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护筒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中灌注桩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
护筒。
背景技术
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水中修建桥梁钻孔桩基础时,需要使用钢护筒。施工过程中
随着钢护筒在水中下沉,钢护筒所受到水压也随之增大。钢护筒下沉过程中若遇到溶洞或
暗河等特殊地质层时,钢护筒发生漏浆,此时钢护筒内的江水快速流走,钢护筒的内外水压
差急剧增大,发生爆筒事件。钢护筒发生爆筒后,增个钢护筒变形较大,回收回来的使用价
值不大,通常只能当废铁使用或者直接抛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钢护筒遇到溶洞或暗河时,回收回来的钢护筒使用价值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护筒,包括多节
依次连接的钢护筒节,所述钢护筒节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处设有用于遮挡进水
孔的弹性板,所述钢护筒节下部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安装有与之铰接的连接
板,该连接板上端设有压板;所述钢护筒节上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压板相匹配的支撑板。
本方案的施工过程及优点在于:具体使用本钢护筒时,首先将一节钢护筒节作为
基础钢护筒节,并将其下半部分沉入江水中,上半部分固定在栈桥上。然后在基础钢护筒节
上安装第二钢护筒节。然后使第二钢护筒节的下半部分沉入到江水中,第二钢护筒节的上
半部分固定在栈桥上,然后重复上面的施工步骤,直到基础钢护筒节抵达到指定的地质层。
基础钢护筒节在江水下沉的过程中,若基础钢护筒节遇到溶洞时,整个钢护筒内
的江水快速流向溶洞中,此时钢护筒的内外压力差急速增加,当弹性板受到钢护筒外的压
力超过其材料本身承受的压力时,弹性板破裂,钢护筒外的江水快速流入到钢护筒内,对钢
护筒补水,减少钢护筒的内外压力差,进而避免钢护筒因内外压力差较大而发生变形。
当弹性板发生破裂时,钢护筒外的江水流入到钢护筒内时,钢护筒内的水位会有
明显的升降变化,此时施工人员可据此判定基础钢护筒节遇到溶洞层。施工人员反向施工
将江水的钢护筒从水中取出。在钢护筒从江水取出的过程中,采用逐节取放的方式,钢护筒
上的钢护筒节逐节冒出江水,当某一钢护筒节露出栈桥时,将该钢护筒节取掉。钢护筒节取
掉时,扳动相邻钢护筒节连接处的连接板,使压板与支撑板之间脱开,然后在将钢护筒节取
掉。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基础钢护筒节从江水中取出。
从江水中回收的钢护筒只有弹性板发生了破裂,其他部位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只
需要在进水孔处重新安装一个新的弹性板后,钢护筒有可继续使用。进而提高了钢护筒回
收的价值。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与钢护筒节连接
的弹性件。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弹性件后相邻钢护筒节之间,压板能更加有效的与支撑
板接触。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转
动板,该转动板上设有T型螺纹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在连接板上安装转动板后,在扳动连
接板时,具有较大的省力效果,另外,在转动板上设计T型螺纹孔,则方便使连接板转动,并
且采用T型螺纹孔时,T型螺纹的承载力更大,方便施工过程中,使用螺杆实现连接板转动。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钢护筒节的上端设有环形凹槽,钢
护筒节下端设有与环形凹槽相匹配的环形凸榫。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相邻钢护筒节之间的
接触处采用企口方式结合,一方面,方便相邻钢护筒节的实现快速找正对准安装,另一方
面,利用企口连接的优点,不需要对相邻钢护筒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就可避免钢护筒
节在灌浆的过程中出现混泥土浆从相邻钢护筒节的连接处溢出。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孔为圆形孔,进水孔与钢护筒
节的直径比为1:5~1:7。本方案的优点在于:进水孔与钢护筒节的直径比在此范围更加合
理,当直径比太大时,钢护筒节的强度会受到较大影响;当直径比太小时,基础钢护筒节遇
到溶洞时,从进水孔处向钢护筒内的补水速度不佳,极易造成钢护筒节发生轻微的变形。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孔数目为偶数个,一半进水孔
位于钢护筒节上部,另一半进水孔位于钢护筒节下部;所述支撑板为楔形块。本方案的优点
在于:在钢护筒节的上下部分均设有进水孔,有利于向钢护筒节内进行补水。支撑板采用楔
形块是降低钢护筒节在江水中下沉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另外,方便减少基础钢护筒节在插
入到淤泥层及岩土层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护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钢护筒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钢护筒节10、进水孔11、弹性板12、环形凹槽13、支撑座
20、压板21、连接板22、转动板23、支撑板30、栈桥4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便于回收拆分的分节式钢护筒,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钢
护筒节10。钢护筒节10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圆形的进水孔11,进水孔11与钢护筒节10的直径
比为1:5,其中两个进水孔11位于钢护筒节10的上部,并且正对布置;其余两个进水孔11为
钢护筒的下部,也采用正对布置,这样布置方便钢护筒节10外的江水在快速补入钢护筒节
10中时,减小水流对钢护筒节10的冲击。每个进水孔11处均安装有用于遮挡进水孔11的弹
性板12。该弹性板12可以采用环氧树脂或橡胶等材质。钢护筒节10下部的外壁上焊接有四
个均布的支撑板30,该支撑板30整体呈楔形,方便钢护节在施工的过程中减小阻力。
如图2和图3所示,钢护筒节10的上部焊接有四个支撑座20,该支撑座20上安装有
与之铰接的连接板22,连接板22与支撑座20通过转动销连接。该连接板22的上端焊接有压
板21,下端焊接有转动板23,该转动板23上钻有T型螺纹孔,且连接板22的下端还焊接有压
簧,方便连接板22快速复位,使相邻钢护筒节10处的压板21固定在支撑板30上。钢护筒节10
的上端设有环形凹槽13,钢护筒节10下端设有与环形凹槽13相匹配的环形凸榫。
如图4所示,具体使用本钢护筒时,首先将一节钢护筒节10作为基础钢护筒节10,
并将其下半部分沉入江水中,上半部分固定在栈桥40上。然后在基础钢护筒节10上安装第
二钢护筒节10,此时基础钢护筒节10上的压板21使第钢护筒节10的支撑板30上。然后使第
二钢护筒节10的下半部分沉入到江水中,第二钢护筒节10的上半部分固定在栈桥40上,然
后重复上面的施工步骤,直到基础钢护筒节10抵达到指定的地质层。
基础钢护筒节10在江水下沉的过程中,若基础钢护筒节10遇到溶洞时,整个钢护
筒内的江水快速流向溶洞中,此时钢护筒的内外压力差急速增加,当弹性板12受到钢护筒
外的压力超过其材料本身承受的压力时,弹性板12破裂,钢护筒外的江水快速流入到钢护
筒内,对钢护筒补水,减少钢护筒的内外压力差,进而避免钢护筒因内外压力差较大而发生
变形。
当弹性板12发生破裂时,钢护筒外的江水流入到钢护筒内时,钢护筒内的水位会
有明显的升降变化,此时施工人员可据此判定基础钢护筒节10遇到溶洞层。施工人员反向
施工将江水的钢护筒从水中取出。在钢护筒从江水取出的过程中,采用逐节取放的方式,钢
护筒上的钢护筒节10逐节冒出江水,当某一钢护筒节10露出栈桥40时,将该钢护筒节10取
掉。钢护筒节10取掉时,扳动相邻钢护筒节10连接处的连接板22,使压板21与支撑板30之间
脱开,然后在将钢护筒节10取掉。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基础钢护筒节10从江水中取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