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支大梁钢支座托换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砌体的底层架空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要进行底层架空改造,有很多种方法,但通常都会涉及到
承重墙体的拆除,一般的做法是先在墙体中设置托换梁,将上部荷载传递到相邻墙体或柱
上,再进行拆除,由于拆除了原有的承重墙体,被改造的建筑物的结构刚度相对较差,并且
托换梁改变了原有结构的传力路线和结构的受力情况,因此,能否设计出合理的改造方法,
对改造后建筑物的结构合理性和受力均衡性以及改造后建筑物的结构优化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支大梁钢支座托换方法,解
决了在旧屋底层架空改造中的技术难题,施工方法简便易行,改造后的底层架空结构合理。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混凝土框支大梁钢支座托换方
法,所述托换方法对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进行底层架空改造,所述改造的过程包括以下
步骤:
1)设计框支架结构:根据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的基础条件,确定框支架混凝土的强
度以及柱和框支架的断面尺寸;
2)框支柱和柱基施工:对须架空的承重墙两端按设计要求设立框架柱的位置砌体进行
切凿,底部扩大切凿基础所需尺寸,同时对该柱位上方结构的周边圈梁底及现浇板底设立
临时加固支架,然后开挖独立柱基基坑土方,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的施工;
3)在须浇筑框支大梁的水平向按一定间距对承重墙取洞,洞内安装特制钢支座支托框
支大梁位置的承重墙;
4)对通过步骤3)完成的框支大梁进行钢筋安装绑扎;
5)对钢筋绑扎后的框支大梁进行混凝土浇筑;
6)对完成后的框支梁进行养护、拆除模板,并拆除梁底所有的砖砌底;
7)重复步骤2)-6)依次对其他轴线进行施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
方案:
所述步骤3)包括钢支座制作的步骤和在托换的承重砌体取洞安装钢支座的步骤。
所述钢支座包括上下两块钢板以及支撑在所述上下两块钢板之间的纵腹板,所述
纵腹板焊接成双腹工字形,所述双腹板之间焊接有水平稳定板。
所述在托换的纵墙砌体取洞安装钢支座的步骤具体包括:
A.在要托换的纵墙上取洞:在纵墙底部每隔一定距离切凿取洞;
B.每切凿一个洞就在洞内相应安装一个钢支座,所述钢支座的腹板平行于承重墙轴
线,安装时钢支座的上下板与洞的上下边支紧,不能支紧时在钢支座的上下板加钢板垫片
并敲紧;
C.当所有洞都安装好钢支座后,逐个切凿洞间墙,每切凿一个洞间墙就相应安装一个
钢支座;
D.通过步骤A、B、C使得整个纵墙全部通过所有的钢支座将何在传递至支座以下的墙
体。
在所述B步骤在切凿的洞内安装钢支座时,钢支座必须支入墙中心并对称。
在进行钢筋绑扎之前还包括安装梁底模的步骤,即在钢支座安装完成后,开始安
装梁底模,梁底模的上表面与洞底的上表面齐平,墙内的洞底砌体作为梁底模使用,宽出墙
体的梁底模另行拼接。
在安装梁底模之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箍筋安装在相邻两钢支座之间
的空间绑扎,上下的纵筋分别在钢支座的上钢板之下和下钢板上进行绑扎。
所述浇筑混凝土的步骤是指:分三次支立大梁侧模板,一定高程立一次模板浇一
次混凝土,采用C30细石混凝浇筑,用小振捣棒伸入空间,确保浇筑密实。
所述步骤6)具体是指对框支梁进行周期性养护后拆除模板,并拆除梁底所有的砖
砌底,然后将露在梁底以外的钢支座钢板采用水泥砂浆抹灰予以封闭,然后进行梁柱粉刷,
形成底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钢支座托换方法,首先切凿纵墙两端砌体进
行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及框支柱的浇筑,然后在承重纵墙上交错取洞安装特制的钢支座并
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钢筋绑扎,然后再进行框支梁浇筑,达到托换的目的,本发明以轴作为
改造单元进行施工,逐轴施工改造后形成整体的底框,改造后的结构直接形成底托对上部
结构进行架空,无需另行设置托换梁,并且,改造后的结构形成整体的底托,对上部结构起
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确保改造后的结构刚度和结构合理性,也使得改造后的架空结构的内
部空间能够被最大范围地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要改造的砖砌体房屋的底层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改造单元(单轴)的轴柱位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钢支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钢支座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要托换的纵墙进行取洞安装钢支座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对本发明实施步骤进行具体阐述,应注意,实施例
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以沿街民房的房屋底层改造为底层框架的连通结构用来办超市为例。
待改造房屋沿街建造,进深10米,开间4米,底层高4.5米,整幢房屋共10间,五层,
砖砌体承重,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每层楼面下均有一道240×300钢筋混凝土圈梁,
待改造房屋的底层平面如图1所示。
首先对房屋进行砌体检测,确认砌体符合规范要求,之后采用本发明的钢筋混凝
土框支大梁钢支座托换方法进行改造,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框支架结构。
经设计验算,框支架结构由混凝土强度为C30、断面400×450mm的框支柱与断面尺
寸为b×h=350×1000mm的框支梁组成,并按照计算配足钢筋。
2、框支柱及柱基施工。
对须架空的承重墙两端按设计要求设立框架柱的位置砌体进行切凿,底部扩大切
凿基础所需尺寸,同时对该柱位上方结构的周边圈梁底及现浇板底设立临时加固支架,然
后开挖独立柱基基坑土方,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的施工,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框支柱及其柱基的施工以轴为施工单元,本步骤中以图1中的③轴为例:对
③轴的柱位进行切凿砌体(柱位即图中③轴与A轴和B轴的相交处),适当扩大切凿尺寸,并
在该柱位周边的圈梁底及现浇板底适当设立支架以保证安全,再在柱位底进行基础坑开
挖,按设计要求进行3000×3000mm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两个柱基
依次施工,即先将一个柱基施工完毕,经保养达到一定强度,回填砂卵石及填土,在对另一
个柱基施工。柱基施工完毕后,绑扎柱钢筋浇筑柱混凝土。
3、框支大梁的施工。
在须浇筑框支大梁的水平向按一定间距对承重墙取洞,洞内安装特制钢支座支托
框支大梁位置的承重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制作钢支座。
如图3-4所示,采用上下各10mm的钢板,尺寸均为150mm×160mm,两块纵腹板厚
10mm,尺寸为1100mm×160mm,焊接成双腹工字形,双腹板间距为110mm,双腹板之间再焊接
一块厚为10mm的水平稳定板形成钢支座。
3.2、在托换的纵墙砌体中取洞安装钢支座。
如图5所示,在要托换的纵墙上取洞,本实施例中,楼面板与圈梁整浇,楼面板与圈
梁的总高度为300mm,在纵墙圈梁底每隔350mm切凿取洞,洞宽为150mm,洞高度为1200mm。
施工时,每切凿一个洞就安装一个钢支座,使得钢支座的腹板平行于承重墙轴线,
安装时必须让钢支座与洞的上下边支紧,在不能支紧时,可在钢支座的上下板加钢板垫片
并用榔头敲紧,以便钢支座能充分受力。由于钢支座板宽160mm,墙体厚240mm,钢支座务必
支入墙中心并对称,墙体各边空留40mm位置。
当所有洞都安装好钢支座后,便可逐个切凿洞间墙(在相邻两洞之间的墙上切凿
安装钢支托的洞,洞的大小同前),每切凿一个洞间墙就安装一个钢支座,钢支座的安装要
求同前,这样,整个纵墙最后全部通过所有的钢支座将荷载传至支座以下的墙体了。
3.3、框支大梁的钢筋绑扎。
完成钢支座的安装后,立即开始安装梁底模,梁底模的上表面与洞底的上表面齐
平,即墙内的洞底砌体作为梁底模使用,宽出墙体的梁底模另行拼加,梁底模安装完毕后,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由于钢支座的纵向长度设计为150mm宽,所以箍筋安装在相邻
两钢支座之间,可以穿过钢支座之间的空间进行绑扎,上下的纵筋可以分别在钢支座的上
钢板之下和下钢板上进行绑扎。
3.4、混凝土的浇筑。
为了使混凝土能够充分浇筑在钢支座的两腹板之间的空间内,大梁侧模板分三次
支立,每350mm高支立一次大梁侧模板并浇筑一次混凝土,采用C30细石混凝浇筑,用小振捣
棒伸入钢支座的两腹板之间的空间内,确保浇筑密实。
4、施工完毕后的框支梁养护28天后,拆除模板,并开始拆除梁底的所有砖砌底,然
后将露在梁底以外的钢支座钢板采用水泥砂浆抹灰予以封闭,再进行梁柱粉刷,从而形成
底框。
5、按照上述步骤2-4对其他轴线进行施工,直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