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723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35522.X

申请日:

2016.11.01

公开号:

CN106639207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 13/07申请日:20161101|||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3/07

主分类号:

E04F13/07

申请人: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心刚; 杨天武; 赵春; 陈龙龙; 罗鸿星; 鲁晨; 江涛; 金尉琪

地址:

215002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吉庆街1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代理人:

宋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所述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
(2)根据所述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
(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
(4)将所述装饰模型匹配到所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所述
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5)根据所述碰撞结果对所述装饰模型进行调整;
(6)在完成的所述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所述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
出后期安装完成面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所述施工现场的三维点
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为点云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二次碰撞步骤(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二次碰撞步骤(7)包括:
(71)对施工现场的钢架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钢架模型;
(72)将所述钢架模型导入到所述装饰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找出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
钢架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73)根据所述碰撞结果对所述钢架模型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次碰撞步骤(8),对完成的现成进行三维扫描,得到完成模型,将所述
完成模型与所述装饰模型进行碰撞检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材料扫描步骤:对进场材料进行三维扫描,与图纸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剔除
不符要求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转成二维线条图,设定线条长度,
通过提取模块提取出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
为去除掉短于线条长度的线条的框架,然后将所述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第一框
架进行对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还设有线条加粗模块,所述提取模块提取出所述第二框架后,所述第二框架通过
所述线条加粗模块进行加粗处理,然后将所述装饰模型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第二框架进行对
比。

说明书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
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一般简称BIM,其是以建筑工
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
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
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随着现代建筑对建筑装饰在效率、精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建筑装
饰基于BIM已经逐步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目前的数字化建筑装饰仅限于进行
模型的设计和建立,而实际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施工误差的问题,遇到问题
后,只能在后期完成施工后再重新进行调整,操作上不仅麻烦,也比较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
和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旨
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包
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

(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

(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

(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
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

(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
期安装完成面线。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
三维点云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三维模型为点云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中,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二次碰
撞步骤(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上述二次碰撞步骤(7)包括:

(71)对施工现场的钢架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钢架模型;

(72)将钢架模型导入到装饰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钢架模型之间
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73)根据碰撞结果对钢架模型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三次碰
撞步骤(8),对完成的现成进行三维扫描,得到完成模型,将完成模型与装饰模型进行碰撞
检核。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材料扫
描步骤:对进场材料进行三维扫描,与图纸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剔除不符要求的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转成二维线条图,设定线条长
度,通过提取模块提取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为去除掉
短于线条长度的线条的框架,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进行对比。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设有线条加
粗模块,提取模块提取出第二框架后,第二框架通过线条加粗模块进行加粗处理,然后将装
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二框架进行对比。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相较于现
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数字化施工模拟:利用现场采集的精准数据结合三维可视化原理,在计算机里
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现场问题消除在策划阶段,实现后期零返工;

2)数字化放线:对现场进行取点和放点,实现三维模型中的点位坐标与施工现场
的位置的精确转换,达到图纸尺寸与现场的高度一致,为后期的精细化施工打好基础;

3)数字化下单:通过数字化施工策划,生成高精度的电子文档交付厂家下单,取代
现场测量制作模板等传统下单方式,实现下单过程数字化,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节省大量
人力物力;

4)数字化施工:在施工策划结束后即可进行材料下单,整个下单过程不放线和基
层施工同步甚至提前,这为主材质量及成本的把控提供充足的时间,同时可以大大节约中
庭部位的施工工期。

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装饰施工误差调整麻烦、施工效率
和施工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
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
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
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
筑装饰施工方法。该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

S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

S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

S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
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S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

S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将点位信息导入全站仪,放出后
期安装完成面线。

其中,步骤S1中,具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点云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
据。三维模型具体可以为点云模型。步骤S2中,三维数据具体导入SENS软件得到三维模型。

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二次碰撞
步骤S7,其用于对现场钢架进行调整。该二次碰撞步骤S7包括:

S71:对施工现场的钢架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钢架模型;

S72:将钢架模型导入到装饰模型中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钢架模型之间
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

S73:根据碰撞结果对钢架模型进行调整。

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三次碰撞
步骤S8,对完成的现成进行三维扫描,得到完成模型,将完成模型与装饰模型进行碰撞检
核。

参见图1,上述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还包括材料扫描
步骤S0:对进场材料进行三维扫描,与图纸数据进行对比检查,剔除不符要求的材料。

参见图1,步骤S4中,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转成二维线条图,设定线条长度,通过
提取模块提取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为去除掉短于线条
长度的线条的框架,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一框架进行对比。由于模型中一些部
分并不是一定需要调整的,例如幕墙的内部等,如果每个位置都扫描及调整就会浪费大量
的时间,且使得计算机中的存储空间占用非常大,十分浪费效率,而利用此技术手段,便可
以使得调整不会将模型的每个角落都实施,由此使得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省计算机的存储
空间。

参见图1,步骤S4中,还设有线条加粗模块,提取模块提取出第二框架后,第二框架
通过线条加粗模块进行加粗处理,然后将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第二框架进行对比。此技
术手段是为了防止一些位置被遗漏掉而没有调整,因此将其加粗后可以便于识别和对比,
由此在上述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也可以提高调整的精度,保证施工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共享空间装配化建筑装饰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2)根据三维数据得到三维模型;(3)根据图纸建立装饰模型;(4)将装饰模型匹配到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安装,并进行碰撞试验,找出装饰模型和三维模型之间不符的区域和尺寸偏差,得到碰撞结果;(5)根据碰撞结果对装饰模型进行调整;(6)在完成的装饰模型中提取坐标安装点位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