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针设备,具体而言是用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移动设备的指针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鼠标是可移动显示屏上显示的鼠标指针的输入装置之一。
这类鼠标应用于台式电脑上,分有轨迹球鼠标、传感器鼠标等,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脑或移动设备中有触摸板型鼠标等。就内置于较小主机的便携式电脑等的鼠标而言,开始安装过轨迹球鼠标,目前通常安装有触摸板型鼠标。
如今一般都在便携式电脑上安装触摸板型鼠标的最大原因在于便携式电脑的主机较小。
通常,轨迹球鼠标通过旋转轨迹球而使鼠标指针移动,这样虽然在微小的鼠标指针移动操作上比较方便,但是该操作需要移动鼠标,因此必须确保一定的可供鼠标移动的空间。
且,近年来手机或PDA等移动设备逐渐趋于小巧化,而轨迹球鼠标受到其体积限制而难以内置,且如果使用小型轨迹球,因轨迹球的小尺寸导致轨迹球在一次旋转中使显示屏指针的移动距离相对也变小,需要多次旋转轨迹球才能完成操作。
另外,轨迹球鼠标中轨迹球外露在鼠标外侧即暴露在外,使轨迹球外表面易粘附异物,而读取鼠标移动的传感器位于轨迹球外部,导致了传感器难以准确测定轨迹球移动。
因上述原因,目前在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脑上多采用触摸板型鼠标。触摸板型鼠标可以感应接触触摸板上较大范围内的手指移动,因此在空间利用上相对于轨迹球鼠标是有利的,但在微小移动的准确效率上却不如轨迹球鼠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安装在有限空间中的指针设备,且该指针设备可以轻微地移动鼠标指针。该设备在有限空间中可以完成轻微地移动鼠标指针的动作,从而适合小尺寸移动设备使用。
这一目的由本发明的指针设备的技术方案1实现,其拥有曲面的曲面支撑装置、位于曲面支撑装置上端且以沿着曲面支撑装置的曲面可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指针装置、感应指针装置的移动的传感器装置,根据指针装置沿曲面支撑装置的曲面进行滑动的程度,于画面上显示指针装置的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指针设备还包括将曲面支撑装置、指针装置、传感器装置内置的主机外壳。
且,传感器装置感应指针装置的底面之指针移动装置的移动。
此外,指针装置或曲面支撑装置还包括磁铁或弹簧装置,以便指针装置在沿着曲面支撑装置的曲面进行滑动后复位。
另外,曲面支撑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定位装置,该传感器定位装置用以收纳传感器装置。
此外,传感器定位装置为孔状或槽状。
且,该指针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其根据指针装置沿曲面支撑装置的曲面进行滑动的程度,于画面上显示指针装置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指针设备可安装在有限空间中,且该指针设备可以在有限空间中完成轻微地移动鼠标指针的操作,从而适合小尺寸移动设备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指针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指针设备的分解截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指针设备的截面图;
图4至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指针设备的运行状态图。
<附图主要部位符号说明>
10:主机外壳10a:上板10b:下板
20:曲面支撑装置21:曲面22:基座
23:传感器定位装置24:第一磁铁25:第二磁铁
30:指针装置31:指针移动装置32:上表面
33:磁铁40:传感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实施例拥有相同的组成要素,且各组成要素使用相同符号,因此以第一实施例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其它实施例只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成。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指针设备。
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指针设备由主机外壳10、曲面支撑装置20、指针装置30、传感器装置40以及控制模块50组成。
主机外壳10可以是将指针装置30、曲面支撑装置20以及传感器装置40内置的普通便携式电脑的外壳或手机、PDA等移动设备的外壳。
主机外壳10由上板10a和下板10b组成,上板10a和下板10b相隔一定间距且面对面配置。
上板10a上一定区域内形成孔11,以备所述被内置的指针装置30的一部分上端外露。
曲面支撑装置20拥有曲面形状,可以是凹状或凸状曲面。本实施例中对例如剪切球体一定部分而获得的凸状曲面进行说明。
曲面支撑装置20呈剪切球体一部分的形状,包括球体曲面21及剪切面之基座22。
且,曲面支撑装置20内部可形成向曲面21方向开放的槽状传感器定位装置23,用以收纳并定位所述被内置的传感器装置40。此时传感器定位装置23最好安装于曲面支撑装置20的中心区域,传感器定位装置23也可以是孔状。
另外,曲面支撑装置20的内部在从传感器定位装置23的相邻区域、曲面21的相邻区域一直到基座22的相邻区域所包围的空间内均可以安装磁铁,此时安装在传感器定位装置23相邻区域的第一磁铁24和安装在该相邻区域外侧的第二磁铁25拥有相互不同的极性。
即,如果第一磁铁24地极性为N极,那么第二磁铁25的极性则为S级,如果第一磁铁24极性为S级,那么第二磁铁25的极性则为N级。
且因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5以不同极性安装后,与安装在指针装置30的磁铁33互相作用,使滑动后的指针装置30复位。
曲面支撑装置20的基座22连接在主机外壳10下板10b上端,且与上板10a的孔11相正对。
下面介绍指针装置30。指针装置30具有一定厚度,可覆盖曲面支撑装置20的传感器定位装置23,其长度可较曲面21长度更短或更长,最好是相对于曲面21长度较短的长度(从曲面支撑装置20顶端到曲面21左侧或右侧末端为止较短的长度)。
且,指针装置30底面的指针移动装置31拥有与曲面21相对应的形状,即与曲面21形成同心球面,以便沿着曲面支撑装置20的曲面21进行滑动。
同时,在指针装置30的上表面32被主机外壳10的上板10a向下支撑的状态下,指针移动装置31沿着曲面21滑动运行时,为了与上板10a更好的接触,其上表面32可以形成曲面状,而最好是与指针移动装置31形成同心球面状。
指针装置30内部可以安置如同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一磁铁24一样材质的磁铁33,磁铁33的极性与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一磁铁24刚好相反,而与第二磁铁25极性相同,使指针装置30移动后可以复位。
指针装置30安装在曲面支撑装置20上端后,安装在曲面支撑装置20内的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5)的磁性与安装在指针装置30内的磁铁(33)的磁性相互作用,使指针装置30可以位于曲面支撑装置20的上端中央区域即传感器定位装置(23)上端。此时指针装置30被主机外壳10上板10a向下支撑,可更稳定地置于曲面支撑装置20的上端。
指针装置30透过形成在主机外壳10上板10a的孔11部分外露,用户对指针装置30施加外力后,指针装置30可沿着曲面支撑装置20的曲面21进行滑动。
下面详细介绍传感器装置40及控制模块50。传感器装置40被收纳、定位在曲面支撑装置20的传感器定位装置23中,用以感应沿着曲面支撑装置20的曲面21滑动的指针装置30的指针移动装置31的活动。这里传感器装置40感应的指针最好只是指针移动装置31的一个点即一个指针,但也可利用多个传感器进行感应。
此时,传感器装置40用来感应指针装置30未外露的指针移动装置31,可以改善因轨迹球鼠标的轨迹球外露而产生的问题。
控制模块50连接在传感器装置40上,在接收由传感器装置40感应到的指针移动装置30的活动后,根据既定算法可在画面上显示指针装置的活动,即让画面上的鼠标指针对应指针移动装置30的活动而移动。
此时,在指针装置30沿着曲面21滑动后,由于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一磁铁24和指针装置30的磁铁33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以及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二磁铁25和指针装置30的磁铁33之间相互作用的斥力而复位的情况下,控制模块50可不使指针移动。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利用磁铁使指针装置30沿着曲面支撑装置20的曲面21滑动,当然也可使用既定弹簧使指针装置30移动后弹性恢复。
由此构成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指针设备,既可实现过去轨迹球鼠标优点之微小地移动鼠标指针,还可安装在有限空间中。
下面开始讲述本发明指针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操作过程。
图4至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指针设备的运行状态图。根据图4至图6,如图4所示,最初在指针装置30移动前的状态下传感器装置40感应A点。
之后如图5所示,用户对指针装置30向右侧方向施加一定力量后,指针装置30沿着曲面21移动,此时传感器装置40感应A’点,即指针装置30沿着曲面21从A点到A’点进行了滑动,传感器装置40则感应由指针移动装置31的各指针向控制模块50同时发出的从A点到A’点的改变感应点的信号。与此同时接收传感器装置40的感应信号的控制模块50通过既定算法使画面上的鼠标指针对应指针装置30的滑动而移动。
待用户解除施加于指针装置30的力量后,如图6所示的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一磁铁24和指针装置30的磁铁33由于不同的极性构成而产生吸引力,曲面支撑装置20的第二磁铁25和指针装置30的磁铁33则由于相同的极性构成而产生排斥力,使指针装置30回到原位。
此时利用位于指针装置30上端的上板10a可以顺利完成复位。
另外,指针装置30由于第一磁铁24和磁铁33相互间的吸引力而复位,因此控制模块50不会移动画面上的鼠标指针。
除此之外,无论用户向左侧方向还是其它方向移动指针装置30时,都可使用上述方法移动画面上的鼠标指针。
如此通过感应指针装置30的不外露部分运行鼠标指针,可以防止传感器装置40错误运行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且可以通过变化曲面21的曲率,保证本发明指针设备可以在任何大小或薄厚的移动设备的主机外壳上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就以上实施例作为参考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超越本发明要旨与范围的情况下,凡拥有本发明技术领域公知常识的人士均能了解到本发明可进行多种修改或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说明,还可在附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同等范围内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