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式水封地漏.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6680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067175.9

申请日:

2009.01.20

公开号:

CN201354476Y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3C 1/282申请日:20090120授权公告日:20091202终止日期:20130120|||授权

IPC分类号:

E03C1/282

主分类号:

E03C1/282

申请人:

陈建北

发明人:

陈建北

地址:

201612上海市松江区莘松路1288弄1204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沈美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缘式水封地漏,由地漏基体和兼具有格栅面板和锺罩式水封盖功能、中间主面的周边上设置有辐射状箅子的上部顶盖和上带外凸箅子状支脚的封水圆环的下部筒体构成的一体式地漏封盖组成,地漏基体由圆筒状壳体和筒腔凹坑构成。由于上部顶盖的周边由无边缘的辐射状箅子构成,由中间主面背面上带外凸状支承脚的水封圆环兼任水封和整体支承,既简化了整体结构,有利于产品薄型化和降低产品成本及提高工作适用性,又带来了流水畅通的积极技术效果,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更科学合理、工作可靠性更强且工作适用面更广和产品成本更低等特色。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缘式水封地漏,由地漏基体(1)、锺罩式水封盖(2)和格栅面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锺罩式水封盖(2)和格栅面板(3)设置为互连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其中:
a.所述的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主体由上部顶盖(6)和下部筒体(7)构成,所述的上部顶盖(6)由中间主面(8)和设置在中间主面(8)周边上的辐射状箅子(9)构成,所述的下部筒体(7)设置在中间主面(8)的背面上,由边沿上带外凸箅子状支脚(10)的封水圆环(11)构成;
b.所述地漏基体(1)套装设置在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上,由圆筒状壳体(12)和筒腔凹坑(13)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缘式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边上带辐射状箅子(9)的中间主面(8)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的筒腔凹坑(13)坑口形状尺寸安置相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缘式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的高度大于外凸箅子状支脚(10)的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缘式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由外凸箅子状支脚(10)限位支承和中间主面(8)周边上的辐射状箅子(9)限位、嵌装设置在地漏基体(1)的筒腔凹坑(13)内,中间主面(8)与筒腔凹坑(13)的坑口相持平。

说明书

无缘式水封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隔气功能的地面汇排水装置,特别是一种以结构简单且合理、排水畅通和隔气可靠为特色的无缘式水封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一种以汇排地面水为目的、安装在建筑物或人行车道地面上的集排水装置,为了防止地下管道中有害气体的返回,通常具有排水和水封或单向机械密封双重功能,目前常用的水封地漏主体由地漏基体、锺罩式水封盖和中间工作面上设置有下水孔的格栅面板组成,地漏基体套装设置在排水管的外伸状端口上,由壳体、内部凹坑和设置在坑口上的限位卡肩构成,锺罩式水封盖尤如扣碗,边沿上设置有凹凸状箅子,由凹凸状箅子的端部与坑底接触限位、扣合在排水管的外伸状端口上方,由凹坑内建立的与排水管的外伸状端口部相持平的水位和锺罩式水封盖隔离形成水封层,格栅面板匹配嵌置在坑口的限位卡肩上。工作时,地面上的水应该通过格栅面板中间工作面上的下水孔流入凹坑内,但事实上由于来自周围地面的水先经格栅面板与坑口上的限位卡肩的边缘交接处缝隙时自然下淌,只有在发生雨量或水量特别大、漫过格栅面板时,或者边缘交接处缝隙处于被灰尘或垃圾堵塞状态时位于中间工作面上的下水孔才起作用;此外,由于格栅面板仅依靠周围边沿搁持在坑口上的限位卡肩上支承,而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要承受行人或车行的过往压力,所以对格栅面板的本身强度要求较高,一般均直径较小且较厚实,材料成本较高;而且,现有结构形式的水封地漏总体较厚,对使用处的安装基础有基本厚度要求,因而工作适用性不强。所以,现有结构形式的地漏总体上存在结构尚欠合理,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的水封地漏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且合理、汇排水更快捷和畅通的新颖无缘式水封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无缘式水封地漏主体由地漏基体、锺罩式水封盖和格栅面板组成,特征在于:锺罩式水封盖和格栅面板设置为互连的一体式地漏封盖,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主体由上部顶盖和下部筒体构成,所述的上部顶盖由中间主面和设置在中间主面周边上的辐射状箅子构成,所述的下部筒体设置在中间主面的背面上,由边沿上带外凸箅子状支脚的封水圆环构成;所述的地漏基体套装设置在排水管的外伸状端口上,由圆筒状壳体和筒腔凹坑构成。
此外,所述的带辐射状周围箅子的中间主面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的筒腔凹坑坑口的形状尺寸安置相符;所述的排水管的外伸状端口的高度大于外凸状支承脚的长度。
在使用时的装配状态下,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由外凸状支承脚限位支承和中间主面上的辐射状周围箅子限位嵌装设置在地漏基体的筒腔凹坑中,中间主面与筒腔凹坑的坑口相持平。工作时,来自周围地面的水流到坑口边沿后无阻挡地直接注入内部凹坑中,随着凹坑内水位的升高,高于排水管外伸状端口部分的水溢入排水管向下排放。
基于上述构思的本实用新型无缘式水封地漏,由于将锺罩式水封盖和格栅面板有机地设置为一体式的地漏封盖,且在中间主面的外围周边上设置有无边缘的辐射状箅子,中间主面背面设置有上带外凸状支承脚的水封圆环,使一体式地漏封盖兼具有格栅面板和锺罩式水封盖的功能,而且由所述的外凸状支承脚的支承整体,既加强了自身的支承力度,也降低了对地漏基体的支承要求,使地漏基体取消了支承卡肩,简化了结构,同时还来了进水畅通和有利于提高水速、自清污垢和便于产品薄型化、提高工作适用性的积极技术效果,与现有的同类产品相比,明显具有结构更科学合理、工作可靠性更强且工作适用面更广和产品成本更低等特色,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地漏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地漏基体  1-1.壳体  1-2.阶梯状凹坑  1-3.坑口
1-4.限位卡肩  1-5.坑底  2.锺罩式水封盖  2-1.凹凸状箅子
3.格栅面板  3-1.中间工作面  3-2.下水孔  4.排水管
5.一体式地漏封盖  6.上部顶盖  7.下部筒体  8.中间主面
9.辐射状箅子  10.外凸箅子状支脚  11.封水圆环  12.圆筒状壳体
13.筒腔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目前常用的水封地漏主体由地漏基体1、锺罩式水封盖2和中间工作面3-1上设置有下水孔3-2的格栅面板3组成,地漏基体1套装设置在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上,由壳体1-1、阶梯状凹坑1-2和设置在坑口1-3边沿处的限位卡肩1-4构成,锺罩式水封盖2尤如扣碗,边沿上设置有便于水流通过的凹凸状箅子2-1,由凹凸状箅子2-1的端部与坑底1-5接触限位、扣合在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上方,由凹坑1-2内建立的与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部相持平的水位和锺罩式水封盖2隔离形成水封层,格栅面板3匹配嵌置在坑口1-3的限位凹肩上。
在图2、图3和图4中,本实用新型的无缘式水封地漏主体由地漏基体1、锺罩式水封盖2和格栅面板3组成,特征在于:锺罩式水封盖2和格栅面板3设置为互连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主体由上部顶盖6和下部筒体7构成,所述的上部顶盖6由中间主面8和设置在中间主面8周边上的辐射状箅子9构成,所述的下部筒体7设置在中间主面8的背面上,由边沿上带外凸箅子状支脚10的封水圆环11构成;所述的地漏基体1套装设置在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上,由圆筒状壳体12和筒腔凹坑13构成。
此外,所述的周边上带辐射状箅子9的中间主面8的外形尺寸与所述的筒腔凹坑13坑口形状尺寸安置相符;所述的排水管4的外伸状端口的高度大于外凸箅子状支脚10的长度。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的一体式地漏封盖5由外凸箅子状支脚10限位支承和中间主面8周边上的辐射状箅子9限位、嵌装设置在地漏基体1的筒腔凹坑13内,中间主面8与筒腔凹坑13的坑口相持平。工作时,来自周围地面的水流到坑口边沿后无阻挡地直接注入筒腔凹坑13中,随着筒腔凹坑13内水位的升高,高于排水管4外伸状端口的部分水溢进排水管4向下排放。

无缘式水封地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缘式水封地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缘式水封地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缘式水封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缘式水封地漏.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缘式水封地漏,由地漏基体和兼具有格栅面板和锺罩式水封盖功能、中间主面的周边上设置有辐射状箅子的上部顶盖和上带外凸箅子状支脚的封水圆环的下部筒体构成的一体式地漏封盖组成,地漏基体由圆筒状壳体和筒腔凹坑构成。由于上部顶盖的周边由无边缘的辐射状箅子构成,由中间主面背面上带外凸状支承脚的水封圆环兼任水封和整体支承,既简化了整体结构,有利于产品薄型化和降低产品成本及提高工作适用性,又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