和第六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连杆,两连杆的自由端与锁体接触,抵在锁体上分别将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分别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上,使T型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第一L型杠杆和第二L型杠杆的中部分别旋转固定在T型弹子两臂外侧锁体上的两个支杆上,两L型杠杆的中后部分别通过第七弹簧、第八弹簧连接在T型弹子两侧臂下方的锁体上,两杠杆的L型尾端分别支撑在T型弹子的两侧臂上,两L型杠杆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九弹簧和第十弹簧将第一弧形反齿齿条和第二弧形反齿齿条分别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上,使弧形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上以及第一弧形反齿齿条和第二弧形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复位装置包括一旋转杠杆,旋转杠杆是在其旋转轴的两侧分别固定一复位杠杆和一阻挡杠杆,构成十字型结构;旋转杠杆的水平上方设置一阻挡体,阻挡体固定在锁体上;旋转杠杆的前端插入锁体上的一旋转孔中并能转动,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阻挡杠杆上,另一端固定在锁体上,复位弹簧使阻挡杠杆压在阻挡体上;该齿条复位装置还包括一L型复位杠杆,装设在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盗锁,其特征在于,锁芯上有多个弹子孔,两侧圆芯上均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相同多个弹子孔,每套弹子孔上均设置有所述的防盗装置。

说明书

新型防盗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防盗锁。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锁具采用的锁芯中带有弹子,将具有尖端的异物探入锁芯中不断地上下移动弹子,具有锁具知识的人很快就能打开这种锁;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锁具如果用铁锤、电钻等破坏其锁芯,也能轻易地打开。因此,如果提出一种能够防技术性开锁和防破坏锁的结构开锁的锁具,将能有效防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技术开锁和防破坏锁的结构开锁的新型防盗锁。
一种新型防盗锁,其中,第一圆芯和第二圆芯分别设置于一锁芯的两侧,两圆芯尾部齿轮与锁芯尾部齿轮相啮合,两圆芯和锁芯上都设置有弹子孔,弹子孔上设置有防盗装置;所述的防盗装置是在锁芯和两圆芯的弹子孔内均设置弹子,锁芯的弹子孔外还设置有一T型弹子,第一圆芯和第二圆芯弹子孔内的弹子与弹子孔底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另一端分别对准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其中,第三、第四弹簧分别设置于两锁体孔内;第三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第一I型反齿齿条插入第一圆芯的弹子孔,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第四弹簧的弹力,第二圆芯内的弹子将第二I型反齿齿条抵出第二圆芯的弹子孔;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上分别装设有第五弹簧和第六弹簧,第五弹簧和第六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连杆,两连杆的自由端与锁体接触,抵在锁体上分别将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分别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上,使T型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第一L型杠杆和第二L型杠杆的中部分别旋转固定在T型弹子两臂外侧锁体上的两个支杆上,两L型杠杆的中后部分别通过第七弹簧、第八弹簧连接在T型弹子两侧臂下方的锁体上,两杠杆的L型尾端分别支撑在T型弹子的两侧臂上,两L型杠杆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九弹簧和第十弹簧将第一弧形反齿齿条和第二弧形反齿齿条分别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上,使弧形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第一T型反齿齿条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上以及第一弧形反齿齿条和第二弧形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
所述的新型防盗锁,其中,所述的齿条复位装置包括一旋转杠杆,旋转杠杆是在其旋转轴的两侧分别固定一复位杠杆和一阻挡杠杆,构成十字型结构;旋转杠杆的水平上方设置一阻挡体,阻挡体固定在锁体上;旋转杠杆的前端插入锁体上的一旋转孔中并能转动,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杠杆上,另一端固定在锁体上,复位弹簧将阻挡杠杆压在阻挡体上;该齿条复位装置还包括一L型复位杠杆,装设在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上。
所述的新型防盗锁,其中,锁芯上有多个弹子孔,两侧圆芯上均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相同多个弹子孔,每套弹子孔上均设置有所述的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盗锁,是在锁芯两侧分别设置一圆芯,两个圆芯、锁芯上设置弹子孔,弹子孔内设置弹子,锁芯弹子孔外还设有T型弹子;两侧圆芯的尾部齿轮与锁芯尾部齿轮相啮合;两圆芯弹子孔内的弹子与弹子孔底之间分别设置有弹簧;两I型反齿齿条的顶部分别连接弹簧并设置于锁体上两锁体孔内,两I型反齿齿条的另一端分别对准两圆芯的弹子孔,I型反齿齿条两端所受弹簧弹力不同,使一个I型反齿齿条插入圆芯弹子孔内,另一个I型反齿齿条被另一圆芯内的弹子抵出弹子孔外,两I型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一T型反齿齿条和一弧形反齿齿条与之啮合,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两弧形反齿齿条上分别通过弹簧连接一L型杠杆,两L型杠杆的中部旋转固定在锁体上,两L型杠杆的中后部分别通过弹簧连接在锁体上,两L型杠杆的L型尾端分别支撑在T型弹子的两侧臂上。用钥匙开锁前,先用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的齿条复位装置将两者与I型反齿齿条同时分离,使I型反齿齿条复位;插入钥匙,钥匙上的锯齿状齿牙使锁芯内的弹子上下移动,带动T型弹子上下移动,T型弹子两臂上支撑的L型杠杆带动弧形齿条,进而,紧咬在I型反齿齿条上的弧形齿条带动I型反齿齿条移动,最后,配套钥匙完全插入锁芯时,恰使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近圆芯的一端到达圆芯的弹子孔外,圆芯内的弹子被抵回弹子孔内,圆芯解脱,转动钥匙,锁芯转动,锁芯尾部的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两个圆芯尾部齿轮,带动两圆芯转动,连接在圆芯上的锁舌缩回,即开锁。如果锁芯内的弹子和T型弹子上下移动的距离同锯齿状钥匙的齿牙尖和齿牙底的距离不一致时,圆芯不能解脱,即使锁芯解脱也不能打开锁;如果破坏锁芯,但隐藏在锁内部的圆芯没有解脱,锁也无法打开;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能起到防技术开锁、防破坏锁的结构开锁的有效防盗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锁芯尾部齿轮和圆芯尾部齿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锁芯和圆芯上弹子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齿条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防盗锁,图1所示为其结构示意图,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分别设置于一锁芯17的两侧,又如图2所示,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的尾部齿轮与锁芯17尾部的齿轮相啮合,锁芯和两圆芯上都设置有弹子孔,弹子孔上设置有防盗装置。
所述的防盗装置:在锁芯17、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内分别设置弹子18、弹子9和弹子9′,锁芯1 7的弹子孔外还设置有一T型弹子14,第一圆芯10弹子孔内的弹子9和第二圆芯10′弹子孔内的弹子9′与弹子孔底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1′;第一I型反齿齿条2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2′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弹簧1和第四弹簧1′,另一端分别对准第一圆芯10和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其中,第三弹簧1和第四弹簧1′分别设置于锁体上两锁体孔内,防止因受力而扭曲变形错位;第三弹簧1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11的弹力,第一I型反齿齿条2插入第一圆芯10的弹子孔,第二弹簧11′的弹力大于第四弹簧1′的弹力,第二圆芯10′内的弹子9′将第二I型反齿齿条2′抵出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另外,第一I型反齿齿条2的齿牙方向朝向第一圆芯10的方向,第二I型反齿齿条2′的齿牙方向与第一I型反齿齿条2的齿牙方向相反,在I型反齿齿条两端受力后,使两弧形反齿齿条分别与其啮合紧密,不容易滑脱;第一T型反齿齿条4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4′上分别装设有第五弹簧5和第六弹簧5′,第五弹簧5和第六弹簧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连杆,两连杆的自由端与锁体接触,抵在锁体上分别将第一T型反齿齿条4和第二T型反齿齿条4′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2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2′上,使T型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第一L型杠杆12和第二L型杠杆15的中部分别旋转固定在T型弹子14两臂外侧锁体上固定的两个支杆上,两杠杆的L型尾端分别支撑在T型弹子14的两侧臂上;第一L型杠杆12和第二L型杠杆15的中后部分别通过第七弹簧8、第八弹簧8′连接在T型弹子两侧臂下方的锁体上,保证第一L型杠杆12和第二L型杠杆15的L型尾端时时紧压在T型弹子的两侧臂上。两L型杠杆12、15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九弹簧6、第十弹簧6′将第一弧形反齿齿条7和第二弧形反齿齿条7′分别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2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2′上,使弧形反齿齿条与I型反齿齿条相啮合,除此之外,两弧形反齿齿条上、位于L型杠杆前端的下方均设置有一挡杆,用于防止L型杠杆前端与其连接的弹簧变形、脱出。
第一T型反齿齿条4上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3,第二T型反齿齿条4′上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3′,第一弧形反齿齿条7上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13、第二弧形反齿齿条7′上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16,上述齿条复位装置的复位原理相同。
图4所示为齿条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齿条复位装置包括一旋转杠杆19,旋转杠杆19是在其旋转轴20的两侧分别固定一复位杠杆21和一阻挡杠杆22,构成十字型结构;旋转杠杆19的水平上方设置一阻挡体23,阻挡体23固定在锁体上;旋转杠杆19的前端穿过复位弹簧25插入其前方锁体28上的一旋转孔27中并能转动,复位弹簧25的一端固定在阻挡杠杆22上的一固定弹簧孔24内,另一端固定在锁体28上的一固定弹簧孔26内,复位弹簧25的扭矩力使阻挡杠杆22压在阻挡体23上;该齿条复位装置还包括一L型复位杠杆,分别为装设在第一T型反齿齿条4上的L型复位杠杆28,第一弧型反齿齿条7上的L型复位杠杆29,第二T型反齿齿条4′上的L型复位杠杆30以及第二弧型反齿齿条7′上的L型复位杠杆31。
齿条复位装置的复位过程:用手握住旋转轴20的尾部,使阻挡杠杆22离开阻挡体23,直至复位杠杆21靠在装设于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上的L型复位杠杆内侧,并将L型复位杠杆拨向远离I型反齿齿条的方向,使与L型复位杠杆连接的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离开I型反齿齿条。I型反齿齿条复位后,手松开旋转轴20,复位弹簧25的扭矩力拉动阻挡杠杆22回复,压在阻挡体23上,同时,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上的L型复位杠杆不再受力,T型反齿齿条或弧形反齿齿条上弹簧的弹力再次将其压在I型反齿齿条上,与之啮合。本实施例中,齿条复位装置16和齿条复位装置3中的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一致,为逆时针方向;另外,齿条复位装置13和齿条复位装置3′中的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一致,是顺时针方向;因而,同一I型反齿齿条上的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的齿条复位装置中的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相反,需要同时以各自的复位弹簧弹力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旋转杠杆,带动十字型旋转杠杆上的复位杠杆拨动装设在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上的L型复位杠杆,使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的齿牙同时松开I型反齿齿条。
插入钥匙开锁前,先使I型反齿齿条复位,复位后,因I型反齿齿条两端所受的弹簧弹力大小不同,第三弹簧1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11的弹力,第一I型反齿齿条2插入第一圆芯10的弹子孔,第二弹簧11′的弹力大于第四弹簧1′的弹力,第二圆芯10′内的弹子9′抵出弹子孔外,将第二I型反齿齿条2′顶出第二圆芯10′的弹子孔。
松开齿条复位装置,分别装设在第一T型反齿齿条4、第一弧形反齿齿条7上的第五弹簧5、第九弹簧6的弹力将第一T型反齿齿条4和第一弧形反齿齿条7压在第一I型反齿齿条2上;分别装设在第二T型反齿齿条4′、第二弧形反齿齿条7′上的第六弹簧5′、第十弹簧6′的弹力将第二T型反齿齿条4′、第二弧形反齿齿条7′压在第二I型反齿齿条2′上。
插入钥匙,钥匙上的锯齿状齿牙使锁芯内的弹子18上下移动,带动T型弹子上下移动,T型弹子两臂上支撑的L型杠杆12和15分别带动各自连接的弧形齿条,紧咬在I型反齿齿条上的弧形齿条带动I型反齿齿条移动:T型弹子14向上移动时,L型杠杆12、15的尾部受力向上移动,L型杠杆12的前端绕其中部固定点向下旋转,第一I型反齿齿条的齿牙方向向下且其两端所受第三弹簧1与第一弹簧11之间的压力差向下,因此弧形齿条7带动第一I型反齿齿条2向下的移动距离很小,可忽略不计;同时,L型杠杆15带动弧形反齿齿条7′向下移动,第二I型反齿齿条2′的齿牙方向向上,且其两端所受第二弹簧11′与第四弹簧1′的压力差为向上的方向,因此弧形反齿齿条7′向下的力迫使第二I型反齿齿条2′向圆芯10′的弹子孔方向移动;T型弹子14向下移动时,因L型杠杆中后部的第七弹簧8或第八弹簧8′的拉力,两弧形反齿齿条使第一I型反齿齿条2向脱离第一圆芯10弹子孔的方向移动,第二I型反齿齿条2′移动微小,可忽略不计。最后,相配套的钥匙完全插入锁芯时,使第一I型反齿齿条和第二I型反齿齿条近圆芯的一端到达圆芯的弹子孔外,圆芯内的弹子被抵回弹子孔内,圆芯解脱,转动钥匙,锁芯17转动,锁芯17尾部的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圆芯10和圆芯10′的尾部齿轮,带动圆芯10和圆芯10′转动,连接在圆芯10和圆芯10′上的锁舌缩回,即可打开该锁。
此外,图1中的杠杆12、15的尾端也可以与弹子14连为一体,同样能推动I型反齿齿条2、2′向上、向下移动。
如果有人非正常开锁,在不断上下移动锁芯的弹子18、T型弹子14尝试开锁的过程中,I型反齿齿条2、2′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只有锁芯的弹子18、T型弹子14上下移动的距离同配套钥匙的锯齿状齿牙尖和齿牙底的距离一致时,圆芯10、圆芯10′才能解脱,否则锁芯17即便解脱也不能打开锁;如果用铁锤、电钻破坏锁芯,但隐藏在锁内部的圆芯10、圆芯10′没有解脱,锁也无法打开,从而起到防技术开锁,防破坏锁的结构开锁,有效防盗。
另如图3所示的锁芯和圆芯上弹子孔的位置示意图,锁芯上可设置多个弹子孔,两侧圆芯上均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相同多个弹子孔,每套弹子孔上均设置有图1所示的防盗装置。另外,图1所示锁芯17是普通的锁芯,是一字形上下侧均有弹子的锁,图1所示的防盗装置也可以同时使用在下侧装设的弹子上;同理,图1所示的防盗装置也能用在十字锁芯、三棱形锁芯上。

新型防盗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型防盗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型防盗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防盗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防盗锁.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盗锁,在锁芯两侧分别设置一圆芯,圆芯、锁芯上设置弹子孔,弹子孔内设置弹子,锁芯弹子孔外还设有T型弹子;两圆芯与锁芯的尾部齿轮相啮合;两圆芯内弹子底部分别连接弹簧,弹子孔外分别设置一I型反齿齿条,I型反齿齿条的顶部分别用一弹簧与锁体连接,I型反齿齿条两端所受弹簧弹力不同;两I型反齿齿条上均设置一T型反齿齿条和一弧形反齿齿条与之啮合,T型反齿齿条和弧形反齿齿条上均设置有齿条复位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