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门锁.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6003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44253.4

申请日:

2016.11.22

公开号:

CN106761054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79/12申请日:20161122|||公开

IPC分类号:

E05B79/12(2014.01)I; E05B79/20(2014.01)I; E05B85/00(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79/12

申请人:

青岛天辰佳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鄂俊邑

地址: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鸿润金汇泉商务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巩同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包括锁定装置和执行机构,锁定装置包括壳体、转动卡板、锁定爪和转轴,锁定爪与壳体铰接,转动卡板通过转轴与壳体铰接;其还包括随动装置,随动装置一端通过接头与转动卡板铰接或两者为一体式,另一端与执行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转动卡板结构的改动,设计了随动装置与转动卡板的连接,减少了锁定装置内传感器的数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杆机构,缩短了运动路径,节约了成本并降低了门锁发生故障的概率,一个传感器就能实现对门锁的三种状态:开锁、半锁和全锁进行判断,并且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可以随着随动装置的延伸放置在锁定装置外的空间,大大减小了锁定装置的体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动车门锁,包括锁定装置和执行装置(8),锁定装置包括壳体(2)、转动卡板
(5)、锁定爪(3)和转轴(4),锁定爪(3)与壳体(2)铰接,转动卡板(5)通过转轴(4)与壳体(2)
铰接,锁定爪与转动卡板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随动装置(1),随动装置(1)一端通过接
头(6)与转动卡板(5)铰接或两者为一体式,另一端与执行装置(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装置(1)是具有刚性的
拉线或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卡板(5)与随动装置
(1)连接的部位为孔或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当转动卡板(5)与随动装置(1)
连接的部位为孔时,所述随动装置(1)的接头(6)是圆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当转动卡板(5)一侧为凸起时,
所述随动装置(1)的接头(6)是圆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中间是通孔或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当转动卡板(5)两侧对称设置凸
起时,所述随动装置(1)为C型接头,且接头(6)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孔与凸起连接。

说明书

一种机动车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门锁在对机动车门的状态判断时将其分为三种:开锁、半锁和全锁,
其工作原理为在锁定装置内设置多个传感器来监测转动卡板的位置,当转动卡板位置处于
半锁状态时,需要门锁自动将车门锁死,防止给车主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损失和伤害,现
有的门锁装置为了实现门锁的自动锁死功能,在锁定装置内的转动卡板处设计了一组连杆
机构,这组连杆机构在不工作时与转动卡板为分离状态;连杆机构与拉线连接;当传感器监
测转动卡板处于半锁状态时,控制端给电机信号,电机转动带动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带动拉
线运动,拉线与连杆机构连接,此时连杆机构先与转动卡板接触然后将半锁状态下的转动
卡板转到全锁状态下,车门锁紧。

现有的技术为了实现门锁自动锁死功能时需要设置多个传感器和一组连杆机构,
而且连杆机构在工作时要与转动卡板配合,不工作时需要与转动卡板分离,整套动作运动
复杂,所以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门锁机构故障率高、稳定性差,体积大且维修困难,其制造成
本和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了车门的整体造价高、安全性差,不利于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动车门锁,能够有效的减少锁
定装置配置传感器的数量或者不需要在锁定装置内设置传感器,同时不需要再设置连杆机
构,降低了成本,减小了锁定装置的体积,保证了门锁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包括锁定装置和执行装
置,锁定装置包括壳体、转动卡板、锁定爪和转轴,锁定爪与壳体铰接,转动卡板通过转轴壳
体铰接;其还包括随动装置,随动装置一端通过接头与转动卡板铰接或两者为一体式,另一
端与执行装置连接。

所述随动装置是具有刚性的拉线或杆。

所述转动卡板与随动装置连接的部位为孔或凸起。

所述随动装置的接头是圆柱,此时转动卡板与随动装置连接的部位为孔。

所述随动装置的接头是圆环,此时转动卡板与随动装置连接的部位为凸起。

所述圆环中间是通孔或盲孔。

所述凸起在转动卡板外端一侧或两侧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给出的一种机动车门锁,通过对转动卡板结构的改动,设计了随动装置与
转动卡板的连接,通过一个传感器就能实现对门锁的三种状态:开锁、半锁和全锁进行判
断,在实现多功能的情况下减少了锁定装置内传感器的数量,省去了原来的连杆机构,减少
了锁定装置内的零部件,缩短了运动路径,使得运动传递更加简捷;带来的有益效果就是降
低了门锁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加了门锁的可靠性,使得门锁使用寿命延长,且维修保养更加
简单方便,促进了机动车门锁技术的改进;并且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也不必局限在锁定装置
内,它可以随着随动装置的延伸放置在锁定装置外的任意空间,减小了锁定装置内的占用
空间,同时减少了传感器的数量和连杆机构也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动卡板外端一侧为圆柱的随动装置示意图;

图3是接头为圆环通孔的随动装置示意图;

图4是接头为圆环盲孔的随动装置示意图;

图5是随动装置为杆的示意图;

图6是转动卡板外端两侧为圆柱的随动装置示意图;

图7是随动装置和转动卡板为一体式的示意图。

图中:1、随动装置,2、壳体,3、锁定爪,4、转轴,5、转动卡板,6、接头,7、传感器,8、
执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
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

一种机动车门锁,包括锁定装置和执行装置8,锁定装置包括壳体2、转动卡板5、锁
定爪3和转轴4,锁定爪设置在壳体上,转动卡板通过转轴铰接在壳体上,还包括随动装置1,
随动装置一端设有与转动卡板连接的接头6,接头与转动卡板为铰接,另一端与执行装置连
接。

所述随动装置为具有刚性的拉线,接头为圆柱块,这种形式的接头适用于转动卡
板与随动装置连接的部位为孔的情况。

多功能的门锁有三种状态:开锁、半锁和全锁,当人们在开关机动车门时,转动卡
板旋转,从而带动随动装置运动,此时转动卡板的运动状态通过与之连接的随动装置输出,
传感器7根据随动装置的变化感应转动卡板的运动位置,从而判断此时门的状态,并输出信
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信号发出进一步的指令,而转动卡板每到达一
个状态后,锁定爪会自动锁定转动卡板此时的位置;本专利提供的一种机动车门锁,将现有
的多个传感器实现的功能通过一个传感器来实现,且传感器的布置不在局限于锁定装置
内,可随着随动装置的延长放置到任意便于安装监测的地方,减小了锁定装置的占用空间,
使得保养和维护更加方便。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

所述的接头为圆环,圆环为通孔,这种形式的接头适用于转动卡板一侧与随动装
置连接的部位为凸起的情况;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

所述的接头为圆环,圆环为盲孔,这种形式的接头适用于转动卡板一侧与随动装
置连接的部位为凸起或圆环为通孔不适合的情况;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

所述的随动装置为杆,所述的接头为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任意一种形
式,随动装置为杆或杆系,相比具有刚性的拉绳而言,杆具有更好的刚性,更能准确的反映
转动卡板的实际运动;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

图6形式的接头适用于转动卡板两侧都为凸起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比接头为
圆环形式的不易脱落,更为可靠;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

图7为所述的转动卡板与随动装置一体式,这种方式的连接更为简单牢固;其它同
实施例1。

一种机动车门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机动车门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机动车门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机动车门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机动车门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包括锁定装置和执行机构,锁定装置包括壳体、转动卡板、锁定爪和转轴,锁定爪与壳体铰接,转动卡板通过转轴与壳体铰接;其还包括随动装置,随动装置一端通过接头与转动卡板铰接或两者为一体式,另一端与执行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转动卡板结构的改动,设计了随动装置与转动卡板的连接,减少了锁定装置内传感器的数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杆机构,缩短了运动路径,节约了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