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6603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5094.1

申请日:

2009.09.03

公开号:

CN102003811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J 2/46申请公布日:20110406|||公开

IPC分类号:

F24J2/46; F24J2/40

主分类号:

F24J2/46

申请人:

徐秀萍

发明人:

施国梁

地址:

200050 上海市长宁区宣化路57弄1号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制成,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支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的热管,热管冷端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冷端与一个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热管的热平衡能力,使蓄热材料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避免了部分蓄热材料温度过高的不良工况。并可以制造各种带过热保护的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或者集热系统。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

权利要求书

1.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制成,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支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的热管,热管冷端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冷端与一个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带输入和输出驳接管的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此温度传感器与一个温控系统主机电气连接。

说明书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热利用产品产业实践的展开,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真空集热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技术方案: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并用一支热管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热管低热阻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或者低热阻连接一个温控阀,制成一个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热管的热平衡能力,使蓄热材料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避免了部分蓄热材料温度过高的不良工况。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带输入和输出驳接管的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并将此温度传感器与一个温控系统主机电气连接,可以制造各种带过热保护的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或者集热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个内含热管的过热保护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结构示图。

图中1.端盖;2.集热管;3.端口;4.内腔;5.蓄热材料;6.U型换热管;7.热管;8.冷端;9.输入驳接管;10.输出驳接管;11.温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实施例,用端盖1与真空集热管2的端口3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4,在内腔4内设置蓄热材料5和U型换热管6,并用一支热管7深入内腔4蓄热材料5,热管7冷端8通过端盖1与一个带输入驳接管9和输出驳接管10的温控换热器11低热阻连接,制成一个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

阳光透过罩玻管照射到集热元件吸收体,使蓄热材料5温度逐步升高。这时,使冷水通过U型换热管6,其温度会升高并流出供应使用。但这同时也会造成蓄热材料5各部分温度不平衡。以后继续集热时,温度高的蓄热材料5有可能会造成事故。有了热管7。各部分蓄热材料5的温度会不断趋于平衡,使集热元件始终保持良好工况。

当蓄热材料5温度过高时,与热管7冷端8低热阻连接的温控换热器11接通,热媒通过换热器11和热管7与蓄热材料5换热,实现过热保护。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3811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3811ACN102003811A21申请号200910195094122申请日20090903F24J2/46200601F24J2/4020060171申请人徐秀萍地址200050上海市长宁区宣化路57弄1号402室72发明人施国梁54发明名称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57摘要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制成,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支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的热管,热管冷端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

2、冷端与一个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热管的热平衡能力,使蓄热材料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避免了部分蓄热材料温度过高的不良工况。并可以制造各种带过热保护的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或者集热系统。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CN102003823A1/1页21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制成,其特征在于含有一支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的热管,热管冷端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冷端与一个温控换。

3、热器低热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带输入和输出驳接管的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此温度传感器与一个温控系统主机电气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003811ACN102003823A1/1页3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背景技术0002随着太阳能热利用产品产业实践的展开,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真空集热元件。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0004本发明解决其。

4、技术问题所采取技术方案用端盖与真空集热管的端口热熔封接或者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在此内腔内设置蓄热材料和U型换热管,并用一支热管深入内腔蓄热材料,热管低热阻连接一个温度传感器或者低热阻连接一个温控阀,制成一个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热管的热平衡能力,使蓄热材料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避免了部分蓄热材料温度过高的不良工况。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带输入和输出驳接管的温控换热器低热阻连接;或者热管冷端通过端盖与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换热器低热阻连接,并将此温度传感器与一个温控系统主机电气连接,可以制造各种带过热保护的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或者集热系统。附图说明0006。

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7图1是一个内含热管的过热保护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结构示图。0008图中1端盖;2集热管;3端口;4内腔;5蓄热材料;6U型换热管;7热管;8冷端;9输入驳接管;10输出驳接管;11温控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0009图1实施例,用端盖1与真空集热管2的端口3粘结形成一个闭合内腔4,在内腔4内设置蓄热材料5和U型换热管6,并用一支热管7深入内腔4蓄热材料5,热管7冷端8通过端盖1与一个带输入驳接管9和输出驳接管10的温控换热器11低热阻连接,制成一个内含热管的温控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0010阳光透过罩玻管照射到集热元件吸收体,使蓄热材料5温度逐步升高。这时,使冷水通过U型换热管6,其温度会升高并流出供应使用。但这同时也会造成蓄热材料5各部分温度不平衡。以后继续集热时,温度高的蓄热材料5有可能会造成事故。有了热管7。各部分蓄热材料5的温度会不断趋于平衡,使集热元件始终保持良好工况。0011当蓄热材料5温度过高时,与热管7冷端8低热阻连接的温控换热器11接通,热媒通过换热器11和热管7与蓄热材料5换热,实现过热保护。说明书CN102003811ACN102003823A1/1页4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38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