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374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8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51702.4

申请日:

2004.06.15

公开号:

CN2711268Y

公开日:

2005.07.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03D 1/34申请日:20040615授权公告日:20050720期满终止日期:20140615|||授权

IPC分类号:

E03D1/34; E03D1/14

主分类号:

E03D1/34; E03D1/14

申请人:

李飞宇;

发明人:

李飞宇

地址:

361006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大道4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松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包括一可由第一操控装置直接实现提起的主提拉装置,一可由第二操控装置实现提起的侧提拉装置,以及一排水底座和装接在排水底座上的阀本体,在侧提拉装置与阀本体的装接处设有一摆动后可限制全排浮桶浮起的摆臂,摆臂的上端与侧提拉装置的底部凸起相配合,在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的联接处设有可由侧提拉装置拉动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采用该结构后,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力轻,具有方便实用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包括一可由第一操控装置直接实现提起的主提拉装 置,一可由第二操控装置实现提起的侧提拉装置,以及一排水底座和装接在排 水底座上的阀本体;主提拉装置滑动穿套于阀本体的中腔,其穿出阀本体的底 端设有可与排水底座的排水口相密封的止水胶垫;主提拉装置的下部滑动套有 全排浮桶,全排浮桶置于阀本体腔内并处在主提拉装置下部的凸缘与阀本体底 板之间;主提拉装置上联接有半排浮桶;其特征在于:侧提拉装置的底部滑动 联接在阀本体顶板处,其联接处设有一摆动后可限制全排浮桶浮起的摆臂,摆 臂枢接于阀本体顶板;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相联接,其联接处设有可由侧 提拉装置拉动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本体 顶板向上或向下设有一凸柱,凸柱设有滑道,侧提拉装置的底部滑动穿接在滑 道内,摆臂枢接在凸柱的台阶处,摆臂的上段与侧提拉装置的底段相配合,摆 臂的下段沿凸柱向下并伸入阀本体内腔;所述的摆臂的上端向内侧弯折,相对 应的侧提拉装置的底部设有与摆臂上端弯折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上段呈一斜 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提拉 装置还卡套有一压环,压环设有可供阀本体顶板的凸柱穿入的套口,套口设有 与摆臂的弯折相适配的内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操 控装置为全排操控装置,第二操控装置为半排操控装置;或第一操控装置为半 排操控装置,第二操控装置为全排操控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提拉 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相联接处的联动结构包括活动卡套于主提拉装置上的拉环和 设于侧提拉装置上的竖向滑孔,拉环一体设有凸臂,凸臂穿套在侧提拉装置的 竖向滑孔内,凸臂与滑孔的底端相靠近。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本体 底端还卡套一可实现不同排水容量的调节圈,调节圈上设有可调节出水量的大、 小调节孔,在阀本体的底板处设有与调节圈上大调节孔相对应的孔洞;所述的 阀本体底板处的孔洞还环接有密封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提拉 装置设有用于卡套半排浮桶的第一卡接凹道和第二卡接凹道,半排浮桶的环体 上内沿设有弹性卡头,卡头卡置在主提拉装置的第一卡接凹道或第二卡接凹道 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本体 顶板为一转盖,转盖活动卡置在阀本体顶端内壁的卡位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排浮 桶包括泡沫盖、全排泡沫,全排泡沫紧卡在泡沫盖内,泡沫盖的上部外壁设有 台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排 浮桶包括半排泡沫盖、半排泡沫,半排泡沫紧卡在半排泡沫盖内。

说明书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箱的排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两排式排水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现在不但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抽水马桶,而且不少的单位或公共场所也采用了抽水马桶,抽水马桶在给人们带来使用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水资源的浪费,现今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已造成相当部分的城市供水日益紧张,节约用水已被摆上了重要日程,而现有的抽水马桶大多采用单排式冲水阀,在使用过程中,它是通过按钮地操作将排水阀打开而使水箱内的水被排出,从而实现对座厕的冲洗,由于采用的是单排式,所以箱内的水基本上被排出,但是人们在使用座厕时,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冲冼如此多的水,如大便时就需要较多的水才能冲冼干净,而小便时较少的水即可将座厕冲冼干净,特别是一天中,小便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大便的次数,但是由于水箱内冲出的水都是相同的,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一种用于水箱的两排式冲水阀便应运而生,该种冲水阀设有两档冲水,即全排排水和半排排水,座厕较脏时采用全排,如大便时,座厕较不脏时采用半排,如小便时,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约了用水量,但是现有的两排式排水阀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出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力轻、方便实用且使用效果好的两排式排水阀,通过两档排水控制,从而实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包括一可由第一操控装置直接实现提起的主提拉装置,一可由第二操控装置实现提起的侧提拉装置,以及一排水底座和装接在排水底座上的阀本体;主提拉装置滑动穿套于阀本体的中腔,其穿出阀本体的底端设有可与排水底座的排水口相密封的止水胶垫;主提拉装置的下部滑动套有全排浮桶,全排浮桶置于阀本体腔内并处在主提拉装置下部的凸缘与阀本体底板之间;主提拉装置上联接有半排浮桶;侧提拉装置的底部滑动联接在阀本体顶板处,其联接处设有一摆动后可限制全排浮桶浮起的摆臂,摆臂枢接于阀本体顶板;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相联接,其联接处设有可由侧提拉装置拉动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

    所述的阀本体顶板向上或向下设有一凸柱,凸柱设有滑道,侧提拉装置的底部滑动穿接在滑道内,摆臂枢接在凸柱的台阶处,摆臂的上段与侧提拉装置的底段相配合,摆臂的下段沿凸柱向下并伸入阀本体内腔。

    所述的摆臂的上端向内侧弯折,相对应的侧提拉装置的底部设有与摆臂上端弯折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上段呈一斜坡。

    所述的主提拉装置还卡套有一压环,压环设有可供阀本体顶板的凸柱穿入的套口,套口设有与摆臂的弯折相适配的内壁。

    所述的第一操控装置为全排操控装置,第二操控装置为半排操控装置;或第一操控装置为半排操控装置,第二操控装置为全排操控装置。

    所述的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相联接处的联动结构包括活动卡套于主提拉装置上的拉环和设于侧提拉装置上的竖向滑孔,拉环一体设有凸臂,凸臂穿套在侧提拉装置的竖向滑孔内,凸臂与滑孔的底端相靠近。

    所述的阀本体底端还卡套一可实现不同排水容量的调节圈,调节圈上设有可调节出水量的大、小调节孔,在阀本体的底板处设有与调节圈上大调节孔相对应的孔洞。

    所述的阀本体底板处的孔洞还环接有密封环。

    所述的主提拉装置设有用于卡套半排浮桶的第一卡接凹道和第二卡接凹道,半排浮桶的环体上内沿设有弹性卡头,卡头卡置在主提拉装置的第一卡接凹道或第二卡接凹道内。

    所述的阀本体顶板为一转盖,转盖活动卡置在阀本体顶端内壁的卡位内。

    所述的全排浮桶包括泡沫盖、全排泡沫,全排泡沫紧卡在泡沫盖内,泡沫盖的上部外壁设有台阶。

    所述的半排浮桶包括半排泡沫盖、半排泡沫,半排泡沫紧卡在半排泡沫盖内。

    在使用过程中,当水箱内的水未排出时,主提拉装置底端的止水胶垫对排水底座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使水箱内的水不能被排出,此时的全排浮桶处在主提拉装置下部的凸缘与阀本体底板之间,而半排浮桶处在主提拉装置的中上部,即阀本体的上方,此时主提拉装置、侧提拉装置、摆臂均没有动作。

    当要实现全排排水时,操作全排操控装置,如按下全排按钮,全排操控装置可以作为第一操控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相联动,也可以作为第二操控装置与侧提拉装置相联动,以作为第一操控装置为例,则第一操控装置如全排按钮动作后,主提拉装置被向上提起,主提拉装置向上移动后,主提拉装置底端的止水胶垫离开排水底座的排水口,则水箱内的水就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由于主提拉装置提起后,其下部的凸缘失去对全排浮桶的卡压,全排浮桶向上浮起,并继续顶在已被提起的主提拉装置的凸缘处,此时,主提拉装置受全排浮桶浮力的作用不会马上向下回落;当主提拉装置被提起后,主提拉装置上固接的拉环,当然也随之被提起而向上移动,而拉环的凸臂则沿着侧提拉装置的竖向滑孔随同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从而离开与其相靠近的侧提拉装置的滑孔的底端,但是仍然在滑孔内移动,这样的话,侧提拉装置就不会受到联动,由于侧提拉装置没有动作,则摆臂也不动作,此时的摆臂下段处在全排浮桶外壁台阶与阀本体内壁所围成的腔内,摆臂也没有对全排浮桶产生作用;在全排浮桶浮力的作用下,主提拉装置继续被悬起,则水箱内的水不断被流出,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当水位降至全排浮桶不足以支撑主提拉装置时,主提拉装置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回落,则其底端的止水胶垫又对排水底座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为此实现了全排水。

    当要实现半排排水时,操作半排操控装置,如按下半排按钮,侧提拉装置被向上提起,侧提拉装置向上移动后,由于侧提拉装置竖向滑孔的底端与主提拉装置拉环的凸臂相靠近,侧提拉装置上移后,凸臂无法沿着滑孔相对下移,则凸臂将随同侧提拉装置一同向上运动,凸臂上移后必将通过拉环带动了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从而使主提拉装置也被提起,则主提拉装置底端的止水胶垫离开排水底座的排水口,使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在侧提拉装置被提起时,侧提拉装置是沿着阀本体顶板凸柱的滑道向上移动,由于侧提拉装置底段设有与摆臂上端弯折相配合的凸起,凸起上移后通过其斜面将摆臂的上端逐渐向外推,使摆臂的下端向内摆进,摆臂向内摆后,其下端部就刚好顶卡在准备向上浮动的全排浮桶的上端处,这是由于主提拉装置被一同提起后,其下部的凸缘失去了对全排浮桶的卡压,全排浮桶有向上浮起的要求,全排浮桶被摆臂卡压后,就无法继续上移来托住主提拉装置,全排浮桶无法起浮力作用,则此时的主提拉装置就靠半排浮桶的浮力来防止回落,随着水箱内的水不断流出,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降至半排浮桶的浮力不足以支撑时,主提拉装置和侧提拉装置在自重的作用下一同向下回落,主提拉装置其底端的止水胶垫又对排水底座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为此实现了半排水。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对阀本体底端所外套的调节圈来调节全排的排水量,当转动调节圈,使调节圈的大调节孔对准阀本体底板的孔洞时,可以设置为小档的全排排水量,如6L的排水量;当转动调节圈,使调节圈的小调节孔对准阀本体底板的孔洞时,可以设置为大档的全排排水量,如9L的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半排浮桶与主提拉装置的第一卡接凹道或第二卡接凹道的不同位置的卡接来实现不同的半排排水量,当上述的调节圈是处在6L的排水量时,将半排浮桶卡接在第一卡接凹道,即处在上面的卡接凹道中,则可实现3L的半排排水量;当上述的调节圈是处在9L的排水量时,将半排浮桶卡接在第二卡接凹道,即处在下面的卡接凹道中,则可实现4.5L的半排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并排而设的主提拉装置和侧提拉装置,且在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的联接处设有可由侧提拉装置拉动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通过侧提拉装置底部与阀本体顶板凸柱的滑动联接处设置一摆臂,当主提拉装置提起时,侧提拉装置不动,摆臂也不动,全排浮桶起作用,从而实现了全排排水,当侧提拉装置提起时,侧提拉装置联动主提拉装置一同被提起,摆臂摆动,摆臂对全排浮桶起卡压作用,全排浮桶无法起作用,半排浮桶起作用,从而实现了半排排水,使得该两排排水阀结构紧凑、操作力轻、方便实用且使用效果好;由于在主提拉装置上还卡套有一压环,且压环设有可供阀本体顶板的凸柱穿入的套口,套口设有与摆臂的弯折相适配的内壁,通过压环随同主提拉装置的回落,其套口对摆臂的套置,可以使摆臂回复初始位置;由于在阀本体底端还外卡套一可实现不同排水容量的调节圈,通过调节圈的调节可实现全排两档档位的切换;由于在阀本体底板处的孔洞还环接有密封环,可以防止阀本体内腔的水漏出,提高排水阀使用的稳定性;由于在主提拉装置设有用于套接半排浮桶的第一卡接凹道和第二卡接凹道,通过卡接位的不同实现半排两档档位的切换;由于将阀本体顶板设为一转盖,以及卡套在主提拉装置上的拉环可以围绕主提拉装置转动,使侧提拉装置及摆臂可灵活转动,主提拉装置自身也可以在阀本体内转动,这极大地方便了排水阀在水箱内的安装,其安装位置不受限制;由于将全排泡沫紧卡在泡沫盖内,使全排泡沫不会自行脱出,且能在阀本体腔内整体灵活运动;由于将半排泡沫紧卡在半排泡沫盖内,使半排泡沫不会自行脱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止状态的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排状态的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圈与阀本体相配合(6L档)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圈与阀本体相配合(9L档)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半排状态(3L档)的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半排状态(4.5L档)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包括一可由全排操控装置直接实现提起的主提拉装置1,一可由半排操控装置实现提起的侧提拉装置2,以及一排水底座4和活动套接在排水底座上的阀本体3;

    主提拉装置1包括上套管11、下套管12,上套管11卡入下套管12中,上套管11与下套管12的卡接处设有密封圈13,下套管12滑动穿套于阀本体3的中腔,其穿出阀本体3的底端设有可与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相密封的止水胶垫15;止水胶垫15是由两片卡环14卡在下套管12的底端处;下套管12的下部滑动套有全排浮桶16,全排浮桶16由泡沫盖161、全排泡沫162组成,其中全排泡沫162的上部紧卡在泡沫盖161内,泡沫盖161的上部外壁设有台阶163,全排浮桶16是置于阀本体3腔内并处在下套管12下部的凸缘121与阀本体3底板之间;下套管12的上部卡套有半排浮桶17,半排浮桶17由半排泡沫盖171、半排泡沫172组成,其中半排泡沫172的全部紧卡在半排泡沫盖171内,半排浮桶17处在阀本体3的上方;

    侧提拉装置2包括半排拉杆21、半排导杆22,半排拉杆21置入半排导杆22中并可90°扳动,竖直位置时固定可靠;半排导杆22的底部滑动联接在阀本体3顶板31的凸柱32,凸柱32设有滑道,半排导杆22的底部滑动穿接在滑道内,摆臂5枢接在凸柱32的台阶处,摆臂5的上段与半排导杆22的底段相配合,摆臂5的上端向内侧弯折,半排导杆22的底段设有与摆臂5上端弯折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上段呈一斜坡,摆臂5的下段沿凸柱32向下并伸入阀本体3内腔;侧提拉装置2的半排拉杆21与主提拉装置1的上套管11相联接,其相联接处设有可由侧提拉装置2拉动主提拉装置1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该联动结构包括卡套于上套管11的拉环111和设于半排拉杆21上的竖向滑孔211,拉环111一体设有凸臂,凸臂穿套在半排拉杆21的竖向滑孔211内,凸臂与滑孔211的底端相靠近。

    其中,

    在下套管12的上部还卡套有一压环122,压环122设有可供阀本体顶板的凸柱32穿入的套口,套口设有与摆臂5的弯折相适配的内壁;

    在阀本体3底端还卡套一可实现不同排水容量的调节圈33,调节圈33上设有可调节出水量的大调节孔331、小调节孔332,在阀本体3的底板处设有与调节圈33上大调节孔331相对应的孔洞,在阀本体3底板处的孔洞还环接有密封环。

    在下套管12的上部设有用于卡套半排浮桶17的第一卡接凹道1231和第二卡接凹道1232,半排浮桶17的环体上内沿设有弹性卡头,卡头卡置在下套管12的第一卡接凹道1231或第二卡接凹道1232内。

    阀本体3顶板31为一转盖,转盖31活动卡置在阀本体3顶端内壁的卡位内。

    在使用过程中,当水箱内的水未排出时,主提拉装置1底端的止水胶垫15对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使水箱内的水不能被排出,此时的全排浮桶16处在主提拉装置1下部的凸缘121与阀本体3底板之间,而半排浮桶17处在主提拉装置1的中上部,即阀本体3的上方,此时主提拉装置1、侧提拉装置2、摆臂5均没有动作。

    当要实现全排排水时,操作全排操控装置,如按下全排按钮,主提拉装置1被向上提起,主提拉装置1向上移动后,主提拉装置1底端的止水胶垫15离开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则水箱内的水就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由于主提拉装置1提起后,其下部的凸缘121失去对全排浮桶16的卡压,全排浮桶16向上浮起,并继续顶在已被提起的主提拉装置1的凸缘121处,此时,主提拉装置1受全排浮桶16浮力的作用不会马上向下回落;当主提拉装置1被提起后,主提拉装置1上固接的拉环111,当然也随之被提起而向上移动,而拉环的凸臂则沿着侧提拉装置2的竖向滑孔211随同主提拉装置1一同向上移动,从而离开与侧提拉装置2滑孔211底端的相靠近的位置,但是仍然在滑孔211内移动,这样的话,侧提拉装置2就不会受到联动,由于侧提拉装置2没有动作,则摆臂5也不动作,此时的摆臂5下段处在全排浮桶16外壁台阶与阀本体3内壁所围成的腔内,摆臂5也没有对全排浮桶16产生作用;在全排浮桶16浮力的作用下,主提拉装置1继续被悬起,则水箱内的水不断被流出,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当水位降至全排浮桶16不足以支撑主提拉装置1时,主提拉装置1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回落,则其底端的止水胶垫15又对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为此实现了全排水。

    当要实现半排排水时,操作半排操控装置,如按下半排按钮,侧提拉装置2被向上提起,侧提拉装置2向上移动后,由于侧提拉装置2竖向滑孔211的底端与主提拉装置1拉环111的凸臂相靠近,侧提拉装置2上移后,凸臂无法沿着滑孔211相对下移,则凸臂将随同侧提拉装置2一同向上运动,凸臂上移后必将通过拉环111带动了主提拉装置1一同向上移动,从而使主提拉装置1也被提起,则主提拉装置1底端的止水胶垫15离开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使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在侧提拉装置2被提起时,侧提拉装置2是沿着阀本体3顶板31凸柱32的滑道向上移动,由于侧提拉装置2底段设有与摆臂5上端弯折相配合的凸起,凸起上移后通过其斜面将摆臂5的上端逐渐向外推,使摆臂5的下端向内摆进,摆臂5向内摆后,其下端部就刚好顶卡在准备向上浮动的全排浮桶16的上端处,这是由于主提拉装置1被一同提起后,其下部的凸缘121失去了对全排浮桶16的卡压,全排浮桶16有向上浮起的要求,全排浮桶16被摆臂5卡压后,就无法继续上移来托住主提拉装置1,全排浮桶16无法起浮力作用,则此时的主提拉装置1就靠半排浮桶17的浮力来防止回落,随着水箱内的水不断流出,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降至半排浮桶17的浮力不足以支撑时,主提拉装置1和侧提拉装置2在自重的作用下一同向下回落,主提拉装置1其底端的止水胶垫15又对排水底座4的排水口形成密封,为此实现了半排水。

    参见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对阀本体3底端所外套的调节圈33来调节全排的排水量,当转动调节圈33,使调节圈33的大调节孔331对准阀本体3底板的孔洞时,可以设置为小档的全排排水量,如6L的排水量;当转动调节圈33,使调节圈33的小调节孔332对准阀本体3底板的孔洞时,可以设置为大档的全排排水量,如9L的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半排浮桶17与主提拉装置1的第一卡接凹道1231或第二卡接凹道1232的不同位置的卡接来实现不同的半排排水量,当上述的调节圈33是处在6L的排水量时,将半排浮桶17卡接在第一卡接凹道1231,即处在上面的卡接凹道中,则可实现3L的半排排水量;当上述的调节圈33是处在9L的排水量时,将半排浮桶17卡接在第二卡接凹道1232,即处在下面的卡接凹道中,则可实现4.5L的半排排水量。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两排式排水阀.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排式排水阀,包括一可由第一操控装置直接实现提起的主提拉装置,一可由第二操控装置实现提起的侧提拉装置,以及一排水底座和装接在排水底座上的阀本体,在侧提拉装置与阀本体的装接处设有一摆动后可限制全排浮桶浮起的摆臂,摆臂的上端与侧提拉装置的底部凸起相配合,在侧提拉装置与主提拉装置的联接处设有可由侧提拉装置拉动主提拉装置一同向上移动的联动结构。采用该结构后,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