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内模的可拆式支撑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内模的可拆式支撑架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对墙体内模施以补强力量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并可重复回收再次使用。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物的墙壁的构筑方式概有:(一)在预定墙面位置先组架模板,再完成必要管路配线后浇灌泥浆,待泥浆干涸后拆卸模板而形成墙面;(二)在预定墙面位置以砖块配合水泥逐一搭叠,再在必要的管路位置打洞埋管,以此而形成墙面;(三)先利用混凝土预先灌注成墙面板,再将该墙面板吊挂于预定墙面的位置,并配合连接配件将预注的墙面板固定而成。上述传统建筑物墙壁的构筑方式均存有多道复杂程序,且整体工程旷日费时、施工缓慢,致使造价成本提升。另外,上述墙壁内部是实体墙面,墙壁重量的负担完全由梁柱结构体承受,此将不利于整体建筑物抗震性。再者,该墙面的结构形式将造成脆性提升,将有碍建筑物的吸震特性,而使墙面容易产生龟裂甚至崩塌。上述各墙壁的构筑方式均不利于高楼层施工,特别是砖造或预注墙面板的式,更增加了材料吊送的问题及困难。
为改善上述建筑物隔墙在构筑及结构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遂设计一种隔墙,该隔墙是以金属网成型机将金属片裁冲形成扩张网,并利用扩张网作为墙面的主要骨架,现将其结构及构筑方式概述如下:如图1所示,该隔墙主要由墙体内模10、上定位条11及下定位条12所构成。该墙体内模10由两金属扩张网对应结合而成,该金属扩张网由金属板材经裁冲拉伸后使其表面形成连续性且呈适当大小的网孔(如图2所示),该网孔的大小恰可供水泥浆渗透依附,但又不致于完全穿透的尺寸为较佳,该金属扩张网概呈凹凸交错的波浪状,两金属扩张网相对应时,可以焊接、高周波、金属丝绑设等方式将其结合成完整的墙体内模10。该上定位条11、下定位条12分别固定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及地面,上定位条11、下定位条12可供墙体内模10的上、下端嵌置固定。借此(请参阅图3所示),可将上定位条11、下定位条12固定于预定位置,再将墙体内模10上下端嵌登固定于上定位条11及下定位条12中。如此,即可在墙体内模10两侧表面喷附适量的水泥浆(或形成墙面地其它浆材),待水泥浆干涸后即形成一墙面。上述墙体的墙体内模10为中空状,形成墙体后具有良好的防火、隔音、隔热,以及减少水泥材料成本及大幅降低墙壁重量等优点。但该墙体虽有诸多优点,本实用新型人基于精益求精及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实际构筑墙体的过程中仍发现有改善的空间,现在此作以说明:该墙体内模10由两金属扩张网对应而成,而金属扩张网依墙面大小而决定裁切面积,以一般隔间的墙面尺寸而言,若仅有墙体内模10其强度是不足的。因此,必须在墙体内模10中间加设金属补强条13(如图4所示)以加强其支撑强度。但该金属补强条13将造成成本的提升及安装的繁琐性及困难。另外,当墙体内模10表面喷附水泥浆时,该墙体内模10的强度不足而将产生水泥浆重压至其扭曲变形(如图5所示),上述情形虽不至于造成结构安全上的危害,但为求更优良的品质,以及使墙体内模10发挥更佳的支撑效果,该墙体内模10的度问题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遂再积极研究改良,终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墙体内模强度不足所造成的缺陷,遂提供一种可对墙体内模施以补强力量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并可重复回收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主要包含若干支撑杆及若干横杆,其中:若干支撑杆的杆身设有若干支撑座及一衔接座,该衔接座可供顶持杆的一端衔接并转动,支撑杆的顶端可螺接一具有尖端的锥块,底端则可供脚架螺合固定,并可通过螺合的深浅而调整脚架的位置。另外,可另设一延长杆,该延长杆的一端可供锥块螺接,另一端则螺合于支撑杆的顶端。若干横杆具有适当长度而可跨置于两支撑杆的支撑座上。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实用新型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结构特征,现列举下述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再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墙体内模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金属扩张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墙体内模的侧视结构图;
图4是墙体内模加设金属补强条的立体图;
图5是喷浆后墙体内模变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支撑横杆的较佳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结构图;
图9是本案实用新型支撑杆加装延长杆的结构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图(一);
图11是本案实用新型施工示意图(二);
图12是墙体完成示意图。
10墙体内模 11上定位条
12下定位条 13金属补强条
20支撑杆 21支撑座
22衔接座 23顶持杆
24锥块 25脚架
26延长杆
30横杆
40墙体内模 41上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主要包含若干支撑杆20及若干横杆30。其中:请参阅图6、图7,该支撑杆20的杆身设有若干支撑座21及一衔接座22,该衔接座22可供顶持杆23的一端衔接并转动,支撑杆20的顶端可螺接一具有尖端的锥块24,底端则可供脚架25螺合固定,并可通过螺合的深浅而调整脚架25的位置。另外(请参阅图8、图9),可另设一延长杆26,该延长杆26的一端可供锥块24螺接,另一端则螺合于支撑杆20的顶端。请参阅图6、图7,该横杆30具有适当长度而可跨置于两支撑杆20的支撑座21上。
请参阅图10,通过上述结构,当墙体内模40嵌置固定于上定位条41及下定位条42时,可将若干支撑杆20顶持于天花板及地板之间,而支撑杆20的杆身可借顶持杆23的辅助而稳固的直立。支撑杆20的杆身又设有若干支撑座21,使若干横杆30均跨置于两支撑杆20的支撑座21上。同时,该若干横杆30亦顶住墙体内模40的表面。借此,墙体内模40的两侧表面可因若干横杆30的顶持而极为稳固。在墙体内模40表面喷附水泥浆时,该墙体内模40亦可维持直立的态样。但为使支撑杆20及横杆30可重复使用,可先全面喷附少量的泥浆,待水泥浆呈半干涸状即拆除支撑杆20及横杆30(如图11所示,支撑杆20及横杆30可不断重复再次利用)。因为泥浆呈半干涸状即具有包覆力,墙体内模40亦不会变形。之后再完成整体的喷浆作业使其完成墙面(如图12所示)。
另外,为因应各施工环境墙面高度不一的情形,该支撑杆20底端的脚架25可通过螺合的深浅而调整其高低,若调整脚架25仍不符合要求的尺寸,则可在支撑杆20的顶端再衔接一或多个延长杆26,使支撑杆20可稳固顶持于天花板及地板之间。
从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支撑杆20及横杆30的设计,使其对墙体内模施予极佳的支撑力且支撑杆20及横杆30又可重复回收再次使用。在使用效果及成本的节省上均有极大的贡献,所以,与现有技术比较,确实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及实用性,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结构确为本实用新型人所研发而成,已符合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公开的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