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66329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11380.3

申请日:

2009.02.26

公开号:

CN101981350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H 45/02申请公布日:201102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45/02申请日:20090226|||公开

IPC分类号:

F16H45/02

主分类号:

F16H45/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发明人:

富山直树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8.04.02 JP 2008-096601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胡晓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用于提高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转矩变换器(1)的锁定装置(9)包括活塞(5)、传动板(6)、减振机构(7)。减振机构(7)具有多个外侧盘簧组(71)、多个内侧盘簧组(72)、中间部件(73)、输出板(74)。中间部件(73)支撑外侧盘簧组(71)及内侧盘簧组组(72)使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以使外侧盘簧组(71)及内侧盘簧组(72)能够串联起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锁定装置, 用于具有输入旋转体和输出旋转体的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 且机械 地连接所述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 其中, 所述输入旋转体被设置成使动力被输入, 所述 输出旋转体用于将被所述输入旋转体输入的动力通过流体进行传递,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 活塞, 其被设置成能够与上述输入旋转体摩擦连接 ; 输入部件, 其被固定在所述活塞上 ; 减振机构, 其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的机构, 具有被 设置成使传递给所述活塞的动力通过所述输入部件进行传递的多个第 1 弹性部件、 与所述 第 1 弹性部件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多个第 2 弹性部件、 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 形变地支撑所述第 1 弹性部件及第 2 弹性部件以使所述第 1 弹性部件及第 2 弹性部件串联 作用的中间部件、 被固定在所述输出旋转体上且在旋转方向上能与所述第 2 弹性部件的端 部相抵接的输出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活塞具有活塞主体、 和从所述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 ; 所述中间部件的最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比被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 1 弹性部件与所述筒状部相比在轴向上被配置在更靠近所述输出旋转体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输入部件从所述输入旋转体侧在轴向上被插入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 1 弹性部件 的端部之间, 以使所述减振机构相对于所述活塞能够朝所述输出旋转体侧拆卸。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输入部件具有被固定在所述活塞上的固定部、 和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部向所述输 出旋转体侧延伸的多个爪部。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间部件在半径方向上被所述输出部件支撑。

说明书


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的锁定装置。背景技术 作为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 已知的有扭矩变换器。 转矩变换器, 其具有输入动力的 前盖、 叶轮、 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的涡轮、 定子。 被输入至前盖的动力, 通过液压油被传递 给涡轮。为了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 在转矩变换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
     锁定装置配置在涡轮与前盖之间, 是通过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将动力直接从前 盖传递给涡轮的机构。
     通常, 该锁定装置具有活塞、 固定板、 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前盖与涡轮的减振 机构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活塞具有圆板状的活塞主体、 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固定 板被固定在活塞上。减振机构具有第 1 螺旋弹簧、 第 2 螺旋弹簧、 中间板、 被固定在涡轮上 的输出板。第 1 螺旋弹簧配置在筒状部内周侧、 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由活塞及固定板支撑 弹性形变。第 2 螺旋弹簧配置在第 1 螺旋弹簧的内周侧, 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被中间板支 撑。
     专利文献 1 : 特开 2001-8257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的锁定装置, 考虑到作用于第 1 螺旋弹簧的离心力, 将第 1 螺旋弹簧配置在活 塞筒状部的内周侧。因此, 第 1 螺旋弹簧的尺寸仅受到筒状部的厚度的限制, 存在锁定装置 的设计自由度下降的趋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 是用于具有输入旋转体和输出旋转体的流体式 动力传动装置、 且机械地连接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的装置, 其中, 所述输入旋转体被设 置成使动力被输入, 所述输出旋转体通过流体传递被输入至输入旋转体的动力。锁定装置 包括活塞、 输入部件、 减振机构。活塞被设置成可与输入旋转体摩擦连接。输入部件固定在 活塞上。减振机构为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活塞与输出旋转体的部件, 具有多个第 1 弹 性部件、 多个第 2 弹性部件、 中间部件和输出部件。第 1 弹性部件被设置成使被传递的动力 通过输入部件传递至活塞。 第 2 弹性部件与第 1 弹性部件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 中间部件支撑第 1 弹性部件及第 2 弹性部件使得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 以使第 1 弹 性部件及第 2 弹性部件串联作用。输出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可与被固定在输出旋转体上的第 2 弹性部件的端部相抵接。
     该锁定装置中, 由于第 1 弹性部件及第 2 弹性部件被中间部件所保持, 因此即使离 心力作用于第 1 弹性部件, 对活塞也几乎不产生负荷。因此, 不需在活塞上设置大的筒状 部, 第 1 弹性部件的尺寸不易受筒状部的限制。因此, 该锁定装置可提高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中, 活塞 具有活塞主体、 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 与筒状部的内周面相比, 中间 部件的最外周面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锁定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中, 与筒 状部相比, 第 1 弹性部件配置在更靠近轴向的输出旋转体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锁定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 个的锁定装置中, 输入部件从输入旋转体侧朝轴向插入相邻的第 1 弹性部件端部的旋转方 向之间, 以使减振机构相对活塞可向输出旋转体侧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锁定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 个的锁定装置中, 输入部件具有被固定在活塞上的固定部、 从固定部的外周部向输出旋转 体侧延伸的多个爪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锁定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 个的锁定装置中, 中间部件在半径方向上被输出部件所支撑。 附图说明
     图 1 为转矩变换器的截面示意图 ; 图 2 为锁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 图 3 为锁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 图 4 为减振机构的扭转特性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扭矩变换器 ( 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 ) 2 前盖 3 叶轮 4 涡轮 5 活塞 51 活塞主体 53 筒状部 6 传动板 ( 输入部件的一个示例 ) 61 固定部 62 爪部 7 减振机构 71 外侧盘簧组 ( 第 1 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 71a 第 1 外侧螺旋弹簧 71b 第 2 外侧螺旋弹簧 79 弹簧座 72 内侧盘簧组 ( 第 2 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 72a 第 1 内侧螺旋弹簧 72b 第 2 内侧螺旋弹簧 73 中间部件74 输出板 ( 输出部件的一个示例 ) 8 定子 9 锁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 扭矩变换器的整体构成 >
     结合图 1 对扭矩变换器 1 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 1 为扭矩变换器 1 的纵截面示 意图。图 1 中, 扭矩变换器 1 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 ( 图中未示出 ), 扭矩变换器 1 的右侧配 置有变速箱 ( 图中未示出 )。图 1 所示的线 O-O 为扭矩变换器 1 的旋转轴。
     扭矩变换器 1 是用于将发动机中产生的动力通过流体向变速箱传递的装置, 包括 前盖 2、 叶轮 3、 涡轮 4、 定子 8 及锁定装置 9。
     从发动机将动力输入到前盖 2。叶轮 3 固定在前盖 2 上。由前盖 2 与叶轮 3 形成 充满润滑油的流体室。
     流体室中设置有涡轮 4。涡轮 4 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 具有涡轮壳 43、 被固定在 涡轮壳 43 上的多个涡轮叶片 42、 通过多个铆钉 44 被固定在涡轮壳 43 上的涡轮轮毂 41。 涡 轮轮毂 41 与输入轴相连。
     涡轮 4 与叶轮 3 之间设置有定子 8。涡轮 4 与前盖 2 之间配置有锁定装置 9。
     < 锁定装置的构成 >
     利用图 2 ~图 4 对锁定装置 9 进行说明。图 2 为锁定装置 9 的截面示意图。图 3 为锁定装置 9 的平面示意图。图 4 为减振机构 7 的扭转特性曲线图。
     锁定装置 9 是机械地连接前盖 2 与涡轮 4 的装置, 具有活塞 5、 传动板 6( 输入部件 的一个示例 )、 减振机构 7。
     活塞 5 被设置成与前盖 2 可摩擦连接, 且被涡轮轮毂 41 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撑 着。活塞 4 具有活塞主体 51、 被固定在活塞主体 51 外周部上的摩擦部件 54、 从活塞主体 51 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 53。
     传动板 6 是向减振机构 7 传递动力的部件, 被固定在活塞 5 的活塞主体 51 上。具 体而言, 传动板 6 具有环状的固定部 61 和多个爪部 62。固定部 61 通过铆钉 55 被固定在活 塞主体 51 上。爪部 62 从固定部 61 的外周部在轴向上朝变速箱侧延伸, 且在旋转方向上可 与减振机构 7 的外侧盘簧组 71( 后述 ) 相抵接。
     减振机构 7 具有如图 4 所示的两个阶段的扭转特性, 且具有多个外侧盘簧组 71( 第 1 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 多个内侧盘簧组 72( 第 2 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 中间部件 73、 输出板 74( 输出部件的一个示例 )。
     外侧盘簧组 71 具有第 1 外侧弹簧 71a、 第 2 外侧弹簧 71b、 安装在第 1 外侧弹簧 71a 端部上的弹簧座 79。弹簧座 79 在旋转方向上可与传动板 6 的爪部 62 相抵接。第 2 外 侧弹簧 71b 配置在第 1 外侧弹簧 71a 的内侧, 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比第 1 外侧弹簧 71a 短。 第 1 外侧弹簧 71a 的第 1 段及第 2 段被压缩。第 2 外侧弹簧 71b 只有第 2 段被压缩。
     内侧盘簧组 72 在半径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盘簧组 71 的内侧, 且具有第 1 内侧弹簧 72a 与第 2 内侧弹簧 72b。第 2 内侧弹簧 72b 配置在第 1 内侧弹簧 72a 的内侧, 且具有与第1 内侧弹簧 72a 大致相同的长度。第 1 内侧弹簧 72a 及第 2 内侧弹簧 72b 二者的第 1 段及 第 2 段被压缩。
     外侧盘簧组 71 及内侧盘簧组 72 以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的方式由中间部件 73 保持着。具体而言, 中间部件 73 具有第 1 支撑板 75、 第 2 支撑板 76、 连接第 1 支撑板 75 及 第 2 支撑板 76 的铆钉 77。
     第 1 支撑板 75 具有保持外侧盘簧组 71 的外侧支撑部 75a 和保持内侧盘簧组 72 的第 1 支撑部 75b。外侧支撑部 75a 的外周部在半径方向上被配置在与活塞 5 的筒状部 53 大致相同的位置。更具体而言, 外侧支撑部 75a 的最外周面 75e, 与筒状部 53 的内周面 53a 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外侧支撑部 75a 及外侧盘簧组 71 在轴向上与筒状部 53 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变速箱侧。
     第 2 支撑板 76 具有支撑外侧盘簧组 71 的端部的多个第 2 支撑部 76a、 与第 1 支撑 部 75b 一同保持内侧盘簧组 72 的多个第 3 支撑部 76b、 朝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 1 突 出部 76c。
     输出板 74 在轴向上以能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第 1 支撑板 75 与第 2 支撑板 76 之间。输出板 74 通过铆钉 44 被固定在涡轮轮毂 41 上, 且具有主体部 74a、 筒状部 74b、 固 定部 74c、 第 2 突出部 74d。 主体部 74a 在旋转方向上可与内侧盘簧组 72 相抵接。筒状部 74b 为在轴向上延 伸的筒状部分, 其从主体部 74a 的内周部向变速箱侧延伸。筒状部 74b 在半径方向上可与 第 1 支撑板 75 的内周部 75d 相抵接。 由筒状部 74b 决定中间部件 73 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 即, 外侧盘簧组 71、 内侧盘簧组 72 及中间部件 73 被输出板 74 支撑。固定部 74c 是从筒状 部 74b 的端部朝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 通过铆钉 44 被固定在涡轮轮毂 41 上。
     第 2 突出部 74d 在轴向上配置在与第 2 支撑板 76 的第 1 突出部 76c 大致相同的 位置上。在动力没有被传递至减振机构 7 的空档状态下, 第 1 突出部 76c 与第 2 突出部 74d 在旋转方向上确保有缝隙。与该缝隙相对应的扭转角度为第 1 角度 θ1。第 1 突出部 76c 通过在旋转方向上与第 2 突出部 74d 相抵接, 限制中间部件 73 与输出板 74 的相对旋转。 由 第 1 突出部 76c 与第 2 突出部 74d 实现了中间部件 73 和输出板 74 的止动机构。
     此外, 减振机构 7 被设置成相对活塞 5 及传动板 6 在轴向上可拆卸。具体而言, 爪 部 62 朝轴向变速箱侧延伸, 且在旋转方向上从减振机构 7 的发动机侧插入到两个外侧盘簧 组 71 之间。外侧盘簧组 71 与内侧盘簧组 72 通过中间部件 73 而形成为 1 个组件。因此, 从变速箱侧可将减振机构 7 组装在活塞 5 及传动板 6 上。
     < 转矩变换器的动作 >
     下面, 对转矩变换器 1 的动作进行说明。
     前盖 2 通过锁定装置 9 与涡轮 4 相连时, 第 1 空间 S1 的液压油被排出。其结果, 第 2 空间 S2( 活塞 5 的涡轮 4 侧的空间 ) 的压力变得比第 1 空间的压力高, 由于该压力差 活塞 5 向前盖 2 侧移动。因此, 活塞 5 的摩擦部件 54 被挤压向前盖 2, 输入至前盖 2 的动力 经由传动板 6 被传递至外侧盘簧组 71。
     一旦动力被传递至外侧盘簧组 71, 活塞 5 与涡轮 4 则相对旋转, 外侧盘簧组 71 及 内侧盘簧组 72 在旋转方向上于第 2 支撑板 76 的第 2 支撑部 76a 与输出板 74 之间压缩。此 时, 外侧盘簧组 71 与内侧盘簧组 72 被串联压缩。
     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第 1 外侧弹簧 71a、 第 1 内侧弹簧 72 及第 2 内侧盘簧组 72b 被 压缩到第 1 角度 θ1 为止。一旦中间部件 73 与输出板 74 的相对旋转角度成第 1 角度 θ1, 第 1 突出部 76c 与第 2 突出部 74d 在旋转方向上相抵接, 第 2 支撑板 76 及输出板 74 停止 相对旋转。如果活塞 5 从该状态相对中间部件 73 进行旋转, 第 1 外侧弹簧 71a 与第 2 外侧 弹簧 71b 则被并排压缩。这样, 通过减振机构 7 实现 2 个阶段的扭转特性。
     另一方面, 当通过锁定装置 9 的连接被解除时, 从油压泵 ( 图中未示出 ) 向第 1 空 间 S 1 提供液压油。其结果, 第 1 空间 S 1 的压力与第 2 空间 S2 的压力相同、 或比第 2 空 间 S2 的压力高, 活塞 5 向涡轮 4 侧移动。因此, 活塞 5 相对前盖 2 可进行旋转, 通过锁定装 置 9 切断动力的传递, 通过液压油进行动力传递。
     < 特征 >
     锁定装置 9 的特征, 如下所述。
     (1)
     该锁定装置 9 中, 由于外侧盘簧组 71 与内侧盘簧组 72 被中间部件 23 所保持, 因 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外侧盘簧组 71, 对活塞 5 几乎不作用负荷。 因此, 不需在活塞 5 上设置 厚的、 大的筒状部, 外侧盘簧组 71 的尺寸不易受筒状部的限制。因此, 在该锁定装置 9 中, 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 由于没有厚的、 大的筒状部, 所以可实现活塞 5 的轻型化。
     (2)
     由于与筒状部 53 的内周面 53a 相比, 中间部件 73 的最外周面配置在更靠近半径 方向外侧, 因此, 与现有产品相比, 可将外侧盘簧组 71 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或将外 侧盘簧组 71 的外径设定得较大。因此, 该锁定装置 9 可进一步提高设计自由度。
     (3)
     特别是, 由于外侧盘簧组 71 配置在活塞 5 筒状部 53 的轴向变速箱侧, 因此, 与现 有产品相比, 可将外侧盘簧组 71 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或更容易将外侧盘簧组 71 的 外径设定得较大。
     (4)
     由于外侧盘簧组 71 与内侧盘簧组 72 被中间部件 73 所保持, 因此可将减振机构 7 作为 1 个组件使用。因此, 提高锁定装置 9 的装配性。
     (5)
     特别是, 传动板 6 的爪部 62 朝轴向变速箱侧延伸, 且爪部 62 插入相邻外侧盘簧组 71 的端部之间。因此, 减振机构 7 可从轴向变速箱侧组装到活塞 5 及传动板 6 上, 提高锁定 装置 9 的装配性。
     < 其他实施例 >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的范围 内, 可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1)
     上述实施例中, 虽然活塞 5 具有筒状部 53, 但也可考虑活塞 5 不具有筒状部 53 的 情形。此时, 可进一步实现活塞 5 的轻型化。
     另外, 活塞 5 具有筒状部 53 时, 可确保活塞 5 外周部的强度。
     (2)
     上述实施例中, 作为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 以转矩变换器 1 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搭 载有锁定装置 9 的装置, 不仅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液力耦合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因此本发明适用于锁定装置领 域。

锁定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锁定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锁定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定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1350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81350ACN101981350A21申请号200980111380322申请日20090226200809660120080402JPF16H45/02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富山直树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胡晓萍54发明名称锁定装置57摘要本发明用于提高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转矩变换器1的锁定装置9包括活塞5、传动板6、减振机构7。减振机构7具有多个外侧盘簧组71、多个内侧盘簧组72、中间部件73、输出板74。中间部件73支撑外侧盘簧组7。

2、1及内侧盘簧组组72使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以使外侧盘簧组71及内侧盘簧组72能够串联起作用。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5348320090226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22827JA20091008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CN101981358A1/1页21一种锁定装置,用于具有输入旋转体和输出旋转体的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且机械地连接所述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其中,所述输入旋转体被设置成使动力被输入,所述输出旋转体用于将被。

3、所述输入旋转体输入的动力通过流体进行传递,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活塞,其被设置成能够与上述输入旋转体摩擦连接;输入部件,其被固定在所述活塞上;减振机构,其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的机构,具有被设置成使传递给所述活塞的动力通过所述输入部件进行传递的多个第1弹性部件、与所述第1弹性部件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多个第2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地支撑所述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以使所述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串联作用的中间部件、被固定在所述输出旋转体上且在旋转方向上能与所述第2弹性部件的端部相抵接的输出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具有活塞。

4、主体、和从所述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所述中间部件的最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相比被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弹性部件与所述筒状部相比在轴向上被配置在更靠近所述输出旋转体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从所述输入旋转体侧在轴向上被插入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1弹性部件的端部之间,以使所述减振机构相对于所述活塞能够朝所述输出旋转体侧拆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具有被固定在所述活塞上的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部向所述输出旋转体侧延伸的多个爪部。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在半径方向上被所述输出部件支撑。权利要求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1/6页3锁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的锁定装置。背景技术0002作为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已知的有扭矩变换器。转矩变换器,其具有输入动力的前盖、叶轮、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的涡轮、定子。被输入至前盖的动力,通过液压油被传递给涡轮。为了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在转矩变换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0003锁定装置配置在涡轮与前盖之间,是通过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将动力直接从前盖传递给涡轮的机构。0004通常,该锁定装置具有活塞。

6、、固定板、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前盖与涡轮的减振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5活塞具有圆板状的活塞主体、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固定板被固定在活塞上。减振机构具有第1螺旋弹簧、第2螺旋弹簧、中间板、被固定在涡轮上的输出板。第1螺旋弹簧配置在筒状部内周侧、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由活塞及固定板支撑弹性形变。第2螺旋弹簧配置在第1螺旋弹簧的内周侧,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被中间板支撑。0006专利文献1特开200182577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现有的锁定装置,考虑到作用于第1螺旋弹簧的离心力,将第1螺旋弹簧配置在活塞筒状部的内周侧。因此,第1螺旋弹簧的尺寸仅受到筒状部的厚度的限制,存在锁。

7、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下降的趋势。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000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是用于具有输入旋转体和输出旋转体的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且机械地连接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入旋转体被设置成使动力被输入,所述输出旋转体通过流体传递被输入至输入旋转体的动力。锁定装置包括活塞、输入部件、减振机构。活塞被设置成可与输入旋转体摩擦连接。输入部件固定在活塞上。减振机构为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活塞与输出旋转体的部件,具有多个第1弹性部件、多个第2弹性部件、中间部件和输出部件。第1弹性部件被设置成使被传递的动力通过输入部件传递至活塞。第2弹性部件与第1弹性。

8、部件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中间部件支撑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使得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以使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串联作用。输出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可与被固定在输出旋转体上的第2弹性部件的端部相抵接。0010该锁定装置中,由于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被中间部件所保持,因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第1弹性部件,对活塞也几乎不产生负荷。因此,不需在活塞上设置大的筒状部,第1弹性部件的尺寸不易受筒状部的限制。因此,该锁定装置可提高设计自由度。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2/6页4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中,活塞具有活塞主。

9、体、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与筒状部的内周面相比,中间部件的最外周面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中,与筒状部相比,第1弹性部件配置在更靠近轴向的输出旋转体侧。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输入部件从输入旋转体侧朝轴向插入相邻的第1弹性部件端部的旋转方向之间,以使减振机构相对活塞可向输出旋转体侧拆卸。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输入部件具有被固定在活塞上的固定部、从固定部的外周部向输出。

10、旋转体侧延伸的多个爪部。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中间部件在半径方向上被输出部件所支撑。附图说明0016图1为转矩变换器的截面示意图;0017图2为锁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0018图3为锁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0019图4为减振机构的扭转特性曲线图。0020附图标记说明00211扭矩变换器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00222前盖00233叶轮00244涡轮00255活塞002651活塞主体002753筒状部00286传动板输入部件的一个示例002961固定部003062爪部00317减振机构003271外侧盘簧组第1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00。

11、3371A第1外侧螺旋弹簧003471B第2外侧螺旋弹簧003579弹簧座003672内侧盘簧组第2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003772A第1内侧螺旋弹簧003872B第2内侧螺旋弹簧003973中间部件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3/6页5004074输出板输出部件的一个示例00418定子00429锁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00440045结合图1对扭矩变换器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扭矩变换器1的纵截面示意图。图1中,扭矩变换器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图中未示出,扭矩变换器1的右侧配置有变速箱图中未示出。图1所示的线OO为扭矩变换。

12、器1的旋转轴。0046扭矩变换器1是用于将发动机中产生的动力通过流体向变速箱传递的装置,包括前盖2、叶轮3、涡轮4、定子8及锁定装置9。0047从发动机将动力输入到前盖2。叶轮3固定在前盖2上。由前盖2与叶轮3形成充满润滑油的流体室。0048流体室中设置有涡轮4。涡轮4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具有涡轮壳43、被固定在涡轮壳43上的多个涡轮叶片42、通过多个铆钉44被固定在涡轮壳43上的涡轮轮毂41。涡轮轮毂41与输入轴相连。0049涡轮4与叶轮3之间设置有定子8。涡轮4与前盖2之间配置有锁定装置9。00500051利用图2图4对锁定装置9进行说明。图2为锁定装置9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锁定装置9的。

13、平面示意图。图4为减振机构7的扭转特性曲线图。0052锁定装置9是机械地连接前盖2与涡轮4的装置,具有活塞5、传动板6输入部件的一个示例、减振机构7。0053活塞5被设置成与前盖2可摩擦连接,且被涡轮轮毂41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撑着。活塞4具有活塞主体51、被固定在活塞主体51外周部上的摩擦部件54、从活塞主体51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53。0054传动板6是向减振机构7传递动力的部件,被固定在活塞5的活塞主体51上。具体而言,传动板6具有环状的固定部61和多个爪部62。固定部61通过铆钉55被固定在活塞主体51上。爪部62从固定部61的外周部在轴向上朝变速箱侧延伸,且在旋转方向上可与减振。

14、机构7的外侧盘簧组71后述相抵接。0055减振机构7具有如图4所示的两个阶段的扭转特性,且具有多个外侧盘簧组71第1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多个内侧盘簧组72第2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中间部件73、输出板74输出部件的一个示例。0056外侧盘簧组71具有第1外侧弹簧71A、第2外侧弹簧71B、安装在第1外侧弹簧71A端部上的弹簧座79。弹簧座79在旋转方向上可与传动板6的爪部62相抵接。第2外侧弹簧71B配置在第1外侧弹簧71A的内侧,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外侧弹簧71A短。第1外侧弹簧71A的第1段及第2段被压缩。第2外侧弹簧71B只有第2段被压缩。0057内侧盘簧组72在半径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盘。

15、簧组71的内侧,且具有第1内侧弹簧72A与第2内侧弹簧72B。第2内侧弹簧72B配置在第1内侧弹簧72A的内侧,且具有与第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4/6页61内侧弹簧72A大致相同的长度。第1内侧弹簧72A及第2内侧弹簧72B二者的第1段及第2段被压缩。0058外侧盘簧组71及内侧盘簧组72以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的方式由中间部件73保持着。具体而言,中间部件73具有第1支撑板75、第2支撑板76、连接第1支撑板75及第2支撑板76的铆钉77。0059第1支撑板75具有保持外侧盘簧组71的外侧支撑部75A和保持内侧盘簧组72的第1支撑部75B。外侧支撑部75A的外。

16、周部在半径方向上被配置在与活塞5的筒状部53大致相同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外侧支撑部75A的最外周面75E,与筒状部53的内周面53A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外侧支撑部75A及外侧盘簧组71在轴向上与筒状部53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变速箱侧。0060第2支撑板76具有支撑外侧盘簧组71的端部的多个第2支撑部76A、与第1支撑部75B一同保持内侧盘簧组72的多个第3支撑部76B、朝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1突出部76C。0061输出板74在轴向上以能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在第1支撑板75与第2支撑板76之间。输出板74通过铆钉44被固定在涡轮轮毂41上,且具有主体部74A、筒状部74B、固定部74C、。

17、第2突出部74D。0062主体部74A在旋转方向上可与内侧盘簧组72相抵接。筒状部74B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分,其从主体部74A的内周部向变速箱侧延伸。筒状部74B在半径方向上可与第1支撑板75的内周部75D相抵接。由筒状部74B决定中间部件73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即,外侧盘簧组71、内侧盘簧组72及中间部件73被输出板74支撑。固定部74C是从筒状部74B的端部朝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通过铆钉44被固定在涡轮轮毂41上。0063第2突出部74D在轴向上配置在与第2支撑板76的第1突出部76C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在动力没有被传递至减振机构7的空档状态下,第1突出部76C与第2突出部74D在旋。

18、转方向上确保有缝隙。与该缝隙相对应的扭转角度为第1角度1。第1突出部76C通过在旋转方向上与第2突出部74D相抵接,限制中间部件73与输出板74的相对旋转。由第1突出部76C与第2突出部74D实现了中间部件73和输出板74的止动机构。0064此外,减振机构7被设置成相对活塞5及传动板6在轴向上可拆卸。具体而言,爪部62朝轴向变速箱侧延伸,且在旋转方向上从减振机构7的发动机侧插入到两个外侧盘簧组71之间。外侧盘簧组71与内侧盘簧组72通过中间部件73而形成为1个组件。因此,从变速箱侧可将减振机构7组装在活塞5及传动板6上。00650066下面,对转矩变换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0067前盖2通过锁定。

19、装置9与涡轮4相连时,第1空间S1的液压油被排出。其结果,第2空间S2活塞5的涡轮4侧的空间的压力变得比第1空间的压力高,由于该压力差活塞5向前盖2侧移动。因此,活塞5的摩擦部件54被挤压向前盖2,输入至前盖2的动力经由传动板6被传递至外侧盘簧组71。0068一旦动力被传递至外侧盘簧组71,活塞5与涡轮4则相对旋转,外侧盘簧组71及内侧盘簧组72在旋转方向上于第2支撑板76的第2支撑部76A与输出板74之间压缩。此时,外侧盘簧组71与内侧盘簧组72被串联压缩。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5/6页70069如图3及图4所示,第1外侧弹簧71A、第1内侧弹簧72及第2内侧。

20、盘簧组72B被压缩到第1角度1为止。一旦中间部件73与输出板74的相对旋转角度成第1角度1,第1突出部76C与第2突出部74D在旋转方向上相抵接,第2支撑板76及输出板74停止相对旋转。如果活塞5从该状态相对中间部件73进行旋转,第1外侧弹簧71A与第2外侧弹簧71B则被并排压缩。这样,通过减振机构7实现2个阶段的扭转特性。0070另一方面,当通过锁定装置9的连接被解除时,从油压泵图中未示出向第1空间S1提供液压油。其结果,第1空间S1的压力与第2空间S2的压力相同、或比第2空间S2的压力高,活塞5向涡轮4侧移动。因此,活塞5相对前盖2可进行旋转,通过锁定装置9切断动力的传递,通过液压油进行动。

21、力传递。00710072锁定装置9的特征,如下所述。007310074该锁定装置9中,由于外侧盘簧组71与内侧盘簧组72被中间部件23所保持,因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外侧盘簧组71,对活塞5几乎不作用负荷。因此,不需在活塞5上设置厚的、大的筒状部,外侧盘簧组71的尺寸不易受筒状部的限制。因此,在该锁定装置9中,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0075此外,由于没有厚的、大的筒状部,所以可实现活塞5的轻型化。007620077由于与筒状部53的内周面53A相比,中间部件73的最外周面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因此,与现有产品相比,可将外侧盘簧组71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或将外侧盘簧组71的外径设定得较大。因。

22、此,该锁定装置9可进一步提高设计自由度。007830079特别是,由于外侧盘簧组71配置在活塞5筒状部53的轴向变速箱侧,因此,与现有产品相比,可将外侧盘簧组71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或更容易将外侧盘簧组71的外径设定得较大。008040081由于外侧盘簧组71与内侧盘簧组72被中间部件73所保持,因此可将减振机构7作为1个组件使用。因此,提高锁定装置9的装配性。008250083特别是,传动板6的爪部62朝轴向变速箱侧延伸,且爪部62插入相邻外侧盘簧组71的端部之间。因此,减振机构7可从轴向变速箱侧组装到活塞5及传动板6上,提高锁定装置9的装配性。00840085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不仅仅局。

23、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008610087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活塞5具有筒状部53,但也可考虑活塞5不具有筒状部53的情形。此时,可进一步实现活塞5的轻型化。0088另外,活塞5具有筒状部53时,可确保活塞5外周部的强度。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6/6页8008920090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以转矩变换器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搭载有锁定装置9的装置,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液力耦合器。009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092由于本发明涉及的锁定装置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因此本发明适用于锁定装置领域。说明书CN101981350ACN101981358A1/4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81350ACN101981358A2/4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1350ACN101981358A3/4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81350ACN101981358A4/4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8135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