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423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19781.0

申请日:

2004.01.18

公开号:

CN2685393Y

公开日:

2005.03.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3.16|||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04

主分类号:

E02B3/04

申请人:

楼冬仙;

发明人:

楼冬仙

地址: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上大路村一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抗洪救险中用于挡水、阻拦水以及建堤筑坝中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它包括袋体和设于其一端的填充口部,并在所述的袋体为若干个彼此相连的袋状体和设于其内的支撑架组成;所述的袋状体呈支架状,所述的填充口部位于相连处的附近。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运输搬运方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较好可对甩件逐步进行填充加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少了运输量等特点,它为抗洪筑堤、防漏堵漏及房屋、建筑物等防止浸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筑坝构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包括袋体和设于其一端的填充口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袋体(3)为若干个彼此相连的袋状体(5)和设于其内的支撑架(4) 组成;所述的袋状体呈支架状,所述的填充口部(2)位于相连处的附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状体(5) 为指状,且呈爪状布置,其相连处位于爪状体的集合部,所述的各袋状体的端 部基本处于同一底平面上,而所述填充口部(2)位于本体的上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是在所述各袋状体内 分别设置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支撑杆(4);所述的支撑杆(4)的上端部集中连接 于一起,其下端部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支撑杆(4)为一端铰接于一起的钢筋或竹杆或木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袋状体(5)为筒状的编织布袋、塑料网袋、布袋或类似的软性袋。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状体 (5)为筒状的编织布袋、塑料网袋、布袋或类似的软性袋,且所述支撑杆(4) 的端部触及或接近各成型后的袋状体的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4)为三条或四条等长的杆体,其下端部设有一连接绳,所述的袋 状体(5)的端部设有平均直径大于上部或中部的平均直径的膨胀端(6)。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 为三条或四条等长的杆体,其下端部设有一连接绳,所述的袋状体(5)的端部 的平均直径大于上部或中部的平均直径。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4)为三条或四条等长的杆体,并在支撑杆(4)和端部之间设有 连接杆,所述的袋状体(5)的端部的平均直径大于上部或中部的平均直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所述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填充口部上预设有抽拉式的系绳或封口拉链。

说明书


填充式救险急用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抗洪救险中用于挡水、阻拦水以及建堤筑坝中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

    背景技术

    采用土壤袋灌装泥土或沙石是一种常用的挡水、阻拦水或护堤的方法,因其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颇受欢迎。但由于它运输搬运的不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它的急救性能的发挥。

    另外,有人为了提高挡水、阻水的防渗透性能,申请了名为“一种挡水、阻水、抗洪救险急用袋”的专利(02139681.7)。它的解决手段为:该挡水、阻水、抗洪救险急用袋包括透水性袋,袋内之封入材为植物纤维或植物粉压缩成粒等所成具有吸水性之有机粒状体或同压缩片化所成之有机片。且使该有机粒状体或有机片中含有触水即膨润之淀粉或海藻粉或古柯豆胶等豆粉之植物性高分子聚合物所成之有机膨润材。且可于透水性袋内同时封入加重所用之无机质量体如砂、砂砾、土等。或有机粒状体或有机片中含有无机充填材。本发明具有触水即膨大体积和重量6-7倍,发挥遮水功能,同时达到轻量化与薄形化,加上使用后不危害环境,废弃处理容易。但仍然存在的运输搬运的不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欠好,且使用成本较高等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运输搬运的不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欠好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运输搬运方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较好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土壤袋或上述抗洪救险急用袋需预先灌装好袋子,占有体积大,放置移动极为不便,使用成本较大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堆置体积较小,用时较为方便实用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包括袋体和设于其一端地填充口部,并在所述的袋体为若干个彼此相连的袋状体和设于其内的支撑架组成;所述的袋状体呈支架状,所述的填充口部位于相连处的附近。

    作为优选,所述的袋状体为指状,且呈爪状布置,其相连处位于爪状体的集合部,所述的各袋状体的端部基本处于同一底平面上,而所述填充口部位于本体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各袋状体内分别设置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部集中连接于一起,其下端部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利于在对其甩于水中后仍能稳定地站稳。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为一端铰接于一起的钢筋或竹杆或木棒及其类似的细长刚性体。细长刚性体呈爪形,有利于支撑并使设置于其外的软性袋成形。而所述的袋状体为筒状的编织布袋、塑料网袋、布袋或类似的软性袋。

    作为优选,所述的袋状体为筒状的编织布袋、塑料网袋、布袋或类似的软性袋,且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触及或接近各成型后的袋状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为三条或四条等长的杆体,其下端部设有一连接绳,所述的袋状体的端部的平均直径大于上部或中部的平均直径。使其重心降低,稳固且利于对其不断地进行填充加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填充口部上预设有抽拉式的系绳或封口拉链。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运输搬运方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较好可对甩件逐步进行填充加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少了运输量等特点,它为抗洪筑堤、防漏堵漏及房屋、建筑物等防止浸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筑坝构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所述支撑杆4采用三条大体等长的钢筋或竹杆或木棒制成,其上端集合成一端,其下端部设有一连接绳,以防支撑体4间的位置变化过大;在所述的支撑体外包设有一个整体缝制而成的袋状体5,其下端部设有平均直径大于上部或中部的平均直径的膨胀端6;各袋状体的端部基本处于同一底平面上;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集合固定成一点,其外设置有一个位于位于本体上部的填充口部2。

    所述的袋状体5为筒状的编织布袋、塑料网袋、布袋等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支撑杆4的端部触及或接近各成型后的袋状体的底部。所述的填充口部上预设有抽拉式的系绳或封口拉链。

    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所述的支撑杆折叠后,与软性的袋体一起所占的体积较小,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用时,只需将支撑杆4从填充口部2插入至置于预先制成的袋体3中,将下端打开至系绳大体拉直位置时,交错地放置在需设置挡水坝的位置处,以使其填充口部2位于最好位于水平面的上方(参见附图1)。当袋体2彼此交错放置平稳后,即可从填充口部2处将沙石或碎杂物料倒入。由于支撑杆的支撑或导向作用,使袋体能基本良好地成型,并随着物料的逐步加入,软性的袋体成型较好。且整体的重心较低,也利于随时的运输和筑坝。

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充式救险急用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抗洪救险中用于挡水、阻拦水以及建堤筑坝中的填充式救险急用袋。它包括袋体和设于其一端的填充口部,并在所述的袋体为若干个彼此相连的袋状体和设于其内的支撑架组成;所述的袋状体呈支架状,所述的填充口部位于相连处的附近。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运输搬运方便,甩件筑坝抗冲击性较好可对甩件逐步进行填充加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少了运输量等特点,它为抗洪筑堤、防漏堵漏及房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