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6155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8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36336.4

申请日:

2017.03.09

公开号:

CN106906748A

公开日:

2017.06.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70309|||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2/04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李斐然

发明人:

李斐然; 杜战军; 马亚丽; 孙炜玮; 赵彩菊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7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代理人:

王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包括由多个工字型梁体单元进行横向和纵向连接而成的组合梁体,工字型梁体单元由单独预制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拼接组成;预制混凝土顶板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纵向连接钢筋和顶板预应力孔道,其两侧沿纵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上栓钉槽口;预制混凝土底板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纵向连接钢筋、先张法预应力钢束和底板预应力孔道,其两侧沿纵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下栓钉槽口;波形钢腹板上下两端均焊接有带栓钉群的翼缘板。本发明采用分块预制拼装的结构形式进行梁体架设,各部件的体积及重量都相应较小,运输稳定,吊装安全,利于施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桥梁设计要求,单独预制组成工字型梁体单元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
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
对于预制混凝土顶板,先绑扎设置有横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和栓钉槽口的顶板钢筋
网,所述栓钉槽口沿纵向间隔设置在顶板钢筋网两侧,再将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安装在
顶板钢筋网内,之后进行浇筑;
对于预制混凝土底板,先通过张拉设备对先张法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再绑扎设置有
横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和栓钉槽口的底板钢筋网,所述栓钉槽口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
钢筋网两侧,并将底板预应力孔道安装在底板钢筋网内,之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
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放松先张法预应力钢束;
对于波形钢腹板,先冲压加工波形钢板,再在波形钢板两端焊接翼缘板,之后在所述翼
缘板上焊接多组间隔设置的栓钉群;
第二步,进行现场装配准备工作:
在现场完成施工的相邻桥台或桥墩之间设置移动支撑装置作为辅助施工平台,同时,
将预制完成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运送至施工现场;
第三步,进行工字型梁体单元及其横向拼接装配:
使用吊装设备将预制混凝土底板吊装至移动支撑装置上,再起吊波形钢腹板,并将波
形钢腹板底部栓钉群插装在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栓钉槽口中;之后,起吊预制混凝土顶板,同
样将波形钢腹板顶部栓钉群插装到预制混凝土顶板的栓钉槽口中,完成第一片工字型梁体
单元的装配施工;
接着将移动支撑装置沿桥宽方向横向转移,按照第一片工字型梁体单元的施工步骤完
成该桥跨内沿横向设置的其他工字型梁体单元的装配施工;之后绑扎相邻工字型梁体单元
顶板、底板之间的横向连接筋,浇筑形成预制混凝土顶板纵向湿接缝和预制混凝土底板纵
向湿接缝,之后对位于底板预应力孔道内的二次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第四步,进行组合梁纵向拼接装配:
将移动支撑装置依次转移至其他桥跨位置,重复第三步作业,完成纵向每一桥跨梁体
的施工;
绑扎相邻桥跨顶板、底板之间的纵向连接筋,浇筑形成横向湿接缝或横梁,并按照先边
梁后中梁的顺序,采用对称张拉原则对位于相邻预制混凝土顶板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内
的张拉钢束进行张拉,形成多跨连续梁体系;
第五步,完成附属设施的架设,结束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工字型梁体单元的单个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
腹板的长度分别为5-30米。

说明书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桥梁的基于混合预应
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预制箱梁腹板多为混凝土材质,不仅重量大且易开裂,故混凝土箱梁只适合
应用于小跨径(40m以下)的公路桥梁。PC波形钢腹板箱梁采用抗剪效率高的波形钢板作为
腹板,不仅减轻箱梁的自重,而且由于波形钢腹板特有的“褶皱效应”,预应力能高效地施加
在混凝土顶底板上,近年来在大中型桥梁(50m以上跨径)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现有波形钢腹板PC 组合箱梁多采用如下两种形式进行施工:

一种是将整个箱梁梁体的钢筋预制混凝土顶板、钢筋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分
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整体预制,之后再吊装就位,在桥位处采用螺栓连接拼装。中国专利
“拼装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申请号200620126505.3)就公开了上述结构的预制件,并
着重介绍了波形钢腹板与顶板、底板的连接方式。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箱梁顶板、底板和
腹板均为一体式结构,单个预制构件的重量仍然很重。例如桥宽为16.75m的波形钢腹板箱
梁桥,其每延米的重量高达10t以上,施工时即便分别吊装单个预制构件仍然十分困难。其
次,为方便运输,预制构件的长度通常不会很长,上述整孔架设结构仅限于小跨径的桥梁,
对于大跨径的桥梁,顶板和腹板还是会采用分段预制的形式。另外,该专利没有考虑实际施
工时预应力钢束的施加时机和预留孔道等情况,且对于负弯矩区的处理措施也未加论述,
如果缺乏应对梁体荷载变形的措施和具体施工工艺方面的详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较差。

另一种是将顶板、底板和波形钢腹板固定连成工字结构的预制拼装单元,在现场
将多个工字结构的拼装单元进行横向和纵向拼接后完成桥梁施工如中国专利“二次张拉预
应力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201510255113.0)就公开了上述结构
的工字形预制件,并于相应的时机施加二次预应力,实现工字形预制件的横向拼装。上述预
制的拼装单元体积大,吨位重(例如单个预制工字形单元每延米的重量即可达5t左右),而
且自身的稳定性也较差,易造成运输成本和吊装成本上升;在安装过程中对起吊设备要求
较高,吊装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目的
在于解决现有波形钢腹板PC 组合箱梁应用于大型桥梁时容易出现运输、吊装和后期维护
等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充分利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特点,在不同板件内于
不同时机施加预应力:对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来说,由于波形钢腹板具有不抵抗轴力的特
点,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轴向力与外加预应力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达到天然的分离,因而
可将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预应力一次张拉至设计值;利用波形钢板组合梁“弱梁端效应”的特
点,预制混凝土底板内采用直线型先张法预应力钢束。在完成横向工字梁拼装完成后,再张
拉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二次预应力钢束和相邻跨径墩顶负弯矩区的顶板预应力钢束,具体可
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
下步骤:

第一步,按桥梁设计要求,单独预制组成工字型梁体单元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
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

对于预制混凝土顶板,先绑扎设置有横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和栓钉槽口的顶板钢筋
网,所述栓钉槽口沿纵向间隔设置在顶板钢筋网两侧,再将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安装在
顶板钢筋网内,之后进行浇筑;

对于预制混凝土底板,先通过张拉设备对先张法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再绑扎设置有
横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和栓钉槽口的底板钢筋网,所述栓钉槽口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
钢筋网两侧,并将底板预应力孔道安装在底板钢筋网内,之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
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放松先张法预应力钢束;

对于波形钢腹板,先冲压加工波形钢板,再在波形钢板两端焊接翼缘板,之后在所述翼
缘板上焊接多组间隔设置的栓钉群;

第二步,进行现场装配准备工作:

在现场完成施工的相邻桥台或桥墩之间设置移动支撑装置作为辅助施工平台,同时,
将预制完成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运送至施工现场;

第三步,进行工字型梁体单元及其横向拼接装配:

使用吊装设备将预制混凝土底板吊装至移动支撑装置上,再起吊波形钢腹板,并将波
形钢腹板底部栓钉群插装在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栓钉槽口中;之后,起吊预制混凝土顶板,同
样将波形钢腹板顶部栓钉群插装到预制混凝土顶板的栓钉槽口中,完成第一片工字型梁体
单元的装配施工;

接着将移动支撑装置沿桥宽方向横向转移,按照第一片工字型梁体单元的施工步骤完
成该桥跨内沿横向设置的其他工字型梁体单元的装配施工;之后绑扎相邻工字型梁体单元
顶板、底板之间的横向连接筋,浇筑形成预制混凝土顶板纵向湿接缝和预制混凝土底板纵
向湿接缝,之后对位于底板预应力孔道内的二次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第四步,进行组合梁纵向拼接装配:

将移动支撑装置依次转移至其他桥跨位置,重复第三步作业,完成纵向每一桥跨梁体
的施工;

绑扎相邻桥跨顶板、底板之间的纵向连接筋,浇筑形成横向湿接缝或横梁,并按照先边
梁后中梁的顺序,采用对称张拉原则对位于相邻预制混凝土顶板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内
的张拉钢束进行张拉,形成多跨连续梁体系;

第五步,完成附属设施的架设,结束施工。

组成所述工字型梁体单元的单个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
的长度分别为5-30米。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采用单
独预制工字型梁体单元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再现场进行拼
接施工的方式。本发明对现有的整体预制的工字形构件在竖向上进一步进行分块,一方面
充分利用了波形钢腹板的“褶皱效应”实现箱梁化整为零,将预制构件体积充分减小,使构
件体积减小,易于运输和吊装,有利于桥梁的快速架设,同时避免了整体预制的工字形构件
自身稳定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利用波形钢腹板特有的弱“梁端效应”,在预制混凝土顶
板内设置有用于穿设墩顶负弯矩张拉钢束的预应力孔道,在预制混凝土底板内设置了先张
法预应力钢束和二次预应力钢束,与施工过程完美配合,实现施工的最大便捷。其中,在进
行预制混凝土底板之前进行先张拉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而在完成横向工字梁体单元拼装完
成后,再张拉二次预应力钢束,用于抵抗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腹板通过端部栓钉群
插装在顶、底板栓钉槽口内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牢固、施工便捷。相邻的顶板和底板在桥
梁施工现场可以通过浇筑湿接缝方式进行横向和/或纵向的拼接以获得各种要求的桥宽、
桥跨。具体来说,本发明的优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发明采用分块预制拼装的结构形式进行梁体架设,各部件的体积及重量都相应
较小,不仅能有效保证预制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容易保证吊装过程中构件的安
全性,利于施工。

(2)本发明中各种预制件均可实现规模化预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
周期。

(3)本发明在不同时机对顶板和底板施加不同种类的预应力,且全部采用体内预
应力筋,预应力施加效果较为稳定;由于在现场张拉的预应力钢筋数量较少,因此施工方
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工字型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预制混凝土顶板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纵向连接钢筋)

图3是图1中预制混凝土底板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纵向连接钢筋)

图4图1中波形钢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是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8-13是对本发明进行原理性说明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桥梁设计要求,单独预制组成工字型梁体单元(如图1所示)的预制混凝土顶
板1、预制混凝土底板2和波形钢腹板3:

具体地,预制如图2所示的预制混凝土顶板1时,先绑扎设置有横向连接筋1.1、纵向连
接筋和栓钉槽口1.2的顶板钢筋网,所述栓钉槽口1.2沿纵向间隔设置在顶板钢筋网两侧,
再将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1.3安装在顶板钢筋网内,之后进行浇筑;

预制如图3所示的预制混凝土底板2时,先在先张法张拉台上的预定位置固定先张法预
应力钢束2.2张拉至设计值,再绑扎设置有横向连接筋2.1、纵向连接筋和栓钉槽口2.3的底
板钢筋网,所述栓钉槽口2.3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钢筋网两侧,并将底板预应力孔道2.4
安装在底板钢筋网内,之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放
松先张法预应力钢束2.2,完成混合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底板2的预制,上述先张法预应力钢
束2.2用于抵抗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

预制如图4所示的波形钢腹板3时,先冲压加工波形钢板,再在波形钢板两端焊接翼缘
板3.1,之后在所述翼缘板3.1上焊接多组间隔设置的栓钉群3.2;上述栓钉群3.2与顶、底板
上的栓钉槽口1.2、2.3位置相对应,形状相配合,可以牢固插装。

第二步,进行现场装配准备工作:

在现场完成施工的相邻桥台或桥墩之间设置移动支撑装置作为辅助施工平台,同时,
将预制完成的预制混凝土顶板1、预制混凝土底板2和波形钢腹板3运送至施工现场。

第三步,进行工字型梁体单元及其横向拼接装配:

使用吊装设备将预制混凝土底板2吊装至移动支撑装置4(如图5所示)上,再起吊波形
钢腹板3,并将波形钢腹板3底部栓钉群插装在预制混凝土底板2的栓钉槽口中;之后,起吊
预制混凝土顶板1,同样将波形钢腹板3顶部栓钉群插装到预制混凝土顶板1的栓钉槽口中,
完成第一片工字型梁体单元的装配施工。

接着将移动支撑装置4沿桥宽方向横向转移,按照第一片工字型梁体单元的施工
步骤完成该桥跨内沿横向设置的其他工字型梁体单元的装配施工;之后绑扎相邻工字型梁
体单元顶、底板之间的横向连接筋1.1、2.1,并浇筑形成预制混凝土顶板纵向湿接缝5和预
制混凝土底板纵向湿接缝6(如图6所示)。为了抵抗二期荷载产生的弯矩,当上述纵向湿接
缝达到一定强度后,需对位于底板预应力孔道2.4内的二次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至设计值。

上述横向连接的工字型梁体单元可组成如图6所示的单箱室结构,也可连续拼接
组成双箱室或多箱室结构。

第四步,进行组合梁纵向拼接装配:

将移动支撑装置4依次转移至其他桥跨位置,重复第三步作业,完成纵向每一桥跨梁体
的施工;

绑扎相邻桥跨顶、底板之间的纵向连接筋,浇筑形成横向湿接缝或横梁7(如图7所示);
为了抵抗相邻跨径箱梁的墩顶负弯矩,在横向湿接缝或横梁7达到一定强度时,按照先边梁
后中梁的顺序,采用对称张拉原则对位于相邻预制混凝土顶板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孔道1.3
内的张拉钢束进行张拉,形成多跨连续梁体系;

第五步,完成附属设施的架设,结束施工。

为了减少现场浇筑湿接缝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组成工字型梁体单元的单个
预制混凝土顶板1、预制混凝土底板2和波形钢腹板3的长度分别为5-30米。

以下是对本发明波形钢腹板组合工字梁进行竖向拼接,施加混合预应力这种施工
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所做出的具体原理性说明:

首先分析预制混凝土底板在两种状态下的受力。

1.第1状态:

如图8所示的预制混凝土底板,其内设置的张拉预应力钢束所施加的预应力为N,则预
制混凝土底板上的截面上应力为:


2.第2状态:

当上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组合成为工字形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时,其工字形断面结构如图
9所示。

在预制混凝土底板上施加预应力N,对组合截面中性轴的弯矩为:


由上下截面的面积矩相等可得:


组合梁全截面的面积为:


整个截面的惯性矩为: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由于腹板的不抵抗轴力,在抗弯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腹板的作
用,相当于无腹板截面,因此设定:


则:

顶板的应力:

令高厚比

则顶板的应力:

底板的应力:

对于一般的组合梁断面有,可得



以30m跨径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梁为例。若,此时
,带入式(9)和(10)得:


当桥梁的跨径进一步增大时,进一步增大,式(10)满足


由此可见,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应力近似相等。也就是说,先期在
预制底板阶段施加的预应力,在叠合成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后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称波形
钢腹板组合梁采取竖向分层拼装前后受力可基本保持不变的这种力学特征为叠合受力不
变性。这种特性为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竖向分层拼接提供了基础。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来讨论普通钢-混组合工字梁和波形钢腹板组合工字梁
的竖向拆分与拼装过程中应力的变化。其中,将预应力作为唯一考虑的外力:

1. 竖向拆分过程:

图10为普通钢-混组合工字梁进行竖向拆分的示意图。

图11为波形钢腹板组合工字梁进行竖向拆分的示意图。

2. 混合预应力+竖向拼接过程:

图12为普通钢-混组合工字梁施加混合预应力及竖向拼接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波形钢腹板组合工字梁施加混合预应力及竖向拼接时的示意图。

对比上述图例可以看出,对于波形钢腹板组合工字梁来说,在底板施加预应力就
好像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是普通钢-混组合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施工中可在预制
混凝土底板时施加全部或部分预应力,然后将预制混凝土底板、波形钢腹板和预制混凝土
顶板竖向分层拼装,这样能大大减少现场的钢束张拉工作量,提高工厂预制化程度。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预应力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施工方法,包括由多个工字型梁体单元进行横向和纵向连接而成的组合梁体,工字型梁体单元由单独预制的预制混凝土顶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波形钢腹板拼接组成;预制混凝土顶板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纵向连接钢筋和顶板预应力孔道,其两侧沿纵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上栓钉槽口;预制混凝土底板内预埋有横向连接钢筋、纵向连接钢筋、先张法预应力钢束和底板预应力孔道,其两侧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