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驱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
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发展,优质储层的原油储量越来越少,目前勘探的新增储
量主要是低渗透油藏,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针对超低渗透
油藏和特定渗透油藏,常规的注水开发存着“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二氧化碳(CO2)在地
层中具有流动性好、能够使原油体积发生大幅度膨胀、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降低油气界面
张力、与原油发生混相作用等优点。因此,CO2驱开发能弥补注水开发的不足,注入地层中的
CO2能够波及到水驱难以波及到的低渗透区域,并与地层原油充分接触,驱动地层剩余油,
有效提高微观和宏观驱油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CO2驱不仅可以提高石油
采收率,而且还能够实现CO2的地下封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人为排放的CO2,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
然而,CO2是一种特殊的气体,当其注入含水砂岩储层后,在储层温度、压力条件
下,CO2会与地层水、储层岩石接触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在注入地层驱油
过程中,注入的二氧化碳在地层水中溶解后,与地层水反应会形成碳酸溶液,并解离出H+和
HCO3-、CO32-。
一方面,CO2溶于地层水形成的酸性流体会溶蚀岩石中的胶结物,进而提高储层的
渗透率,但同时由于地层水中成垢离子的不断增加,在储层压力、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生
成次生矿物,堵塞孔隙使储层渗透率降低。
另一方面,若地层水本身含有高浓度的钙离子、镁离子、钡离子、锶离子,随着CO2
的注入,地层水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增加,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与钙离子、镁
离子、钡离子、锶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碳酸锶固相沉积,堵塞孔隙喉道从
而降低储层渗透率,进而影响到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102865899 B,中国发明授权专利文献 公开了一种在高温
高压岩心驱替过程中可进行流体体积原位测量的方法,以及能使用该方法进行流体体积测
量的装置。该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正式驱替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使岩心内流体、导管
中流体及容器中流体处在应高温高压环境下;第二步开始正式驱替,通过压力泵打入驱替
液体,从岩心中驱替出的流体(尤其是气和油)汇集于一密闭透明容器中;第三步为计量各
流体体积,待油气水充分分层后,由于三种流体的颜色不同,通过容器上的刻度即可读出三
者的体积。所设计的流体体积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只需在常规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装置
的基础上增加四个阀门,两个导管,两个压力测量仪,一个收集容器,一个缓冲容器和一个
半渗透隔板即可,但装置收集实验数据准确性不高,且耐腐蚀性和疏油性有所欠缺,驱替过
程中装置的真空性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装
置,装置驱替效果好,耐腐蚀性强,可实现对CO2与地层水作用生成沉淀的定量化数据采集,
数据准确性高,可研究CO2驱体对储层物性及开发参数的影响。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
响的实验装置,包括气瓶、岩心夹持器、气液分离装置,气瓶与活塞容器连接,活塞容器顶部
与回压阀和压力计连接,活塞容器底部与ISCO泵连接,压力计与岩心夹持器连接,岩心夹持
器出口端连接有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通过气体流量计与上位机连接。
回压阀连接有回压泵,不会造成回压下降且回压波动小,有效保持岩心注入端回
压恒定。
岩心夹持器侧面连接有环压泵和阀门,自吸吸程高,岩心夹持器出口端连接有回
压阀,回压阀连接有回压泵,有效保持岩心出口端回压恒定。
活塞容器为:CO2活塞容器或去离子水活塞容器或地层水活塞容器。可通过阀门的
调节实现CO2或地层水或去离子水交替注入。
气瓶和ISCO泵出口端设有阀门,活塞容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岩心夹持
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可通过阀门控制装置内部流体的开启与关闭,提升装置安
全性能。
气液分离装置内壁设有疏油涂层,疏油涂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树脂100~
120份、抗污剂1~2份、消泡剂0.1~0.2份、乙醇0.11~0.3份、流平剂0.1~0.3份、SiO2纳米粒子
3~5份、咯烷酮羧酸钠0.3~1份、黑炭3~5份、二甲苯溶剂20~30份、稀释剂1~10份。避免驱替得
到的油性流体附着在气液分离装置内壁造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还可避免油性流体对
气液分离装置的腐蚀,延长气液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
岩心夹持器内设有铅套,铅套内壁设有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由以下成分及重
量份组成:对苯二甲酯环氧树脂31~34份、丙烯酸异辛酯13~16份、氟硅酸钾7~12份、生化黄
腐酸钾0.002~0.01份、碳酸二辛酯9~12份、三硫代碳酸酯4~7份、磷酸三(1-氯-2-丙基)酯
0.5~0.8份、硼镁石粉13~14 份、咯烷酮羧酸钠0.001~0.002份、环氧硬脂酸辛酯6~11份,可
以有效防止超临界CO2对密封套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抗凝絮功能,降低铅套的通透
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的试验装置可对比CO2驱替前
后岩心渗透率、孔隙度、孔隙结构、岩心矿物含量、岩石表面形貌、岩心质量以及采收率的变
化,研究CO2驱替对储层物性及开发参数的影响。实验装置的气液分离装置内壁设有疏油涂
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疏油性,避免驱替得到的油性流体附着在气液分离装置内壁造
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还可避免油性流体对气液分离装置的腐蚀,延长气液分离装置
的使用寿命。岩心夹持器内设有铅套,铅套内壁设有耐腐蚀涂层可以有效防止超临界CO2对
密封套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抗凝絮功能,降低铅套的通透性,本装置结构简单,采集
数据准确,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瓶;2 ISC0泵;3活塞容器;4压力计;41气体流量计;5岩心;6回
压泵;61环压泵;62第二回压泵;7回压阀;71第二回压阀;8气液分离装置;9上位机;10岩心
夹持器。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装置,包括气瓶1、岩心夹持
器10、气液分离装置8,气瓶1与活塞容器3连接,活塞容器3顶部与回压阀71和压力计4连接,
活塞容器3底部与ISCO泵2连接,压力计4与岩心夹持器10连接,岩心夹持器10出口端连接有
气液分离装置8,气液分离装置8通过气体流量计41与上位机9连接。
回压阀71连接有回压泵62,不会造成回压下降且回压波动小,有效保持岩心5注入
端回压恒定。
岩心夹持器10侧面连接有环压泵61和阀门,自吸吸程高,岩心夹持器10出口端连
接有回压阀7,回压阀7连接有回压泵6,有效保持岩心5出口端回压恒定。
活塞容器3为:CO2活塞容器或去离子水活塞容器或地层水活塞容器。可通过阀门
的调节实现CO2或地层水或去离子水交替注入。
气瓶1和ISCO泵2出口端设有阀门,活塞容器3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岩心夹
持器10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可通过阀门控制装置内部流体的开启与关闭,提升装
置安全性能。
气液分离装置8内壁设有疏油涂层,疏油涂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树脂100~
120份、抗污剂1~2份、消泡剂0.1~0.2份、乙醇0.11~0.3份、流平剂0.1~0.3份、SiO2纳米粒子
3~5份、咯烷酮羧酸钠0.3~1份、黑炭3~5份、二甲苯溶剂20~30份、稀释剂1~10份。避免驱替得
到的油性流体附着在气液分离装置8内壁造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还可避免油性流体
对气液分离装置8的腐蚀,延长气液分离装置8的使用寿命。
岩心夹持器10内设有铅套,铅套内壁设有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由以下成分及
重量份组成:对苯二甲酯环氧树脂31~34份、丙烯酸异辛酯13~16份、氟硅酸钾7~12份、生化
黄腐酸钾0.002~0.01份、碳酸二辛酯9~12份、三硫代碳酸酯4~7份、磷酸三(1-氯-2-丙基)酯
0.5~0.8份、硼镁石粉13~14 份、咯烷酮羧酸钠0.001~0.002份、环氧硬脂酸辛酯6~11份,可
以有效防止超临界CO2对密封套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抗凝絮功能,降低铅套的通透
性。
采用本实验装置研究CO2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地层水沉淀驱替的方法,步骤如下:
1)在岩心5注入端和出口端分别切下岩心切片A、B,洗岩心5,干燥称重,测岩心5孔隙体
积、气测渗透率,去离子水饱和岩心5,测核磁共振,驱替,得岩心5水测渗透率;
2)用原油驱替去离子水饱和原油,保持温度、压力放置20~26h,进行CO2水气注入,洗岩
心5,干燥,测质量、孔隙体积、气测渗透率,抽真空,去离子水饱和岩心5,去离子水驱替,测
岩心5水测渗透率,测核磁共振;
3)在岩心5注入端和出口端分别切下岩心切片C、D,清洗,烘干,将岩心切片A、B、C、D进
行电镜扫描、表面元素和岩石矿物分析,更换岩心、压力、温度重复步骤1、2、3。
步骤2中采用沥青质原油驱替去离子水饱和原油,使原油饱和度达到设定值,保持
温度、压力放置20~26h,进行CO2水气注入,先注入CO2再注入去离子水,2~4个循环周期注入。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装置,包括气瓶1、岩心夹持
器10、气液分离装置8,气瓶1与活塞容器3连接,活塞容器3顶部与回压阀71和压力计4连接,
活塞容器3底部与ISCO泵2连接,压力计4与岩心夹持器10连接,岩心夹持器10出口端连接有
气液分离装置8,气液分离装置8通过气体流量计41与上位机9连接。
回压阀71连接有回压泵62,不会造成回压下降且回压波动小,有效保持岩心5注入
端回压恒定。
岩心夹持器10侧面连接有环压泵61和阀门,自吸吸程高,岩心夹持器10出口端连
接有回压阀7,回压阀7连接有回压泵6,有效保持岩心5出口端回压恒定。
活塞容器3为:CO2活塞容器或去离子水活塞容器或地层水活塞容器。可通过阀门
的调节实现CO2或地层水或去离子水交替注入。
气瓶1和ISCO泵2出口端设有阀门,活塞容器3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岩心夹
持器10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阀门,可通过阀门控制装置内部流体的开启与关闭,提升装
置安全性能。
气液分离装置8内壁设有疏油涂层,疏油涂层由以下成分及优选重量份组成:树脂
110份、抗污剂1.4份、消泡剂0.16份、乙醇0.18份、流平剂0.2份、SiO2纳米粒子4份、咯烷酮
羧酸钠0.7份、黑炭4份、二甲苯溶剂25份、稀释剂8份。避免驱替得到的油性流体附着在气液
分离装置8内壁造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还可避免油性流体对气液分离装置8的腐蚀,
延长气液分离装置8的使用寿命。
稀释剂为丙酮、甲乙酮、环己酮、苯、甲苯、二甲苯、正丁醇、苯乙烯中的一种以上,
其质量比为1:10。树脂为氟改性有机硅树脂、氨基丙烯酸树脂。抗污剂由聚(十七氟癸基)甲
基硅氧烷、聚(九氟己基)硅氧烷、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PDMS、PTFE组成。消泡剂由乳化
硅油。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组成。
岩心夹持器10内设有铅套,铅套内壁设有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由以下成分及
优选的重量份组成:对苯二甲酯环氧树脂32份、丙烯酸异辛酯15份、氟硅酸钾11份、生化黄
腐酸钾0.007份、碳酸二辛酯11份、三硫代碳酸酯6份、磷酸三(1-氯-2-丙基)酯0.7份、硼镁
石粉13.6份、咯烷酮羧酸钠0.0016份、环氧硬脂酸辛酯8份,可以有效防止超临界CO2对密封
套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抗凝絮功能,降低铅套的通透性。
采用本装置研究CO2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地层水沉淀驱替方法,步骤如下:
1)在岩心5注入端和出口端分别切下岩心切片A、B,厚度优选2mm,洗岩心5,干燥称重,
测岩心5孔隙体积、气测渗透率,去离子水饱和岩心5,测核磁共振,驱替,得岩心5水测渗透
率;
2)采用沥青质原油驱替去离子水饱和原油,保持温度、压力放置优选24h,进行CO2水气
注入,先注入CO2再注入去离子水,进行3个循环周期注入,洗岩心5,干燥,测质量、孔隙体
积、气测渗透率,抽真空,去离子水饱和岩心5,去离子水驱替,测岩心5水测渗透率,测核磁
共振;
3)在岩心注入端和出口端分别切下岩心切片C、D,清洗,烘干,将岩心切片A、B、C、D进行
电镜扫描、表面元素和岩石矿物分析,更换岩心、压力、温度重复步骤1、2、3。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装置中的岩心夹持器10采用316型不锈钢,岩心5直径25mm,岩心5长度范围
为25~35mm,最高承压70MPa,岩心夹持器10的内腔设有密封铅套,在密封铅套的外面注入密
封液体,使对岩心5施加一个均匀的围压(环压),确保测试流体通过岩心5时不会发生渗漏。
围压通过驱替泵动态跟踪,一般围压比驱替压力高2MPa左右。装置中采用铅套替换常用的
橡胶套,可以有效防止超临界CO2对密封套的腐蚀。驱替泵采用ISCO泵2,ISCO泵2的双缸能
够连续驱替,并且注入量精确,驱替压力高。由于CO2可压缩性强,装置中在CO2活塞容器3出
口段设置回压阀71,在CO2活塞容器中的压力低于回压阀71设定压力时,CO2不流出,在CO2活
塞容器中的压力高于回压阀71设定压力时,CO2才流出。这样保证了在设计压力下,ISCO泵2
驱替的体积等于驱替入岩心5中的CO2体积(设计压力条件下)。CO2、地层水、去离子水活塞容
器下端都与驱替泵相连,上端都与岩心夹持器10的入口端相连,这样通过阀门的调节实现
CO2、地层水、去离子水交替注入。岩心夹持器10的出口端设置回压阀7,来设置驱替的出口
端压力。在出口末端设置气液分离装置8,出口端流出的液体留在试管中,通过试管刻度计
量产出液体的体积,流出气体从塞子上端的出气口流出,然后通过气体流量计41计量气体
流速和流量。
采用本实验装置研究高矿化度地层水对CO2驱影响的实验方法:
岩心处理:为观察CO2驱替前后岩石表面形貌、岩石矿物的变化情况,在目前现有的技
术条件下,进行了特殊处理,反应前,在岩心5的注入端和岩心的出口端分别切取厚度优选
为2mm的岩心片A和B,作为的分析样品。CO2驱替后,再在岩心5的注入端和岩心的出口端分
别切取厚度优选为2mm的岩心片C和D,尽可能避免岩心的不均匀性。
为了分别研究CO2-水-岩石相互作用、CO2-地层水沉淀作用对储层物性及开发参数
的影响,通过设计了两大组对比实验,如表1所示。在压力、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不考虑
地层水沉淀情况下,CO2-水-岩石作用对储层物性及开发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1与2,
排除CO2对岩石溶蚀的影响因素,得到CO2与地层水在储层环境中生成的沉淀对储层物性及
开发参数的影响,如表1所示,每组实验都进行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不同矿化度的地
层水、不同沥青质含量的原油饱和岩心5的CO2驱替实验。
表1 CO2水气交替驱替方案
序号
实验组
饱和水
饱和油
1
CO2-水-岩石作用
去离子水
去沥青质原油
2
CO2-地层水-岩石作用
地层水
去沥青质原油
通过对比CO2驱替前后岩心渗透率、孔隙度、孔隙结构、岩心矿物含量、岩石表面形貌、
岩心质量以及采收率的变化,研究CO2驱替对储层物性及开发参数的影响。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岩心驱替实验:首先在岩心5的注入端和出口端各切下一片
岩心切片A、B,然后用蒸馏法洗岩心5,干燥,称重,测岩心5孔隙体积、气测渗透率;利用去离
子水饱和岩心5,测核磁共振;打开去离子水活塞容器阀门,利用去离子水驱替,得到岩心5
的水测渗透率;利用去沥青质原油驱替去离子水饱和原油,使原油饱和度达到设定值,保持
温度、压力放置24小时,使水和原油充分自由分布。通过调节CO2活塞阀门和去离子水活塞
阀门在实验温度、压力下进行CO2水气交替注入;先注入5PV的CO2再注入5PV去离子水,共进
行3个循环周期注入。清洗岩心5,干燥岩心5,测质量、孔隙体积、气测渗透率。抽真空,用去
离子水饱和岩心5,然后用去离子水驱替岩心5,测反应后岩心5的水测渗透率,然后测核磁
共振测试;在岩心5的注入端和出口端各切下一片岩心切片C、D,清洗,烘干,和实验前的岩
心切片A、B一起进行电镜扫描、表面元素和岩石矿物分析。更换岩心,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
下重复上面的实验过程。
CO2-地层水沉淀岩心驱替实验:实验过程和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岩心驱替实验相
同,通过调节去离子水活塞阀门和地层水阀门,将去离子水驱替换成地层水驱替,并进行不
同矿化度的地层水驱替实验。
实验方案:CO2-地层水沉淀CO2岩心驱替实验的反应温度(T)、CO2压力(p)、地层水
矿化度及其他条件如表2所示。
表2 CO2-地层水沉淀岩心实验方案参数
![]()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