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中置制动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制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机是利用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产生地面制动力,达到制动的目的。轮子位于飞机两侧,即其制动点位于飞机X轴线(以车轮平面——垂直于车轮旋转轴线的车轮中分平面——与地面的交线)两侧。两制动点之间有一定距离,即轮距。机体两侧的制动器制动力必然存在的不一致性及两侧路面粗糙度的不一致性,使得飞机两侧的地面制动力不相等。
飞机制动时,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惯性力和制动阻力,飞机两侧的制动力共同与飞机惯性抗衡,飞机两侧的制动力相等时,飞机平稳制动。但当一侧的地面制动力大于另一侧时,因这一侧的制动力与飞机(质心)的惯性力不在一个作用点上,这一侧的制动点和X轴线之间就存在一个力臂,即1/2轮距。因此,产生偏转力矩,加上轮子抱死,附着力减少,失去导向力,就发生跑偏、侧滑和甩尾。
另外,为了不降低飞机制动时地方向稳定性,不得不使轮子边滚边滑,这样,减少了地面制动力,增大了制动距离。
为了尽量减小两侧制动力的不一致性,现有飞机的制动系统十分复杂,并不惜提高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以保证系统两侧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这使飞机制动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大提高。
现有飞机的刹车盘和刹车蹄的体积和质量有限,其热容量必然有限,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刹车盘和刹车蹄温升很高,致使飞机的制动器制动力降低,甚至引起刹车盘变形和粘结而导致报废。
现有飞机中的轮子不但承担承重和驱动的功能,而且承担着与地面滑动摩擦而制动的功能。由于轮胎因磨损而丧失摩擦功能,使得承重和驱动的功能也不能继续利用,难以实现等寿命设计,浪费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飞机的制动点设在位于飞机后部的X轴线上,使摩擦蹄直接与地面摩擦,产生制动力,达到消除偏转力矩,平稳制动飞机的目的。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使飞机的惯性力和制动力共同作用在车轮平面内,根本消除飞机两侧制动器制动力差和地面制动力差,即根本消除因制动力差引起的偏转力矩,从而避免飞机的跑偏、侧滑和甩尾;
2、刹车时,轮子处于从动滚动状态,具有较好的导向能力,使飞机不失控,而具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进一步克服跑偏、侧滑和甩尾;
3、与地面接触的制动蹄可使其纯滑动摩擦,可以产生最大地面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
4、制动蹄使用功能单一,可进行定向设计,容易实现高摩擦系数、高耐磨性、高耐温性和低造价,提高性价比;
5、制动杆和制动蹄结构简单、明显,便于检查、维护,制动蹄更换简单;
6、原飞机制动系统大大简化;
7、轮胎不再承担制动功能,不发生滑动摩擦,减少磨耗,延长轮胎寿命,并改善轮胎工作状况,延长轮胎安全运行周期;
8、较之轮胎,制动蹄造价低廉,可降低飞机制动成本;
9、由于制动时制动蹄直接与地面摩擦,地面有巨大的热容量,使制动杆和制动蹄的温升不高,因而,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抗热衰退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X轴线、2制动杆、3制动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于飞机的制动是这样实现的:制动蹄3连接在制动杆2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制动杆2安装在飞机后部并位于车轮平面内,制动杆2与飞机制动系统的动力源连接。
当飞机着陆后需要制动时,驾驶者启动操作系统,使制动杆2下降,与X轴线1处的地面接触,施以压力。同时踩下离合器,使轮子处于从动滚动状态。制动杆2下降的高度由感载限压阀控制,以便使制动蹄3在飞机不同载质量时对地面施以适当的压力,保持飞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