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含有脂质体的消炎和抗过敏性的药物配方,这些脂质体含有有药理活性的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的化合物;是关于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药物配方的制备工艺;以及关于使用这些药物配方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消炎和抗过敏性的含有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的药物配方,并在局部(例如呼吸道)引入药物,使局部区域获得长期药效并将药物引入目标细胞。
众所周知磷脂悬浮在过量的水溶液会自然形成多层状的小泡。脂质体用作不同种类有药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可以改进药品传递和减小药物治疗的付作用,为了这个目的使用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和脂质体结合起来。
“生物化学杂志”(1976)158,473-476叙述了氢化可的松棕榈酸酯或氢化可的松辛酸酯与脂质体结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药剂和作用”Vol12,3(1982)叙述了氢化可的松棕榈酸酯脂质体及其消炎作用。
欧洲专利41772报道了地塞米松-21-棕榈酸酯治疗关节炎时可以使脂肪乳化。
“Arzneim-Forsch”26(1),7(1976)报道和讨论了地塞米松-21-亚油酸酯和地塞米松-21-反亚油酸酯的光谱性质和成方法。
“国际药物杂志”16(1983),305-318叙述了可的松酯和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德国专利2712030公布了某些含有甾族化合物类固醇地脂质体直接进入内腔的结果。欧洲专利84898仅叙述了有关脂质体和Sodium Chromoglycate配方作为吸入剂。
脂质体引入全身后主要保留在肝脏,但脾脏和肺脏也保留有相当的数量〔化学药物会志,30(6),2248-2251,(1982)〕。这种给药法在治疗呼吸道类症和过敏时,是有局限性的。
根据本发明消炎和抗过敏性的含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脂质体的药物局部引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
本发明的配方由于在气管局部保留药物的时间长,可将药物引入目标细胞,从而改进了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的治疗性能。
本发明特别是关于含有新的酯化的糖皮质激素的脂质体的药物配方。
新的酯化的糖皮质激素的一般特征分子式为:
这里Q是:
R1是11到19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R是H,-COCH3,-COC2H5,-CO(CH2)2CH3或-CO(CH2)3CH3。
通过甾族化合物类固醇21位置上的酯化可以增加甾族化合物与脂质体包裹程度。
分子式(1)的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是新的化合物,其结构的一部分是本发明提出的。
较好的酯基的一部分是:
C11H23COOH 月桂酸
C13H27COOH 肉豆寇酸
C15H31COOH 棕榈酸
C17H35COOH 硬脂酸
C17H33COOH 油酸
C17H31COOH 亚油酸
C17H29COOH 亚麻酸
较好的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有如下分子式:
丁烯羟酸内酯棕榈酸酯
所有丁烯羟酸内酯都可得到两个非对映体,这取决于位置20上的不对称碳原子。
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可以通过下述方法中的一种来制备。
A、分子式Q-OH的化合物和分子式R1COOH的化合物反应,这里的Q和R1的定义同前。
用通常的方法使位置21上有羟基的化合物酯化是有效的,例如,位置21上有羟基的甾族化合物和相应的羧酸反应如有三氟乙酸酐存在,对反应是有利的,有酸性催化剂(例如对-甲苯磺酸)则更好,有机溶剂如苯、二氯甲烷的存在对反应是有利的,通常的反应温度是20-100℃。
B、分子式Q-OH的化合物和分子式R1COX的化合物反应。
这里的Q和R1的定义同前,X是卤素原子,如氯、溴、碘和氟或基,这里的R2与R1有相同的定义。
位置21上有羟基的化合物可以和相应的羧酸卤化物或酸酐反应,最好有卤代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存在,碱像三乙胺或吡啶对反应是有利的,反应最好在低温进行,如-5到+30℃。
C、分子式Q-X′的化合物和分子式R1COOA的化合物反应,这里Q和R1的定义同前,X1是离去基团,A是阳离子。
相应的羧酸盐例如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盐或者三乙胺、四丁胺盐可以和分子式为Q-X1的相应的烷基化试剂反应。这里的Q和前述相同,X1是离去基团如Cl、Br、I、甲磺酸或对-甲苯磺酸最好在极性溶剂,如丙酮、甲乙酮或二甲基甲酰胺里进行,通常的反应温度范围是25-100℃。
按本发明制备有效成分。
本发明使用的卵磷酯有不同长度的脂肪酸链,因此,有不同的相转移温度。使用的卵磷脂可由如下物质获得。例如:鸡蛋、大豆,合成卵磷酯如:二肉豆寇酸磷酯胆碱(DMPC)、二棕榈酸磷脂胆碱(DPPC)和二硬脂酸磷脂胆碱(DSPC),通过变换卵磷脂结构长度的稳定性来改变生物降解性质。
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与二棕榈酸磷脂胆碱(DPPC)小泡相互作用的范围,取决于酯链的长度,随着链长度的增加相互作用增加。
由于胆甾醇或甾醇衍生物可以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因此在脂质体中引入胆甾醇或胆甾醇衍生物是常见的事。
根据本发明初期制备脂质体时,通常可按文献记载的方法进行,即将有关组分溶解在溶剂(例如:乙醇、氯仿)里,反应完了以后,可将其蒸发掉,然后将所得的脂化合物层分散在选择的含水介质里,溶液可以摇动也可以用声波处理。本发明的脂质体最好直径在0.1到10微米之间。
除了主要的脂质体型类脂化合物(通常是磷酸类脂化合物)外,另外的类脂化合物(例如胆甾醇或胆甾醇硬脂酸酯),占全部类脂化合物重量的0-40%用于改进脂质体膜的结构。脂质体最佳的第三组份应带负电荷(例如磷脂酸),或正电荷(例如硬脂酰胺乙酸盐或鲸蜡基吡啶氯化鎓盐)。
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与类酯化合物使用的比例范围取决于类脂化合物和使用条件。在含乳糖的脂质体的干燥(冷冰干燥或喷雾干燥)时,可以使用的乳糖含量在0到95%(对最后配方)的范围内。
本发明较好的配方包括脂质体和丁烯羟酸内酯-21-棕榈酸酯。使用方式有粉末气溶胶、滴剂、喷雾、加压成气溶胶。
甾族化合物类固醇酯
通过下述例子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制。所有的质谱图都是用化学离子源(甲烷气)质谱分析得到的,并全都与化合物的分子量相一致。每一种化合物的纯度都是用高效能液体色谱(HP L C)在下述条件测定的,μBowdapak C18柱长300毫米,内径3.9毫米,流速1.0毫升/分,作为流动相的乙醇和水,其比例在70∶30到90∶10之间。
例1(丁烯羟酸内酯)-21-棕榈酸酯(方法B)
将1毫克分子的(丁烯羟酸内酯)溶解在20毫升的吡啶里,在0℃加入2毫克分子的棕榈酸酰氯,并在室温放置过夜。加入2摩尔浓度的盐酸并用冰冷却混合物直到呈酸性为止。用氯仿抽提反应混合物,每次用氯仿50毫升,共抽提三次。有机相用5%碳酸氢钠水溶液不断摇动,然后用硫酸钠干燥并蒸去溶剂。粗产物用薄层制备色谱提纯(硅酸,3%乙醇,97%氯仿),产率40%,纯度95.5%,质谱分析结果:MH+=669,M++29=697。
例2(丁烯羟酸内酯)-21-月桂酸酯(方法B)
按例1的方法将0.5毫克分子的丁烯羟酸内酯)和溶解在3毫升吡啶里的0.25毫升月桂酰氯反应,经薄层制备色谱(硅胶,3%乙醇,97%氯仿),提纯后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47%,质谱分析结果:MH+=613,M++29=641。
例3a(丁烯羟酸内酯)-21-肉豆寇酸酯(方法B)
将7.0克肉豆寇酸和溶解在100毫升三氯乙烯里的9毫升氯化亚硫酰回流反应3小时,合成肉豆寇酰氯,并蒸去溶剂。
2毫克分子(丁烯羟酸内酯)和溶解在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肉豆寇酰氯,用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处理2小时,加入二氯甲烷后,有机相用1摩尔的盐酸水溶液处理三次,每次用盐酸水溶液100毫升,色谱分离(交联葡聚糖LH20;氯仿)硫酸钠干燥,蒸发去溶剂以后,可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65%,纯度98.2%,质谱分析结果:MH+=641,M++29=669。
例3b(丁烯羟酸内酯)-21-肉豆寇酸酯(方法C)
0.5毫克分子(丁烯羟酸内酯)-21-甲磺酸盐〔按CA57,13842d(1962)里的方法制备〕,0.5毫克分子的肉豆寇酸和0.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溶解在1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里,在50℃将反应物搅拌2小时,在减压下蒸发去溶剂,经方法B相同的步骤,薄层色谱提纯后得到标题化合物。
例3c(丁烯羟酸内酯)-21-肉豆寇酸酯(方法A)
1毫克分子的丁烯羟酸内酯,1毫克分子的肉豆寇酸和5毫克对甲苯磺酸在30毫升苯里回流5小时,有机相用5%碳酸氢钠水溶液不断摇动,用硫酸钠干燥,蒸发去溶剂后,用薄层制备色谱提纯后可得到标题化合物。
例4(丁烯羟酸内酯)-21-硬脂酸酯(方法B)
按例1方法,将1毫克分子的丁烯羟酸内酯和溶解在60毫升吡啶里的1.0毫升硬脂酰氯反应,薄层制备色谱(硅胶:3%乙醇;97%氯仿),提纯后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74%,质谱分析结果:MH+=697,M++29=725。
例5(丁烯羟酸内酯)-21-油酸酯(方法B)
1.16毫克分子丁烯羟酸内酯溶解在50毫升二氯甲烷里,1.4毫克分子的油酰氯和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4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提纯〔硅胶,己烷-丙酮(80∶20)〕后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22%,纯度98.7%,质谱分析结果:MH+=695,M++29=723。
例6(倍他米松)-21-月桂酸酯(方法B)
2毫克分子(倍他米松)与溶解在20毫升三乙胺和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里的2.4毫克分子月桂酰氯在室温反应2小时,蒸去二甲苯甲酰胺,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硅酸,己烷-丙酮(60∶40)〕提纯后,得标题化合物,收率22%,纯度92.7%。质谱分析结果:MH+=575,M++29=603。
例7倍他米松-21-肉豆酸酯(方法B)
2毫克分子倍他米松与溶解在40毫升二氯甲烷和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里的2.4毫克分子肉豆寇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蒸去二甲基甲酰胺以后,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得标题化合物。收率29%,纯度97%,质谱分析结果:MH+=603,M++29=631。
例8倍他米松-21-棕榈酸酯(方法B)
0.5毫克分子倍他米松与溶解在10毫升吡啶里的1.0毫克分子棕榈酰氯反应。按例1方法处理,薄层制备色谱(硅胶,3%乙醇,97%氯仿)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33%,质谱分析结果:MH+=631,M++29=659。
例9倍他米松-21-油酸酯(方法B)
2毫克分子倍他米松与溶解在2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里的3毫克分子油酰氯,以及溶解在5毫升二甲苯甲酰胺里的3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蒸去二甲基甲酰胺后,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交联葡聚糖LH20,氯仿)提纯后即到标题化合物。纯度96.7%,质谱分析结果:MH+=657,M++29=685。
例10倍他米松-21-月桂酸酯-17-戊酸酯(方法B)
2.4毫克分子的月桂酰氯以及
2毫克分子的倍他米松-17-戊酸酯与溶解在9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的月桂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在室温下反应2小时。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苏聚糖凝胶LH20,氯仿)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62%,纯度97.8%。质谱分析结果:MH+=659,M++29=687。
例11倍他米松-21-肉豆寇酸酯-17-戊酸酯
2毫克分子的倍他米松-17-戊酸酯与溶解在9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肉豆寇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下反应2小时,按例3方法处理,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氯仿)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62%,纯度95.5%,质谱分析结果:MH+=687,M++29=715。
例12倍他米松-21-棕榈酸酯-17-戊酸酯
1毫克分子的倍他米松-17-戊酸酯与溶解在5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2毫克分子的棕榈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2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氯仿)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63%,纯度95.9%,质谱分析结果:MH+=715,M++29=743。
例13倍他米松-21-硬脂酸酯-17-戊酸酯(方法B)
2毫克分子的倍他米松-17-戊酸酯与溶解在9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硬脂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2.4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氯仿∶戊烷∶乙醇(20∶20∶1)〕,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59%,纯度92%,质谱分析结果:MH+=743,M++29=771。
例14氟米松-21-月桂酸酯(方法B)
1.0毫克分子的氟米松与溶解在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和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月桂酰氯,以及溶解在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三乙胺在室温下反应2小时。蒸发去二甲苯甲酰胺,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64%,纯度97.7%,质谱分析结果:MH+=593,M++29=621。
例15氟米松-21-棕榈酸酯(方法B)
0.5毫克分子的氟米松和溶解10毫升吡啶里的1毫克分子的棕榈酰氯反应。按例1处理方法,薄层制备色谱(硅胶,3%乙醇,97%氯仿),提纯后即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38%,纯度98.5%,质谱分析结果:MH+=649,M++29=677。
例16氟米松-21-硬脂酸酯(方法B)
1.0毫克分子的氟米松与溶解在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和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硬脂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氟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蒸发二甲基甲酰胺后,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酸,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38%,纯度90%。质谱分析结果:MH+=677。
例17氟米松-21-油酸酯(方法B)
1.0毫克分子的氟米松与溶解在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和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油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蒸发二甲基甲酰胺后,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12%,纯度98.2%,质谱分析结果:MH+=675,M++29=703。
例18氟米松-21-月桂酸酯-17-丙酸酯(方法B)
1毫克分子的氟米松-17-丙酸酯与溶解在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月桂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33%,纯度94.4%,质谱分析结果:MH+=649,M++29=677。
例19氟米松-21-肉豆寇酸酯-17-丙酸酯(方法B)
1毫克分子的氟米松-17-丙酸酯与溶解在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肉豆寇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33%,纯度94.4%,质谱分析结果:MH+=649,M++29=677。
例20氟米松-21-棕榈酸酯-17-丙酸酯(方法B)
2.8毫克分子的氟米松-丙酸酯与溶解在15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3.3毫克分子棕榈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3.3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氯仿)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14%,纯度98.8%,质谱分析结果:MH+=705,M++29=733。
例21氟米松-17-丙酸酯-21-硬脂酸酯(方法B)
1.0毫克分子氟米松与溶解在40毫升的二氯甲烷里的硬脂酰氯。以及溶解在1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包括〔硅酸,己烷∶丙酮(70∶30)〕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44%,纯度95%,质谱分析结果:MH+=733,M++29=761。
例22氟尼缩松-21-月桂酸酯(方法B)
0.5毫克分子氟尼缩松与溶解在20毫升里的0.64毫克分子的月桂酰氯,以及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里的0.64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酸,己烷∶丙酮(70∶30)〕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65%,纯度97.6%。质谱分析结果:MH+=612,M++29=645。
例23氟尼缩松-21-肉豆寇酸酯(方法B)
0.5毫克分子的氟尼缩松与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0.65毫克分子肉豆寇酰氯,以及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里的0.65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酸,己烷∶丙酮(60∶40)〕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54%,纯度98.5%,质谱分析结果:MH+=645,M++29=673。
例24氟尼缩松-21-棕榈酸酯(方法B)。
433毫克的氟尼缩松与溶解在8毫升二氯甲烷里的400毫克棕榈酰氯和500毫克的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按例3处理方法,薄层制备色谱(硅胶,氯仿)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29%,纯度98.5%,质谱分析结果:MH+=673,M++29=701。
例25氟尼缩松-21-硬脂酸酯(方法B)
0.46毫克分子的氟尼缩松与溶解在4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0.7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反应。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硅胶,己烷∶丙酮(70∶30)〕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53%,纯度92%,质谱分析结果:MH+=701,M++29=729。
例26倍氯米松-21-棕榈酸酯-17-丙酸酯(方法B)
40毫克倍氯米松-17-丙酸酯与溶解在5毫升二氯甲烷里的100毫克棕榈酰氯和50毫克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按例3处理方法,薄层制备色谱〔硅胶,3%乙醇,97氯仿〕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54%。质谱分析结果:MH+=703。
例27地塞米松-21-棕榈酸酯-17-丙酸酯(方法B)
4毫克分子的地塞米松与溶解在100毫升的二氯甲烷里的8毫克分子的棕榈酰氯,以及溶解在30毫升二氯甲烷里的8毫克分子的三乙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按例3处理方法,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庚烷二氯仿∶乙醇(20∶20∶1)〕分离提纯后即得标题化合物;收率25%,纯度96%,质谱分析结果:MH+=687,M++29=715。
配方
例1滴剂制备
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45毫克,胆甾醇2.25毫克,丁烯羟酸内酯-21-棕榈酸酯4.5毫克在玻璃管内混合,将全部组分溶解在氯仿里,大部分溶剂用N2和减压蒸发除去,在玻璃管表面形成一层类脂化合物的薄膜。将0.9%氯化钠水溶液加到类脂化合物中,在类脂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上使其形成脂质体。摇动或用声波探头处理溶液得脂质体,含脂质体的悬浮物是很小的小泡到2微米。
例2吸入剂的制备
按例1方法制备脂质体,只是水溶液含10%的乳糖,乳糖和类脂化合物的比例为10∶1,脂质体悬浮物用干冰含冻并冻干,干燥产品粉碎成质量平均空气动力学直径(MMAD)约2微米的颗粒。
生物试验
消炎效果
气管内滴入葡聚糖凝胶小球直至鼠的支气管和肺气胞发炎,这也将引起肺水肿(肺重量增加),可与盐水滴入对比肺发炎的程度,使用糖皮质激素预处理能抵消肺水肿的形成,糖皮质激素最好是在气管内局部滴入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肺部有较好的消炎作用,但并不是身体的其余部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付作用都受到限制的。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肺部和其它部位作用的不同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检验。
Sprague Dawley鼠(共225克重),使其轻微麻醉,糖皮质激素试验制剂(脂质体悬浮在盐水里),按0.5毫升/公斤滴入左肺,2小时后将悬浮葡聚糖凝胶(5毫升/公斤即1毫克/公斤)滴入气管分叉的上面,使悬浮物既能到达左肺又能到达右肺,20小时后将鼠杀死,取出左肺、右肺并分别称重,脾脏和身体增重在20小时期间内也要测定,测定非药物处理的葡聚糖凝胶水肿以及正常的肺、脾和身体重量时,对比标样用媒液代替糖皮质激素,用盐水代替葡聚糖凝胶悬浮物。
理想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应用在肺部时有很高的糖皮质激素活性,但是在肺部以外的部位活性就低,因此,选择最佳制剂将几乎完全能阻止水肿(在左肺局部预处理时),但在右肺的活性就差并且不能充分抑制脾脏和体重的增加。研究局部活性(以左肺为例)与别的部位活性之间的差别程度比研究完全的效能更重要。在试验记录里,选择几乎完全阻止左肺水肿的剂量水平来评价另外药剂的活性,选择7-9支鼠做平行试验。计算平均±S.e.m,并比较了学生试验与相应的葡聚糖凝胶对比标样的结果。
比较试验结果得表1,对比了新化合物与下列化合物的药理特性,这些化合物是丁烯羟酸内酯(选作通常的糖皮质激素作皮下试验时有一些局部活性),丁烯羟酸内酯-21-戊酸酯,地塞米松-21-棕榈酸酯,肤轻松-丙酮化合物-21-棕榈酸酯,氢化可以松-21-棕榈酸酯(代表本发明以外的化合物),丁烯羟酸内酯、丁烯羟酸内酯-21-戊酸酯和氢化可的松-21-棕榈酸酯不能满足高局部活性的要求(左肺仅降低水肿38%),地塞米松-21-棕榈酸酯、肤轻松-21-棕榈酸酯完全阻止了左肺水肿,而且在另外一半肺也有高活性,能明显降低体重和脾重(表1),选择糖皮质激素在肺上使用时,没有试验制剂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
本发明的新化合物制剂使用在肺部时有很高的选择活性,全部近乎完全阻左肺水肿(倍氯米松-21-棕榈酸酯-17-丙酸酯最小也有87%。值得惊奇的是,对导外的肺,仅有一定的防护活性(最大约45%)。同时不显著地降低体重和脾重。
勘误表
勘误表
勘误表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