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尤其适用于煤巷锚杆支护的钻孔。
二、背景技术
纵观国内外锚杆钻机发展历程与实践,针对煤矿企业经济状况以及煤岩巷道锚杆支护具体特点,在相当长时间内,单体回转式锚杆钻机是锚杆机具研制与应用的主流。单体回转式锚杆钻机是采用旋转切削方式来破岩钻孔的,此种钻孔机具有钻进速度高、能量消耗少、机械结构简单、工作噪声低等优点。根据所用动力源的不同,单体回转式锚杆钻机可分为电动锚杆钻机、液压锚杆钻机、气动锚杆钻机。其中,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主要由高速旋转的马达和减速装置组成,通过输出轴输出动力,带动钻头旋转切削进行破岩钻孔。目前使用的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采用的马达主要有三种:齿轮马达、叶片马达、活塞(柱塞)马达,所采用的减速装置为一级高传动比的普通直齿轮减速器,虽然它们能够完成所需动作,但存在着以下不足:1)采用齿轮马达或叶片马达的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其低速性能差,输出功率和扭矩较小,影响切削性能,难以满足生产要求;2)采用活塞(柱塞)马达的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其结构复杂,制造维修困难,外形尺寸大,重量重,使用维护成本大;3)一级高传动比的普通直齿轮减速器,外形尺寸大,承载能力较差,小齿轮的寿命太低,影响机械性能与传动效果,因而整机可靠性差,实用期短。
三、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效果好的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它由罗茨马达和与罗茨马达联接为一体的单级行星减速器构成,所述罗茨马达的配气壳体与减速器的水封外套由螺栓联接,水封外套与输出轴之间设有引流通道,并设有径向双道引泄旋转密封;行星减速器的内齿轮固定,在其内运动的太阳轮与转子齿轮螺纹联接。
本实用新型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所述的罗茨马达包括配气壳体,配气壳体内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转子齿轮,转子齿轮坐落在前后端盖上,其上设有轴承,并设有固定螺母。所述的单级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行星轮设在装有轴承的销轴上,与行星架一同绕内齿轮转动,行星架的前端设在轴承座上设置的轴承内,其后端设在过渡盖上的轴承内。
本实用新型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罗茨马达,其转子齿轮只有两个齿,因此具有良好地几何对称性,而且具有较大的气腔容积,能输出较大的功率与扭矩,其钻孔速度高,运转平稳,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易损件少,可靠性高;
2)采用单级行星减速器,传动比大,与传统定轴传动的普通减速结构相比,外形尺寸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机械性能稳定,传动效果好;
3)减速器的太阳轮与马达输出轴之间采用螺纹联接,因此结构紧凑,体积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使用维修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四、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气动锚杆钻机旋转机构,它由罗茨马达A和与罗茨马达联接为一体的单级NGW行星减速器B构成,罗茨马达A包括配气壳体18,配气壳体18内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转子齿轮12、17,转子齿轮12、17坐落在前后端盖13、14上,其上设有轴承15,并设有固定螺母16;单级NGW行星减速器包括太阳轮11,与太阳轮11啮合的行星轮7,行星轮7设在装有轴承8的销轴6上,与行星架5一同绕内齿轮19转动,行星架5的前端设在轴承座20上设置的轴承4内,其后端设在过渡盖10上的轴承9内。配气壳体18与减速器B的水封外套2由螺栓3联接,水封外套2与输出轴1之间设有引流通道,并设有径向双道引泄旋转密封;行星减速器B的内齿轮19固定,在其内运动的太阳轮11与转子齿轮12螺纹联接。
工作过程:压缩空气经配气壳体18进入罗茨马达A密闭高压腔内,高低压腔压力差所产生气压力矩驱动马达的转子齿轮12、17高速旋转(空载最高转速6400rpm),高速运动输入至行星减速器A的太阳轮11,因为内齿轮19固定,减速后由行星架5输出较低速度(空载最高转速800rpm)传递至输出轴组件1,带动钻头旋转切削进行破岩钻孔。同时,井下静压水经过水封外套2进入输出轴1,实现钻孔时灭尘作用。为了有效防止灭尘水进入减速器与马达内部,水封外套2与输出轴1之间装有径向双道引泄旋转密封。通过更换输出轴组件1,可以用来钻不同直径的锚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