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分隔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经常用到蜂窝板作为家具的加工材料,蜂窝板以其着优秀的几何力学性能,广泛应用各个领域中,在建筑材料领域中,对环保要求很严的现代行业来说,用蜂窝板来做的加工材料,是新世纪一种很好的材料选择,其完全无毒的绿色品质,让商在加工时,少了不必要的环保程序;另外,蜂窝板面板可多样化如实木,铝板,石膏板,天然大理石材,均可做成蜂窝板,材料选择方便,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将一个房间或者一块空间分为两个部分的时候,若是重新建造一个墙面的话,不仅仅十分的繁琐,而且成本也十分的高,但是若只用简单的东西遮挡的话,那么就会使得分隔应有的效果变得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包括U形龙骨,所述U型龙骨内设有固定件,且固定件贯穿U型龙骨的槽面和墙体连接,所述U型龙骨的下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有U型滑槽,所述安装板的外侧设有两块对称的面板,两块所述面板下端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横向均设有滚轮,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滑槽,且滚轮的一端位于滑槽内,两块所述面板之间设有隔音夹层,两块所述面板靠近U型龙骨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螺孔,且U型龙骨的两侧均设有和第一螺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孔,两块所述面板通过螺丝和U型龙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音夹层的宽度小于U型滑槽和U型龙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孔等距离竖直排列在面板上,所述第二螺孔等距离竖直排列在U型龙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数量为24-30个。
优选的,所述U型龙骨和安装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轴和滚轮的数量为8-12个。
本发明中蜂窝板是新世纪一种很好的材料选择,其完全无毒的绿色品质,让建筑商少了不必要的环保程序,通过使用蜂窝板、龙骨和墙体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房间分隔开,而且蜂窝板还具有吸收音效的功能,再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将蜂窝板和墙体固定,而且通过安装板两侧的滑槽,面板下端设置的转轴和滚轮,可以使滚轮在滑槽内滑动,可以有效的降低面板在安装板上移动时的摩擦力,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可以随时将蜂窝板和龙骨从墙体上拆卸下来,可以十分方便的携带,结构简单,易于构造,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的U型龙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滑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 U型龙骨、3第二螺孔、4 U型凹槽、5安装板、6隔音夹层、7面板、8第一螺孔、9螺丝、10固定件、11滚轮,12滑槽、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一种复合式家具分隔结构,包括U形龙骨2,所述U型龙骨内设有固定件,U形龙骨2通过固定件10固定在墙体1上, U型龙骨2的下端设有安装板5,且U型龙骨2和安装板5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板5内设有U型滑槽4,安装板5的外侧设有两块对称的面板7,两块面板7下端靠近安装板5的一侧均设有开口,开口内均设有转轴13,转轴13上横向均设有滚轮11,转轴13和滚轮11的数量为8-11个,可以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安装板5的两侧均设有滑槽12,且滚轮11的一端位于滑槽12内,两块面板7之间设有隔音夹层6,且隔音夹层6的宽度小于U型滑槽4和U型龙骨2的宽度,方便面板7在安装板5上滑动,两块面板7靠近U型龙骨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螺孔8,且U型龙骨2的两侧均设有和第一螺孔8位置对应的第二螺孔3,第一螺孔8等距离竖直排列在面板7上,所述第二螺孔3等距离竖直排列在U型龙骨2上,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3的数量为24-30个,可以充分的固定的将蜂窝板固定在墙体1上,两块面板7通过螺丝9和U型龙骨2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面板7可以在安装板上移动,因为而在安装板7两侧均设有滑槽12,面板7下端设置的转轴13和滚轮11,可以使滚轮11在滑槽12内滑动,可以有效的降低面板7在安装板5上移动时的摩擦力,当面板7移动到龙骨2上的时候,通过螺丝9、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3将U型龙骨2和面板7进行固定,U型龙骨2通过固定件10固定在墙体1上,使得蜂窝板可以有效的固定在墙体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